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小学课堂教学中的非语言交流

【作者】 郭继明

【机构】 黑龙江省鹤岗市绥滨县连生中心校 



【正文】  语言固然是小学课堂教学中的最重要也是最便捷的交流工具和交流方式,但语言并不是小学课堂教学中唯一的交流工具。非语言符号在小学课堂教学中同样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育相关机构的调查,在如今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中使用言语交流只是表达了我们人类思想交流的很少的部分,大约仅占约30%-35%,而65%以上的交流是通过非语言交流的形式传达的信息,可见,在课堂教学中非语言交流是言语交流所无法取代的价值。所以,我们教师在提高课堂上的教学效果,就必须在重视语言交流的同时又在重视非语言的交流。
  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他的言语及动作及表情等会不自觉的地影响带动着学生。因此,非言语行为在课堂上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我们要注重非言语行为在课堂教学中的表现形式及其作用。
  一、教师的形象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教师的合作交流活动日益增多,“形象”问题越发突出,越来越显得重要,教师在与学生交流中必须树立良好的形象,所以,教师的形象应当引起我们本人的重视。教师在与学生交流中的形象很大程度上与个人修养有关,良好的修养会使你谦虚谨慎、有礼貌、懂文明、气质高雅、善于待人接物。因此,我们教师要重视自身的修养,在不断提高思想品德修养,学识作风修养。另外,教师还应该注意必要的外观修饰,礼节礼仪等,这是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必不可少的。
  作为一名教师应该站的高、看得远、有思想、有觉悟、行事光明磊落、襟怀坦白、让学生从心底里尊重你,佩服你,崇拜你,这是我们作为教师必备的基本素养,是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的基础。
  二、教师的眼神
  眼睛是人心灵的窗口,也就是说与人沟通的过程中看他的眼神,就知道他是否值得信赖。教师与学生在课堂及相处互动时,教师的眼睛必须是干净、明亮的,这会使你的学生感觉到无比的安全,鼓励与信任。当学生在课堂上精力无法集中时,学生感觉到你投出的温柔、鼓励的眼神时,他就会马上重新坐好认真的听老师讲课,课堂的效果胜过你的任何语言上的批评和说教;当学生会问题而因为胆小而不敢站起来回答问题时,这时你向他投去鼓励的眼神,学生会勇敢的站起来,流利地回答出问题;当学生受委屈时,你用信任关心的目光安慰他时,他会感受到你对他的关心和爱。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灵活机智地合理运用自己的眼神,不仅可以拉近老师与学生的关系,调节课堂上紧张并且严肃的气氛,教师还可以用自己的眼神与课堂上的每一位学生的进行互动交流,这样作为教师的我们就可以把握住学生对老师正在讲解的知识点理解的程度怎样,以便教师及时地调整教学方法,使老师能更好地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
  三、教师与学生身体的接触
  近几年来,我们在电视或是媒体上经常可以看到一些令人心痛的报道,有些需要别人来“扶一把”的人,尽管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在那里呼救、哀求,而围观的群众却没有一个人肯伸出手去拉一把。在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去不去“扶一把”,这种“不愿意与他人身体接触”实际上是表达了“我不愿意帮助你”的意思,更表示出你对别人缺乏爱心和助人为乐的精神。
  在课堂上,老师在组织学生讨论问题互动交流的时候,一定会出现有的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发言和回答问题,可是也会出现有一部分的学生是因为胆小、害怕、紧张而始终不敢积极的提高和发言。这时老师走过去用你的手,轻轻的抚摸学生的小脑袋“要加油,你是最棒的”!这样就会帮助这个学生克服心理障碍,鼓足勇气站起来回答了问题。老师摸下学生的头,拍拍他们的肩膀,微笑着点点头,没有言语,一个很简单的动作却鼓励了学生,关心爱护了学生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树立了学生的自信心。课堂气氛应该是活跃的,和谐欢乐的,充满关心和爱的,充满理解和支持的,这样的课堂教学效率会更高。
  四、教师的手势语
  手势语是课堂教学中最简单易懂的方法,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都有自己的习惯的手势语言,各不相同,各具特色。正确使用手势语可以有效提高教学质量,也可以调动、平复学生的情绪,在课堂上,不爱发言的学生起立回答问题时,教师对他竖起大拇指,“你今天最棒了!”这名学生看到老师为他竖起大拇指,这名学生乃至全体同学都会焕发高涨的学习情绪的。当学生讨论问题情绪高涨过于激动热烈时,老师将手指放在嘴边,学生们就会心领神会,安静下来平复下来情绪。这种学生得老师间的的互动交流就会产生相当完美的课堂效果。
  手势语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一直都是与语言教学相得益彰,不知不觉中鼓励和培养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会不断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正确的使用手势语在小学教学课堂中是种不可缺少的辅助性教学手段的一种,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在许多教师的心目中,对非语言行为教学或是非语言交流的理解恐怕并不是如此眉目清晰,尽管每天都在应用在教学中。教学中非语言交流是教师课堂教学的辅助功能,如何更好的运用到教学工作中,使其能更好的发挥作用,是我们在教学工作中不断总结和完善的。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运用非语言交流,使自身的形象、眼神、身体接触、手势语等非语言交流行为能与语言行为协调一致,能更好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加深学生的课堂中的情感体验和学习兴趣,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从而能够进一步的提升课堂教学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