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浅议初中语文课堂有效小结的策略研究

【作者】 李大文

【机构】 四川省自贡市第二十八中学校

【摘要】课堂小结是课堂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组成元素,也是学生有效学习的重要环节。而有效课堂小结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巩固所学的教学内容,提高学习效率,具有画龙点睛的效果。随之,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对课堂小结引起重视,不断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引导学生不断优化课堂小结,也帮助学生梳理课文结构、正确理解课文内容,归纳思想方法,升华思想情感。以此,改变初中语文教学现状,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与质量。
【关键词】初中语文;高效课堂;有效小结;措施;探讨
【正文】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放羊式”、“鸭填式”传统型教学方法已经无法满足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客观要求,需要不断优化完善。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课堂小结是其中的环节之一,但也是不可缺少的环节。为了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充分利用有限的课堂时间,需要灵活应用可行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使课堂小结更具有效性。以此,使学生能够在巩固所学知识的基础上,完善知识网络结构体系,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逐渐培养学习语文的兴趣,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充分展现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但在教学改革浪潮中,初中语文课堂小结还需要进一步优化完善,使其更好地发挥自身的价值。
  一、明确初中语文课堂小结目标,突出重点
  在教学过程中,课堂小结可以帮助教师归纳、总结整堂课教学的所有内容,体现课堂教学的完整性,也可以帮助学生回顾本堂课所学的内容,明确本堂课的教学目标,深入领会本堂课的重点与难点,在课后,能够有计划地、有侧重点地进行自主学习,更好地巩固课文内容,提升能力。为此,在备课的时候,教师需要对本堂课教学内容进行深入研究,准确理解教学内容。并以新课标要求为基准,合理设计课堂小结,明确教学难点与重点。以七年级上册课文《春》为例,在小结本文的写作特色时,除了强调仔细观察,抓住特征,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按顺序多角度描写景物外,还应注意在文中频繁出现的“反复”、“排比”等修辞手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这些修辞手法提及得并不多。因而,在学习这篇课文的时候,有的学生很容易混淆这些修辞的概念,也就无法正确理解课文内容。
  在课堂小结中,教师要从构成因素、修辞效果等角度出发,找出文中运用修辞的句子,在对比分析的基础上,解释两种修辞手法的不同点、相同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两种修辞手法,归纳总结文章内容,明确“反复”、“排比”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在当堂检测环节,让学生判断下列句子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巩固所学的知识点,也能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的学习方法,比如,归纳学习方法、比较学习方法,逐渐向“会学”方面转变。此外,教师可以挑选文中涉及到这两种修辞的段落,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课后进行背诵,在下次上课之前进行抽查,并列举出相关的句子。
  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是景物描写单元,其中的《春》《济南的冬天》都是经典的写景美文。学完本单元,我尝试使用“歌诀记忆法”来小结如何进行景物描写。引导学生回顾本单元四篇文章的写作特色,根据学生的发言,带领学生反复推敲,总结出“景物描写口诀”:要想景物描写好,抓准特征很重要,动词修辞加感官,想象联想加细描。实践证明,这种歌诀记忆式小结有助于学生更好更快地掌握知识,提高课堂的效率。
  二、对比练习,增强课堂小结的趣味性。
  在学习过程中,不同阶段、学科、板块之间并不是孤立的,而是处于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网络体系中。教师需要以课堂教学内容、结构等为媒介,以学生认知水平等为导向,把该堂课教学内容与之前学过的课文进行对比练习。
  以八年级下册课文《孙权劝学》为例,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把学生已学过的课文《伤仲永》引入其中,设置一些相关问题,让学生进行相关的对比练习。比如,这两篇课文中的吕蒙、方仲永天生资质怎样,他们各自的结局怎样,是什么导致方仲永悲剧的发生,为什么会出现两种截然不同的结局,从中可以得出哪些启示?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回顾课文《伤仲永》,学生明白了作者想要通过方仲永的故事使人们意识到后天教育远远比个人天赋更重要。而在课文《孙权劝学》中,吕蒙并不是特别聪明的人,但他通过后天不断努力学习,知错就改,最终有了惊人的进步。在这种对比练习中,能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进行自主探究学习,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还能够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此外,可以给学生布置一篇小作文,写一篇读后感,谈谈自己的感悟,深入领会后天学习对个人综合素质提升的重要性。
  三、优化课堂小结形式
  1、简明归纳,明确课堂教学重点。
  以课文《春》为例,以迎春图为导线,教师先对各部分内容进行简要的归纳,在文章结尾中,展示了一幅“迎春”的热闹景象,人与景再次融为一体,表达了人们对春天的喜爱之情,赞美之情,使文章首尾相呼应,点明文章主旨。在课堂小结中,教师要从初中学生的个性特征、兴趣爱好等方面出发,从阅读方法、写作方法和故事情节等方面,通过以简洁的板书形式简明归纳本堂课教学的主要内容,有利于学生进行理解、记忆。同时,还需要构建条理分明、结构完整的知识框架,不断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体系。对于那些陈述性知识,可以让学生进行复述,归纳春雨图、春草图等大意,更好地去感受作者的内心情感,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和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而对于文中运用的修辞手法、写作特点等,可以由教师引导学生共同总结完成。
  2、充分利用动情的诵读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对文中的精彩段落进行范读、并引导学生带着感情去诵读,被文章内容感染,震撼学生的心灵。以七年级上册课文《三峡》为例,教师可以选取文中具体描写三峡段落。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正确引导学生进行诵读,更好地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情感。在此基础上,运用巩固练习法,加深记忆。在学习过程中,记忆也是一种特别重要的学习方法。教师可以借助课堂小结,设计一些相关的练习活动,比如,默写、问答、知识填空题,借助练习引导学生灵活应用所学的知识,完成这些题目,巩固本堂课学习的重点、难点。
  四、引导学生自我评价,体现精彩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对学生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情感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评价更应注重学生发展的进程。这是个无法定量表现的内容,只有通过自我评价才能得到真实的反映。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知识建构的过程,课后自我评价有利于学生的知识建构。如:本节课的最大收获是什么?最感兴趣的内容是什么?有什么体验?对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能否轻松完成?回忆本节课的学习,还有哪些不清楚的问题?对老师的教学有什么建议?等等,我们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知识基础,分批分次进行课后自我评价。的确,日复一日的课堂小结,原以为早已成为定局,经过研究,我们深刻地认识到课堂小结有它的精彩之处。在课堂教学中,只要我们语文教师能根据学情采用恰当巧妙的处理,就会发现精彩的小结处理不但能体现了学科的人文性,而且能开放了学生的思维,加强了学科的整合,从而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难能可贵的是,这样的小结一改过去学生机械应答、被动回忆的状况,学生的主体意识被充分唤醒,课堂上,他们围绕教学目标尽情地表述着自己的所思所想,充分地表达着富有内涵,又颇具个性色彩的学习成果,在优化和梳理认知结构的同时,思维的拓展性,开放性及浓浓的人文情怀都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学生在学习中创造着美,描述着自己的所见所思,学得生动快乐,学得丰富多彩。
  四、结语
  总而言之,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课堂小结能够培养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学生的参与和自我评价意识,帮助学生优化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逐渐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同时,它有利于教师不断优化教学方法,注重不同知识内容之间的联系,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与质量。需要注意的是:在初中语文课堂小结方面,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课堂小结要具有计划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尽量简明扼要。
  参考文献:
  [1]李雄英. 对初中语文课堂小结有效性的探究[J]. 语数外学习(初中版中旬),2013,11:26.
  [2]刘伟. 对初中语文课堂小结有效性的探索与思考[J]. 语数外学习(初中版中旬),2013,12:60.
  [3]陈海燕. 初中语文课堂小结的有效方法探析[J]. 语数外学习(初中版上旬),2014,04:25-26.
  [4]董炳春. 初中语文教学常见课堂小结方法探讨[J]. 课外语文, 2012,18: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