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谈高中音乐欣赏课教学

【作者】 孙元元

【机构】 山东省滕州市第一中学东校



【正文】      音乐欣赏是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和发展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表现力和审美能力,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健康向上的审美观和学生对音乐兴趣的重要途径。音乐欣赏课对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影响。它为青少年智力的全面发展,心灵的净化,人格的完善,思想素质和文化素质的普遍提高,开辟出一片新的天地。那么,怎样才能上好高中音乐欣赏课呢?     
  一、培养良好的聆听习惯,使学生会听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音乐艺术的一切实践活动都必须依赖于听觉,因此听是参与音乐欣赏教学的关键。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聆听音乐中去,在聆听中感知、认识、理解音乐作品的内涵。需要教师慢慢对学生浸润、感染、培养并采取有效方法。我们可以通过欣赏音乐的方法来培养聆听习惯。(1)选择作品富有感染力的部分,设计倾听的重点,如:速度、音乐拍子等问题,让学生有一个倾听的侧重点,使学生专心倾听,并对这一段音乐产生兴趣。(2)初听全曲找出音乐的高潮部分,把握音乐的整体结构,让学生闭目静听,在听的过程中,教师少讲,让教室里回荡的只有音乐声。(3)有了初听的印象,还要进一步深化。如跟随音乐的速度或音乐情绪进行体验,可用挥拍、内心节奏感、轻哼或选一段学生能演奏旋律,让学生参与教师范唱、范奏。(4)对比性倾听。用不同的版本或不同风格的音乐进行对比性的倾听,让学生始终保持倾听的兴奋状态。
  二、精心传授音乐作品欣赏方法
  音乐欣赏仅仅停留在兴趣阶段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进一步深刻理解音乐作品的内涵,充分体验作品所反映的情感,才能达到欣赏的目的。这就是欣赏音乐的三个阶段:直觉(感官)欣赏——感觉(情感)欣赏——理智的欣赏。不同体裁的音乐欣赏的要求、方法也不同:
  对于歌曲的欣赏:一般可以借助歌词较直观地理解歌曲内容,达到欣赏的目的。对一些歌词内涵较深或者寓意较朦胧的作品进行欣赏,要求要有一定的文学及文化素养。而对于一些古代的、其他民族的、外国的艺术歌曲、歌剧、咏叹调等作品的欣赏,除了必须具有一定的音乐素质之外,还要对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创作动机、民族习俗、作曲家的个人风格等有充分的了解,才能更好的理解作品的内容。
  对于器乐曲的欣赏:对一些近代的、单一形象的轻音乐乐曲,可以根据标题的启示,通过自己的联想,去体会乐曲的内容和情绪。如:贺绿汀的钢琴独奏曲《牧童短笛》等。对于大型的器乐曲的理解,一般要了解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作者情况,尤其是一些无标题音乐;对于一些大型的标题音乐作品,除了了解其时代背景之外,还可以根据乐曲的说明去理解、欣赏作品。
  三、让流行音乐与音乐欣赏巧妙结合
  流行音乐易被人们传唱,具有鲜明强烈的节奏,很具体现青春活力,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热衷于它非常自然。教师无需禁止学生去听去唱,并且在音乐欣赏时可选用一首与欣赏作品内容相关或相近的作品,以增强学生对作品的感染力,如:当欣赏内蒙古民歌《辽阔的草原》时,可事先播放腾格尔的《天堂》MTV。通过欣赏让学生对草原有初步的认识:蓝蓝的天空、洁白的羊群、奔驰的骏马、绿绿的草原……再去欣赏《辽阔的草原》,更易理解作品,感受体验其意境。
  把流行音乐作为切入点,引发学生对整个音乐文化的兴趣,最大限度地拓展文化艺术的视野,让优秀的流行歌曲走进音乐课堂,为学生搭建起通向高雅音乐的桥梁。
  四、让音乐欣赏与多元文化相结合
  音乐作为一门艺术学科,不是孤立的,而是与其它相关文化联系在一起的。音乐教学中注意音乐与相关文化综合起来,有助于扩大学生的音乐文化视野,促进学生对音乐的体验与感受,提高学生音乐鉴赏及艺术审美能力。如:在教学中注意把历史知识贯穿到音乐欣赏教学中,让学生既复习了历史知识,又掌握了音乐知识。着名的《黄河大合唱》是一部经典作品,乐曲以黄河两岸人民的英勇斗争为题材,表现了在抗日战争年代里中国人民的苦难与顽强斗争,歌颂了伟大的祖国和勤劳勇敢的人民。在欣赏的同时,让学生同时去了解抗战时期的一些事情,会更好地感受到歌曲所表现的情绪,也使同学们更好地了解当时的政治背景。因此音乐欣赏与相关文化的整合教学将会散出独特的魅力。
  五、借助多媒体音乐教学手段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多媒体技术,以其利用计算机的交互科学性、界面友好性、反馈及时性的特点,在教学中集图文声像多形态信息为一体,使虚幻的音乐形象具体化、使复杂知识简单化、使零乱知识条理化、弥补了课堂教学不足,给音乐教学增添了无穷的魅力。多媒体不仅能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兴趣,而且也扩展了学生想象和思维的空间。巧妙地运用它,教学会取得许多积极的效果。
  利用多媒体进行音乐课欣赏教学,能为学生提供生动逼真的教学情境,为学生营造一个色彩缤纷、声像同步、能动能静的教学情景,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把学生在音乐课堂上的审美体验推向高潮。例如,《十面埋伏》是一首描绘公元前202年楚汉战争在垓下最后决战情景的琵琶独奏曲,在欣赏时,为了让学生体会乐曲表现的那种四面楚歌、悲切壮烈、气吞山河的历史场面,可将电影《西楚霸王》的片段剪辑下来,配上乐曲,让学生边看边听,营造一个如临其境的欣赏环境,使学生仿佛置身于楚汉之争的战场,从而更好的理解乐曲表现的涵义,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总之,教师要组织好音乐欣赏教学,就要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把学生带入到音乐欣赏的具体意境中,体会音乐,了解音乐,感受音乐,真正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