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巧用多媒体技术,让课堂教学激情飞扬

【作者】 陈金伟

【机构】 贵州省普安县新店镇新店小学

【摘要】现代的学校教学中,多媒体技术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多媒体教学,指任课教师按照教学目的、教学重点、教学难点和学生的特征,针对性地制定教案设计方案,选取和使用合理的多媒体教学技术,把各种多媒体手段作用于学生,谋求起得最高效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语文;教学;激情
【正文】
  现代的学校教学中,多媒体技术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多媒体教学,指任课教师按照教学目的、教学重点、教学难点和学生的特征,针对性地制定教案设计方案,选取和使用合理的多媒体教学技术,把各种多媒体手段作用于学生,谋求起得最高效的教学效果。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当中,如果能有效合理地利用多媒体技能,一方面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基础知识的了解,也能使学生文化底蕴获得升华,更重要的是培养小学生的良好个性的形成。另一方面教师能够形象、直观地理清教学思路,有效地根据学生特征把握教学的重点、难点,优化教学方法,从而使教学达到预期的效果。那么,当我们面对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时候,该如何合理有效地把多媒体教学技术应用于我们的教育教学中呢?
  一、巧用音乐,激趣导入新课
  学生在每堂课上课的时候对老师的教学内容充满了好奇和期望。如果在上课开始前,老师播放一曲赏心悦目的轻音乐,不仅调动学生的注意力,而且极大的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课堂的调动师生互动。例如,我在教学《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一文时,在上课刚开始的时候,让学生欣赏《月光小夜曲》,学生在轻松,悦耳的音乐声中,放松了心情,消除了疲劳,在学生情绪高涨的时候,我停止了播放。很自然地导入课题,在学生学习兴趣高涨的时候引入课文的范读,学生在听范读时,初步了解课文内容,为以后的教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巧用多媒体技术优化识字教学
  在小学低年级的语文讲授内容中,识字教学有着不可估量的功用,它是教学中的要点,亦是难点,尤其重要的是,它是教师把一无所知的学生过渡、培养成能独立阅读和独立写作的学生必不可少的纽带和桥梁。但是,在小学低年级学生中,他们的的抽象思维能力还处于发展的阶段,学生只注重机械的记忆,这是很难达到识字的目的,在这种情况下,恰当地应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不仅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而且大大的提高了学生的识字的能力。所以,多媒体技术无论是对老师的教学活动,还是对学生的学习活动,都是非常重要的。鉴于这种重要性,我觉得从以下方面进行教学:
  首先,游戏中识字。如:在给学生讲授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十课《风筝》一文时,我侧重于用多媒体呈现“摘苹果”游戏,把抽象思维转化为形象思维,即让学生从动态的多媒体图片中感知汉字的形象意义。老师:秋天来了,果园里的平苹果成熟了,谁来帮助农民伯伯摘苹果?生:我来摘个大苹果。师:点名学生上台摘苹果(生字)。生摘下苹果读,全班跟着读”。
  其次,巧记生字,例如:在《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一课中,①我有一颗中国心(忠)②四周禾苗长得密(稠)③布上打个叉,禾苗看望它,本来有希望,结果距离大(稀)。
  再次,利用flash动画教学生字笔画,出示生字笔画,把字的结构简单明了地出示给学生,大大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所以,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的这一优势,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更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
  三、运用多媒体技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育教学中,多媒体技能的使用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巧妙地应用多媒体设备,不仅给学生提供了直观的表象材料,更重要的是创设了课文教学情境,培养学生对知识进行理解,掌握作者写作意图,创设作者写作背景,促使其学生思维得到发展。
  首先、运用多媒体技术手段,激发学生即兴表演。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单纯凭一张嘴,一支粉笔,机械地讲解,教师讲起来乏味,学生听起来无趣。这时,应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录制——回放,引导学生在了解课文的基础上进行即兴、恰当的表演,把学生难以理解的内容转化为简单明了的肢体语言,不但提高了学生对课文的了解,而且还能激发了学生的认知水平。例如:教学《揠苗助长》一文时,老师可以先引导学生把握课文中的主要内容,然后,让学生上台即兴表演这个种田人看到田里的禾苗一点没有长高时焦急的在田边转来转去的样子→想出办法的激动的表情→在田里把禾苗一颗一颗往高里拔的场景→累得筋疲力尽的情形→看到禾苗枯死了惊讶的表情等,学生通过这样的即兴表演,给学生提供了想象的空间,培养了学生的想象思维。把抽象的知识转化为具体直观的表象知识。
  其次、运用多媒体技术,克服课文主题
  单纯的文字呈现,让学生进行阅读理解,小学低年级学生受到了其年龄特征的形象思维方式的严重限制只有使用对媒体中的动画效果,把“静”转化为“动”,才能把难以理解的道理浅显化,把复杂的内容简单化和直观化,使学生在“动”态的教学准确把握课文知识,促进学生理解能力的培养。例如,在学习《揠苗助长》一文时,巧用flash动画呈现种田人在田边焦急的转来转去→想出办法时的激动样子→在田里把禾苗一颗一颗向上拔→累得筋疲力尽的样子→禾苗都枯死了的情景。把学生完全带进“5 D”场景,感受种田人各个时间段的想法和表现。经历这样的动画教育,既充分地调动了学生的各种器官的介入,让学生获得动态信息,也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四、借助多媒体对课文内容进行延伸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课文中的有一些事物对低年级的小学生才说,都很陌生,这时若光靠老师的讲解,学生是不容易理解的,我们巧妙的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引导学生把复杂的内容简单化和直观化。在教《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一课,课文重要讲的是太阳、北极星、大树和沟渠里的积雪是大自然中的常见的天然指南针,他能帮助我们准确辨别方向。这些辨别方向的方法是通过仔细观察得出的结论。在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拓展课文内容。除了课文上介绍的这几种常见的天然指南针,同学们海认识那些天然指南针呢?学生通过交流,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所见所闻,归纳出一些还能辨别方向的天然指南针,重点出示向日葵、树的年轮、大雁、蚂蚁的洞穴等图片,让学生在观察中认识这些天然的指南针的特点,教师在讲解这些天然的指南针是怎样辨别方向的,这样扩大了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总之,多媒体一定要合理适当的运用,切不可滥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只能用于辅助教学,不能覆盖教学的过程,教学媒体的选择以及使用,要恰到好处,适时、准确、简洁地再现课文情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观察能力。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从而提高课堂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