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践行课标新理念,实施学习新策略

【作者】 余平孝

【机构】 云南省师宗县雄壁镇中心学校小法召小学

【摘要】新课程理念要求“教”要最优化,“学”要最大化。教师的作用在于“导”,学生的责任在于“勤”;教师要尽可能地少教,学生要尽可能地多学;注重教学相长,寓教于乐;学会在一块石头里看到风景,在一粒沙子里发现灵魂;“教”要有温度、广度、深度,“学”要能自主、独立、创新。
【关键词】小学语文;激思启智;自主学习;巧用资源
【正文】
  时代在变,教材在变,教学更要变。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认真学习新课程教学理念,并把这些新理念切实落到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运用新课程所倡导的学习方式,灵活运用新课程理念的学习策略,让学生在新的学习方式中有效提高语文素养。做到热爱生活,学会做人,学会生存,珍爱生命。
  一、以趣激学,寓教于乐
  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布鲁纳认为:“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科目的兴趣”;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朱熹说:“教人未见意趣必不乐学”;莎士比亚说:“学问必须合乎自己的兴趣,方才可以得益”。一系列名言警句,无一不充分说明兴趣的重要性。
  兴趣是促进学生发奋学习的原动力、催化剂。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说一千道一万,没有兴趣的教学总是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痛苦。
  语文教学是基础的基础,如果一个学生连语文这一母语都学不好,可想而知,他的学习要多困难就有多困难。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因此,学生不爱学习,或者学不好语文,责任在于教师。罗杰斯强调:“只有让学生处于一种无拘无束的空间中,他们才会尽情地自由表达与自由参与”。所以在教学中选择生动形象、富有个性的体验形式,创造最佳的教学情景,使学生亲自尝试,兴致勃勃地模仿,身临其境,全身心地投入,让学生自主地去发现问题,相互启发,相互交流,相互促进,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学有所获。
  怎样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方法多种多样,可以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一而同,关键在于结合学生实际,学校实际,教师经验。适合的才是最好的。我们可以情境教学;可以多媒体教学;可以顺口溜教学;可以游戏教学;可以开展竞赛;可以进行诗歌朗诵;可以实施简笔画教学;等等。
  新、奇、趣、乐是主线,人人获得有效的发展是目标。只有学生动起来、笑起来,一个个:“小脸通红,小眼发光,小手直举,小嘴常开。”我们的课堂教学活动才会满意。例如:我组织学习“青”为声旁组成的“清、请、睛、情、倩、晴、蜻、精”字时,编成一个顺口溜来让学生记:“有水方说清,有言去邀请;有目是眼睛,有心情意浓;丽人留倩影,日出天气晴;有虫是蜻蜓,有米人精神。”巧用顺口溜开展识字教学,琅琅上口,易学好记,不但使学生印象深刻,而且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识字效果,有效培养了学生的识字能力。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课程改革的日新月异,巧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让多媒体的图形、文本、声音、动画、视频有机结合,深受学生欢迎的功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如:我在组织学习《最大的“书”》时,因为学生大多不知道“雨痕、波痕、矿物”的意思,我就用多媒体给学生做演示,学生一下子茅塞顿开;同样,在组织学习《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时,我又用多媒体给学生播放了大自然中的指南针,让学生一边听音乐一边欣赏,这是何等的惬意,又是何等的快乐啊!
  善教者善导,善导者高效。在新课程改的今天,我们教师一定要与时俱进,彻底摒弃传统教学观念,不断优化教学手段,积极根据学生情况、教材特点灵活选用教学方法,让自己的语文课堂教学魅力四射,充满情趣,引人入胜。
  二、自主学习,积极探究
  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新课程理念要求:“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生本教育的理想就是:“找出一种教育方法,使教师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可以多学。”“生本教育”就是让学生成为课堂的真正主人,老师仅仅是学生自主发展的指导者、参与者和组织者,而学生才是真正发展的主体。
  在新课程改革大潮中,小学语文教师要注意改革陈旧的“满堂灌”、“填鸭式”教学,把教学重心从教师的“教”向学生的“学”转变,“教”为“学”服务,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自觉积极地参与,变教师的主体为主导,让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教是为了不教,教就要授人以渔,让学生学会学习。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是每一个教师神圣的职责。教育家叶圣陶说:“学语文主要靠学生自己读书,自己领悟”。我们不能老是牵着学生走,要学会引领学生自主学习,强调的是自由,自主创新,实现我学习,我快乐,我成功。课堂是学生展现自我,发展自我的舞台。我们只是舞台的搭建者、提供者,我们的责任在于点拨、激励、提高。做到解放学生的头脑,使他们能想;解放学生的双手,使他们能干;解放学生的眼睛,使他们能看;解放学生的嘴,使他们能谈;解放学生的空间,使他们能接触社会、接触大自然;解放学生的时间,不要把学生的功课表排满……
  只有教师教得轻松,学生才能学得主动。现代教学,最大的“教”就是“不教”,最重要的“学”就是“自学”。高效课堂教学,方法是关键,我们教师一定要随时随地注重方法的给予。例如:怎样阅读课文,需要帮助学生学会详读、略读、浏览、精读等;如何写作文,要说真话,不抄袭;等等。学生自己能做的事,老师不做;学生自己不能做的事,老师指导着做。
  如何指导学生自主学习,需要我们教师自己的睿智。如我组织学习《詹天佑》时,学生对詹天佑提出的“人”字形铁路设计实施方案不甚了解,这时我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适时点拨。充分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再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理解、斟酌、讨论、交流,并让学生自己画一画示意图,又将自己的简图同詹天佑的“人”字形方案进行比较,加以改进和完善。如此这般,学生在想、做、说的过程中,相互启发,相互促进,体会到“人”自形设计的独特巧妙,体会到詹天佑那超群的智慧和大胆的创造。这样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没有越不过的沟,跨不过的坎。既培养了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又促成了学生的团队精神。
  达尔文说:“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教学中加强学习方法的渗透显得尤为重要。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要保证学生课内外的自主学习时间。教师要充分信任学生自身的潜能,把学习的主动权大胆地交到学生手中,弱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地位,努力向一个引导者的身份转变。教师的教要建立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使得教学成为巩固和推动学生学习效果的捷径。
  三、开拓资源,教活教材
  高效课堂需要群策群力。现代语文教学需要我们一方面讲究开拓课程资源,一方面注重争取资源共享。开拓课程资源有利于拓展学生视野,丰富学生生活;实施资源共享有利于如虎添翼,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同在一片蓝天下,共享优质教育资源”是我们共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特别是在信息技术畅通无阻的今天,我们更应该团结协作,携手奋进,实现共同的有价值的许多的课件、录音机、投影仪等,丰富多彩的多媒体课件应有尽有,我们不仅要利用,而且要巧用、善用。
  语言学家吕叔湘说:“成功的教师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把课教活了。”其实,开展高效课堂,应在“活”字上下工夫。开拓课程资源是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它包括课内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而教材一直以来都很受重视,毋庸置疑,这是我们一贯奉行的经典。但是,开拓课程的课外资源,确实没有得到很好的重视,甚至不被重视。为此,特别需要更新观念,才能与同仁接轨。
  有效利用课程资源,是实现高效课堂的捷径。如何合理开发和有效利用丰富的课程资源,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适应时代发展的多样化需求,是对一线语文教学与语文教学实践的挑战。而语文教师作为语文课程资源的重要主体之一,在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必须明确目的,勇于承担重任,善于引经据典,为我所用。
  教活教材,要改变过去的语文教学只重视教材为圣书的单一现象,而关注书本,忽视人本,强调个体,缺乏合作,使学生的思路变得越来越狭窄。新课程淡化了学科的界限,强调语文学习应开放,注重融会贯通,强调学科的相互渗透,要求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将音乐、历史、地理、美术、科学、数学都变成可利用的课程资源。充分利用课内外课程资源,就是注重引入:
  图文资源:教科书、教学挂图、工具书、其他图书、报刊;
  影视资源:电影、电视、广播、网络;
  会议资源:报告会、演讲会、辩论会、研讨会、戏剧表演;
  场馆资源: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
  街道资源:布告栏、报廊、各种标牌广告等等;
  其他资源: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国内外和地方的重要事件,以及日常生活话题等。
  丰富教学,巧用课程资源,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增强学生的语文素养。如我在组织学习《狼牙山五壮士》时,我首先为学生播放该影片的重点片段,使学生充分感受到革命英烈抛头颅、洒热血的悲壮;组织学习《草船借箭》后,我引导学生阅读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等等。
  兴趣是培养出来的,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教师需要以全新的心态和新颖多变的教学形式去吸引学生,引导学生学好语文、用好语文。特别是在教材的处理上,必须改变照本宣科的方式,呼唤活化教材,巧用教材,甚至重组教材,有效融入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才能更好地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率。
  总之,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只有努力通过自身策略的不断改变,注重放宽自身的教态,追求师生的互动,力求发挥学生的个性,张扬学生才能,才能营造一个成功的课堂。也只有借助这样的平台,才能体现新课程“以人为本”的理念,实现有效教学。
  参考文献:
  [1]靳艳勤.浅谈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J]。学周刊,2011(23)。
  [2]郑志霞.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探析[J].才智.2016.01;
  [3]刘乙萱.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的策略分析[J].才智.2015.11;
  [4]宋晔.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的思路与措施[J].求知导刊.2015.12;
  [5]韩文学.创设情境打造有效课堂:浅谈小学语文教学情境的有效创设〔J〕.才智,20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