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如何抓好小学德育教育
【作者】 黄 海
【机构】 新疆博州精河县八家户农场小学
【摘要】德育教育工作在小学教育中处于重要的地位,德育工作是千头万绪的,学校在这一工作中起的是主导的作用,将小学的德育教育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对于促进小学生全面发展起着决定和主导作用。然而,在新的社会条件下,小学的德育工作面临着很多新问题和新情况,这给小学教育工作者带来了新的考验。【关键词】小学;德育;教育
【正文】
德育教育在学校教学中处于首要的、核心的地位。在当前的社会变革中,传统的小学德育教育模式和内容对社会现实不适应,社会传媒及网络对学校德育产生着各种负面影响,所以,如何做好小学德育工作,使学生打下扎实、良好的道德品质基础,迈好人生第一步,成为我们亟需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是政治思想和道德认识、情感和行为习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从旧质到新质的矛盾运动过程,是知、情、意、行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共同发展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要求受教育者作为参与德育活动的主体,主动积极地认识、体验、践行。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解决小学德育教育问题。
1、摆正德育的位置,把德育落到实处
(1)摆正德育的位置,充分认识德育工作的重要性。小学阶段是学生道德品质形成的初级阶段,对小学生进行道德教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生是祖国和民族的未来,小学阶段要重视加强小学生的道德意识培养。为此,学校应改变重智轻德的传统,重视德育教育,认清德育教育的目的、意义、作用,德育和其他教育的关系以及德育在智育、体育、美育中的重要性和地位。要坚持德育智育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思想,加强对小学生道德意识的培养。
(2)理清德育机构的职责,加强德育工作建设。学校德育工作的领导机构一定要加强自身的领导力和执行力。要按照上级文件规定对德育的日常工作定期进行检查,确保日常的上课率、听课率、备课率。努力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德育工作队伍,这是提高德育工作水平的前提和保障。针对目前的德育工作者没有专职化,负责德育工作的老师都是身兼数职,德育队伍的不稳定,德育工作的时效性低等问题,要坚持选拔一批有较高理论修养和业务素养的、有志于从事学生德育工作的人充实德育队伍。
德育领导机构要不断加强德育重要性的宣传工作,调动全校老师参与德育工作的热情,鼓励人人参与德育建设,人人乐于德育工作。对积极参与德育的老师进行物质或精神方面的鼓励,改变德育只是班主任的工作的错误认识。
2、转变教师德育观念,创新德育教学理念
首先,转变教师的德育观念。在小学德育教学中,教师应该自觉调整自身与学生的关系,通过与学生建立一种平等、互助的师生关系,使师生之间的良性交往成为课堂教学的一部分。在这种和谐的师生关系中,通过学生与教师在亦师亦友的互相学习过程里,实现相互促进、共同提高。其次,创新德育教学理念。正确处理好育人与育才的关系,在学校的教学活动中,德育通常被放在重要的地位,这与中国德行重于才能的传统有关。但是面对升学的压力及在以分数论高低的教学环境下,德育往往成为被忽视的部分。因此,小学的德育教师应及时转变教学观念,创新教学理念,将育人与教书有机结合,使培养道德修养与传道授业两者兼得,真正做到陶行知老先生所讲的:“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为国家培养德才兼备的栋梁之才,避免出现高分低能的变态教学产物。
3、充分利用课堂教学资源,构建和谐的德育课堂
教育最重要的资源之一就是课堂资源,因此挖掘教材中的德育资源是充分利用课堂教学资源的重要任务。既要着重在课堂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又要充分发挥其他学科的丰富的德育资源,如语文、品德和社会、综合实践等学科要充分发挥他们的人文学科优势,在同教学目标相结合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其他的一些学科如数学、音乐、美术、体育,也可以结合学科的特点,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和顽强拼搏精神的教育,有利于学生爱国主义情感的形成,又有助于学生科学的思考能力的形成,还能磨练学生的心理素质和意志品质。
除了对不同学科的品德教育的渗透,教师还应该有效地利用不同的多媒体技术,以使学生能直接快速的获得信息资料。这主要是基于小学生的理解力较薄弱但想象丰富的特点,教师应该灵活运用现代技术,采取灵活的教学手段。flash动画、ppt课件以及有教育意义的电影等,都是可以充分利用的品德教育道具。可以从网络上下载相关资料来为学生提供丰富全面的学习资料。通过这些方式,可以很快地抓住他们的注意力,在观看这些多媒体资源的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到学习中去,迅速抓取到正确的品德教育资源,以使德育教育避免死板的教条主义,更生动具体有助于理解。除此之外,在课堂中,老师还可以通过对身边学生的优秀事迹进行表彰,来为大家树立正确的目标榜样。这样,能够增强学生的自豪感和自信心,优秀学生会继续发扬好的品质,多做好事。
4、坚持家校联系,使家庭教育成为学校德育教育的“先锋”
著名的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曾说过:“6岁以前的家庭生活影响人的一生。”马克思也说过:“家长的行业就是教育子女。”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最初对学生的心理产生重要影响的因素是家庭,因此家长的素质、家庭文化环境等因素,对学生道德品质的养成具有重要作用。我国传统教育思想历来是推崇家庭教育的功能,许多心理学家、教育学家、社会学家一再告诫人们,在人的生命历程中,早期的教育和发展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搞好家校联系,使家庭教育成为学校德育教育的“先锋”,除了要搞好家访之外,还可以鼓励家长进行校访,最关键的就是要开好家长会。召开家长会的形式有多种,可以学校统一召开,也可以学校召开后班主任组织召开以及班主任召开;可以召开全体学生参加的家长会,也可以召开问题学生家长会。通过开家长会,取得家长的支持配合,提高家长的素质,营造家庭教育的大环境,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先锋”教育力量,以此达到家校共同教育的目的。
总之,小学德育是加强传统美德教育的重要载体,必须结合当前小学德育的实际,将传统美德教育渗透到日常教育教学中。树立良好的爱国主义精神和爱国情操,更好的继承和发扬传统美德。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教师的德育意识和能力,引导广大教师选择德育工作中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德育理论和实践研究。
参考文献:
[1]张兰.当代日本中小学道德教育的特征及其研究[J].文学教育,2011.
[2]孟涛.小学生德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D].华中师范大学,2009.
[3]黄梅.小学德育新课程要生活化[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2011.
德育教育在学校教学中处于首要的、核心的地位。在当前的社会变革中,传统的小学德育教育模式和内容对社会现实不适应,社会传媒及网络对学校德育产生着各种负面影响,所以,如何做好小学德育工作,使学生打下扎实、良好的道德品质基础,迈好人生第一步,成为我们亟需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是政治思想和道德认识、情感和行为习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从旧质到新质的矛盾运动过程,是知、情、意、行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共同发展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要求受教育者作为参与德育活动的主体,主动积极地认识、体验、践行。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解决小学德育教育问题。
1、摆正德育的位置,把德育落到实处
(1)摆正德育的位置,充分认识德育工作的重要性。小学阶段是学生道德品质形成的初级阶段,对小学生进行道德教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生是祖国和民族的未来,小学阶段要重视加强小学生的道德意识培养。为此,学校应改变重智轻德的传统,重视德育教育,认清德育教育的目的、意义、作用,德育和其他教育的关系以及德育在智育、体育、美育中的重要性和地位。要坚持德育智育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思想,加强对小学生道德意识的培养。
(2)理清德育机构的职责,加强德育工作建设。学校德育工作的领导机构一定要加强自身的领导力和执行力。要按照上级文件规定对德育的日常工作定期进行检查,确保日常的上课率、听课率、备课率。努力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德育工作队伍,这是提高德育工作水平的前提和保障。针对目前的德育工作者没有专职化,负责德育工作的老师都是身兼数职,德育队伍的不稳定,德育工作的时效性低等问题,要坚持选拔一批有较高理论修养和业务素养的、有志于从事学生德育工作的人充实德育队伍。
德育领导机构要不断加强德育重要性的宣传工作,调动全校老师参与德育工作的热情,鼓励人人参与德育建设,人人乐于德育工作。对积极参与德育的老师进行物质或精神方面的鼓励,改变德育只是班主任的工作的错误认识。
2、转变教师德育观念,创新德育教学理念
首先,转变教师的德育观念。在小学德育教学中,教师应该自觉调整自身与学生的关系,通过与学生建立一种平等、互助的师生关系,使师生之间的良性交往成为课堂教学的一部分。在这种和谐的师生关系中,通过学生与教师在亦师亦友的互相学习过程里,实现相互促进、共同提高。其次,创新德育教学理念。正确处理好育人与育才的关系,在学校的教学活动中,德育通常被放在重要的地位,这与中国德行重于才能的传统有关。但是面对升学的压力及在以分数论高低的教学环境下,德育往往成为被忽视的部分。因此,小学的德育教师应及时转变教学观念,创新教学理念,将育人与教书有机结合,使培养道德修养与传道授业两者兼得,真正做到陶行知老先生所讲的:“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为国家培养德才兼备的栋梁之才,避免出现高分低能的变态教学产物。
3、充分利用课堂教学资源,构建和谐的德育课堂
教育最重要的资源之一就是课堂资源,因此挖掘教材中的德育资源是充分利用课堂教学资源的重要任务。既要着重在课堂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又要充分发挥其他学科的丰富的德育资源,如语文、品德和社会、综合实践等学科要充分发挥他们的人文学科优势,在同教学目标相结合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其他的一些学科如数学、音乐、美术、体育,也可以结合学科的特点,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和顽强拼搏精神的教育,有利于学生爱国主义情感的形成,又有助于学生科学的思考能力的形成,还能磨练学生的心理素质和意志品质。
除了对不同学科的品德教育的渗透,教师还应该有效地利用不同的多媒体技术,以使学生能直接快速的获得信息资料。这主要是基于小学生的理解力较薄弱但想象丰富的特点,教师应该灵活运用现代技术,采取灵活的教学手段。flash动画、ppt课件以及有教育意义的电影等,都是可以充分利用的品德教育道具。可以从网络上下载相关资料来为学生提供丰富全面的学习资料。通过这些方式,可以很快地抓住他们的注意力,在观看这些多媒体资源的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到学习中去,迅速抓取到正确的品德教育资源,以使德育教育避免死板的教条主义,更生动具体有助于理解。除此之外,在课堂中,老师还可以通过对身边学生的优秀事迹进行表彰,来为大家树立正确的目标榜样。这样,能够增强学生的自豪感和自信心,优秀学生会继续发扬好的品质,多做好事。
4、坚持家校联系,使家庭教育成为学校德育教育的“先锋”
著名的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曾说过:“6岁以前的家庭生活影响人的一生。”马克思也说过:“家长的行业就是教育子女。”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最初对学生的心理产生重要影响的因素是家庭,因此家长的素质、家庭文化环境等因素,对学生道德品质的养成具有重要作用。我国传统教育思想历来是推崇家庭教育的功能,许多心理学家、教育学家、社会学家一再告诫人们,在人的生命历程中,早期的教育和发展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搞好家校联系,使家庭教育成为学校德育教育的“先锋”,除了要搞好家访之外,还可以鼓励家长进行校访,最关键的就是要开好家长会。召开家长会的形式有多种,可以学校统一召开,也可以学校召开后班主任组织召开以及班主任召开;可以召开全体学生参加的家长会,也可以召开问题学生家长会。通过开家长会,取得家长的支持配合,提高家长的素质,营造家庭教育的大环境,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先锋”教育力量,以此达到家校共同教育的目的。
总之,小学德育是加强传统美德教育的重要载体,必须结合当前小学德育的实际,将传统美德教育渗透到日常教育教学中。树立良好的爱国主义精神和爱国情操,更好的继承和发扬传统美德。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教师的德育意识和能力,引导广大教师选择德育工作中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德育理论和实践研究。
参考文献:
[1]张兰.当代日本中小学道德教育的特征及其研究[J].文学教育,2011.
[2]孟涛.小学生德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D].华中师范大学,2009.
[3]黄梅.小学德育新课程要生活化[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