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刍议戏剧节奏在舞台表演中的体现

【作者】 张 云

【机构】 陕西省渭南市蒲城县戏剧学校

【摘要】在戏剧舞台表演过程中,不仅有以演员为主体的台词输出,而且有规律及特征鲜明的形体动作,以及音响、服装、道具的舞美艺术。如何在戏剧表演过程中松紧有度地展示人物性格特征、在剧情开展过程中把握故事的低潮和高潮,是戏剧表演过程中需要仔细斟酌的问题。现代戏剧理论围绕节奏问题已有不少相关的戏剧研究和理论学派,戏剧表演家需要将理论性知识与真实的表演场景更好结合,以提高戏剧舞台表演的艺术性。
【关键词】戏剧表演;语言艺术;肢体动作;节奏因素
【正文】
  戏剧中的节奏是指在戏剧的动作、冲突与剧情的发展中所表现出来的轻重缓急的变化。如何将自己放置在所扮演的角色位置上,如何用角色本身的方式思考、说话和互动,需要演员在深刻理解饰演人物特征的基础上,掌握好表演的节奏,并同舞美、道具、灯光、音响形成良好的配合,从而保证戏剧整体剧情的节奏和运作。笔者对戏剧表演中的节奏和影响表演节奏的因素进行具体说明,希望能给广大戏剧创作者提供相关的借鉴。
  一、戏剧舞台表演中的节奏
  (一)语言节奏
  任何一门艺术的修炼,都需要对其基本的构成元素进行培养。就戏剧舞台的语言艺术而言,其构成元素有四种,即咬字、气息、韵律和调值。“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戏剧舞台上的台词要能站得住脚,即能够和角色本身的性格特征、时代特点相结合,有其合理性,同时展现人物的精神面貌和心理活动。此外,戏剧台词要有一定的艺术美感,简练含蓄、浅显易懂,从而保证台词活动的展现能够被观众所接受。台词具有行动性和目的性,即台词或推动了剧情的发展,或展示了人物个性,在时间和空间有限的舞台上,尽可能高效地进行艺术展示。语言节奏有轻柔快慢的差别,每个角色都有自己说话的一套节奏和方式。以我国现代杰出戏剧家曹禺的成名作,也是中国话剧史上的代表作《雷雨》中的片段为例,可以看出在台词的演绎过程中,语言节奏的作用和魅力。
  (二)肢体节奏
  肢体动作是戏剧舞台上的辅助表达,也是戏剧舞台上表演的灵魂之一。肢体动作不仅仅要符合角色的身份地位、行为习惯、心理活动等,同样要遵循基本的行动规律。戏剧舞台上的演员因为距离观众较远,人物的心理活动展示方式较为单一,其一是台词语言,其二就是肢体动作。而现代影视作品中通过面部特写、画面切换、拍摄手法等技术手段实现的细节展示,在戏剧舞台上并不具备。因此,戏剧也是对演员台词功力和肢体表达要求极高的艺术。如何在一动一静之间掌握分寸、通过幅度大而不夸张的肢体语言向观众传递信息,需要演员仔细分析、斟酌再三。舞台上更多无法言说的情绪,都需要通过演员有节奏的行为活动来展现。
  (三)全剧节奏
  全剧节奏,主要指两个部分,一个是推动剧情的节奏把控,一个是戏剧舞台上的舞美控制把握。前者主要由戏剧创作者在打磨剧本的过程中完成,包括具体排演时演员个人的想法和建议;后者则是营造舞台氛围、推动剧情发展和高潮必不可少的条件。剧情的节奏,一般分为初始期、发展期、高潮期和落幕期。戏剧的冲突主要在发展期和高潮期,人物的成长通过一次次历练而完成。戏剧需要保持自身的起伏性,也要在情节的发展过程中张弛有度。随着现代化科技的不断进步发展,科技元素在舞台上多有运用,戏剧舞台早已不是固定不动、完全以演员为主体的存在。音响与灯光的配合,可帮助室内舞台营造任何想要的背景和环境,如风雨雷电、古代宫廷陈设、现代家庭布景等。
  二、影响戏剧舞台表演节奏的因素
  ㈠人物性格——情感节奏
  剧作家用自己丰富的人生阅历和个人情感,创造出一幕幕具有代表性的戏剧作品。而戏剧作品中的人物,因被设定在特定的时代背景和家庭背景下,拥有不同的个性特征。比如以家国背景为例,民国时期的戏剧中多有为祖国命运而奔走呼号的勇士,也有因国破家亡而迷茫无助的小人物,还有意志不坚定、投敌卖国的奸佞。每个人的存在不仅是一个称呼、一个符号,而且是鲜明的、有血肉和充沛思想情感的个人。这些人如何选择一条路,又在这条路上收获了什么、做了怎样的牺牲、最后变成怎样的一个人,都可以成为戏剧舞台上被浓墨重彩地描写和展示的部分。也只有这样,才能吸引观众,并使观众对戏剧内容充满好奇和期待。
  在《演员的自我修养》一书中,作者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曾谈及关于角色塑造的问题,并认为演员需要将自己放置到角色中修炼,用角色应有的方式思考、说话和行动。演员只有真正了解了角色的内心世界,才能够对该人物进行富有感染力的二次创作,从而打动观众。情感,是维系创作者、表演者和观众的一条纽带,戏剧中的冲突、高潮就是为了将人物的情绪和情感不断放大,让角色获得更多理解,从而让他人感同身受。情绪的节奏感,在具体的戏剧舞台上几乎由演员一手掌控,剧情和情绪节奏的走向,决定一场戏剧的生命。
  ㈡戏剧剧情——动作节奏
  戏剧情景是促使剧情发生重要转折、情绪爆发、冲突爆发和推送高潮的重要元素。演员在一系列外在环境发生变化的过程中,与周遭环境产生配合和互动,会直接体现在演员的肢体动作和语言台词等方面。角色内心世界的变化在一次次的外在挫折和磨砺中实现,角色的所思所想也正是在其与其他角色相互对话和摩擦的过程中展现。从角色本身拥有的性格出发,在剧情设定的节奏和情节下,角色怎样成长,角色之间如何互动,都是舞台上最吸引人的部分。在某些平淡的场景之下,戏剧创作者也会通过加快情节进展的步伐,或者创设矛盾来增强戏剧冲突,从而推动整场戏剧的节奏感,制造更多的舞台惊喜。
  戏剧的节奏性,无论在戏剧的创作,还是展示过程中,都是非常重要且值得探讨的问题。如何创作出一场节奏性强、情节精彩、层次分明的戏剧作品,如何在作品的演绎过程中把握合适的整体节奏,值得每一位戏剧从业者去研究。相关戏剧表演者应积极借鉴古今中外的创作表演经验,并在舞台演练过程中对其吸收和消化,为广大戏剧观众创造更多有魅力的作品。
  参考文献:
  [1]李娜.浅论戏剧表演中形体语言的运用[J].音乐时空,2015(09).
  [2]郑则明.戏剧表演形体训练课程中教学思维及方法的对策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6(03) .
  [3]林梅.舞剧《雷和雨》对《雷雨》的解构与创生[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1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