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在幼儿园如何开展“快乐教学”

【作者】 邢 静

【机构】 新疆塔城地区沙湾县老沙湾路双语幼儿园

【摘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当采用时常鼓励、适时表扬的方式,保持亲切温和的态度,来营造温馨、良好的课堂气氛,从而促使孩子快乐、主动地学习。
【关键词】幼儿教育;快乐教学;策略
【正文】

  幼儿在受教育的过程中,要让他们充分体验到思考的快乐、创造的快乐、求知的快乐、成功的快乐,而且还要让孩子在学习中充分体验到来自纯真友谊的快乐、来自集体温暖的快乐、来自野外嬉戏的快乐。那么,在教学中,怎样才能让孩子感受到生活和学习的快乐呢?
  开放的环境是培养幼儿快乐自主学习的基础。任何学习都离不开环境的创设,环境创设的好坏,是幼儿快乐自主学习的物质基础。开放的活动环境,可以充分调动幼儿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幼儿是学习的主体,各项活动只有通过幼儿的积极参与,才能发挥其作用。所以,教师要学会利用有限的空间,给幼儿创造无限的学习环境和机会。要为幼儿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将游戏、认知、生活、语言的等各方面内容都渗透在教室、卧室、走廊、墙面等地方,使其形成一个整体的教育环境,让幼儿在一个自己喜欢、充满爱心,有民主的环境里主动的学习。创设良好的教育教学环境是培养幼儿学习主动性的基础条件。教师要把创设良好的教育教学环境作为培养幼儿学习主动性,促进幼儿自发地、积极地进行学习的一项重要举措,努力为幼儿主动学习提供符合其年龄特征,对幼儿学习主动性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的学习环境。有了这些充足、安全的物质环境就很容易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促使幼儿主动探索周围世界。为此,教师要摆正引导者的角色,做到热爱幼儿、尊重幼儿,与幼儿建立真正平等的师生关系,让幼儿从教师的和蔼可亲中感受到一种宽松、愉快的氛围,一种没紧张、没有压力的心理环境,从而在心灵深处乐意参与每一项教育活动。在教育活动实施过程中,教师更应该尊重幼儿、信任幼儿,了解幼儿的内心世界,倾听他们的话儿,接纳他们的观点,鼓励他们表现个性,给更多的幼儿创设参与活动的机会,提高参与广度,使幼儿在每次探索活动中都有成功的体验,从而提高参与意识,形成人人爱学习,主动学习的氛围。
  根据幼儿的特点,制定层次目标,投放相应的材料。我们根据各年龄段孩子的发展状况,近期主题目标对原来集体活动中的内容进行了筛选,把适合个别学习、个别指导的相关内容设置到各个认知区。同时,结合智力开发,投放了不少于10个小组活动的材料。每一组投放的材料都不相同,既具有关联性又具有层次性。
  创造条件让幼儿听、讲、编故事,发展幼儿的语言,思维能力,养成幼儿大方、乐观、自信的开朗性格。故事不能只由老师或家长来讲,我们要充分调动幼儿在学习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肯定幼儿的每一点进步,创造机会和条件让幼儿充分练习,现在我带的班是学前班,从中班开始,我就利用午餐前10分钟左右的休息时间,让幼儿自由轮流讲故事.你别说,还真发现了几个故事大王,语言流畅连贯,表情动作语气绘声绘色,特别一些故事里的形容词,成语用得非常准确,晨间活动和自由活动时间小朋友也喜欢自发的看书,讲故事,整个班的语言发展水平都得到了大大提高;可以用不同的形式讲故事,利用卡拉OK方式讲述故事,一方面可以培养孩子的倾听兴趣,另一方面还可以使孩子在看字幕模仿讲故事的过程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利用英语讲故事,一方面能提高幼儿学习英语的兴趣。另一方面能最大限度地让幼儿参与其中。同时在讲故事的时候尽量运用幼儿学过的词汇、句子,以便于幼儿在巩固的基础上学习新的词汇和句子;利用故事识字即将字形形象化,通过图画,结合有关的故事情节.教师边讲故事边有意的教幼儿识字.讲完故事后,将图形生字恢复原形读一读,复述故事时再认一认,这样不但不影响听故事,还使幼儿在故事中轻松地完成了识字活动,激发了幼儿的识字兴趣。
  允许孩子犯“错误”。幼儿的身心特点决定了他们是在不断地尝试中学习知识,尝试免不了犯错误。例如:小红在吃点心、喝热牛奶时,将点心和热牛奶都倒进了鱼缸,这是因为她特别喜爱小鱼儿的缘故,认为自己最喜欢吃点心、喝牛奶,也应该给小鱼儿喝点牛奶,结果却造成小鱼儿死亡。这样的事情会常在幼儿身上发生,当孩子经历了这样的“错误”后就会知道,小鱼儿是不能喝热牛奶的。在生活中,孩子可以从类似的事情中认识世界、了解世界,从这个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出,这是由于孩子缺少生活经验而造成的。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我们不但不能要求孩子不出错,而且还要认识到出错是孩子积累知识的一个过程,因此,我们要给予充分理解,以科学的方法和宽容的心态对待孩子,让他们在宽松的环境下无拘无束地认识、探索这个世界。
  合理发挥教师的作用。课改活动中,教师也由单纯的指导者变为参与者、引导者和记录者。例如:在棉签自由作画中,幼儿的想象力特别丰富,他们画的一些画面在我们成人看来什么都不是,这就需要老师的正确引导:这是画了一些什么?为什么要这样画……?其次,还要做好记录。幼儿在一开始的表现是怎样的,经过一段时间的活动又有了哪些进步,这都需要老师的细心观察和记录。最后,还要对孩子的活动做出评价,但是不同层次的孩子评价也要不同,不能一概而论,不能说他在活动中没达到老师的要求,要看他在这次活动中哪一方面有了提高,这才是活动的最初目的。课改活动开展以来,孩子们动手操作能力、生活自理能力、创造性学习能力以及口语表达能力等都有了显著提高。孩子们活跃了,对学习更专注了。在区域化活动中,孩子们只觉得在玩,玩得很开心,很投入,经验的获得、能力的提高,都在这玩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学习了。
  培养幼儿自我探索、主动发展。课改活动就是为幼儿主动活动、自主选择、大胆探索提供机会的活动。例如:在喷洒印画活动中,一开始幼儿只会用牙刷蘸色去涂染镂空的图形,他们对颜料中放的小木棍根本不知道会有什么用,但在第二次活动时,有的幼儿就开始探索用小木棍和牙刷结合进行活动,做出喷洒印画,有的幼儿还在活动中发现把小木棍向后滚动,颜色就不会喷到自己身上,幼儿对于自己发现的这些小秘密非常兴奋,会不断告诉其他孩子,这比教师直接教给孩子,效果更好,直接培养了幼儿自我探索、主动发展的能力。
  根据幼儿的特点,制定层次目标,投放相应的材料。我们根据各年龄段孩子的发展状况,近期主题目标对原来集体活动中的内容进行了筛选,把适合个别学习、个别指导的相关内容设置到各个认知区。同时,结合智力开发,投放了不少于10个小组活动的材料。每一组投放的材料都不相同,既具有关联性又具有层次性。
  开展愉快教育,从培养幼儿的愉快情感入手,将能更好地促进幼儿生动活泼,全面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