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幼儿园巧用生活化材料
【作者】 李 娇
【机构】 四川省青川县乔庄尚品幼儿园
【摘要】幼儿教育不能脱离生活,在今天倡导生活化教育的前提下,幼儿园切实有效地做好生活化材料有效利用的工作。如何有效利用生活化材料来美化幼儿园的环境;如何改造生活化材料,开展区域活动;同时如何让家长通过利用生活化材料,改变自己的育儿观念。【关键词】生活化材料;幼儿园;利用
【正文】
《纲要》指出“指导幼儿利用身边的物品或废旧材料制作玩具、手工艺品等来美化自己的生活或开展其他活动。”在幼儿园中利用生活化材料,开展各类活动,引导家长、幼儿将其进行利用与改造,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
一、巧用生活化材料,美化幼儿园环境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幼儿的发展是与周围环境主动积极地、相互作用的结果,所以,我园紧紧把握利用生活化材料来丰富园内的环境。一楼楼道中的一侧的墙饰,利用生活化材料——麻布,做了绘本《猜猜我有多爱你》。不仅别出心裁的运用了生活化材料来美化墙饰,而且幼儿在墙饰中会停住脚步去触摸,去阅读,达到很好地教育意义。各班的家园联系栏,都是运用树枝、纽扣、麻绳、瓶盖等生活化材料来美化,给家长、幼儿一种清新自然,舒适的感觉。教室的布置更是以温馨为主,如大二班教室中用麻绳与硬纸板做的吊饰;主题墙用无纺布、麻绳、树枝、瓶盖做的美化;植物角用的塑料瓶、麻绳、木桩等材料。这样的环境创设既环保又经济,还给家长、孩子一种自然、温馨的感觉,老师也在这种创造中体验无限的快乐。
二、改造生活化材料,开展区域游戏
区域游戏一直都是孩子们比较喜欢的游戏,区域游戏中的材料一般是成品材料、半成品材料及自制材料组成。成品和半成品材料能满足孩子搭建比较大的造型,而自制材料往往都是搜集生活化的材料经过老师和孩子运用绘画、粘贴等方式加工而成。
在与材料的互动中,幼儿的创造与想象都得到了发挥,比如月饼盒,有时孩子们把它立在那当作一幢楼房;有时把盖子打开,变成了一扇可以开启的门;有时把它打开倒扣在地上变成了地下人行道;有时又会把它放在几个柱子上面,当成楼顶花园。他们还会把它们从大到小地重叠,变成一座高高的塔。而闪亮的光碟也深受孩子们的喜欢,他们有时会把它铺在地上,变成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有时放在纸筒上,变成一排排闪亮亮的路灯。在益智区中,利用吸管、纸筒来玩“吸管插插乐”的游戏,锻炼孩子手部小肌肉,手眼协调的能力。美工区,更是利用纸巾、报纸等来制作纸浆,在酒瓶、奶粉罐、砖、瓦上制作纸浆画。
由于这些材料来源于生活,是孩子们自己从家里搜集起来的,而且在制作投入的过程中,孩子们也积极参与其中。这大大激发了孩子们的探索兴趣,不断拓展了他们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创新能力,也使得游戏的内容不断丰富。
三、利用生活化材料,开展体育活动
《纲要》指出: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度过快乐而有意义的童年。开展多种有趣的体育活动,特别是户外活动,培养幼儿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并提高其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正常的幼儿户外活动时间一天在1—2小时,其中包括早操、户外游戏、户外散步、体育活动等等。我园非常注重幼儿的户外活动时间,经过近年的实践探索,克服了孩子多,空间小的问题,充分利用户外丰富的教育资源开展教育的活动。
⒈在早操活动中,运用生活化材料
各种各样的厨具(勺子、铲子、筷子等)也是一种很好的早操器械,小班的孩子将拿着这些美化后的器械,跟着“我是小小厨师”为主题的音乐与操节,别提有多高兴。大班段的孩子运用PVC管、筷子、绸带制作出精美的器械,更好的达到孩子的锻炼。通过老师和小朋友的制作,使这些生活中常见的用品变成了适合孩子的早操器械。
2.在户外活动中,运用生活化材料
为了丰富幼儿的户外活动,使户外活动活动器械及材料得到优化,我们有效利用生活化材料制作小型体育玩具。如用布、呼啦圈制作出“布袋乐乐”;用PVC管、水桶制作“水桶车”;用大瓶的鲜橙多瓶子、鞋带制作“快乐摇摆”;爽歪歪用松紧带连接成拉力器,增强幼儿的臂力;易拉罐做成了梅花桩,让幼儿练习平衡;毛线和纸盒做成飞镖,让幼儿进行投掷活动;奶粉罐做成跨栏,锻炼幼儿的跨、跳能力等等。充分挖掘体育器械的潜力,以物代物,一物多玩。多样化的活动器械,多样化的玩法,激发了幼儿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满足幼儿探索和发展的需要。
四、利用生活化材料,改变家长观念
现在的家长重视买来的玩具,忽视自制的玩具,重视孩子的学习,忽视孩子的动手能力的培养。幼儿园就是要学唱歌、背诵儿歌、写字、算数等,他们认为这样的才是教育,才是学习,才能开发智力,可这样才真正的违背了幼儿的成长规律。而《孩子的权利》一书中讲述了孩子的权利就是玩,学会玩,在玩中学,用硬质板做面具,用沙子堆城堡、用手脚作画,用生活化材料做玩具。这就是国际儿童游戏协会推荐的部分儿童游戏活动,也都是我们小时候爱玩的,更是幼儿园《纲要》所倡导的游戏教学法。
我将这一观点推向我班的家长,转变家长的教育观,我们每一个月都有一次小型的亲子活动。如“线线绕绕乐”中,家长、孩子把自己收集的蛋糕盖、纸箱、呼啦圈、树枝、瓶子毛线等材料带入幼儿园开始制作、玩等。在一次次制作玩具时,发现生活材料对孩子的教育价值,它既培养了孩子的动手能力,又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家长看到了孩子的进步,慢慢的改变了以往的教育观念。
总之,我们坚持贴近生活原则,多渠道收各类生活材料,自制成玩教具充分运用到幼儿园活动中。不但增强了孩子的环保意识,而且能养成勤俭节约的美德,还能促进幼儿不断探索、玩出新的花样,保证各种活动材料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参考文献:
[1]王向红,凌亚娟,有效利用生活材料 促进幼儿自主游戏〔J〕.学前课程研究,2008,(1)
[2]庞丹.统筹:幼儿角色游戏中材料有效使用的回归之路〔J〕快乐阅读,2013,(21)
《纲要》指出“指导幼儿利用身边的物品或废旧材料制作玩具、手工艺品等来美化自己的生活或开展其他活动。”在幼儿园中利用生活化材料,开展各类活动,引导家长、幼儿将其进行利用与改造,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
一、巧用生活化材料,美化幼儿园环境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幼儿的发展是与周围环境主动积极地、相互作用的结果,所以,我园紧紧把握利用生活化材料来丰富园内的环境。一楼楼道中的一侧的墙饰,利用生活化材料——麻布,做了绘本《猜猜我有多爱你》。不仅别出心裁的运用了生活化材料来美化墙饰,而且幼儿在墙饰中会停住脚步去触摸,去阅读,达到很好地教育意义。各班的家园联系栏,都是运用树枝、纽扣、麻绳、瓶盖等生活化材料来美化,给家长、幼儿一种清新自然,舒适的感觉。教室的布置更是以温馨为主,如大二班教室中用麻绳与硬纸板做的吊饰;主题墙用无纺布、麻绳、树枝、瓶盖做的美化;植物角用的塑料瓶、麻绳、木桩等材料。这样的环境创设既环保又经济,还给家长、孩子一种自然、温馨的感觉,老师也在这种创造中体验无限的快乐。
二、改造生活化材料,开展区域游戏
区域游戏一直都是孩子们比较喜欢的游戏,区域游戏中的材料一般是成品材料、半成品材料及自制材料组成。成品和半成品材料能满足孩子搭建比较大的造型,而自制材料往往都是搜集生活化的材料经过老师和孩子运用绘画、粘贴等方式加工而成。
在与材料的互动中,幼儿的创造与想象都得到了发挥,比如月饼盒,有时孩子们把它立在那当作一幢楼房;有时把盖子打开,变成了一扇可以开启的门;有时把它打开倒扣在地上变成了地下人行道;有时又会把它放在几个柱子上面,当成楼顶花园。他们还会把它们从大到小地重叠,变成一座高高的塔。而闪亮的光碟也深受孩子们的喜欢,他们有时会把它铺在地上,变成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有时放在纸筒上,变成一排排闪亮亮的路灯。在益智区中,利用吸管、纸筒来玩“吸管插插乐”的游戏,锻炼孩子手部小肌肉,手眼协调的能力。美工区,更是利用纸巾、报纸等来制作纸浆,在酒瓶、奶粉罐、砖、瓦上制作纸浆画。
由于这些材料来源于生活,是孩子们自己从家里搜集起来的,而且在制作投入的过程中,孩子们也积极参与其中。这大大激发了孩子们的探索兴趣,不断拓展了他们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创新能力,也使得游戏的内容不断丰富。
三、利用生活化材料,开展体育活动
《纲要》指出: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度过快乐而有意义的童年。开展多种有趣的体育活动,特别是户外活动,培养幼儿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并提高其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正常的幼儿户外活动时间一天在1—2小时,其中包括早操、户外游戏、户外散步、体育活动等等。我园非常注重幼儿的户外活动时间,经过近年的实践探索,克服了孩子多,空间小的问题,充分利用户外丰富的教育资源开展教育的活动。
⒈在早操活动中,运用生活化材料
各种各样的厨具(勺子、铲子、筷子等)也是一种很好的早操器械,小班的孩子将拿着这些美化后的器械,跟着“我是小小厨师”为主题的音乐与操节,别提有多高兴。大班段的孩子运用PVC管、筷子、绸带制作出精美的器械,更好的达到孩子的锻炼。通过老师和小朋友的制作,使这些生活中常见的用品变成了适合孩子的早操器械。
2.在户外活动中,运用生活化材料
为了丰富幼儿的户外活动,使户外活动活动器械及材料得到优化,我们有效利用生活化材料制作小型体育玩具。如用布、呼啦圈制作出“布袋乐乐”;用PVC管、水桶制作“水桶车”;用大瓶的鲜橙多瓶子、鞋带制作“快乐摇摆”;爽歪歪用松紧带连接成拉力器,增强幼儿的臂力;易拉罐做成了梅花桩,让幼儿练习平衡;毛线和纸盒做成飞镖,让幼儿进行投掷活动;奶粉罐做成跨栏,锻炼幼儿的跨、跳能力等等。充分挖掘体育器械的潜力,以物代物,一物多玩。多样化的活动器械,多样化的玩法,激发了幼儿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满足幼儿探索和发展的需要。
四、利用生活化材料,改变家长观念
现在的家长重视买来的玩具,忽视自制的玩具,重视孩子的学习,忽视孩子的动手能力的培养。幼儿园就是要学唱歌、背诵儿歌、写字、算数等,他们认为这样的才是教育,才是学习,才能开发智力,可这样才真正的违背了幼儿的成长规律。而《孩子的权利》一书中讲述了孩子的权利就是玩,学会玩,在玩中学,用硬质板做面具,用沙子堆城堡、用手脚作画,用生活化材料做玩具。这就是国际儿童游戏协会推荐的部分儿童游戏活动,也都是我们小时候爱玩的,更是幼儿园《纲要》所倡导的游戏教学法。
我将这一观点推向我班的家长,转变家长的教育观,我们每一个月都有一次小型的亲子活动。如“线线绕绕乐”中,家长、孩子把自己收集的蛋糕盖、纸箱、呼啦圈、树枝、瓶子毛线等材料带入幼儿园开始制作、玩等。在一次次制作玩具时,发现生活材料对孩子的教育价值,它既培养了孩子的动手能力,又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家长看到了孩子的进步,慢慢的改变了以往的教育观念。
总之,我们坚持贴近生活原则,多渠道收各类生活材料,自制成玩教具充分运用到幼儿园活动中。不但增强了孩子的环保意识,而且能养成勤俭节约的美德,还能促进幼儿不断探索、玩出新的花样,保证各种活动材料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参考文献:
[1]王向红,凌亚娟,有效利用生活材料 促进幼儿自主游戏〔J〕.学前课程研究,2008,(1)
[2]庞丹.统筹:幼儿角色游戏中材料有效使用的回归之路〔J〕快乐阅读,201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