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高中地理备课中应重视的环节

【作者】 蒲中武

【机构】 四川省阆中中学校

【摘要】地理课堂教学的质量往往取决于教师备课的质量。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和保证,同时,教师的每一次认真备课也是知识的积累和业务水平再提高的过程。教师只有备出精品课,才能上出精彩课。
【关键词】备课环节;备教师和学生;备教材和教法;备学法和作业
【正文】

  新课程背景下对教师备课提出了更高的标准。所谓备课,就是指教师在讲课之前为完成教学任务所做的准备,这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备课时,教师不仅要钻研教材,还要研究学生的学习实际。那么,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要做好哪些备课环节呢?
  一、备教师
  教师备课,首先要备自己。只有对自己有一个全面正确地了解,知道自己的优势与不足,才能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教学过程的组织上、教学内容的处理上扬长避短,才能在课堂中更好地展现个人的教学风采。
  1、 备自己的教学期望。备课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期望值。如果教师对自己备课、上课要求很高,总是期望自己的课备出精品,总是期望自己的课上得精彩,总是期望自己的学生能学有所得,那么,在工作中就一定会乐观向上、充满激情,就一定会尽心尽力、不断进取,教学效果优良那是在情理之中的事。教师对自我教学工作的高要求、高期望,是备好课的原动力。
  2 、备自己的教学能力。新课程背景下的地理教学,对地理教师的综合素质要求很高。要求地理教师不仅要有丰富的学科知识、扎实的教学功底、较高的专业素养,还要有先进的教学理念和吸引学生的人格魅力。因此,备课时不仅要研读地理教材、课程标准、教学大纲、考试大纲等文本,还要广泛搜集信息资料,吸取新的教学成果,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宝库,更新知识结构。在平时的工作中,还要学习教育教学理论,更新教学观念,优化教学方法。教师仅有一桶水是不够的,要有源源不断的“长流水”。
  3 、备自己的教学风格。作为地理教师,自己的课堂教学不仅要具有学科特点,而且要有个人风格。在备课时,可以借鉴别人教学中的精彩片段,但一定要考虑到自己的教学风格,用自己的教学风格同化引进的片段、内化设计的环节,在个性鲜明的风格中开展教学活动。与众不同,可能会更加吸引学生。
  备自己,是教师学习、反思、成长与发展的过程,是教师检视自己、完善个性、增强自信力以及自身魅力的过程,是实现自己专业快速成长的有效路径。
  二、备学生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地理课堂中的主角。只有关注学生的内心需求,地理课堂才能闪烁智慧光芒,才能充满生命活力。
  1 、了解学生。其一,要了解全班学生的基本情况,如地理知识水平、地理学习能力等,以确定教学内容的难度、广度和深度;其二,要了解班级每位学生的个性差异,以便因人而异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做到因材施教、扬长避短;其三,要了解学生喜欢的听课方式,以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课堂中参与学习活动的热情。
  2、 分析学生。如果说了解学生更多地强调的是教师收集和获取学生的一些“客观信息”的话,那么分析学生就要求教师对这些客观信息进行加工和综合,以求从整体上了解学生。教师在备课时,要分析学生的理解能力、接受能力、兴趣点、最近发展区、思维方式以及思维的广度和深度等,以采取相应的对策服务于学生。教师在备课中,不要就教材“教”教材,而是要充分地了解学生、分析学生,根据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利用教材组织各种各样的地理探究活动,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符合学生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科学创设教学情境,让地理课堂充满人文关怀和民主气息。
  3 、发展学生。教师在备课时,既要考虑围绕教学目标怎么教,又要考虑学生如何学;既要关注学生知识能力的提高,又要关注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养成。教师在备课时,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情感体验和能力发展,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地学、愉快地学、充满成功感地学,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鼓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让课堂成为学生成长的家园。教师在备课时,还要关注如何促进师生交流、生生合作,让课堂成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心灵碰撞的场所和心灵对话的舞台。
  备课时,教师心中要有学生。满足学生的需求是教学实效性的前提和基础,满足学生学习需求的面越大,授课教师越会受到学生的欢迎和敬重。备学生,是一堂永远备不完的课。
  三、 备教材
  1、 吃透教材。地理教材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主要依据,是教学内容的主要载体,是实施教学的重要资源。吃透教材是地理教师备课的基本要求。教师应该在领会教学基本要求的基础上,反复研读地理教材(包括教材中的各种图像、表格、阅读材料、学习案例和“活动”内容等),吃透教材的编写思想,弄清教材中的地理概念、地理原理、地理规律,准确把握教材主干内容和难点内容,真正做到“心中有书”。教师只有吃透教材,才能“走进教材”,继而在“走进教材”的基础上“走出教材”,从而“活化教材”。教师只有吃透教材,才能在选择教学方法时,有一个整体的把握,才能知道“什么样的内容,用什么样的方法教”。
  2 、用好教参。地理教学参考书一般是由教学第一线的地理教师和专家、学者依据地理教学大纲、地理教材和教学要求,结合教学实际而编写的,具有权威性、实用性。对于地理教师而言,地理教学参考书是不可缺少的“良师益友”,是帮助教师在教学道路上顺利前行的“拐杖”。教师有了它,就等于拥有了一个与专家、名师对话的“平台”和“窗口”,通过这个“平台”和“窗口”,教师可以更好地借鉴集体的智慧和经验,在成功的道路上少走一些或不走弯路。
  备课时,身边要有地理教学参考书。地理教学参考书能帮助教师更好、更快地理解教材,领会编者的意图,能让教师在最短的时间内,对教学内容有一个整体的、全面的认识,并能迅速地找到教学重点和难点,合理地组织教学内容,优化教学过程,选择教学方法,从而实现教学的有效性。
  3、 紧扣大纲。这里的“大纲”主要包括地理课程标准、地理教学大纲、地理考试大纲(或考试说明),尤其是考试大纲(或考试说明),它对考试的“命题指导思想”、“考核目标与能力要求”、“考试范围”、“具体考试内容”、“考试形式及试卷结构”、“试题难易度比例”等都有具体的说明,同时,还附有“试题举例”。这些“纲”是科学备考的基础,是做好备考的捷径,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行动指南。
  四、备教法
  一节课能否吸引住学生,取决于它的设计是否灵活,教法是否新颖,是否顺应学生的需求。教学方法种类多样,不同的教学方法,适用于不同的教学内容和不同的学生对象。某节课可能只运用一种方法即可达到良好的效果,而另一节课可能需要运用多种方法;不同的教学对象,即使是相同或相近的教学内容,也应该选择相应的教学方法。在备教法时,应该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 重视学生情感需求。教学设计要能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要能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激活学生思维,让学生快乐学习、享受学习,在学习中不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喜欢学习、热爱学习。同时,教学方法要多变,要让学生觉得有新鲜感,这样才能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一成不变的教学方法,时间长了,学生会觉得乏味,势必会削减学生的注意力和听课效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使地理课堂教学充满生机与活力,在地理课堂教学中,需要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2、 重视学生自主学习。新课程背景下的地理课堂,教师不再是一味主宰课堂的权威者、仲裁者,而是课堂的策划者、组织者、调控者,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帮助者,是课堂中平等对话的首席;学生在课堂上有自己的发言权,学生在课堂中既可以提出自己的问题,又可以发表自己对问题的理解与看法;教学不再是教师“自弹自唱”,师生之间可以相互争论,可以共同探究。教师将学习主动权给了学生,将学习时间和空间给学生。通过学生自主讨论、自主领悟、自主体验等过程,真正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交往、学会创造。
  3、 重视利用图像教学。地理图像是地理信息的重要载体,是学习地理的重要工具。地理图像可以把抽象的地理知识形象化、具体化和条理化,它能直观、形象、简明、准确地表达地理事物的时空分布特征、地理事物的形成过程、地理事物的变化特点等。有些抽象的、复杂的地理内容,用语言很难阐述清楚,但如果利用图像来辅助教学,可能会浅显易懂、印象深刻。而且还能吸引学生眼球,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
  在地理课堂教学中,要善于利用地理教材中的图像,或教学挂图,或网上搜集的图像,或板图、板画,通过学生识图、读图、析图、用图、填图、绘图等方式,可以扩大学生知识视野,培养学生空间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
  五、 备学法
  新课程背景下的地理学案,是从学生的学习需求出发,是指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课堂学习、课后复习与反思的学习方案。地理学案能完整地记录并呈现地理的学习过程,从而有助于学生理清知识脉络、再现学习情景、提高自学能力和效率,同时学案还是师生交流、生生互动的平台和载体,有利于加强师生间、生生间的对话与理解,并能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一份精当的地理学案,是实现高效地理课堂的基石。
  教师在备学案时,首先要备学案的内容设计。学案应精致、实用、可操作,学案的内容一般可包括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学法指导、学习过程(最大限度地实现学生的行为参与、认知参与和情感参与)、学习反馈、学后反思、学能拓展(课后作业)等。另外,学案的页眉或页脚,最好附有激励性语句或温馨提示,体现人文关怀。学案的内容和环节可根据教学实际需要灵活变动,可有所侧重,可有所增减;其次,要备学案的操作流程,从学案的课前发放,到课中使用,再到课后批阅反馈等各个环节,都要预先策划好。
  地理课堂教学的质量往往取决于教师备课的质量。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和保证,同时,教师的每一次认真备课也是知识的积累和业务水平再提高的过程。教师只有备出精品课,才能上出精彩课。 
  作者简介:蒲中武,中学高级教师,西南大学免费师范生攻读教教育硕士指导教师。从事高中地理教学和班主任工作29年,《高三地理复习与备考策略》、《消除中学生逆反心理的对策》、《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地理备课策略》等多篇论文在教育教学专刊上发表;被评为南充市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阆中市“十佳”教师,阆中中学优秀班主任、优秀共产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