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

【作者】 王 斌

【机构】 山东省莱西市院上镇中心中学

【摘要】义务教育阶段,通过各种教学方式、方法,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是时代对教育的新要求,也是历史赋予我们的重任。新的教育理念的核心思想要求: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活力,使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自己能主动的进行探究性学习。因此,把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作为语文教学新课改的切入点在中学教学中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质疑能力;培养
【正文】
  新课程提倡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发现、质疑探究,培养质疑能力是非常必要的。学生质疑能力有利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良好个性的发展、知识信息的储备以及使学生学会学习。在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善于提出问题或发现问题,是学生自主学习与主动探求知识的生动表现。在质疑状态下的学生取之所需,求知欲强,能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去,学习兴趣高,学习效率高。学生质疑的同时,能大胆地对问题提出不同的见解,不但培养质疑能力,而且也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1.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原则
  1.1主体性原则
  教师在课堂教学之中,要改变传统的老师在台上一味的照本宣科式讲授知识,学生被动性的接受老师传达的讯息,而应该树立学生的主体性,在教学流程中,教师应该先引入当前准备的教学课题,给学生布置一定的任务,让学生自己在课本中或借助辅助性资料进行探索性学习,学生带着问题阅读会有一定的目的性,在独立自主式学习中更能培养学生各项能力,因此教师要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在知识探究中学会自己解决问题找到关键答案。比如在《岳阳楼记》的教学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先阅读整篇文章,然后指出关键词语,让学生通过分组讨论找出它的含义,可以指导学生可以联系上下文或者借助辅助性工具书来找出,最后可以让小组代表在黑板上写出本组讨论的结果,最后老师带领学生总结出正确答案,可以看出,在这种教学模式中,学生的自主性和主体性都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1.2最近发展区原则
  学生通过阶段性的学习和实践,就会掌握一定的基础性知识,并且能在某些方面能够灵活自主运用,然而学生肯定还蕴藏着在现有的能力基础上可能达到更高的水平,而所谓的最近发展区就是在这两者之间的差异所形成的。教师需要设置一定的问题来引导学生进行独立的思考,促使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各方面的能力达到最佳发展水平。比如在《敬业与乐业》的教学之中,学生在此之前已经对于议论文的结构有所掌握,知道文章中的论点、论据和论证的定义和特征,学生在原有的知识水平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先学习“敬业”的定义,然后再让学生通过阅读下文找出“乐业”的定义,再从文章的结构布局和写作手法上讲述本节课程,这样学生在循序渐进之中掌握了应该掌握的知识要点,因此,教师在教学之中遵循最近发展区原则也就是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之上给学生设置新的问题或任务,让学生的知识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1.3鼓励性原则
  初中教师在课程教学之中要设置多个环节导入课题重点,让学生在自主性学习之中找出自己不懂的地方,并鼓励学生在课堂上提出不懂的问题,以积极的教学态度引导学生敢于发言、勇于表达,而不是单纯的按照教案教授知识、布置作业,要在鼓励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1.4个体差异原则
  每个学生在认知、智力、性格以及实践能力方面都有或多或少的差距,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上提问时需要因材施教,不能以同样的教学方法对待。例如教师在《故乡》的教学之中引导学生如何分析闰土这一任务形象时,对于基础知识比较差的学生,可以问他们闰土这一人物形象的特点,而对于学习基础较好的学生则可以提出闰土的形象产生变化产生原因进行分析这类问题。
  2.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策略
  2.1建立轻松氛围的课堂引导学生生疑
  传统的初中课程教学,教师在教学之中过于的以自我为中心,使学生在枯燥的书本之中被动的接受新知识,这样老师成了舞台表演者,学生就是台下的观众,这样使得教学效率不高,教师应该增强学生在课堂之中的主体性,引导学生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之中快乐的学习,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教师应当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敢于在课堂上不耻下问,让学生“知其然,更知所以然。”例如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这篇文章的主题时,如果有学生认为主题与批判封建教育制度没有关系,这个时候教师就不能马上对学生的提问进行纠正批评,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是与学生共同分析文章的主要脉络,从时代背景和作者写作缘由进一步正确分析主题,这样不仅使使学生的勇于质疑得到了肯定,也时学生掌握了正确的文学知识。
  2.2引导学生在比较中质疑事物之间的关系
  在初中的教学课堂之中,教师要学会利用比较引导学生区别概念并且质疑事物之间的关系,教室可以通过分组讨论指引学生在竞争之中提起质疑的兴趣,比如在《成功》的教学之中,在这篇文章中有对于成功的论证及定义,但是一千个人的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所以老师利用这一点向学生提出“你所认为的成功需要哪些条件,请结合自己的学习生活经历来表达自己的观点”的问题,学生就会开动自己的脑筋,独立思考自己对于成功所需条件的看法,这样老师在请同学回答问题之后便可以使全体同学比较不同的答案,在比较之中他们会在心理有一个正确答案的判定标准,老师便可以与同学一起总结答案。
  2.3利用追求实际的态度引导学生质疑
  初中教师在教学之中,不难发现有些学生喜欢出其不意,喜欢问老师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但老师也不能武断的指责学生,只能通过求真务实的态度将与学生的对话引到课文的主题上来。例如在《幼时记趣》的教学之中,教师引导学生畅谈每个人的童年趣事,而有些学生则在回答问题的时候,对子的童年故事大谈特谈,没有以简练的语言概括讲述,影响了教学进程也偏离了课文主题,这时老师可以一些关键词或引导语提示学生学生转向课文的主题。
总之教师对于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是开发学生创造力的基础,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养成创新的思维习惯,重视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充分利用有利于发展学生创新思维的教学方法,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精神,才能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陈冬云.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J].科教文汇(下旬刊),2007,12:70.
  [2]康萍.论初中语文教学对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3,07:59.
  [3]刘春花.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J].教育教学论坛,2011,13: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