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试谈幼儿园班级管理
【作者】 曲浙英
【机构】 新疆阿勒泰地区实验幼儿园
【正文】 班级,是幼儿园的“细胞”,班级管理是学校综合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班级的管理水平是展示幼儿园的管理水平和教育教学水平的窗口,班级管理工作的好坏,直接反映了幼儿园的管理水平。
一、幼儿园班级管理中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
通过对我园班级管理的长时间观察,发现幼儿园教师的班级管理教师主要是通过指令性的口头语言、诱导、训斥、批评等方式去强化纪律,同时结合教师的亲身体验、鼓励、说理等方式去完善常规教育的管理方式,以达到预定的目标。这就有些不合理的地方,主要是指不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不能满足幼儿需要的常规。幼儿的很多违规行为实际上是由于常规的不合理导致的。最明显的是一些活动不允许有声音和打闹,吃饭、上厕所、甚至排队走路都不能有声音,除此之外,对于上课的纪律要求也很严格的,“眼睛看老师、小手放腿上、两脚并拢、不举手不能发言”,这对处于好动时期的幼儿来说,超出了他们的能力范围。作为教育者来说,当常规由一种互惠的规则变成了一种束缚,那它就有一定的不合理性。我们应该试从幼儿的心理、行为特征出发,进行了多角度、多方位、多形式的常规管理实践,以期收到良好效果。
二、以幼儿发展为本,提升班级常规管理实效
(一)要营造充满爱意的温馨班级氛围 。苏霍姆林斯基有一个十分精彩的比喻:要像对待荷叶上的露珠一样,小心翼翼地保护学生幼小的心灵。晶莹透亮的露珠是美丽可爱的,同时又是十分脆弱的。幼儿身上的闪光点、创造意识犹如那小小的露珠,需要教师备加呵护,要是再经过老师的“放大”,那就会变成学习的动力、积极的上进心,这些孩子就会在教师的欣赏和关爱中获得长足的进步,逐渐成为自信的人。只有真心爱护幼儿,关心幼儿,理解幼儿的老师,“亲其师而信其道”的教育效果才最明显。例如:我班有个小朋友许某,他很聪明,只是胆小,不善于表达。我心里明白,像这样的小朋友应有更多的机会呀!为此,我赶忙表现出老师的关爱。“今天,ⅹⅹ小朋友第一次主动回答老师的问题了,真是可喜可贺!”短短一句话,竟让这个家庭乐开了花。第二天,这个小朋友就轻轻地在我耳边说了一句话:“我妈妈昨天表扬我了。”我摸摸他的头,对他笑笑说:“你真棒,继续努力吧!”没想到,在以后的日子里,这个胆小出奇的幼儿竟围在我身边“喋喋不休”。我短短的话语,就像给他存入了自信,让他战胜了自己,克服了困难。确实,对这些自卑感较强的孩子,作为老师应抱着充分信任的态度去关心和尊重孩子,要特别注重创造条件,帮助孩子在某方面取得哪怕是看来微不足道的成功,并及时肯定这点滴的成功,帮助孩子把星星点点的信心之火燃成自尊、自信的燎原烈焰,照亮孩子的人生之路,走向成功的明天。
(二)要利用幼儿自主性建立班级常规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有效的规则秩序有益于班级活动的管理和师生互动,一个班级混乱的原因,往往是因为幼儿不知道该做什么,教师的期望是什么。不要小看每一个孩子,他们都有自己的思想和世界,随着认知水平的提高和生活经验的积累,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判断分析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都有了一个质的飞跃,到达了一定的高度,而且每天还在日新月异的发生变化。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师只应当准备好建筑材料——砖瓦、钢筋、泥浆等,而房子得由学生自己去造。教师应和幼儿共同讨论:哪些行为是班级所接受和赞赏的,哪些行为是班级所不允许、应该被禁止的,违反班规的结果将会如何,教师要尽量让每一个幼儿都有参与讨论、表达意见的机会,然后根据讨论的结果,师生共同规划、订立全班遵守的班级常规。班规一经订立就要共同遵守,教师也不例外,若班规改变也需要征求大家的同意。在订立班规时应注意项目不要太多,因为太多的规则会让幼儿听而不闻、视而不见或无所适从,收不到实质性的效果。在执行过程中,教师要公平、守信,多鼓励、少处罚,培养幼儿养成自觉遵守团体规定的习惯。
(三)要竭诚合作发挥教师教育管理的凝聚力。 在一个班集体中,班内教师之间配合的是否和谐直接关系到班级管理的好坏,影响着班组成员的工作目标与方向定位,影响着班务工作的成效,班主任就担任着与人和睦共处,凝聚班级教师力量于一体,促使整个团体能通力合作。班主任始终要做到以诚待人、关心成员,主动承担任务,不斤斤计较,时时处处事事起带头作用,作出榜样,作出表率。其次,学会使用目标管理,以情感人,和谐共处。对于班级工作实行“目标管理”,与班组成员共同商议,对发生的事情做到心中有数,提前将解决问题的措施想好,制定相应措施。那么在开展工作时,便能从容不迫的“兵来将挡水来土淹”。在其过程中尊重成员,积极换位思考,相互理解,用最忠诚的心与他们交流沟通,注意沟通方式与技巧。最后,班主任除了要以身作则,勇于承担责任之外,还要学会分解任务,有效引导他人去做事,促使整个团体能通力合作,才能尽善尽美地完成好班务工作。
(四)要加强沟通交流实现家园共育的合力。幼儿园班级管理离不开家长的理解、支持、帮助和参与,因此要真正做到有效地进行管理,就应该充分挖掘家长资源。班主任要以平等谦虚的态度和家长对话,真诚接待每位家长,取得家长的信任,让他们成为班务工作的合作者,让家长感受到班级教师们对孩子的爱与真心。经常从家长的立场上考虑问题,对班级自身的不足和存在的问题要勇于承认并积极改正。与家长有什么误会或班上没有做到的地方直接与家长沟通,取得家长的谅解,而不是避开不理睬,其实,有时一些很小的事情,可能就感动了家长,让他们足够的相信你。
幼儿班级常规管理是一项富有挑战性的工作,需要教师的爱心付出、智慧引领、艺术处理,唯有这样,幼儿才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渐渐得由他律走向自律,逐步成长为遵守常规的小公民。
一、幼儿园班级管理中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
通过对我园班级管理的长时间观察,发现幼儿园教师的班级管理教师主要是通过指令性的口头语言、诱导、训斥、批评等方式去强化纪律,同时结合教师的亲身体验、鼓励、说理等方式去完善常规教育的管理方式,以达到预定的目标。这就有些不合理的地方,主要是指不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不能满足幼儿需要的常规。幼儿的很多违规行为实际上是由于常规的不合理导致的。最明显的是一些活动不允许有声音和打闹,吃饭、上厕所、甚至排队走路都不能有声音,除此之外,对于上课的纪律要求也很严格的,“眼睛看老师、小手放腿上、两脚并拢、不举手不能发言”,这对处于好动时期的幼儿来说,超出了他们的能力范围。作为教育者来说,当常规由一种互惠的规则变成了一种束缚,那它就有一定的不合理性。我们应该试从幼儿的心理、行为特征出发,进行了多角度、多方位、多形式的常规管理实践,以期收到良好效果。
二、以幼儿发展为本,提升班级常规管理实效
(一)要营造充满爱意的温馨班级氛围 。苏霍姆林斯基有一个十分精彩的比喻:要像对待荷叶上的露珠一样,小心翼翼地保护学生幼小的心灵。晶莹透亮的露珠是美丽可爱的,同时又是十分脆弱的。幼儿身上的闪光点、创造意识犹如那小小的露珠,需要教师备加呵护,要是再经过老师的“放大”,那就会变成学习的动力、积极的上进心,这些孩子就会在教师的欣赏和关爱中获得长足的进步,逐渐成为自信的人。只有真心爱护幼儿,关心幼儿,理解幼儿的老师,“亲其师而信其道”的教育效果才最明显。例如:我班有个小朋友许某,他很聪明,只是胆小,不善于表达。我心里明白,像这样的小朋友应有更多的机会呀!为此,我赶忙表现出老师的关爱。“今天,ⅹⅹ小朋友第一次主动回答老师的问题了,真是可喜可贺!”短短一句话,竟让这个家庭乐开了花。第二天,这个小朋友就轻轻地在我耳边说了一句话:“我妈妈昨天表扬我了。”我摸摸他的头,对他笑笑说:“你真棒,继续努力吧!”没想到,在以后的日子里,这个胆小出奇的幼儿竟围在我身边“喋喋不休”。我短短的话语,就像给他存入了自信,让他战胜了自己,克服了困难。确实,对这些自卑感较强的孩子,作为老师应抱着充分信任的态度去关心和尊重孩子,要特别注重创造条件,帮助孩子在某方面取得哪怕是看来微不足道的成功,并及时肯定这点滴的成功,帮助孩子把星星点点的信心之火燃成自尊、自信的燎原烈焰,照亮孩子的人生之路,走向成功的明天。
(二)要利用幼儿自主性建立班级常规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有效的规则秩序有益于班级活动的管理和师生互动,一个班级混乱的原因,往往是因为幼儿不知道该做什么,教师的期望是什么。不要小看每一个孩子,他们都有自己的思想和世界,随着认知水平的提高和生活经验的积累,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判断分析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都有了一个质的飞跃,到达了一定的高度,而且每天还在日新月异的发生变化。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师只应当准备好建筑材料——砖瓦、钢筋、泥浆等,而房子得由学生自己去造。教师应和幼儿共同讨论:哪些行为是班级所接受和赞赏的,哪些行为是班级所不允许、应该被禁止的,违反班规的结果将会如何,教师要尽量让每一个幼儿都有参与讨论、表达意见的机会,然后根据讨论的结果,师生共同规划、订立全班遵守的班级常规。班规一经订立就要共同遵守,教师也不例外,若班规改变也需要征求大家的同意。在订立班规时应注意项目不要太多,因为太多的规则会让幼儿听而不闻、视而不见或无所适从,收不到实质性的效果。在执行过程中,教师要公平、守信,多鼓励、少处罚,培养幼儿养成自觉遵守团体规定的习惯。
(三)要竭诚合作发挥教师教育管理的凝聚力。 在一个班集体中,班内教师之间配合的是否和谐直接关系到班级管理的好坏,影响着班组成员的工作目标与方向定位,影响着班务工作的成效,班主任就担任着与人和睦共处,凝聚班级教师力量于一体,促使整个团体能通力合作。班主任始终要做到以诚待人、关心成员,主动承担任务,不斤斤计较,时时处处事事起带头作用,作出榜样,作出表率。其次,学会使用目标管理,以情感人,和谐共处。对于班级工作实行“目标管理”,与班组成员共同商议,对发生的事情做到心中有数,提前将解决问题的措施想好,制定相应措施。那么在开展工作时,便能从容不迫的“兵来将挡水来土淹”。在其过程中尊重成员,积极换位思考,相互理解,用最忠诚的心与他们交流沟通,注意沟通方式与技巧。最后,班主任除了要以身作则,勇于承担责任之外,还要学会分解任务,有效引导他人去做事,促使整个团体能通力合作,才能尽善尽美地完成好班务工作。
(四)要加强沟通交流实现家园共育的合力。幼儿园班级管理离不开家长的理解、支持、帮助和参与,因此要真正做到有效地进行管理,就应该充分挖掘家长资源。班主任要以平等谦虚的态度和家长对话,真诚接待每位家长,取得家长的信任,让他们成为班务工作的合作者,让家长感受到班级教师们对孩子的爱与真心。经常从家长的立场上考虑问题,对班级自身的不足和存在的问题要勇于承认并积极改正。与家长有什么误会或班上没有做到的地方直接与家长沟通,取得家长的谅解,而不是避开不理睬,其实,有时一些很小的事情,可能就感动了家长,让他们足够的相信你。
幼儿班级常规管理是一项富有挑战性的工作,需要教师的爱心付出、智慧引领、艺术处理,唯有这样,幼儿才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渐渐得由他律走向自律,逐步成长为遵守常规的小公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