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浅谈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的实践
【作者】 陈中海
【机构】 山东省莱西市院上镇中心中学
【摘要】物理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物理知识与社会实践密切相关,生活中处处有物理,而物理又时时联系生活,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学物理、用物理,是物理教学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激发学生兴趣的重要手段。只有让学生具有浓厚的学习兴趣,才能最大可能地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更好地学习物理。文章立足教学实际,就初中生物理兴趣的培养进行探讨,旨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关键词】初中;物理兴趣;培养策略
【正文】
物理知识在现代生活、社会生产、科学技术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物理学是整个自然科学和现代技术发展的基础,物理学的基础研究将一直推动21世纪高新技术的迅速发展,在知识经济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物理学的研究方法对于探索自然具有普遍意义,对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科学素质、科学思想方法和科学态度、作风以及研究能力都是十分重要的。物理学科、作为一门科学教育的基础课程,肩负着提高全体学生科学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任。中学生生活经验少,抽象思维能比较力差,物理教师应该给学生提供充分的实践和交流的机会,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发现生活中的物理问题并引导他们及时解决,在生活中体验物理价值。《新课标》指出:物理教学要让学生学习有价值的物理,必须联系学生生活,使学生感到物理与生活密不可分,认识到物理是生动的、有趣的,而不是单调的、枯燥的,这就要求全体教师共同树立明确的物理生活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以教材为依据,紧密联系生活,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迅速而牢固地掌握知识、获得能力。
一、引入新内容联系生活
新课程更多地体现了知识体系中的“生活因素”,教学内容与生活接轨,课堂教学与生活联系的非常紧密,避免了旧教材中对知识体系、逻辑体系的处理较严密,而“面向生活”这一方面却存在不足的情况。但学生还是普遍反映物理知识相对枯燥、抽象、深奥难懂,如果在引入新内容时能更多地体现与现实生活联系,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对新知识的接受、理解和掌握就容易多了,例如我在开始讲热传递的三种方式及影响热传递的因素时,我让学生讨论家里的暧瓶是如何利用我们所学的物理知识而加以隔热保温的。引导学生自己回忆思考后再作具体的分析:双层瓶胆由于抽出了夹层里的空气防止了热对流;而软木塞则是利用了软木是热的不良导体,从而有效减少的热传递。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再接着问:“为什么过了几天,暖瓶里的水会变凉?”让学生进一步思考物理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在物理教学导入环节设置问题情境,能够让学生在一上课开始就带着强烈的好奇心进入到课堂教学中来,非常有利于提高整堂课的教学效率。因此,教师要充分运用生活问题,将此导入到初中物理教学,让学生在问题的牵引下全身心地开始新课的学习。譬如在教学万有引力定律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与之相关的生活现象引入到物理教学中来。引导学生将这些日常生活中所见的现象进行讨论:苹果为什么要落到地上而不掉到天上去呢?为什么汽车刹车后会滑行一段距离?在学生纷纷讨论的时候顺势导入到物理教学中,让学生在一上课开始就带着浓厚的兴趣进入到新课的学习中。
二、课堂讲解举例应贴近生活
纵观物理新教材中的每一个知识点,无论从概念的引入到规律的应用都可以从生活中找到它们。为了加深学生对概念、定理、定律的理解,讲解所举的例子应贴近学生生活。如在讲述《摩擦起电》内容时:我引导学生举出了不少生活中的摩擦起电的例子:用小刀削铅笔时,小刀上附有细木屑;用梳子梳头发时,头发会随梳子飘,会蓬松起来;冬天夜晚脱毛衣时,会听到噼啪声,看见冒火星;油罐车的尾部总装有一根拖在地上的铁链;在油库旁会看到标语“严禁用塑料桶装运气油等到”。在讲运动的相对性时,我举了人坐在行驶的车上时,会觉路边的树后退的例子等等这些与身边生活、生产相关的实例。还有,在讲交变电流时,讲到家庭照明电路使用的是电压为220V的交流电,而且电流的强弱和方向依正弦规律变化。学生提出疑问:交流电通过灯丝时忽强忽弱,那么电流强时灯光应该亮,电流弱时灯光应该暗,可是我们怎么看不到灯光有明暗的现象呢?我先让学生讨论研究后,教给学生可以看到灯光忽明忽暗现象的实验:夜间,请你把屋内其他的灯关上,只留一盏日光灯。你在日光灯前挥一下手,就要以看到有一定间隔的一串手的影子,挥动一个手指,则是一排手的影子,这说明日光灯发光是有明有暗的;灯亮时照亮了你的手,有手影,灯暗时就看不见你的手,无手影,所以你的手影是一排亮暗间隔的影子,平时我们看不到灯光有明暗变化是顺为明暗变化太快而眼睛很难分辨的缘故。通过对这些事例的分析、解释,使学生确信物理知识既有趣又有用,学习物理的兴趣稳定持久,整体素质得到进一步提高。
三、知识巩固应与生活实际联系
教学要由封闭走向开放,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物理,引导学生把课堂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应用于生活实际中去。根据现行物理教学大纲的要求,除课本知识外,对实用性的知识十分重视,力求学不在多,而在于有用。所以布置课外作业如果仅布置书上的作业,很多学生不但感到压力大,并且没有兴趣,觉得枯燥无味,只是机械地完成或者干脆不完成,这样达不到让学生做作业的预期目的。但是作业布置如果多联系生活,可能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布置学生观察自家使用的洗衣机、电视机、电风扇、空调等家用电器的铭牌和说明书,了解有关内容,识别有关符号,知道一些数值所含的物理意义,学生按说明书上的要求进行安装、调试及安全使用,以培养学生的自我实践能力,增长他们的才干。又如在讲完电磁铁内容后,我布置学生课后做一个小电铃,这样他们在制作过程中激发了兴趣,很多学生往后就自主地进行课外小制作,这样既增长了生活知识,又巩固了课堂所学。例如:在教学电功率一节时,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情境:前几天某人搬进了宽敞明亮的新房,其他设备都装好了,现在还需要购买一台电视机摆在大客厅,装潢以后,才想到他家的电源表是“220V20A”。到交家电商场去看了,这几个品牌和型号比较满意,你能帮此人人做做参谋,买哪两台比较合适?
品名:TCL 型号:29时 品名:SONY 型号:25时 规格:彩色 220V50W 规格:彩色 220V45W 品名:TCL 型号:25时 品名:长虹 型号:34时 规格:彩色 220V60W 规格:彩色 220V100W 学生一听帮人设计方案,情绪顿时高涨起来,都主动投入到学习中。而且这节课,通过知识的整合,完成了教材中第4节新授课的内容;通过生活情境的呈现,学生不但了解了生活中的有关知识,而且对最大电流、电器的电功率等知识有了更深层次的感知,并建立起相应的认知结构。在学完后我让学生去调查11月份家里花费的电费情况,并要求他们通过计算用电器一月的用电情况,再把计算结果和收据上的数据进行比较,通过这次活动,学生都能很好地应用公式W=Pt进行解题,而且对电功率也能有比较深刻的认识。
由此可见,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多观察实际生活中的现象,对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践能力、综合能力、学习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总之,加强对学生兴趣的培养是学好物理的根本和关键所在。作为初中物理教师,必须将学生兴趣培养作为首要任务来抓,设置疑问情境,科学设计问题,做好设疑激趣处理,利用实验教学,引导学生体验实验成功的快乐,运用生活问题导入新课,引用生活实例、生活现象等到物理教学中,以此激发学生兴趣,想方设法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切实构建高效的物理课堂,不断提高初中物理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于国.浅谈物理学习兴趣的培养[J].科教文汇(中旬刊),2009,05:196.
[2]贾火炬.培养初中生学习物理兴趣的实践研究[J].当代教育论坛(校长教育研究),2007,11:91-93.
[3]庄爱国.关于物理学习兴趣培养的探索[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01,04:56-58.
物理知识在现代生活、社会生产、科学技术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物理学是整个自然科学和现代技术发展的基础,物理学的基础研究将一直推动21世纪高新技术的迅速发展,在知识经济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物理学的研究方法对于探索自然具有普遍意义,对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科学素质、科学思想方法和科学态度、作风以及研究能力都是十分重要的。物理学科、作为一门科学教育的基础课程,肩负着提高全体学生科学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任。中学生生活经验少,抽象思维能比较力差,物理教师应该给学生提供充分的实践和交流的机会,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发现生活中的物理问题并引导他们及时解决,在生活中体验物理价值。《新课标》指出:物理教学要让学生学习有价值的物理,必须联系学生生活,使学生感到物理与生活密不可分,认识到物理是生动的、有趣的,而不是单调的、枯燥的,这就要求全体教师共同树立明确的物理生活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以教材为依据,紧密联系生活,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迅速而牢固地掌握知识、获得能力。
一、引入新内容联系生活
新课程更多地体现了知识体系中的“生活因素”,教学内容与生活接轨,课堂教学与生活联系的非常紧密,避免了旧教材中对知识体系、逻辑体系的处理较严密,而“面向生活”这一方面却存在不足的情况。但学生还是普遍反映物理知识相对枯燥、抽象、深奥难懂,如果在引入新内容时能更多地体现与现实生活联系,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对新知识的接受、理解和掌握就容易多了,例如我在开始讲热传递的三种方式及影响热传递的因素时,我让学生讨论家里的暧瓶是如何利用我们所学的物理知识而加以隔热保温的。引导学生自己回忆思考后再作具体的分析:双层瓶胆由于抽出了夹层里的空气防止了热对流;而软木塞则是利用了软木是热的不良导体,从而有效减少的热传递。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再接着问:“为什么过了几天,暖瓶里的水会变凉?”让学生进一步思考物理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在物理教学导入环节设置问题情境,能够让学生在一上课开始就带着强烈的好奇心进入到课堂教学中来,非常有利于提高整堂课的教学效率。因此,教师要充分运用生活问题,将此导入到初中物理教学,让学生在问题的牵引下全身心地开始新课的学习。譬如在教学万有引力定律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与之相关的生活现象引入到物理教学中来。引导学生将这些日常生活中所见的现象进行讨论:苹果为什么要落到地上而不掉到天上去呢?为什么汽车刹车后会滑行一段距离?在学生纷纷讨论的时候顺势导入到物理教学中,让学生在一上课开始就带着浓厚的兴趣进入到新课的学习中。
二、课堂讲解举例应贴近生活
纵观物理新教材中的每一个知识点,无论从概念的引入到规律的应用都可以从生活中找到它们。为了加深学生对概念、定理、定律的理解,讲解所举的例子应贴近学生生活。如在讲述《摩擦起电》内容时:我引导学生举出了不少生活中的摩擦起电的例子:用小刀削铅笔时,小刀上附有细木屑;用梳子梳头发时,头发会随梳子飘,会蓬松起来;冬天夜晚脱毛衣时,会听到噼啪声,看见冒火星;油罐车的尾部总装有一根拖在地上的铁链;在油库旁会看到标语“严禁用塑料桶装运气油等到”。在讲运动的相对性时,我举了人坐在行驶的车上时,会觉路边的树后退的例子等等这些与身边生活、生产相关的实例。还有,在讲交变电流时,讲到家庭照明电路使用的是电压为220V的交流电,而且电流的强弱和方向依正弦规律变化。学生提出疑问:交流电通过灯丝时忽强忽弱,那么电流强时灯光应该亮,电流弱时灯光应该暗,可是我们怎么看不到灯光有明暗的现象呢?我先让学生讨论研究后,教给学生可以看到灯光忽明忽暗现象的实验:夜间,请你把屋内其他的灯关上,只留一盏日光灯。你在日光灯前挥一下手,就要以看到有一定间隔的一串手的影子,挥动一个手指,则是一排手的影子,这说明日光灯发光是有明有暗的;灯亮时照亮了你的手,有手影,灯暗时就看不见你的手,无手影,所以你的手影是一排亮暗间隔的影子,平时我们看不到灯光有明暗变化是顺为明暗变化太快而眼睛很难分辨的缘故。通过对这些事例的分析、解释,使学生确信物理知识既有趣又有用,学习物理的兴趣稳定持久,整体素质得到进一步提高。
三、知识巩固应与生活实际联系
教学要由封闭走向开放,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物理,引导学生把课堂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应用于生活实际中去。根据现行物理教学大纲的要求,除课本知识外,对实用性的知识十分重视,力求学不在多,而在于有用。所以布置课外作业如果仅布置书上的作业,很多学生不但感到压力大,并且没有兴趣,觉得枯燥无味,只是机械地完成或者干脆不完成,这样达不到让学生做作业的预期目的。但是作业布置如果多联系生活,可能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布置学生观察自家使用的洗衣机、电视机、电风扇、空调等家用电器的铭牌和说明书,了解有关内容,识别有关符号,知道一些数值所含的物理意义,学生按说明书上的要求进行安装、调试及安全使用,以培养学生的自我实践能力,增长他们的才干。又如在讲完电磁铁内容后,我布置学生课后做一个小电铃,这样他们在制作过程中激发了兴趣,很多学生往后就自主地进行课外小制作,这样既增长了生活知识,又巩固了课堂所学。例如:在教学电功率一节时,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情境:前几天某人搬进了宽敞明亮的新房,其他设备都装好了,现在还需要购买一台电视机摆在大客厅,装潢以后,才想到他家的电源表是“220V20A”。到交家电商场去看了,这几个品牌和型号比较满意,你能帮此人人做做参谋,买哪两台比较合适?
品名:TCL 型号:29时 品名:SONY 型号:25时 规格:彩色 220V50W 规格:彩色 220V45W 品名:TCL 型号:25时 品名:长虹 型号:34时 规格:彩色 220V60W 规格:彩色 220V100W 学生一听帮人设计方案,情绪顿时高涨起来,都主动投入到学习中。而且这节课,通过知识的整合,完成了教材中第4节新授课的内容;通过生活情境的呈现,学生不但了解了生活中的有关知识,而且对最大电流、电器的电功率等知识有了更深层次的感知,并建立起相应的认知结构。在学完后我让学生去调查11月份家里花费的电费情况,并要求他们通过计算用电器一月的用电情况,再把计算结果和收据上的数据进行比较,通过这次活动,学生都能很好地应用公式W=Pt进行解题,而且对电功率也能有比较深刻的认识。
由此可见,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多观察实际生活中的现象,对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践能力、综合能力、学习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总之,加强对学生兴趣的培养是学好物理的根本和关键所在。作为初中物理教师,必须将学生兴趣培养作为首要任务来抓,设置疑问情境,科学设计问题,做好设疑激趣处理,利用实验教学,引导学生体验实验成功的快乐,运用生活问题导入新课,引用生活实例、生活现象等到物理教学中,以此激发学生兴趣,想方设法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切实构建高效的物理课堂,不断提高初中物理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于国.浅谈物理学习兴趣的培养[J].科教文汇(中旬刊),2009,05:196.
[2]贾火炬.培养初中生学习物理兴趣的实践研究[J].当代教育论坛(校长教育研究),2007,11:91-93.
[3]庄爱国.关于物理学习兴趣培养的探索[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01,04:5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