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如何让小班幼儿快乐歌唱

【作者】 杨 晰

【机构】 四川省宣汉县华融幼儿园

【摘要】歌唱是音乐教育的一种音乐手段,也是人们表达情感的一种方式,尤其是孩子,当他高兴时,就会情不自禁地唱起歌来,以表达轻松、愉悦的心情。对于小班孩子,他们第一次接触正规的歌唱教学,如何才能使孩子们用心、用情,主动地积极地投入到歌唱活动中,自然地唱出动听的歌声?
【关键词】小班幼儿;音乐活动;歌唱
【正文】
  音乐活动是一种有声音、有情趣的艺术活动。这种“情”能牵动着无数颗童心,使之受到美的熏陶。因此,幼儿园歌唱教学重在让幼儿愉快地歌唱,通过让幼儿在唱一唱、跳一跳、玩一玩的过程中,让幼儿去体验音乐,去感知音乐,去表现音乐,从而愉悦身心,陶冶情操,感受音乐所带来的美的享受。但是,小班幼儿的活动带有明显的情绪性,他们常常在兴趣的驱使下自发地进行多种活动,我们一旦忽视了幼儿的感受,没有激发起幼儿的兴趣,没有帮助幼儿真正理解歌曲的内容,在歌唱活动中让幼儿反复练习演唱,幼儿就会感到枯燥乏味,注意力不集中,出现老师一人唱“独角戏”的现象。如何来提高我们歌唱教学的效率,让唱歌成为孩子们的乐事,我认为应该打破传统的唱歌教学模式,让幼儿从被动的学到积极主动感兴趣的学。根据幼儿对新奇事物感兴趣的年龄特点,通过形式多样,色彩丰富和生动有趣的语言及动作,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兴趣,使幼儿积极地投入到唱歌活动中。
  一、根据幼儿兴趣选择歌曲内容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首歌曲适不适合幼儿歌唱,首先就看这首歌曲能不能激起幼儿唱歌的兴趣和欲望。现在我们随便一搜都能找到许许多多的幼儿歌曲,但是这些真的都适合幼儿歌唱吗?答案肯定是否定的。有很多歌曲对于小班幼儿来说,歌曲中描述的一切都离他们十分遥远,他们并不能很好的理解,这时候让他们去学习肯定难度就更大。
  根据小班幼儿刚进入幼儿园,对幼儿园的一切充满好奇的特点,教给他们《我爱幼儿园》这首歌曲,他们肯定乐于学习,而且歌词里面所描述的场景他们都能理解。“我爱我的幼儿园,幼儿园里朋友多......”。另外《我的好妈妈》这首儿歌小班幼儿学习起来也比较快。因为妈妈是他们最为熟悉的人,是他们最爱的人,妈妈的生活他们也有一定的了解。”我的好妈妈,下班回到家,劳动了一天,多么辛苦呀......”这些歌曲都贴近幼儿的生活,幼儿感兴趣,内容健康向上,能给幼儿带来愉悦的精神享受,幼儿自然而然的就喜欢哼唱。
  二、创设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
  在歌唱活动中,教师应为幼儿创设良好的环境与气氛,寓教于乐。同时建立融洽和谐的师幼关系,以充分调动幼儿参与唱歌活动的积极性,让幼儿自然地感受歌唱的美,自由地模仿和学习,甚至以游戏贯穿整个唱歌活动,让幼儿轻松地学会歌唱。
  例如歌曲《大鼓和小铃》,这是一首欢快的歌曲。在学歌唱前,我便有意识的在孩子跟前敲击鼓和摇手铃,让他们在不经意间感受两种乐器的不同。很快我的动作引起了孩子们的兴趣,在我再次敲击大鼓的时候,就有小男生跟着我、模仿我的动作敲击桌子,这时我告诉他们我有一首关于大鼓和小铃的歌曲,问他们要不要学习,他们都很大声的回答我“要”。那一刻,我能从他们的眼睛里看到,他们是真的想要学习这首歌。而在他们学习歌曲的过程中,我并没有纠正他们在敲桌子的行为,反而要求他们在唱到“敲起了大鼓,咚咚咚”时,根据歌词敲击三下桌子,以尽情表达感情,结果是孩子们兴趣浓厚,真正体验到唱歌带来的无穷乐趣。在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态度、眼神、动作、语调等也是营造教学气氛的重要因素,所以我们教师要有较强的教学感染力,建立轻松、相对自由的教学氛围,以及平等、友好的师生关系,让每个孩子产生积极学习歌曲的愿望。
  三、创设情境感受歌曲魅力
  小班孩子情绪不稳定,注意力时间短,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因此在歌唱活动中老师要创设有趣的情景来吸引孩子的眼球,让孩子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让他们的注意力一直围着你打转,从而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只有将孩子的视线牢牢地吸引到你的身上,你才能保证更好的进行下一步教学活动,才能确保教学的质量不会打折扣。
  例如歌曲《找小猫》,这首歌曲分为上下两端,根据歌词,我把这首歌曲变成了一个小游戏:猫妈妈和一群小猫在玩捉迷藏的游戏。根据第一部分的歌词“......找个地方躲躲好,妈妈快来找”,我让孩子们在唱完这句歌词后就四散开,任意找一个地方把自己藏起来。孩子们对于这样的方式感到很新奇,游戏的积极性也十分高涨,唱完后就立刻找地方躲起来了。而根据第二部分歌词“......找呀找呀找到了,小猫找到了”,我让孩子们在唱完这句后就又快速的跑到猫妈妈跟前,而且在唱歌曲其他部分的时候也不限制他们的自由,让他们边游戏边唱,在找小猫的游戏中感受理解歌词,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收获。
  四、在生动的体态语中化解歌曲的难点
  体态语是教师向幼儿传情达意的动作姿态,能够增强表达效果,有助于强调教育活动中有声语言的重点,增强说服力,加深语意和语感,使教育教学活动收到更为深刻的效果,于是在活动中我就用生动、形象的体态语言来进行演唱歌曲,通过灵动的眼神、活泼的语气、夸张的动作来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
  比如说在学习歌曲《我家有几口》时,为了让幼儿准确、形象地表达好歌词,我边唱边用夸张的手势往上扬,孩子们在我灵活的眼神、活泼的语气、夸张的动作中歌唱的热情被调动起来了,逐渐唱好了这个先抑后扬的“哟”字,这样孩子们在老师生动的体态语中化解了歌曲的难点,使整首歌唱起来非常有情趣。
  五、在创编的过程中感受创造的乐趣
  歌唱活动中的创编行为,能够让孩子从死板而机械的歌唱活动中走出来,从而陶醉在自己充满乐趣的想像创造活动中。陶行知先生说过:“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通过歌词创编活动,使每一个小班孩子都能愉快地歌唱、尽兴地歌唱。
  在活动中,我选用一些词曲内容简单、并具有游戏性质的歌曲让幼儿进行创编。首先我从歌词的替换开始,如歌曲《大拇歌》,我们先学唱“大拇哥,大拇哥,你在哪里?我在这里,我在这里,你好不好?”然后学习用其它的手指进行替换演唱,如:把“大拇哥”替换成“二拇弟、中三娘、四小弟,小妞妞。”让孩子在替换的过程中不仅了解到了手指的名称,也感受到仿编的乐趣,然后,我们为了让刚入园的小班孩子相互熟悉,就把孩子的名字唱进去,被唱到名字的小朋友就边唱边走到老师身边,让大家认识。孩子们对这种互动方式非常感兴趣,都期待着老师能叫到自己。再后来,我们就用小动物来进行创编,如我们运用游戏情境“捉迷藏”来请出小动物,如“小青蛙,小青蛙,你在哪里?”扮演小青蛙的小朋友跳出来唱道:我在这里,我在这里,呱呱呱呱呱。”这样孩子们在老师的启发下,在整个的创编过程中,思维活跃,当他们创编的内容得到大家的认同,他们会唱得更加认真,更加自信。
  童年的歌是纯真的,是属于孩子自己的。每一个孩子在自己的音乐世界里都是最棒的歌唱家。歌唱是孩子们宣泄自己情绪的手段,无论高兴地、伤心地还是痛苦地,他仅仅只是一种表达情感的媒介,不应该成为我们强加给孩子的束缚,让我们一起努力,为孩子创造一片快乐唱歌的天地,让他们在自己的音乐世界里尽情徜徉!
  参考文献:
  [1]吴俭. 打造一片阳光地带促进幼儿快乐歌唱——浅谈如何让学前儿童爱上歌唱[J]. 新课程(教研),2011,10:21.
  [2]初丽萍. 让幼儿在音乐活动中快乐歌唱[J]. 课程教材教学研究(幼教研究),2013,02:29-30.
  [3]黄文洁. 浅谈快乐音乐课堂建构的有效策略[J]. 好家长,2014,29:2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