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儿歌让低年级学生轻松学数学
【作者】 才旦卓玛
【机构】 青海省海南州同德县民族寄宿制小学
【正文】 新课程标准强调:要以学生为主体,要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学习。对于低段的一些学生而言,数学似乎是一门很枯燥的学科,单调而抽象,充满着数字、算理和图形等抽象的东西,需要判断、推理等才能得出结论。根据小学儿童感知的不精确、注意力的不稳定持久的心理特点,通过编排一些简短,内容浅显的,朗朗上口的儿歌,则可将数学中抽象的概念、严密的逻辑得到适当缓解。同时小学低年级教学中的儿歌又不同与幼儿学习中遇到的儿歌,教学中的儿歌或许缺少了韵律,但其中蕴藏着数学的规律和要求。这一特殊性,让儿歌和数学教学又结合在了一起。
作为一位数学老师,经过不断的实践,我发现在低年级数学教学中,教师若能抓住儿童心理特征,采用一些儿歌帮助教学,不仅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而且能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让学生在这种气氛中较好地掌握所学知识。
一、儿歌有助于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课堂规则作为一系列明确的具体要求,使课堂中学生之间的互动有了依据。课堂规则一旦被学生接受就会逐渐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就能唤起学生内在自主的要求和自我管理的欲望,激发学生自我管理的动机状态,形成心理上的稳定感,使学生形成自律,养成良好习惯。
如训练学生课前静息,“铃声响,进课堂,学习用品摆整齐,静等老师来上课。”如训练学生上课举手发言时,“你一言,我一语,这样发言可不好,发言先举手,声音要响亮,态度要大方。”经过一段时间的说唱训练,这些方面养成习惯慢慢会变好。
另外,一些节奏性、操作性强的儿歌对于组织课堂纪律也十分有效“123坐端正,321不讲话”;“伸伸手1、2,踢踢脚1、2,坐坐好1、2。”在日常教学中,学生注意力不够集中和缺乏学习方法也是教师常常遇到的棘手问题。如果经常运用儿歌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充分发挥主体作用,激发学习潜能,形成正确的学习方法,克服不良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效果。低年级是培养各种习惯的重要时期,习惯一旦养成,必将终身受益。
二、儿歌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学习最好的动机是对所学学科的兴趣。”孩子的天性是爱玩,更何况是低年级的孩子,而数学又是一门抽象难理解的学科,孩子们常常不能将40分钟时间进行到底。如何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使孩子乐于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教师如果能在课堂教学中寓教于乐,合理运用儿歌,将形式多样的活动安排在教学中,就能让孩子更愿意去了解学习数学知识,增强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
例如:教学“有关10的加减法”时,为了让枯燥、无味的算式变得活泼起来,让学生在计算时也能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就采取了利用儿歌来帮助学生记忆10的加减法。“1和9好朋友,2和8一起走,3和7不分离,4和6手牵手,5和5是一家,两数一起凑成十”。儿歌中把这些数字拟人化,学生读起来很感兴趣。学生们和老师一起边说儿歌,边做手势,在愉快的心情下,自主的就把左和右以及有关能凑成10的两个数记住了。而且儿歌一旦记住,也不容易被学生所遗忘。学生如果能又对又快的计算得数,在获得成功的喜悦时,也会大大增加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儿歌使数学教学由繁变简
低年级应用题的教学是数学教学中很重要的部分,由于数学知识的联贯性,低年级应用题也就成为了中高年级两步运算,四则运算应用题的基础。但低年级孩子的理解分析能力发展还不完全。对于部分学习困难的学生,教师只能依赖反复辅导讲解培养孩子的这些能力。教师和学生都感觉繁琐。久而久之,学生对学习应用题也索然无趣了,更可能因此而产生对数学学习的恐惧心理。因此,在应用题教学中,教师若能适时地采用儿歌进行教学,则可少费许多周折。因为儿歌语言活泼、节奏明快。在低年级应用题的教学中,我采用这样一则儿歌:
谁和谁共有多少,请用加法算一算;多几少几和相差,准是减法来求差;知道每份和几份,要用乘法求总数;平均分和等分题,少了除法可不行。四句儿歌分别概括了加、减、乘、除常见的情况。孩子们从中了解到基本的一步计算应用题的解答思路和方法。又因熟记儿歌内容,而较牢固地掌握了所学知识。而相比较解答过程中,学生在数量关系分析,以及对关键字的整理,儿歌教学的方法要轻松的多。
一些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习数学也相当重要。如果用儿歌形式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解题方法,对老师和学生都提供了方便。如:题目读几遍,从中找关键;先看求什么,再去找条件;合理列算式,仔细来计算;结果要验算,单位莫遗忘。孩子的学习习惯对于学好数学至关重要。可学习要求的初次认识,一定要给孩子深刻印象。让学生学习时发现,原来数学并没有那么麻烦。
四、儿歌充满智慧,方便学生整理记忆
归纳总结是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在讲完一个知识点后,进行归纳小结,能帮助学生进一步理清思路,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利用儿歌进行归纳总结,形象生动,能收到较好的效果。在数学教学中,不可避免要用规范正确的数学用语,低年级学生对数学用语的理解及概念的把握存在偏差。由于儿歌篇幅简短、结构单一。因此我发现采用儿歌教学就可以避免了这一现象。在二年级两步计算教学中就有一个很好的例子:一二三四五六七,两步计算要牢记,发现括号要先算,没有括号要分类,混合运算先乘除,同级运算按顺序。这首儿歌说来朗朗上口,而且充满智慧,概括了两步计算知识,也可提醒学生计算顺序上的要点。因为学生已获得了感性知识,再用浅显易懂的儿歌进行总结,就能把他们已获得的感性知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使所学知识得到巩固。知识点的集中,简要,又方便学生理解记忆。
教学中规范的数学用语,严谨的学习要求转变成浅显易懂的儿歌,会让孩子更容易接受数学知识和要求。
经过实践证明,儿歌在数学教学有着十分积极的辅助作用。让我们去感受儿歌在数学教学中带来的收效,让孩子们去感受由于更富有魅力的的数学知识吧。
作为一位数学老师,经过不断的实践,我发现在低年级数学教学中,教师若能抓住儿童心理特征,采用一些儿歌帮助教学,不仅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而且能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让学生在这种气氛中较好地掌握所学知识。
一、儿歌有助于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课堂规则作为一系列明确的具体要求,使课堂中学生之间的互动有了依据。课堂规则一旦被学生接受就会逐渐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就能唤起学生内在自主的要求和自我管理的欲望,激发学生自我管理的动机状态,形成心理上的稳定感,使学生形成自律,养成良好习惯。
如训练学生课前静息,“铃声响,进课堂,学习用品摆整齐,静等老师来上课。”如训练学生上课举手发言时,“你一言,我一语,这样发言可不好,发言先举手,声音要响亮,态度要大方。”经过一段时间的说唱训练,这些方面养成习惯慢慢会变好。
另外,一些节奏性、操作性强的儿歌对于组织课堂纪律也十分有效“123坐端正,321不讲话”;“伸伸手1、2,踢踢脚1、2,坐坐好1、2。”在日常教学中,学生注意力不够集中和缺乏学习方法也是教师常常遇到的棘手问题。如果经常运用儿歌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充分发挥主体作用,激发学习潜能,形成正确的学习方法,克服不良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效果。低年级是培养各种习惯的重要时期,习惯一旦养成,必将终身受益。
二、儿歌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学习最好的动机是对所学学科的兴趣。”孩子的天性是爱玩,更何况是低年级的孩子,而数学又是一门抽象难理解的学科,孩子们常常不能将40分钟时间进行到底。如何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使孩子乐于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教师如果能在课堂教学中寓教于乐,合理运用儿歌,将形式多样的活动安排在教学中,就能让孩子更愿意去了解学习数学知识,增强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
例如:教学“有关10的加减法”时,为了让枯燥、无味的算式变得活泼起来,让学生在计算时也能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就采取了利用儿歌来帮助学生记忆10的加减法。“1和9好朋友,2和8一起走,3和7不分离,4和6手牵手,5和5是一家,两数一起凑成十”。儿歌中把这些数字拟人化,学生读起来很感兴趣。学生们和老师一起边说儿歌,边做手势,在愉快的心情下,自主的就把左和右以及有关能凑成10的两个数记住了。而且儿歌一旦记住,也不容易被学生所遗忘。学生如果能又对又快的计算得数,在获得成功的喜悦时,也会大大增加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儿歌使数学教学由繁变简
低年级应用题的教学是数学教学中很重要的部分,由于数学知识的联贯性,低年级应用题也就成为了中高年级两步运算,四则运算应用题的基础。但低年级孩子的理解分析能力发展还不完全。对于部分学习困难的学生,教师只能依赖反复辅导讲解培养孩子的这些能力。教师和学生都感觉繁琐。久而久之,学生对学习应用题也索然无趣了,更可能因此而产生对数学学习的恐惧心理。因此,在应用题教学中,教师若能适时地采用儿歌进行教学,则可少费许多周折。因为儿歌语言活泼、节奏明快。在低年级应用题的教学中,我采用这样一则儿歌:
谁和谁共有多少,请用加法算一算;多几少几和相差,准是减法来求差;知道每份和几份,要用乘法求总数;平均分和等分题,少了除法可不行。四句儿歌分别概括了加、减、乘、除常见的情况。孩子们从中了解到基本的一步计算应用题的解答思路和方法。又因熟记儿歌内容,而较牢固地掌握了所学知识。而相比较解答过程中,学生在数量关系分析,以及对关键字的整理,儿歌教学的方法要轻松的多。
一些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习数学也相当重要。如果用儿歌形式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解题方法,对老师和学生都提供了方便。如:题目读几遍,从中找关键;先看求什么,再去找条件;合理列算式,仔细来计算;结果要验算,单位莫遗忘。孩子的学习习惯对于学好数学至关重要。可学习要求的初次认识,一定要给孩子深刻印象。让学生学习时发现,原来数学并没有那么麻烦。
四、儿歌充满智慧,方便学生整理记忆
归纳总结是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在讲完一个知识点后,进行归纳小结,能帮助学生进一步理清思路,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利用儿歌进行归纳总结,形象生动,能收到较好的效果。在数学教学中,不可避免要用规范正确的数学用语,低年级学生对数学用语的理解及概念的把握存在偏差。由于儿歌篇幅简短、结构单一。因此我发现采用儿歌教学就可以避免了这一现象。在二年级两步计算教学中就有一个很好的例子:一二三四五六七,两步计算要牢记,发现括号要先算,没有括号要分类,混合运算先乘除,同级运算按顺序。这首儿歌说来朗朗上口,而且充满智慧,概括了两步计算知识,也可提醒学生计算顺序上的要点。因为学生已获得了感性知识,再用浅显易懂的儿歌进行总结,就能把他们已获得的感性知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使所学知识得到巩固。知识点的集中,简要,又方便学生理解记忆。
教学中规范的数学用语,严谨的学习要求转变成浅显易懂的儿歌,会让孩子更容易接受数学知识和要求。
经过实践证明,儿歌在数学教学有着十分积极的辅助作用。让我们去感受儿歌在数学教学中带来的收效,让孩子们去感受由于更富有魅力的的数学知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