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激发音乐兴趣,感受艺术魅力
【作者】 高 纯
【机构】 云南省文山州西畴县职业高级中学
【摘要】 高效课堂是我们一线教师永远的追求。“灵活才能兴趣,巧妙才能高效,快乐才能极致”。高中音乐的高效是快乐的、互动的、融洽的、主动的。教学要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音乐课上学习着、感动着、快乐着、收获着;让学生在音乐课上建立自信,放飞思想、张扬个性、形成能力;让学生在音乐课上融入智慧、生成智慧、彰显技能。【关键词】高中音乐;赏识学生;培养兴趣;感悟音乐
【正文】
新课程理念下的高效课堂是师生互动、碰撞、交流、指导、促进的课堂,其活动是积极的、灵动的、有序的、愉悦的、和谐的,教师对课堂的引领是含而不露、彰而不显、有效引领。教师要结合学生实际,注重因势利导,多给学生一些思考的时间,多给学生一些活动的空间,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让学生在赏识、探讨、尝试、参与中理解音乐,享受音乐。
一、赏识学生,培养自信
人为本,和为贵,谐为美。和谐社会呼唤和谐课堂,和谐课堂离不开爱心教育。高中生处于人生的叛逆期,需要各个学科教师的倾情关爱,需要特别的爱给予特别的学生。特别的学生既包括音乐特长生,也包括更需要爱的音乐学困生。
爱即教育,学会赏识,就是学会爱。因为人性中最本质的需求就是渴望得到尊重和赏识。高中生心智不成熟,特别需要教师的关爱和赏识。
曾有一个日本学者提出:“发现优点,培养天才;发现缺点,培养庸才。”赏识就是激励,激励就是叫人成功。激励教育能够激发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充分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心理状况和当前的认知水平,注重因材施教,讲究对症下药。力求竭尽全力调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潜力,为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提供切实有效的引导和帮助,给每一个学生创造成功与进步的契机,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感受到老师对他有一份独特的希望与关爱——只要我努力,成功属于我。
教师职业是良心职业,教师要把“爱心”、“耐心”、“细心”献给学生,用赏识的眼光去发现和挖掘学生的闪光点,去肯定、鼓励和帮助学生找回自己期望的角色。只有激发学生的“信心”,才能赢得学生的“芳心”。
“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美国大作家马克?吐温说:“一句赞扬的话,可以使我愉快地生活三个月。”美国现代成人教育之父卡耐基说:“使人发挥最大能力的方法,就是赞美和鼓励。”可见,赏识教育的作用是巨大的。我国现代特级教师孙双金说:“我的口袋里总是揣满了‘高帽子’走进课堂,因为我知道赏识能使人愉悦,赏识能使人快活,赏识能激发人的潜能,赏识能使人心智开启,灵感涌动。”赏识能给人带来鼓舞和力量。赏识是一枚火种,能点燃人心中的希望之火,能给成功插上飞翔的翅膀,让我们去欣赏每一个学生吧!
爱学生是做一名合格教师的底线。相信学生,理解学生,尊重学生,微笑着面对学生,用赏识的眼光看待每一位学生,学生会把爱心和敬意贡献给我们,我们的音乐教学就会生机勃勃,阳光明媚,繁花似锦。
好学生都是夸出来的。夸奖,是送给学生最好的礼物,是浇灌学生进取心的甘泉。为使学生的学习生涯永远是激情燃烧的岁月,每一个有水平懂教育的教师都应该始终如一、永葆热情地夸奖学生。长期的音乐教育,因为懂得欣赏,使我受益多多。
赏识教育是一种欣赏生命,尊重生命规律的教育。梅花香自苦寒来,看着自己通过赏识成才的一届届音乐特长生升入自己喜爱的大学,非音乐特长生受到音乐的熏陶,懂得珍爱人生,学会热爱生活,我喜笑颜开,心满意足了!
教育没有爱不行,教育仅有爱不够,教育须有爱的艺术;只有把爱具体化,学生才能切切实实地感受到爱。赏识是爱的具体化,赏识教育是爱的教育。赏识学生,就要给予学生:尊重、理解、信任、欣赏、激励和宽容。
二、倾情导入,引发兴趣
音乐,是人生最大的快乐;音乐能陶冶学生情操,拓展学生思维,启迪学生智慧,培养学生审美情趣,给学生以无穷美的享受;音乐,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音乐教学应运用新的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主体,创设和谐的音乐课堂氛围,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去感受美、享受美、创造美、表现美,这样学生就会在音乐的王国里自由遨游。在高中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个人艺术魅力,让学生沉浸在其中,实现音乐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音乐教学是一门艺术,而导入是课堂教学的前奏,是艺术中的艺术,如同一出戏的“序幕”。好的导入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力,犹如一把开启学生兴趣大门的金钥匙。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老师说:“课的开始,其导入语就好比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调,第一音定准了,就为演奏或者歌唱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对于音乐教师来说,课堂的导入更要精心构思,巧妙设计,让音乐的形象美、情感美、和谐美、悬念美融会贯通,才能使课堂导入扣人心弦、生机盎然、引人入胜,让学生产生如痴如醉,心旷神怡的艺术美感!
黑格尔说:“音乐是最情感的艺术。”需要的是“动之以情,感之以形,渗透于理”的情感导入,才能启发、开拓学生的感情世界,让学生心有灵犀。
艺术导入对于课堂教学而言既是新课的开始,又是课堂主体与教师密切配合的起点,是整堂课的关键所在,影响着所有学生的学习。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所教学生的实际,我们可以以“情”入境,以“疑”入境,以“趣”入境,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保持对音乐主题的高度注意,吸引学生积极有效地进行学习。
在高中音乐新课导入中,需要严格遵循导入原则。导入要遵循启发性、针对性、新颖性、趣味性、简洁性。我们可以情景导入,可以设疑导入,可以复习导入,可以表演导入,可以故事导入,可以多媒体导入,可以提问导入,可以游戏导入,可以直接导入等等。导入要侧重“转弦拨轴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突出“新”、“奇”、“趣”,才能吸引学生,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才能构建高效课堂,不断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例如:我在介绍钢琴诗人肖邦时,先播放周杰伦的《夜曲》,然后说明:“这首歌曲描述了因恋人最爱听肖邦的夜曲,所以选择用弹奏夜曲的方式,纪念已逝去的恋人和爱情。有‘钢琴诗人’美称的肖邦一直是学习古典音乐出身的周杰伦非常欣赏的音乐家,大家能谈谈对周杰伦的偶像——肖邦的认识吗?”学生听着《夜曲》,自然兴奋异常,当然也迫切地想了解自己偶像的偶像是什么样的了!
课堂导入在教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一堂好的音乐课必须有一个良好的导入作为前奏,方能行之有效。
三、情感体验,陶冶情操
《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强调:“音乐课的全部教学活动应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音乐活动的参与放在重要位置”。互动式教学要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师生相互影响,相互促进,才能相得益彰。
合作才能共赢。一个人的成长离不开家庭、学校、社会的共同培养。音乐教育是同人的生存、成长、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特别是高中音乐教学,更是举足轻重,我们一定要注重以美激美,以美示真,以美启善,让学生在美的熏陶下,孕育美的心、美的眼、美的口、美的手,从而培养学生高雅的情操和审美情趣。通过音乐教学引导学生发现美、体验美、创造美、表现美。
音乐是一种情感艺术,她以审美为核心,以学生愉悦感受和积极参与为出发点,以提高全体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审美修养为目的。高中生风华正茂,喜欢想象,具有一定的情感经验,作为音乐教师,我们要巧妙利用音乐教学,帮助学生通过审美实践,净化学生情感、美化学生心灵、完善学生人格。
情为景生,景为情设。每一首音乐作品跃动的音乐符号都是对其中凝结情感的一种表达和展现。因而音乐教学在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综合素养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陶冶学生情操,从拔动学生心弦开始。
美国某科技馆的墙上写着:“我听见之后,就忘记了;我看见之后,就记住了;我做过之后,就理解了。”用陶行知的话说,就是“教、学、做合一”。高中生在音乐方面是一颗颗需要点燃的火种,是一颗颗需要激活的苞芽。从一首首真实的音乐歌曲情景出发,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感官去认识、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体验;以活动为纽带,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思维去碰撞、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让学生在互动合作中学习发展,才是真正的、成功的、全面的、生动的、主动的、和谐的、健康的教育。
灵动的、活跃的、充满智慧的高效音乐课堂,是我们永恒的追求。新课程理念下,我们教师的任务就是构建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让效率高起来。教学要充满情趣,能激思启智,让学生的智慧得到充分展示,个性得到有效张扬。让学生尽量参与到课堂中来——唱起来、跳起来,才能学有所获。如我组织学习《舒伯特的艺术歌曲》,我邀请四位学生来表演话剧《魔王》,很多学生都会在原有的台词里加入自己的语言,使得表演生动有趣,情趣昂然。
又如教学《西出阳关无故人》时,我让学生模仿古人的样子和唱腔来演唱,让学生在玩乐中学,在学中玩,帮助学生有效聆听、感受、体验音乐情感,可谓寓教于乐,情景交融,淋漓尽致,皆大欢喜。
古今中外,有人用音乐来抒发情感;有人用音乐来启迪智慧;有人用音乐来给人治病等等;音乐的作用越来越彰显,它如同空气和水一样,与我们的工作、生活、学习息息相关,有效利用轻松、活泼、悦耳、动听的音乐帮助学生消除疲劳,振奋精神,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是音乐教学成功的法宝。
总之,音乐教育需要艺术。高中音乐教育的魅力在于以情动人、以情感人、以情育人。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教学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追求灵动、高效课堂,还得我们不断上下求索!
参考文献:
[1]唐之享.人本教育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5;
[2]任璐.高中音乐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对策研究[J].无线音乐?教育前沿,2016,(4);
[3]靳月.浅谈高中音乐鉴赏教学存在的弊端及其对策[J].音乐时空,2014,(7);
[4]王丽萍.高中音乐对提高学生鉴赏能力的教学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5,(04);
[5]刘荣.高中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鉴赏能力的探讨[J].北方音乐,2016,(02)。
新课程理念下的高效课堂是师生互动、碰撞、交流、指导、促进的课堂,其活动是积极的、灵动的、有序的、愉悦的、和谐的,教师对课堂的引领是含而不露、彰而不显、有效引领。教师要结合学生实际,注重因势利导,多给学生一些思考的时间,多给学生一些活动的空间,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让学生在赏识、探讨、尝试、参与中理解音乐,享受音乐。
一、赏识学生,培养自信
人为本,和为贵,谐为美。和谐社会呼唤和谐课堂,和谐课堂离不开爱心教育。高中生处于人生的叛逆期,需要各个学科教师的倾情关爱,需要特别的爱给予特别的学生。特别的学生既包括音乐特长生,也包括更需要爱的音乐学困生。
爱即教育,学会赏识,就是学会爱。因为人性中最本质的需求就是渴望得到尊重和赏识。高中生心智不成熟,特别需要教师的关爱和赏识。
曾有一个日本学者提出:“发现优点,培养天才;发现缺点,培养庸才。”赏识就是激励,激励就是叫人成功。激励教育能够激发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充分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心理状况和当前的认知水平,注重因材施教,讲究对症下药。力求竭尽全力调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潜力,为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提供切实有效的引导和帮助,给每一个学生创造成功与进步的契机,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感受到老师对他有一份独特的希望与关爱——只要我努力,成功属于我。
教师职业是良心职业,教师要把“爱心”、“耐心”、“细心”献给学生,用赏识的眼光去发现和挖掘学生的闪光点,去肯定、鼓励和帮助学生找回自己期望的角色。只有激发学生的“信心”,才能赢得学生的“芳心”。
“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美国大作家马克?吐温说:“一句赞扬的话,可以使我愉快地生活三个月。”美国现代成人教育之父卡耐基说:“使人发挥最大能力的方法,就是赞美和鼓励。”可见,赏识教育的作用是巨大的。我国现代特级教师孙双金说:“我的口袋里总是揣满了‘高帽子’走进课堂,因为我知道赏识能使人愉悦,赏识能使人快活,赏识能激发人的潜能,赏识能使人心智开启,灵感涌动。”赏识能给人带来鼓舞和力量。赏识是一枚火种,能点燃人心中的希望之火,能给成功插上飞翔的翅膀,让我们去欣赏每一个学生吧!
爱学生是做一名合格教师的底线。相信学生,理解学生,尊重学生,微笑着面对学生,用赏识的眼光看待每一位学生,学生会把爱心和敬意贡献给我们,我们的音乐教学就会生机勃勃,阳光明媚,繁花似锦。
好学生都是夸出来的。夸奖,是送给学生最好的礼物,是浇灌学生进取心的甘泉。为使学生的学习生涯永远是激情燃烧的岁月,每一个有水平懂教育的教师都应该始终如一、永葆热情地夸奖学生。长期的音乐教育,因为懂得欣赏,使我受益多多。
赏识教育是一种欣赏生命,尊重生命规律的教育。梅花香自苦寒来,看着自己通过赏识成才的一届届音乐特长生升入自己喜爱的大学,非音乐特长生受到音乐的熏陶,懂得珍爱人生,学会热爱生活,我喜笑颜开,心满意足了!
教育没有爱不行,教育仅有爱不够,教育须有爱的艺术;只有把爱具体化,学生才能切切实实地感受到爱。赏识是爱的具体化,赏识教育是爱的教育。赏识学生,就要给予学生:尊重、理解、信任、欣赏、激励和宽容。
二、倾情导入,引发兴趣
音乐,是人生最大的快乐;音乐能陶冶学生情操,拓展学生思维,启迪学生智慧,培养学生审美情趣,给学生以无穷美的享受;音乐,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音乐教学应运用新的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主体,创设和谐的音乐课堂氛围,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去感受美、享受美、创造美、表现美,这样学生就会在音乐的王国里自由遨游。在高中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个人艺术魅力,让学生沉浸在其中,实现音乐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音乐教学是一门艺术,而导入是课堂教学的前奏,是艺术中的艺术,如同一出戏的“序幕”。好的导入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力,犹如一把开启学生兴趣大门的金钥匙。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老师说:“课的开始,其导入语就好比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调,第一音定准了,就为演奏或者歌唱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对于音乐教师来说,课堂的导入更要精心构思,巧妙设计,让音乐的形象美、情感美、和谐美、悬念美融会贯通,才能使课堂导入扣人心弦、生机盎然、引人入胜,让学生产生如痴如醉,心旷神怡的艺术美感!
黑格尔说:“音乐是最情感的艺术。”需要的是“动之以情,感之以形,渗透于理”的情感导入,才能启发、开拓学生的感情世界,让学生心有灵犀。
艺术导入对于课堂教学而言既是新课的开始,又是课堂主体与教师密切配合的起点,是整堂课的关键所在,影响着所有学生的学习。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所教学生的实际,我们可以以“情”入境,以“疑”入境,以“趣”入境,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保持对音乐主题的高度注意,吸引学生积极有效地进行学习。
在高中音乐新课导入中,需要严格遵循导入原则。导入要遵循启发性、针对性、新颖性、趣味性、简洁性。我们可以情景导入,可以设疑导入,可以复习导入,可以表演导入,可以故事导入,可以多媒体导入,可以提问导入,可以游戏导入,可以直接导入等等。导入要侧重“转弦拨轴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突出“新”、“奇”、“趣”,才能吸引学生,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才能构建高效课堂,不断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例如:我在介绍钢琴诗人肖邦时,先播放周杰伦的《夜曲》,然后说明:“这首歌曲描述了因恋人最爱听肖邦的夜曲,所以选择用弹奏夜曲的方式,纪念已逝去的恋人和爱情。有‘钢琴诗人’美称的肖邦一直是学习古典音乐出身的周杰伦非常欣赏的音乐家,大家能谈谈对周杰伦的偶像——肖邦的认识吗?”学生听着《夜曲》,自然兴奋异常,当然也迫切地想了解自己偶像的偶像是什么样的了!
课堂导入在教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一堂好的音乐课必须有一个良好的导入作为前奏,方能行之有效。
三、情感体验,陶冶情操
《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强调:“音乐课的全部教学活动应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音乐活动的参与放在重要位置”。互动式教学要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师生相互影响,相互促进,才能相得益彰。
合作才能共赢。一个人的成长离不开家庭、学校、社会的共同培养。音乐教育是同人的生存、成长、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特别是高中音乐教学,更是举足轻重,我们一定要注重以美激美,以美示真,以美启善,让学生在美的熏陶下,孕育美的心、美的眼、美的口、美的手,从而培养学生高雅的情操和审美情趣。通过音乐教学引导学生发现美、体验美、创造美、表现美。
音乐是一种情感艺术,她以审美为核心,以学生愉悦感受和积极参与为出发点,以提高全体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审美修养为目的。高中生风华正茂,喜欢想象,具有一定的情感经验,作为音乐教师,我们要巧妙利用音乐教学,帮助学生通过审美实践,净化学生情感、美化学生心灵、完善学生人格。
情为景生,景为情设。每一首音乐作品跃动的音乐符号都是对其中凝结情感的一种表达和展现。因而音乐教学在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综合素养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陶冶学生情操,从拔动学生心弦开始。
美国某科技馆的墙上写着:“我听见之后,就忘记了;我看见之后,就记住了;我做过之后,就理解了。”用陶行知的话说,就是“教、学、做合一”。高中生在音乐方面是一颗颗需要点燃的火种,是一颗颗需要激活的苞芽。从一首首真实的音乐歌曲情景出发,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感官去认识、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体验;以活动为纽带,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思维去碰撞、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让学生在互动合作中学习发展,才是真正的、成功的、全面的、生动的、主动的、和谐的、健康的教育。
灵动的、活跃的、充满智慧的高效音乐课堂,是我们永恒的追求。新课程理念下,我们教师的任务就是构建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让效率高起来。教学要充满情趣,能激思启智,让学生的智慧得到充分展示,个性得到有效张扬。让学生尽量参与到课堂中来——唱起来、跳起来,才能学有所获。如我组织学习《舒伯特的艺术歌曲》,我邀请四位学生来表演话剧《魔王》,很多学生都会在原有的台词里加入自己的语言,使得表演生动有趣,情趣昂然。
又如教学《西出阳关无故人》时,我让学生模仿古人的样子和唱腔来演唱,让学生在玩乐中学,在学中玩,帮助学生有效聆听、感受、体验音乐情感,可谓寓教于乐,情景交融,淋漓尽致,皆大欢喜。
古今中外,有人用音乐来抒发情感;有人用音乐来启迪智慧;有人用音乐来给人治病等等;音乐的作用越来越彰显,它如同空气和水一样,与我们的工作、生活、学习息息相关,有效利用轻松、活泼、悦耳、动听的音乐帮助学生消除疲劳,振奋精神,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是音乐教学成功的法宝。
总之,音乐教育需要艺术。高中音乐教育的魅力在于以情动人、以情感人、以情育人。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教学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追求灵动、高效课堂,还得我们不断上下求索!
参考文献:
[1]唐之享.人本教育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5;
[2]任璐.高中音乐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对策研究[J].无线音乐?教育前沿,2016,(4);
[3]靳月.浅谈高中音乐鉴赏教学存在的弊端及其对策[J].音乐时空,2014,(7);
[4]王丽萍.高中音乐对提高学生鉴赏能力的教学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5,(04);
[5]刘荣.高中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鉴赏能力的探讨[J].北方音乐,201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