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浅谈体育教师如何备好体育课
【作者】 杨 任
【机构】 湖北省十堰市第十六中学
【正文】 随着全民对身体素质的关注,体育课在学校教育中已经越来越多的得到重视,再加上体育中考的压力,作为体育教师,就要认真上好每一节课。要上好课,有一个必不可少的前提,就是备好课。
一、备课的重要性
充分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果,首先要抓好备课这一环。教学实践表明,教师在备课上所花工夫的多少直接影响授课的质量。就同一教师来说,进行观摩教学时,教学效果一般都比平时好,原因并非观摩教学时,教学能力提高了,而在于教师备课比平时充分得多,进行了认真的筹划和精心的设计。可以说,任何一堂成功的课,无不凝结着教师备课的心血。
备课作为教师课前准备的过程,亦是教师提高知识水平和教学能力、总结教学经验的过程。教师通过一次次的收集资料,一遍遍的处理教材、确定教法,专业水平和教学设计能力就必然会得到提高。
教师的备课过程同时也是教师把可能的教学能力转化为现实的教学能力的过程。作为教师,都具备一定的专业文化水平,都或高或低的具备一定的教学能力,但这只是教师教好课的可能条件。只具备这些可能条件甚至较好的条件,如果不去备课,就不能形成某一内容的实际教学能力,也就不能顺利完成教学任务,不能使可能的教学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
二、备课的基本环节
要备好一节课,就要落实备课的每一个环节,对于教师来说,备课主要从以下三方面来落实:
1、备教材
教师接受教学任务后,应当在担任这门课之前,对照教学大纲的要求、教学进度以及课时数分布情况,通读全部教材,做到心中有数,挖掘教材的内在联系和教材的特性,对教材的专门性、辅助性练习及分组练习要仔细推敲,分析教材的内容,根据学生实际水平订出课的目的、任务、教学要求、重点、难点、组织形式、练习手段、教法指示、可能出现的错误和纠正方法等。教师对教材和教学大纲理解越深越透,重点就抓地越准,难点就容易突破,学生就容易听懂、领会、练习和掌握。同时,体育教师应经常温习和查阅有关体育科学知识,掌握和钻研各项体育运动技术、技能和练习方法,随时注意积累资料,多阅读体育书刊、报纸和有关电视广播,多参加教学活动和教学交流,积累教学先进经验和最优教学训练方法,随时收集加以保存,以备备课时可以翻阅。并且在备课过程中,要注意对教材资源的整合,可以将教学内容按一定方式处理后,排出一种程序式系列,如以教材内容顺序由易到难、由简到繁,按年级依次出现的直线式排列;以同教材在各个年级反复出现的螺旋式排列;还有直线式和螺旋式混合交错的混合式排列。
2、备学生
对于每节课来说,永远处于主体地位的应该是学生,所以我们不仅要备好教材,还要对学生的情况多了解,多分析。要根据学生的整体体育能力、体质、心理素质,思想道德水平科学、合理、有效、积极地安排课的内容,加强学生科学思维、锻炼方法的训练、能力的培养,加强学生自学,独立工作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自锻自导能力、交往能力、表达能力、总结工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师在备课时对于以上情况必须认真研究,合理安排。
另外,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正处于身体发育的黄金时期,在备课时,要关注学生生理机能的变化。初中生一般年龄都在12——15岁,这个时间段,正是学生全面长身体的时候,在上课时,教师一定要根据学生的情况,注重方法的引导,不易过早从事力量型练习。这个年龄段,学生肌肉的生长和肌肉力量增长较快,可采用一些抗阻力和较轻的负重练习来发展肌肉力量。负重练习时,重量过重、练习次数过多、练习时间过长,不仅会影响下肢的正常发育,引起腿的变形、足弓下降(形成扁平足),而且还会加速下肢骨化的过早完成,有碍身高的增长。而且,学生与学生之间、男生和女生之间都会有差别,老师在上课前,都得跟班主任老师做好沟通,注意这些差别,在上课时,注意观察,做到关注每位学生,备好每位学生。
3、备教法
每门学科,每位教师,在上课时候都有自己上课的风格和教法,这些教法有相同之处,也因为学科的差异有所区别。体育教法主要分为两大类:
(一)指导法
指导法包括:语言法、直观法、完整法、分解法和预防和纠正错误动作法。这些方法大部分是和其他学科是相通的,但也有其作为体育学科特殊性。例如,教师在讲解动作要领时,只有身体力行,做好示范,学生才便于模仿。这里的直观法、完整法就必不可少。而且教师在示范的过程中,因为学生理解能力的问题,得把一个完整的动作按其技术结构分成几段或按身体活动的部位分成几个部分,逐段或按部分进行教学和练习,最后完整地掌握动作的方法。体育学科与其他学科不一样,其他学科要检查学生是否掌握是通过作业反馈,体育只能通过直观的看,这样,预防和纠正错误动作法也就很重要了。在教师示范完毕后,就要让学生模仿练习,并且立刻进行纠正和改错,否则学生学了一个错的动作要领,不仅无法达到练习的效果,有时候还会损伤身体。
(二)练习法
练习法包括:游戏练习法、比赛练习法、综合练习法、循环练习法、重复练习法和变换练习法。这些方法是相互穿插的,这样才能保证体育课的趣味性。学生要掌握一个动作要领,不可能一节课就能掌握,必须重复的练习,这样的话,学生很容易产生一种厌倦情绪,为了克服这样的情绪,教师可以把这些动作要领设计在游戏中,让学生通过比赛的形式,达到综合练习的目的。
作为教师,备课的目的是为了上好课,在备课的时候除了以上的方法外,还要多多吸取和借鉴别人的经验,有条件的情况,最好做到集体备课,集合大家的智慧。
总之,备课也是一门艺术,它的基础是专业理论、运动技能和教学技巧、学生的基础溶为一体。每一位体育教师都应该备好课,把自己所学的以及前人积累的经验成果,更好地传授给学生。
一、备课的重要性
充分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果,首先要抓好备课这一环。教学实践表明,教师在备课上所花工夫的多少直接影响授课的质量。就同一教师来说,进行观摩教学时,教学效果一般都比平时好,原因并非观摩教学时,教学能力提高了,而在于教师备课比平时充分得多,进行了认真的筹划和精心的设计。可以说,任何一堂成功的课,无不凝结着教师备课的心血。
备课作为教师课前准备的过程,亦是教师提高知识水平和教学能力、总结教学经验的过程。教师通过一次次的收集资料,一遍遍的处理教材、确定教法,专业水平和教学设计能力就必然会得到提高。
教师的备课过程同时也是教师把可能的教学能力转化为现实的教学能力的过程。作为教师,都具备一定的专业文化水平,都或高或低的具备一定的教学能力,但这只是教师教好课的可能条件。只具备这些可能条件甚至较好的条件,如果不去备课,就不能形成某一内容的实际教学能力,也就不能顺利完成教学任务,不能使可能的教学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
二、备课的基本环节
要备好一节课,就要落实备课的每一个环节,对于教师来说,备课主要从以下三方面来落实:
1、备教材
教师接受教学任务后,应当在担任这门课之前,对照教学大纲的要求、教学进度以及课时数分布情况,通读全部教材,做到心中有数,挖掘教材的内在联系和教材的特性,对教材的专门性、辅助性练习及分组练习要仔细推敲,分析教材的内容,根据学生实际水平订出课的目的、任务、教学要求、重点、难点、组织形式、练习手段、教法指示、可能出现的错误和纠正方法等。教师对教材和教学大纲理解越深越透,重点就抓地越准,难点就容易突破,学生就容易听懂、领会、练习和掌握。同时,体育教师应经常温习和查阅有关体育科学知识,掌握和钻研各项体育运动技术、技能和练习方法,随时注意积累资料,多阅读体育书刊、报纸和有关电视广播,多参加教学活动和教学交流,积累教学先进经验和最优教学训练方法,随时收集加以保存,以备备课时可以翻阅。并且在备课过程中,要注意对教材资源的整合,可以将教学内容按一定方式处理后,排出一种程序式系列,如以教材内容顺序由易到难、由简到繁,按年级依次出现的直线式排列;以同教材在各个年级反复出现的螺旋式排列;还有直线式和螺旋式混合交错的混合式排列。
2、备学生
对于每节课来说,永远处于主体地位的应该是学生,所以我们不仅要备好教材,还要对学生的情况多了解,多分析。要根据学生的整体体育能力、体质、心理素质,思想道德水平科学、合理、有效、积极地安排课的内容,加强学生科学思维、锻炼方法的训练、能力的培养,加强学生自学,独立工作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自锻自导能力、交往能力、表达能力、总结工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师在备课时对于以上情况必须认真研究,合理安排。
另外,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正处于身体发育的黄金时期,在备课时,要关注学生生理机能的变化。初中生一般年龄都在12——15岁,这个时间段,正是学生全面长身体的时候,在上课时,教师一定要根据学生的情况,注重方法的引导,不易过早从事力量型练习。这个年龄段,学生肌肉的生长和肌肉力量增长较快,可采用一些抗阻力和较轻的负重练习来发展肌肉力量。负重练习时,重量过重、练习次数过多、练习时间过长,不仅会影响下肢的正常发育,引起腿的变形、足弓下降(形成扁平足),而且还会加速下肢骨化的过早完成,有碍身高的增长。而且,学生与学生之间、男生和女生之间都会有差别,老师在上课前,都得跟班主任老师做好沟通,注意这些差别,在上课时,注意观察,做到关注每位学生,备好每位学生。
3、备教法
每门学科,每位教师,在上课时候都有自己上课的风格和教法,这些教法有相同之处,也因为学科的差异有所区别。体育教法主要分为两大类:
(一)指导法
指导法包括:语言法、直观法、完整法、分解法和预防和纠正错误动作法。这些方法大部分是和其他学科是相通的,但也有其作为体育学科特殊性。例如,教师在讲解动作要领时,只有身体力行,做好示范,学生才便于模仿。这里的直观法、完整法就必不可少。而且教师在示范的过程中,因为学生理解能力的问题,得把一个完整的动作按其技术结构分成几段或按身体活动的部位分成几个部分,逐段或按部分进行教学和练习,最后完整地掌握动作的方法。体育学科与其他学科不一样,其他学科要检查学生是否掌握是通过作业反馈,体育只能通过直观的看,这样,预防和纠正错误动作法也就很重要了。在教师示范完毕后,就要让学生模仿练习,并且立刻进行纠正和改错,否则学生学了一个错的动作要领,不仅无法达到练习的效果,有时候还会损伤身体。
(二)练习法
练习法包括:游戏练习法、比赛练习法、综合练习法、循环练习法、重复练习法和变换练习法。这些方法是相互穿插的,这样才能保证体育课的趣味性。学生要掌握一个动作要领,不可能一节课就能掌握,必须重复的练习,这样的话,学生很容易产生一种厌倦情绪,为了克服这样的情绪,教师可以把这些动作要领设计在游戏中,让学生通过比赛的形式,达到综合练习的目的。
作为教师,备课的目的是为了上好课,在备课的时候除了以上的方法外,还要多多吸取和借鉴别人的经验,有条件的情况,最好做到集体备课,集合大家的智慧。
总之,备课也是一门艺术,它的基础是专业理论、运动技能和教学技巧、学生的基础溶为一体。每一位体育教师都应该备好课,把自己所学的以及前人积累的经验成果,更好地传授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