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对当前中小学足球教学改革的探究及展望

【作者】 李仁红

【机构】 山东省青岛市城阳区体育学校

【摘要】足球要从娃娃抓起,从校园开始,足球要从最基层打下坚实的基础。学校体育要求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的大课间活动中,学校把足球这一体育项目列入到阳光体育活动的计划当中,但是现实校园足球教学面临很多实际的问题待而未决,真正的解决了这一些制约校园足球发展问题,那么校园足球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当前我国中小学足球教学发展还存在着许多问题。足球文化的落后、足球教学模式的不完善以及学生文化知识方面的懈怠,直接影响我国中小学校园足球的发展。对此我们可以借鉴发达国家在足球培养方面的经验,营造学校足球氛围,完善足球教学模式,促进我国中小学校园足球的发展。
【关键词】中小学;体育;足球;教育改革
【正文】

      毋庸置疑我国足球发展过程中暴露出来一些问题,如注册球员人数有限、球员自身文化素质不高、球员心理素质和意识不足等。这些问题一直是困扰中国足球发展的恶瘤。表面上看是部分球员和教练员自身的问题,但是深挖根源就不难看出,我国教育体制的诸多不完善,直接导致了我国足球发展还处在一个很不成熟阶段。这些问题的解决会使我国的足球事业走上健康的道路,也有利于国民素质的提高。为了保障中国足球朝着健康的道路发展,迫切需要从足球运动自身的发展规律结合我国实际探究适合我国中小学足球教学的模式。
  一、我国中小学足球教育现状
  1、体育教师结构问题
  学校体育教师高龄化,大部分体育教师年龄在40岁以上,甚至有的50多岁还在体育教学一线,体力和精力不足,专业性不强。换句话说,教师示范上都存在一定困难,小学生模仿能力较强,理解能力较差,体育教学主要是教师的示范为主,动作示范不到位,造成误导,广大青少年学生参与足球运动的需要得不到有效满足,怎样来提高足球教学质量?
  2、学生业余可支配时间问题
  由于教学质量已成为衡量一个学校或班级好坏的标准,所以应试教育主导了学校教育,教师和家长给学生的学习任务重,学生根本没有闲暇时间来参加足球运动。我国的足球教育模式还属于应试教育。在日韩等国的足球教育模式,除了注重基础教育的同时,还注重了身体素质、实战能力、心理素质等多方面的培养。日本的足球也曾一度衰弱过,但日本政府为了振兴足球,由文部省决定把足球列入了日本中小学校的体育必修课。日本足协也相应对中小学体育教师甚至幼儿园老师进行大量初级教练员培训,以保障教学质量。而我国的大多数中小学却没有专业的足球老师给于学生正确的指导。这导致了大多数中小学的足球教育以应试教育为主。他们培养的只是学生的足球基础知识,而忽略了对学生其它方面的培养。在足球基础知识方面,我国的中小学生与国外的中小学生差异不大,甚至超出了国外。但进行实战时,我国大部分中小学生在球场上根本不知道怎样运用足球知识。而国外的中小学生则能灵活的运用足球知识。这直接导致了我国中小生在足球知识上值的差异。我国的足球教育忽视文化教育。我国的足球教育与欧洲的足球教育也有着相当大的差距,其中主要的差距并不是在足球方面,而是在文化知识方面。与大多数我国中小学球员不同,欧洲小球员在踢球的同时,也要按照年龄进行正常的文化学习。学校要确保在文化方面安排最好的老师,同时也很注重文化课基础内容的教学。老师会经常进行测验,而不是上完课了事。在我国足球学校相对较少,对于球员的培养大多数只能在正常的中小学中进行,然而,这些小球员人数较少则没有专门的班级进行授课,他们只能寄读在别的班上。有时其他同学上课时,他们在训练,这样就促使他们的文化知识教育得不到根本保障。因而导致了球员今后文化知识方面的缺陷。
  3、家长方面的问题
  家长对孩子的期望较高,在学习上投入大量的精力和物力,追求学习成绩,有些家长要求孩子参加周六周日的补课、辅导班、兴趣班等,占用了孩子休息娱乐和体育活动时间,因此家长不支持孩子的足球运动。父母让孩子从小就接触足球爱好足球,虽然没把它当成一种职业的培养,但把足球当成了一种爱好培养。并且有专门人员和机构去挖掘具备足球天赋的小球员。在我国,足球从娃娃抓起,口号喊了好多年,道理妇孺皆知。但在实际实施过程中却曾在诸多阻碍。招生是摆在学校面前的一大难题。在义务教育阶段,足球特长生没有自主权,招生渠道受阻。在高考的指挥棒下,中学生的学习压力巨大,连小学生都变成了考试的工具。许多家长担心孩子踢球就不能好好学习,即使孩子有天赋,家长也不允许,宁愿花高价钱让孩子去学网球、游泳,也不肯让他们参加免费的足球训练。
  二、改变我国中小学校园足球活动的策略
  根据我国中小学足球教育的现状,我们可从加大营造学校足球氛围、完善足球教学模式、文化知识与足球知识结合教育等几个方面进行改革。
  1.营造校园足球氛围。我国的中小学体育教育主要是以阳光教育为主,因此我们应将足球当作阳光足球的模式进行宣传。将足球纳入学生每学期的体育测评当中,加大校园足球赛事。让更多的家长了解足球。
  2.设置专门足球课程。围绕总体目标:坚持以人为本,着眼于学生全面发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让学生体验运动激情,分享足球快乐,感悟足球文化,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信心。通过足球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让学生走进足球文化领域,涉猎足球与历史、足球与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多方面的融合,感受其丰富文化内涵;让学生走向足球场地,掌握运动技能,体验运动激情,体验挫折,走向成功。
  3.依托体育俱乐部开展各项足球活动,营造氛围,形成学校特有的足球文化。依托体育俱乐部开展各项足球活动,呈现出这样一种态势,即:学生参与度高,认知度高,师生教学互动频率高。学生在上课、训练过程中表现出认真的求知态度,渴望掌握技巧和技法。面对逐渐追加的训练强度和配合的训练、比赛,学生没有任何抱怨和逃避,而是乐在其中地体验、调整、配合。这些都为营造足球文化,创造体育健身的校园文化提供了充分的实施基础和可能性。
  4.完善足球教学模式。完善足球教学模式,首先要明确足球培养的理念。对此可以借鉴欧洲对于亲少年足球培养的理念。一是享受足球,让足球给自己和大家都带来欢乐;二是要尊重他人(当然包括队友、对手、裁判和观众),只有尊重他人自己才能获得大家的尊重;三是参加比赛就要争取胜利。从孩子接触足球开始就接受这样的启蒙,在欢乐的足球活动中,相互友爱,相互尊重,共同努力去争取比赛的胜利,这样的足球是多么灿烂,多么美好。孩子们不但可以强健身体,学习踢球,感受良好道德风尚的熏陶,也接受了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锻炼和集体主义的精神的培养,得以在蓝天阳光下健康幸福地成长。
  5.加强足球意识及心理素质的培养。我国中小学在足球基础知识的教育方面已经做的相当不错了,但缺少了对他们在意识、心理等方面的培养。一个优秀运动员除具备良好的体能和技术,还必须具有很强的意识和心理素质。要培养运动员在客观情况下,相信自己只要努力就一定能成功,能做就做好。在比赛中尽最大努力去完成比赛任务,发挥最佳水准,达到预期目的。对此,在足球训练的过程中添加一些模拟训练,如在训练比赛中,教练员故意制造一些错判,误判或反判,使学生们产生急躁、埋怨等情绪,思想不集中影响技、战术水平的发挥。赛后教练员应及时总结,让他们吸取经验教训,逐渐培养他们成熟的比赛心理。培养青少年运动员抗干挠的毅力和适应各种比赛环境的稳定心理。并逐步提高孩子们的自制能力,在不同的比赛条件下和场上环境中,发挥出主观能动性,适应各种赛事。
  总而言之,我国中小学足球教学改革的方向,应以营造良好的校园足球文化为辅,完善足球教学模式、提高孩子们的文化素质为主。使孩子们喜欢足球爱好足球,在足球教学中合理运用各种教学法,既丰富了学生学习活动的情境,提高了学生学习足球的兴趣,又能帮助学生在有限的课时中较快掌握足球技术,提高足球教学效果。同时让孩子们在将来的升学或职业队员选秀中即便没有被选中,也能继续自己的学业。在学校里让学习足球的孩子们能够感受到一种文化的氛围,受到文化的熏陶,从而有利于他们身心的健康成长,有利于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校园足球不仅是学校的课题,也是值得全社会关注的社会话题,“足球从娃娃抓起”变成现实。校园足球在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基础上,校园足球也给学生带来了快乐,学生能够热心的参与到足球训练、比赛当中。当参与校园足球的人数越来越多时,那么未来中国足球的塔基就构建而成了。
  参考文献:
  [1]体育教学与训练合理运动负荷的因素分析[J].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3,(03).
  [2]现阶段我国学校足球业余训练的现状与发展对策[j].安徽体育科技,2002,(02).
  [3]北京市中学女生家长对女儿参与足球运动的态度[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