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怎样提高生物教学效率
【作者】 付家丽
【机构】 贵州省兴义市神奇中学
【正文】 作为一名生物教师,随着生物科技的发展,我深深体会到生物学科的重要性,但生物学科的课时安排一直都较少,然而目前课堂教学还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渠道,所以怎样在有限的课堂上提高生物学科的教学质量,是我们每位生物教师都必须认真探索的问题。我在教学实践中,积极摸索课堂教学方法,经过长期的努力,我认为做到以下几点将有利于生物教学效率的提高。
一、联系生活实际,以问题为主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创设问题情景,引发参与动机,把学生的情感和思维引入到一种与教学内容有关的问题情景中。教师在设计问题情景时,可以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去寻找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可以激发学生兴趣的材料,创设出若干个问题或连串问题,用新颖的方式、生动的语言来揭示,让学生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例如,将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引入课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要实现理论联系实践的教学,教师可以在课上设置生活中的问题,将教学内容与设置的问题关联起来,以问题作为载体,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比如讲“物质跨膜运输”时,可以创设这样的情境:“生活中吃咸菜、腊肉等比较咸的食物,为什么会有口渴的感觉?”再如讲“人类遗传病”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就可以设问:王菲和她丈夫都不是兔唇,为什么她的女儿却是兔唇?“一对正常的夫妇生下一个聋哑的孩子,聋哑基因怎样从天而降?”、“一方正常,另一方为聋哑患者的一对夫妇,连生下三个孩子都正常,聋哑基因又到哪里去呢?”在“植物的激素调节”中,设问:“向日葵为什么总跟着太阳转?”讲“人体生命活动调节中的体液调节”时可以提问:为什么饿了的时候,会感觉到头晕,四肢乏力?在“酶的作用和本质”一节中,可以提问:为什么很多洗衣粉和牙膏中都加有少量酶?在“制作泡菜”一节中,可以提问:为什么要密封?这样,学生的思维便充分调动起来了。最后我还告诉学生,生物现象是十分奇妙的,我们要认真学习,从而又激起了学生产生渴求新知识的欲望。
二、确立“尊重学生、面向全体”的教育思想,激发学生创新的意识。
托兰斯研究工作表明,创造性学生往往因教师不能理解支持他们的思想而隐藏自己的观点和想法,从而对他们的创造性产生严重的抑制作用。罗杰斯也曾指出,心理的安全与自由是创造的两个基本条件,有高度创造性的偏离常规的思想常常受到压抑。教师要用和蔼的态度和亲切、肯定的语言如“有进步!” “说得很好!” “不错,你真棒!”启发、鼓励学生积极思考,敢于质疑,以宽容的态度对待学生所犯的错误或退步,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的爱意和期望,从而树立学习的信心,预防厌学、惰性心理的滋生。在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中,学生才会感到心理的安全与自由,才能积极主动、生动活泼地观察思考,学生群体才会有群情激动、跃跃欲试的热烈气氛,学生的创造欲望才能得到激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努力营造一种民主,平等,相互尊重,信任和理解的教学氛围,允许学生对教师的讲课大胆提出异议,形成师生之间的多向交流。对学生提出的异议要鼓励和表扬,使学生形成探索创新的心理愿望和性格特征,激发学生创新的意识。
三、恰当运用比喻使知识简单化。
在教学过程中我始终有这样的困惑:对于生物学中一些抽象的理论和概念如何讲解才能使学生明白。以往的做法就是老师反反复复地讲,让学生死记硬背,结果学生是听得昏头昏脑,索然无味,效果极差。经过几年来的潜心研究,在课堂中尝试了比喻教学使抽象的知识趣味化、简单化,又可以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的学习状态达到最佳。例如在学习ATP这节内容时,学生知道多糖、葡萄糖和ATP中都含有能量,但能直接用于生命活动的只是ATP。对于这三者之间的能量关系学生很糊涂,使用时容易混淆,如何使它们简单化呢?我用了这样的比喻:把多糖比做支票,葡萄糖比做百元大钞,ATP比做一元小钞。提问学生:如果某人现在手上拿有一张两千元的支票他想买一斤西红柿,他该怎么做?学生就会回答说:先把支票拿到银行兑现出两千元现金,然后再换出一元小钞就可以了。对于学生的回答我给予肯定,通过这样的比喻学生马上就明白细胞中的“百元大钞”相当于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大分子,ATP分子就是那个可以在细胞内流通的“小票”,即能量通货——直接能源物质。这样的教学可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再如学习蛋白质的功能之一是细胞和生物体的结构物质时,学生难以理解蛋白质是如何成为结构物质的。我给学生这样讲解:细胞内的蛋白质、糖类、脂肪都是能源物质,一般情况下是由糖类和脂肪氧化分解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当糖类和脂肪不足时由蛋白质氧化分解提供能量,这就意味着生物体的结构遭到破坏,生命已受到威胁。这时可把蛋白质比喻为盖房子时用的砖,蛋白质被氧化分解相当于把房子中的砖敲掉房子就会倒塌。这样的比喻学生较容易把抽象的物质具体化。
四、善假于物——利用班班通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生物课程属于自然学科,要求我们抱着实事求是的精神学习此课程,但是有许多的自然现象通过肉眼是无法观察到的,利用班班通可以帮助我们解决这些问题。例如在学习《绿色开花植物的受精作用》时,运用Flash课件,在观看前设问:“植物在受精之前有哪些生理活动和生物现象?”播放时学生将会看到植物先要进行传粉,花粉落到雌蕊柱头上受到柱头分泌的粘液刺激而萌发产生花粉管,穿过子房一直到达胚珠的珠孔。此刻,我们停止播放,要学生举手回答刚才看到的生物现象和生理过程,回答完后,让学生设想花粉将进入到哪里,进入后会有什么现象出现。然后再继续播放课件,学生边看边对照自己的设想是否正确,从而初步了解被子植物特有的现象——双受精。此后,教师在讲解花粉的萌发过程的同时,提问花粉为何在柱头上“钻孔”。众多花粉管,释放无数的精子,为什么只有两个精子与卵细胞和极核融合,通过问题的解答使学生进一步强化生物在自然选择的过程中具有适应性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培养学生自觉观察的兴趣,进一步调节和强化头脑中真实的、立体的、渐变的现象,从而使学生在操作中领悟事物的演变过程、双受精这种绿色开花植物特有的现象及其原理。又如用班班通演示减数分裂的过程时, 运用Flash课件,动态播放分裂过程,播完每一个过程,就停止播放,让学生讨论该过程和有丝分裂的不同之处,然后总结出此过程有什么特点,恰当地运用动态课件可以让学生一目了然,可以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将学生引入教学情境之中,快速掌握相关知识,从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通过以上途径,可以确实有效地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学习心理氛围,有利于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培养学习兴趣,养成良好学习习惯,提高生物教学效率,为生物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有力的保障。
一、联系生活实际,以问题为主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创设问题情景,引发参与动机,把学生的情感和思维引入到一种与教学内容有关的问题情景中。教师在设计问题情景时,可以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去寻找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可以激发学生兴趣的材料,创设出若干个问题或连串问题,用新颖的方式、生动的语言来揭示,让学生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例如,将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引入课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要实现理论联系实践的教学,教师可以在课上设置生活中的问题,将教学内容与设置的问题关联起来,以问题作为载体,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比如讲“物质跨膜运输”时,可以创设这样的情境:“生活中吃咸菜、腊肉等比较咸的食物,为什么会有口渴的感觉?”再如讲“人类遗传病”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就可以设问:王菲和她丈夫都不是兔唇,为什么她的女儿却是兔唇?“一对正常的夫妇生下一个聋哑的孩子,聋哑基因怎样从天而降?”、“一方正常,另一方为聋哑患者的一对夫妇,连生下三个孩子都正常,聋哑基因又到哪里去呢?”在“植物的激素调节”中,设问:“向日葵为什么总跟着太阳转?”讲“人体生命活动调节中的体液调节”时可以提问:为什么饿了的时候,会感觉到头晕,四肢乏力?在“酶的作用和本质”一节中,可以提问:为什么很多洗衣粉和牙膏中都加有少量酶?在“制作泡菜”一节中,可以提问:为什么要密封?这样,学生的思维便充分调动起来了。最后我还告诉学生,生物现象是十分奇妙的,我们要认真学习,从而又激起了学生产生渴求新知识的欲望。
二、确立“尊重学生、面向全体”的教育思想,激发学生创新的意识。
托兰斯研究工作表明,创造性学生往往因教师不能理解支持他们的思想而隐藏自己的观点和想法,从而对他们的创造性产生严重的抑制作用。罗杰斯也曾指出,心理的安全与自由是创造的两个基本条件,有高度创造性的偏离常规的思想常常受到压抑。教师要用和蔼的态度和亲切、肯定的语言如“有进步!” “说得很好!” “不错,你真棒!”启发、鼓励学生积极思考,敢于质疑,以宽容的态度对待学生所犯的错误或退步,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的爱意和期望,从而树立学习的信心,预防厌学、惰性心理的滋生。在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中,学生才会感到心理的安全与自由,才能积极主动、生动活泼地观察思考,学生群体才会有群情激动、跃跃欲试的热烈气氛,学生的创造欲望才能得到激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努力营造一种民主,平等,相互尊重,信任和理解的教学氛围,允许学生对教师的讲课大胆提出异议,形成师生之间的多向交流。对学生提出的异议要鼓励和表扬,使学生形成探索创新的心理愿望和性格特征,激发学生创新的意识。
三、恰当运用比喻使知识简单化。
在教学过程中我始终有这样的困惑:对于生物学中一些抽象的理论和概念如何讲解才能使学生明白。以往的做法就是老师反反复复地讲,让学生死记硬背,结果学生是听得昏头昏脑,索然无味,效果极差。经过几年来的潜心研究,在课堂中尝试了比喻教学使抽象的知识趣味化、简单化,又可以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的学习状态达到最佳。例如在学习ATP这节内容时,学生知道多糖、葡萄糖和ATP中都含有能量,但能直接用于生命活动的只是ATP。对于这三者之间的能量关系学生很糊涂,使用时容易混淆,如何使它们简单化呢?我用了这样的比喻:把多糖比做支票,葡萄糖比做百元大钞,ATP比做一元小钞。提问学生:如果某人现在手上拿有一张两千元的支票他想买一斤西红柿,他该怎么做?学生就会回答说:先把支票拿到银行兑现出两千元现金,然后再换出一元小钞就可以了。对于学生的回答我给予肯定,通过这样的比喻学生马上就明白细胞中的“百元大钞”相当于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大分子,ATP分子就是那个可以在细胞内流通的“小票”,即能量通货——直接能源物质。这样的教学可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再如学习蛋白质的功能之一是细胞和生物体的结构物质时,学生难以理解蛋白质是如何成为结构物质的。我给学生这样讲解:细胞内的蛋白质、糖类、脂肪都是能源物质,一般情况下是由糖类和脂肪氧化分解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当糖类和脂肪不足时由蛋白质氧化分解提供能量,这就意味着生物体的结构遭到破坏,生命已受到威胁。这时可把蛋白质比喻为盖房子时用的砖,蛋白质被氧化分解相当于把房子中的砖敲掉房子就会倒塌。这样的比喻学生较容易把抽象的物质具体化。
四、善假于物——利用班班通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生物课程属于自然学科,要求我们抱着实事求是的精神学习此课程,但是有许多的自然现象通过肉眼是无法观察到的,利用班班通可以帮助我们解决这些问题。例如在学习《绿色开花植物的受精作用》时,运用Flash课件,在观看前设问:“植物在受精之前有哪些生理活动和生物现象?”播放时学生将会看到植物先要进行传粉,花粉落到雌蕊柱头上受到柱头分泌的粘液刺激而萌发产生花粉管,穿过子房一直到达胚珠的珠孔。此刻,我们停止播放,要学生举手回答刚才看到的生物现象和生理过程,回答完后,让学生设想花粉将进入到哪里,进入后会有什么现象出现。然后再继续播放课件,学生边看边对照自己的设想是否正确,从而初步了解被子植物特有的现象——双受精。此后,教师在讲解花粉的萌发过程的同时,提问花粉为何在柱头上“钻孔”。众多花粉管,释放无数的精子,为什么只有两个精子与卵细胞和极核融合,通过问题的解答使学生进一步强化生物在自然选择的过程中具有适应性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培养学生自觉观察的兴趣,进一步调节和强化头脑中真实的、立体的、渐变的现象,从而使学生在操作中领悟事物的演变过程、双受精这种绿色开花植物特有的现象及其原理。又如用班班通演示减数分裂的过程时, 运用Flash课件,动态播放分裂过程,播完每一个过程,就停止播放,让学生讨论该过程和有丝分裂的不同之处,然后总结出此过程有什么特点,恰当地运用动态课件可以让学生一目了然,可以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将学生引入教学情境之中,快速掌握相关知识,从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通过以上途径,可以确实有效地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学习心理氛围,有利于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培养学习兴趣,养成良好学习习惯,提高生物教学效率,为生物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有力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