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浅谈高中生物学重要概念的教学研究

【作者】 董利华

【机构】 四川省自贡市第一中学校



【正文】

      1、高中生物学重要概念地位和作用
  布鲁纳曾说过“概念学习是人类学习的核心”。人们认识世界需要掌握已有的概念,而进一步认识世界需要发展已有的概念和提出新的概念[5]。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概念是构成生物知识体系的基础,学生认识了概念、理解了概念,掌握了概念的内涵后才能进行正确的判断和推理。因此,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概念教学是不可或缺的。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过程其实就是认识世界的过程,高中阶段学生需要掌握的概念成千上万,为进入更高层次的学习和研究作铺垫。
  2、高中生物重要概念教学策略
  2.1引导学生生成并记忆重要概念
  2.1.1通过实验并观察现象讨论总结
  比如人教版必修一第四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中,几种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理解就是通过学生观察烧杯中倒置长颈漏斗渗透装置的实验现象来思考理解渗透作用概念和发生条件的。同样,本章内容中流动镶嵌模型的理解也是通过一系列的实验来一步步得出该模型的具体内容的。通过这种方式在学生脑子里形成的概念比较固定,学生印象深刻,不容易忘记。此方式是深刻理解重要概念的必要手段。
  2.1.2 通过实例来理解归纳重要概念
  对于学生来说,很多概念是非常抽象的,比如“酶”“光合作用”“单倍体”“多倍体”等。教学中,需要通过一些具体的实例来化抽象为具体,帮助学生对这些抽象概念的解读与理解。教材上有些概念是先下定义再举实例,所以就需要教师在了解学情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重新设计教学程序和教学方法。这种方法也非常符合美国教育学家戴尔的“经验之塔”理论。该理论告诉我们,抽象的语言是人类经验之塔的最顶层,在这里它已经把事物的原型抽象化了,它是学生最难以直接理解的信息,教学过程决不能从这种抽象化的语言开始,应从具体经验入手,逐步由具体经验上升到抽象理念。有效的学习之路,必须充满具体经验。教育的最大失败,便是直接让学生去死记硬背许多抽象的概念,而没有具体经验作它们的支柱。比如,对于“什么是基因?”,教师不必老师围绕着基因的定义说来道去,否则学生会越听越糊涂。此时完全可以讲几个具体的基因,给出具体的材料来让学生感性认识到基因与DNA的关系,基因的碱基总数与DNA的碱基总数的关系,人和动物体的胖瘦由遗传物质决定,研究发现人和动物体的胖瘦也与某基因有关。在此材料分析的基础上再来归纳基因的定义: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这样的策略,不仅符合学生认知特点,也让学生印象深刻,利于对重要概念的理解和运用。
  2.1.3 通过比喻法理解重要概念
  比如人教版必修一第三章《细胞的基本结构》中,各种细胞结构的结构和功能都普遍采用了比喻的方法来记忆。线粒体比喻成细胞的“动力车间”,叶绿体比喻成植物细胞的“养料制造车间”、“能量转换站”,高尔基体是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包装的“车间”、“发送站”;再如人教版必修二《遗传与进化》第六章第二节《基因工程及其应用》中,各种操作工具被比喻成基因的“剪刀”“针线”“运输工具”。比喻的方法理解记忆重要概念的例子在课标实验教材中数不甚数。通过比喻的方法化抽象为形象,使学生愉快的、轻松的理解并记住了这些重要概念。
  2.1.4 通过速记口诀记忆重要概念
  对于生物学科这种理科中的文科的特点,重要概念很多,需要学生记忆的知识也很多,高中学生课业负担也非常的中。所以,作为老师应该想方设法让学生能在课堂上短短的时间内记住重要概念,这就不得不涉及到一些速记口诀。
  比如在讲有丝分裂各时期特点时,学生第一次接触到这么抽象的知识还必须记住,除了实验观察外老师也可总结一些速记口诀。我就让学生记忆这样的口诀:间期,“复制合成有单体”;前期“膜仁消失现两体”;中期“形定数晰赤道齐”;后期,“点裂数增均两极”;末期“两消两现重开始”,学生很久都不容易忘记,对于细胞分裂的特点也不容易遗漏。再比如,在学习细胞衰老的特点时我们总结的“一多”(色素增多,染色体染色加深),“一少”(细胞内水分减少),“一大”(细胞核增大),“一小”(细胞体积减小),“两慢”(细胞新陈代谢减慢,呼吸速率减慢),“两低”(多种酶活性降低,物质运输速率减慢)。恰当的运用速记口诀能提高学生学习效率还能缓解学生因为记不住而出现的焦虑和懈怠情绪。
  2.2 帮助学生理解概念的内涵与外延
  当学生形成并记住重要概念后要及时的巩固概念,在记忆的基础上深入的理解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才能自如的应用这些概念和理论来解决实际问题。当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来成功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则说明学生已经知道学以致用,这也许才是我们教育的初衷吧。
  2.2.1 通过及时的练习来加深概念的记忆和理解
  当学生形成某一生物概念后,不应停留在下定义或做注解的水平上,更重要的是学会运用概念,将已学概念推广或引申到同类事物或相关事物中,解决新的问题,力求在不断应用的过程中建立概念系统,为后续学习打好基础[6]。如考查“单倍体”的概念可设计习题:由含有三个染色体组的生殖细胞直接发育的生物称( )A.单倍体 B.三倍体C.二倍体D.六倍体。再如考查 “新陈代谢”的概念可设计习题:蛋白质代谢的终产物是( )。这方面的事例其实还有很多,这种方法也是老师们运用得最多的。
  2.2.2 从特殊到一般的理解概念,区分概念内涵中的主次关系
  学生在理解概念时不能死磕概念的字眼,有时需要学会变通,避免钻牛角尖。比如,基因突变概念理解时,对于其特点有随机性,即可发生于个体发育的任何时期,可发生于细胞内不同DNA分子上和同一DNA分子的不同部位。但考试时,对于基因突变的发生的时期常常需要学生填写“细胞分裂间期”,或者“DNA复制时”,这也是主要与次要的区别。此外,对于“同源染色体”的概念,也是指形状、大小“一般”都相同,但对于性染色体虽然形状大小不同,依然成为同源染色体。“基因重组”的概念也指的是“有性生殖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自由组合”,如果学生死学这样的概念则没法理解“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和“基因工程”也涉及到了“基因重组”了。这样的例子在高中生物中还是普遍存在的,如果学生不知变通的学习很容易犯错,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在这方面进行引导和说明。
  2.2.3 通过对比区分理解易混淆的重要概念
  生物这门自然科学科学离不开它的严谨性,专业术语学生必须能区分开,差一个字也许是截然不同的概念。比如“载体”和“运载体”。“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基因突变”中的碱基对的增加和“染色体变异”中的结构变异的基因增加,“交叉互换”和“易位”…,这些重要概念必须对比起来让学生找到并理解它们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在对比中深入理解重要概念。必要时还可以借助多媒体或图形来加以比较,更能在旧概念的基础上理解新概念。
  2.2.4 通过概念图在学生脑海里形成整体概念框架
  “重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新课程标准一个突出的理念。新概念的形成和同化是建立在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基础之上的,因此学生已有的概念体系是概念学习中的重要资源[7]。如果正确处理上位概念和下位概念的关系,可以使概念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美国最具权威的研究性学习教材中非常重视概念图的绘制,因为通过绘制概念图可以将众多概念的内在联系直观地加以展示和区别,这样可以促进知识的整合,改变学生的认知方式,有助于学生在学习新的概念时学会分析概念之间的关系,从本质上理解概念。绘制概念图通常将某一主题的有关概念置于圆圈或方框中,然后用连线将相关概念和命题连接,连线上表明概念之间的意义关系。例如,关于遗传的基本规律主题下我引导学生描绘出以下概念图,并说明他们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在描图说明中清晰概念,培养了他们的综合能力。

 

 

 

 


  3、概念的理解与否的评价
  这样的认识是基于把生物科学知识分为1.科学事实2.科学概念3.科学原理4.科学理论5.科学模型等类型,在教学中事实性知识需要学生通过观察测量获得,学生学习的主要形式为记忆,检测时主要是复述;而概念性知识需要学生归纳推理,需要逻辑加工,最低层次也是需要学生理解,检测评价时一般需要在新的情境中应用。
  4、结语与展望
  总之,生物概念教学中,“引导、启发、参与、倡导、诊断”作用体现在“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使学生对形成感性认识的过程中认识概念”、“引导学生学会剖析概念的本质特征的思考中正确理解概念”、“运用多种方式表达概念,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的基础上让学生掌握概念”、“教会学生比较相关概念的过程中,培养求同、求异思维,深化概念教学”、“让学生学会绘制概念图,培养学生在实践中总结概念”。每个生物学概念都是在感知的基础上,通过分析、综合等抽象思维的过程形成的,以学生为主体理念指导下,在生物概念教学过程中,对生物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不仅要求作为“引导者、启发者、参与者、倡导者、诊断者”的教师,在生物概念教学过程中,要清楚概念之间的相互关系,了解有哪些因素会使学生难以掌握概念,更要求教师要根据认知心理学,树立“授之以渔”的理念,采用各种方法,合理科学地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才能进行有针对性、实效性的教学,最终使学生牢固地理解概念、掌握概念,并灵活运用概念,解决实际问题。可见概念教学始终应该是我们教学工作者长抓不懈的内容,也是需要我们倾注思考的内容[8]。
  参考文献:
  [1]顾明远主编,《教育大辞典》,上海教育出版社,1990.6第1版,Ⅰ卷
  [2]朱立祥、荆林海,落实课程目标——生物学概念教学
  [3]雷永生,皮亚杰,《发生认知论述评》,人民出版社,1987年4月第1版
  [4]邵瑞珍,《教育心理学》,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5]沈文国等,谈素质教育中的生物概念教学,《中学生物教学》,1998年第2期
  [6]陈宝.生物学科概念教学新探[J].考试周刊,2012(64)?
  [7]游隆信.生物学概念的教学策略[J].中学生物学,2005.21?
  [8]刘瑛莹.传授生物学概念的几点做法[J].绥化师专学报,2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