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小学语文要重视课外阅读
【作者】 邹天琴
【机构】 贵州省兴义市下五屯办笔架山小学
【正文】 我认为一个语文教师应当充分利用课外阅读拓宽孩子们的知识面,所以在引导学生强化语言积累方面主要是引导学生多读课外读物,内化吸收课外语言,丰富课外语言,让学生在说话、写话中灵活应用。从而使创新教育在低年级小学生课外阅读的训练中得以发挥,初步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一、多课课外读物
根据低年级小学生的特点,我从以下几个方面指导学生阅读。
1、有选择地阅读。在科学知识迅速增长的今天,市场上关于儿童书籍浩如烟海。而小学生的鉴别能力不高,他们不懂得选择什么样的读物。我就指导学生有选择性的阅读课外书籍,看一些任凭时间磨洗仍光辉夺目的书。如思想性强的《少年英雄故事》、《雷锋》等;具有丰富知识的《海底世界》、《十万个为什么》等;趣味性强的《格林童话》、《尼尔斯骑鹅旅行记》等一些儿童读物,让孩子们从小开阔眼界,了解知识,爱上阅读。
2、多形式地阅读。读书的形式很多,如粗读、略读、泛读、跳读、精读等,运用什么形式阅读,要求学生根据需要及读物内容作出选择。因此,我在语文课上开设了关于如何恰当地选择阅读方式的讲座,指导学生掌握方法,提高阅读效率。
3、批注阅读。我要求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随时圈、点、摘、记,将书中优秀的语言以一定形式记录下来并分类编目,形成体系。每个学生准备一个摘记本,具体内容分“写景”、“写人”、“生活常识”、“名言诗句”四个项目,这样新知识归属容易,寻找使用极为方便。
二、内化吸收课外语言
博览群书,广泛地积累固然重要,但是如果这种语言不被加以消化吸收、转化,那就是无用功。只有指导学生把这些语言内化,成为积极语言,学生才能达到“下笔如有神”的境界。因此,应当注重运用多种方式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揣摩品味,在理解的基础上内化。
1、读。朗读、背诵是学生理解、内化语言的有效手段。对一些精彩片断,优美词句加强朗读和背诵。为激发学生朗读、背诵的兴趣,可组织竞赛开展评比,在语文课的开头增加“一分钟名句推荐”的内容。学生的积极性很高语言仓库日臻丰富。
2、比。即比较。比较是引导学生理解、欣赏语言的有效方法,让小学生经常自觉地、有目的地调换、改变原文中的字词或层次段落的顺序位置,经过比较,理解体味作者用词造句、布局文章的妙处。
3、联。理解语言还必须联系生活。让学生养成时时、处处留意观察生活中的人和事物的特性。这不仅使学生积累许多鲜活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获得对周围世界的许多鲜明、美好的印象,为理解语言提供感性的准备。
4、议。即议论,这是一个思辩的过程,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交流阅读体会;一是解答疑难。为此,我组织学生开全班或小组,读书交流会,推荐优美语句,或谈阅读的体会,对于阅读中碰到的疑难,我把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讨论互相答疑。小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放在每周一次的“释疑解惑会”上解决。交流、答疑,促使学生对读物进行思辩,加强学生对读物内容,特别是语言的理解。
三、丰富创新语言,让学生在说话、写话中灵活应用
大量积累,充分理解优美语言的目的在于运用。应该结合阅读教学,教给学生几种加工创新课外语言的方法,让学生在写作时灵活运用。
低年级小学生主要是摹仿如果把积累的语言,根据真实情况,改动部分文字,就能转化运用到作文中,给人以“水到渠成”的感觉。如:在教完《记一次科技活动》后,第三自然段里有一组句群,飞机在灵活地做着各种动作:时而盘旋上升,时而俯冲下降,时而翻着跟头,时而侧身飞行……我目不转睛地望着,心想:“要是我也能操纵这么一架飞机该多好啊!”这时我就让学生写《一次课间活动》的片断,用上“时而……时而……时而……”有个学生写道:“看!李卓超跳绳跳得多灵活呀!他时而单脚跳,时而双脚跳,时而蹦跳,时而跑跳,我目不转睛的望着,心想,要是我也能跳得这么熟练,该多好呀!”。
小学生的写作经验还不丰富,缺乏创造力,所以让学生从摹仿中开始起步临摹一些文章的布局谋篇,遣词造句,片断描写等对习作很有帮助。如教《珍贵的教科书》一课,第二自然段写到:“当时我们的学校条件非常艰苦。没有桌椅,就坐在地上,把小板凳当桌子;没有黑板就用祸烟灰在墙上刷一块;没有粉笔,就拿黄土块代替。最困难的是一直没有书,只好抄一课学一课。我们多么渴望有一全印好的教科书啊!”上完这一课,让学生以“现在我们的学习条件非常好”为总述句,来具体介绍现在学习条件好的情况。有个学生写到:“现在,我们的学习条件非常好。我们有美丽的校园,有高大的教学楼,有明亮而宽敞的教室,有乌黑发亮的黑板,有整齐的桌椅,还有新发的各科教材。我们生活在这样好的年代里就要好好学习,长大了把祖国建设的更加美丽富强。
语言极富灵活性,让学生根据需要,把一些词句重新组合,使之产生即贴切、又新颖的效果。学和用就会完美的结合在一起了。
多读,在读的过程中积累,丰富学生的语言是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一条主要途径。
一、多课课外读物
根据低年级小学生的特点,我从以下几个方面指导学生阅读。
1、有选择地阅读。在科学知识迅速增长的今天,市场上关于儿童书籍浩如烟海。而小学生的鉴别能力不高,他们不懂得选择什么样的读物。我就指导学生有选择性的阅读课外书籍,看一些任凭时间磨洗仍光辉夺目的书。如思想性强的《少年英雄故事》、《雷锋》等;具有丰富知识的《海底世界》、《十万个为什么》等;趣味性强的《格林童话》、《尼尔斯骑鹅旅行记》等一些儿童读物,让孩子们从小开阔眼界,了解知识,爱上阅读。
2、多形式地阅读。读书的形式很多,如粗读、略读、泛读、跳读、精读等,运用什么形式阅读,要求学生根据需要及读物内容作出选择。因此,我在语文课上开设了关于如何恰当地选择阅读方式的讲座,指导学生掌握方法,提高阅读效率。
3、批注阅读。我要求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随时圈、点、摘、记,将书中优秀的语言以一定形式记录下来并分类编目,形成体系。每个学生准备一个摘记本,具体内容分“写景”、“写人”、“生活常识”、“名言诗句”四个项目,这样新知识归属容易,寻找使用极为方便。
二、内化吸收课外语言
博览群书,广泛地积累固然重要,但是如果这种语言不被加以消化吸收、转化,那就是无用功。只有指导学生把这些语言内化,成为积极语言,学生才能达到“下笔如有神”的境界。因此,应当注重运用多种方式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揣摩品味,在理解的基础上内化。
1、读。朗读、背诵是学生理解、内化语言的有效手段。对一些精彩片断,优美词句加强朗读和背诵。为激发学生朗读、背诵的兴趣,可组织竞赛开展评比,在语文课的开头增加“一分钟名句推荐”的内容。学生的积极性很高语言仓库日臻丰富。
2、比。即比较。比较是引导学生理解、欣赏语言的有效方法,让小学生经常自觉地、有目的地调换、改变原文中的字词或层次段落的顺序位置,经过比较,理解体味作者用词造句、布局文章的妙处。
3、联。理解语言还必须联系生活。让学生养成时时、处处留意观察生活中的人和事物的特性。这不仅使学生积累许多鲜活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获得对周围世界的许多鲜明、美好的印象,为理解语言提供感性的准备。
4、议。即议论,这是一个思辩的过程,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交流阅读体会;一是解答疑难。为此,我组织学生开全班或小组,读书交流会,推荐优美语句,或谈阅读的体会,对于阅读中碰到的疑难,我把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讨论互相答疑。小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放在每周一次的“释疑解惑会”上解决。交流、答疑,促使学生对读物进行思辩,加强学生对读物内容,特别是语言的理解。
三、丰富创新语言,让学生在说话、写话中灵活应用
大量积累,充分理解优美语言的目的在于运用。应该结合阅读教学,教给学生几种加工创新课外语言的方法,让学生在写作时灵活运用。
低年级小学生主要是摹仿如果把积累的语言,根据真实情况,改动部分文字,就能转化运用到作文中,给人以“水到渠成”的感觉。如:在教完《记一次科技活动》后,第三自然段里有一组句群,飞机在灵活地做着各种动作:时而盘旋上升,时而俯冲下降,时而翻着跟头,时而侧身飞行……我目不转睛地望着,心想:“要是我也能操纵这么一架飞机该多好啊!”这时我就让学生写《一次课间活动》的片断,用上“时而……时而……时而……”有个学生写道:“看!李卓超跳绳跳得多灵活呀!他时而单脚跳,时而双脚跳,时而蹦跳,时而跑跳,我目不转睛的望着,心想,要是我也能跳得这么熟练,该多好呀!”。
小学生的写作经验还不丰富,缺乏创造力,所以让学生从摹仿中开始起步临摹一些文章的布局谋篇,遣词造句,片断描写等对习作很有帮助。如教《珍贵的教科书》一课,第二自然段写到:“当时我们的学校条件非常艰苦。没有桌椅,就坐在地上,把小板凳当桌子;没有黑板就用祸烟灰在墙上刷一块;没有粉笔,就拿黄土块代替。最困难的是一直没有书,只好抄一课学一课。我们多么渴望有一全印好的教科书啊!”上完这一课,让学生以“现在我们的学习条件非常好”为总述句,来具体介绍现在学习条件好的情况。有个学生写到:“现在,我们的学习条件非常好。我们有美丽的校园,有高大的教学楼,有明亮而宽敞的教室,有乌黑发亮的黑板,有整齐的桌椅,还有新发的各科教材。我们生活在这样好的年代里就要好好学习,长大了把祖国建设的更加美丽富强。
语言极富灵活性,让学生根据需要,把一些词句重新组合,使之产生即贴切、又新颖的效果。学和用就会完美的结合在一起了。
多读,在读的过程中积累,丰富学生的语言是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一条主要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