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小学数学教学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作者】 努尔尼沙·托乎提

【机构】 新疆轮台县第五小学



【正文】      学习的主动性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在学习时表现出的自觉性、积极性、独立性特征的总和,是从事创造性学习活动的一种心理过程。数学教学质量的好坏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有者直接的关系。你们怎样在数学教中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呢?
  一、让学生主动参与数学学习
  1.进行学习目的的教育,给学生指明方向
  进行学习目的的教育,在于使学生正确认识学习数学的社会意义,把学习数学与社会的实际联系起来,从而形成长远的、间接的学习动机,产生正确的学习态度,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因为小学生在学习中,根本是盲目的,谈不上什么目的,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时对学生学习数学的目的进行指导。如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我们要注意阐明学习本节知识的目的、意义和作用,将思想教育贯穿到数学教学内容中去,这将有利于正确的学习动机的建立,从而促进学生主动主动参与数学学习。
  2.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在数学教学时要设法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因为问题情境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认知的前提,而学习兴趣是学生学好数学知识的关键。数学学习兴趣是学生对数学学习活动和学习对象的一种力求趋近或认识的倾向。如,在分数的初步认识的教学时,可这样设计:让学生分组,请学生用手指表示每人分到的月饼个数,并仔细听老师要求,然后做。如果有6个月饼,平均分给张三和李四,请用手指个数表示每人分到的月饼个数,学生很快伸出3个手指。紧接着,教师接着说现在有一块月饼,要平均分给张三和李四,请用手指表示每人分到的月饼个数。这时许多同学都难住了,有的同学伸出弯着的一个手指,问他表示什么意思,回答说,因为每人分到半个月饼。教师进一步问:你能用一个数来表示“半个”吗?学生被问住了。此时,一种新的数的学习,成了学生自身的欲望。这样就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为学生体验成功提供条件 
  首先,给学生一双理想的翅膀,对待学生要给予成功的期待。因为教师对学生期待具有很大的感召力和推动力,能激起学生潜在力量,激发向上的学习主动性。其次,给学生创设使他们都能获得成功的机会,进行分层教学,对不同层次学生提出不同的目标要求,精心设计练习,布置分层作业。再次,展示成功。通过一些具体的数学学习活动,让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学习成果得到展示的机会。营造享受成功的学习氛围。
  二、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
  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这是推动学生主动学习数学的一个重要环节。首先,培养学生对数学抽象概括能力,特别在小学的概念、公式法则的教学中,对学生的抽象能力的培养更重要。如在讲解数学概念时,应注意从感性到理性,即在教学中,教师应注意提供给学生丰富的、典型的、正确的感性材料,引导他们对这一感性材料进行分析、综合、比较、抽象和概括的思维活动,以形成概念。而在讲解、公式法则时,要处理好具体与抽象两者之间的关系。例如,在讲解“圆柱”这一概念时,我们先得举现实生活的一些常见的“柱体图形”,然后通过对这些“柱体图形”进行命名。其次,还要培养学生的运算和推理能力。因为小学生的特点是:有求知欲望,但学习不刻苦,听课时间不能持久、爱动、精力不够集中,为了使学生注意力集中,教师在讲课时,要善于用生动的语言、恰当的比喻、直观的演示、形象的画图、启发性的提问、变化多样的教学方法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数学教学要彻底改变重结果、轻过程的错误倾向。在动手、动脑、动口的过程中懂得如何学习数学;使学生在概念、法则、公式的推导过程中,体会数学知识的来龙去脉,从而培养其主动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
  三、注重学习方法指导,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
  要想使学生主动听课、积极动脑、学会学习,就必须在课堂上使他们有效地把耳、目、脑、口利用起来。教给他们科学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发展他们独立学、思、用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地喜欢学习,主动学习。
  1.让学生听讲时要边听边记,抓住重点。不仅要认真听老师讲,还要认真听同学发言、听同学发言中存在什么问题。为了训练学生听的能力,教师可以尝试如下去做:口算题由教师口述,学生直接写出得数来;教师口述应用题,让学生直接写出算式;适当提问。
  2.主要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观察习惯。凡是学生通过自己看,自己想就能掌握的知识,教师可以不讲或适当点拨,在教学中可以提供给学生充分的观察材料。观察材料要准确、鲜明,要能引起学生的观察兴趣,由教师带领学生观察,给学生观察提纲提示,使学生通过观察、比较作出判断。
  3.首先要肯想。课堂上要给学生足够的动脑筋去想的时间,让学生有机会肯动脑筋去想问题。这除了靠老师的启发外,还要靠“促”,促使他们动脑子,使学生对老师的问题人人都动脑去想。
  4.语言是表达思维的重要方式,要说就要去想。在课堂上尽量让学生多说,就能促进学生多想。要会想,想得出,想得好,就得认真听、仔细看。抓住了会说就能促进其它三会,因此教学要十分重视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和训练。
  四、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
  l.教师与学生平等,课堂教学中,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这只是角色上的分工,在人格上师生是平等的。教师应从高高的讲台上走下来,深入学生中间,以饱满的热情、良好的情绪和真诚的微笑面对每一个学生,让学生感到老师平易近人,和蔼可亲,从而乐于和教师交往,主动地参与学习。
  2.努力拉近与学生间的心理距离。教师除了在课堂上以平等、热情的心态对待学生外,还应在课外舍得感情投资,多接触学生,主动找学生谈心,询问其学习、生活情况。拉近师生间的心理距离。
  3.尊重、理解、宽容、关爱每一个学生,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学生的选择、学生的个性,关心每一位学生。在学生有错时,不过分批评指责而是给他们改过的时间和机会,使学生感到“老师在期待着我”,从而自觉地投入到积极学习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