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试论构建初中地理高效课堂的策略
【作者】 胡小琴
【机构】 青岛大学附属中学
【摘要】高效的课堂是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在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获得明显且全面协调的发展。具体地讲,从教师的角度讲,高效的课堂教学是指促进学生高效学习的教学;从学生的角度讲,高效的课堂教学是指学生获得显著发展的教学,这里的“发展”是指具有全面性、整体性、持久性的发展;从投入的角度讲,高效的课堂教学是指教学投入少但教学产出高的教学。【关键词】初中地理;高效课堂;教学;高效课堂;策略
【正文】
“高效课堂”就是在课堂内发挥最大限度地完成教学任务、达成育人目标,最完美地实现教育教学的三维目标整合,以求得到课堂教学的最大效益。那么应该如何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效率,是我们每个初中地理教师必须面对的问题。
一、合理整合教材,促进探究学习的开展
地理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树立全新的开放式的教材观,从“教教材”转变为“造教材”,要对教材进行优化和创生。各种版本的新教材提供了许多案例,但并不表示要求面面俱到,我们可以根据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对课程资源进行二次开发,对原有教材进行取舍,按照课堂的思路理清前后顺序,补充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内容,如当地各地的经济、社会文化、风上人情,或者联系当地的实际举出一些自然现象、社会现象、生活实例。教材并不是教师的唯一课程资源,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情和教学目标,进一步的开发、利用、整合课程资源,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改善学习方式、进行探究学习的必要条件,使其更好地为己所用,并为学生所理解接受。例如,在珠江三角洲“外向型的经济”的教学中,贯穿于整个教学内容的主线是珠江三角洲利用紧邻港澳的优越地理位置,接受港澳地区的产业转移,形成了“前店后厂”的独特生产模式。由于在这与之前学习过的特别行政区课文中的“与内地的密切联系”内容意思相近,因此在学习珠江三角洲“外向型经济”时,可由学生根据学过的知识进行自主学习,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及知识的迁移能力,更节省了教学时间、提高课堂效率。
二、精彩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上课开始环节时能否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对一堂课的成功是至关重要的。导语是课堂教学的开端,是创设教学情境的开始,起着“聚焦”注意力、渗透主题的作用。所以教学导语一定要注意兴趣的激发,要想方设法创设情境把学生的心理调节到最佳状态使学生产生弄清未知事物的迫切愿望,要使学生处于积极思维探究的状态之中并把这种状态很快融入到新课的学习中来。导入的方法有很多:?歌曲导课、谜语导课、情境导课、故事导课、广告导课、图片导课、时事新闻导课、从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导课、乡土地理导课、动画、视频导课、诗歌导课等。教师要根据不同的内容采用不同的导课方法,比如在导入“俄罗斯”一课中,我播放了索契冬奥会开幕式的视频,俄罗斯基本地理概况通过LED光影和立体效果等形式生动向学生展现,使学生对俄罗斯基本概况有了感性的认识,引起了探究俄罗斯的强烈兴趣从而为整节课的学习带动了动力。
三、精设课堂活动,调动学生学习热情
新课程改革提出“课堂以活动为中心”,初中阶段的学生活跃、好动,作为地理教师每节地理课应以一个或多个课堂活动贯穿于其中,我们应该根据授课内容和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精心设置课堂活动。初中地理课堂活动类型多样,主要有辩论活动、讨论活动、演示操作活动、游戏竞赛活动、图上作业活动、阅读活动、练习活动等形式。在讲授“中国省级行政区划”的内容时,一节课内要求学生记住34个省级行政区的全称以及相应的位置,难度不少,怎么能让学生攻破课文的重点和难点呢?我的教学设计分三步:第一步,向全班同学介绍易错、难读、难写的省区;第二步,通过“读图活动”分小组讨论,请大家说一下自己认为最有效、最快的记忆方法,并邀请学生上台展示。其实,记忆省区的方法有很多,课堂开始我并没有向学生将34个省区一一灌输,而是让学生创造出适合自己的记忆方法,对于学生来说具有开放性而富有趣味性,学习效果显著;第三步是课堂反馈环节,结合我自己改编过的题为“全世界都笑了”的网帖,请学生上台指图出所提及的省区。网帖用生动诙谐的语言介绍了我国多个省区的地理人文风情,让学生在了解各地地理概况的同时,也体会到国家的地大物博,增强了同学们的爱国主义热情。
四、安排小组合作,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地理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理念,地理课堂应该是多维、互动、活动性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以问题为载体,以“小组合作探究”为主要形式,让学生在“探究中学”,真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自主获得地理知识和掌握地理学习方法。如“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对学生来说是难点,我采用小组合作探究活动,利用橡皮泥模型自制沙盘来认识山顶、山脊、山谷、鞍部、陡崖的地表形态和等高线,使学生在自制沙盘过程中自主学习探究、发现知识。部分的课堂活动安排如下:(1)课前布置各学习小组制作橡皮泥模型。(2)课堂上让学生根据自己小组制作的模型,画出等高线地形图。(3)教师引导同学们对照等高线和模型中山顶、陡坡、缓坡,小组讨论并总结出等高线特点在班内进行展示。(4)教师小结归纳。(5)继续小组讨论如何判别山脊、山谷、鞍部和缓坡的等高线地形图,并全班展示。(6)小组展示期间,可以是各小组互相质疑、提问、回答的过程,通过小组间的互动得出结论。(7)教师总结归纳。
地理课上开展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不但能积极发挥学生主动性,更能促进学生间的情感交流、互帮互学、共同提高。随后的各小组在全班展示合作成果,能让学生经历体验、感知、分析等思维活动,启发诱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索思考,帮助学生吸收和内化新知识,最大限度地发挥学习者的主观能动性和学习积极性,也具有最好的学习效果。小组间的质疑、提问、回答环节,教师不需要过多讲授,只需作出适当的引导,通过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相争论,互相交流想法,互相取长补短,他们的互动能产生不少有价值的知识,使课堂效果得到升华。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不但能使他们掌握知识点,还能从中领悟学习方法,学会怎样去思考问题,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也能让学生学会选择与判断什么是正确的观点与做法。
五、巧妙运用电教媒体,创设高效课堂
随着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电教媒体逐步走入课堂,它弥补了传统教学在情境营造、时空转换、情感渗透、思维创新等方面的不足,以一种鲜明的教学特点,丰富的教学内容,形象生动的教学情境为特征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显示出它得天独厚的优势。教师优化运用电教媒体,对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打造高效课堂,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例如:如教学《欧洲西部》一课,我利用电教媒体,给学生创设一种特定的教学情境,学生一边听着优美的音乐,一边欣赏着欧洲西部几个国家的风光图片,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被带进了美丽富饶的欧洲,并产生了如置身其中的感觉,从而萌发了“我要学”的强烈欲望。
总之初中地理课堂的高效教学,需要地理教师的共同努力。高效的课堂教学,既要注重学生的学,也要注重教师的教。学有学法,教有教法,学无定法,教也无定法,教师要根据知识及学生情况,及时改变教法和学法,这样才能有有的放矢的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达到高效教学的目的。只要心中有学生,一定会找到很多自己做得来,学生又乐于接受的方法,实现课堂的高效教学。
参考文献:
[1]付院莲,初中地理高效课堂构建策略研究,厦门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5)
[2]黄长明,浅谈创建初中地理高效课堂的教学策略,读与写杂志,2012(3)
[3]汤成文,试论初中地理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33)
“高效课堂”就是在课堂内发挥最大限度地完成教学任务、达成育人目标,最完美地实现教育教学的三维目标整合,以求得到课堂教学的最大效益。那么应该如何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效率,是我们每个初中地理教师必须面对的问题。
一、合理整合教材,促进探究学习的开展
地理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树立全新的开放式的教材观,从“教教材”转变为“造教材”,要对教材进行优化和创生。各种版本的新教材提供了许多案例,但并不表示要求面面俱到,我们可以根据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对课程资源进行二次开发,对原有教材进行取舍,按照课堂的思路理清前后顺序,补充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内容,如当地各地的经济、社会文化、风上人情,或者联系当地的实际举出一些自然现象、社会现象、生活实例。教材并不是教师的唯一课程资源,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情和教学目标,进一步的开发、利用、整合课程资源,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改善学习方式、进行探究学习的必要条件,使其更好地为己所用,并为学生所理解接受。例如,在珠江三角洲“外向型的经济”的教学中,贯穿于整个教学内容的主线是珠江三角洲利用紧邻港澳的优越地理位置,接受港澳地区的产业转移,形成了“前店后厂”的独特生产模式。由于在这与之前学习过的特别行政区课文中的“与内地的密切联系”内容意思相近,因此在学习珠江三角洲“外向型经济”时,可由学生根据学过的知识进行自主学习,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及知识的迁移能力,更节省了教学时间、提高课堂效率。
二、精彩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上课开始环节时能否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对一堂课的成功是至关重要的。导语是课堂教学的开端,是创设教学情境的开始,起着“聚焦”注意力、渗透主题的作用。所以教学导语一定要注意兴趣的激发,要想方设法创设情境把学生的心理调节到最佳状态使学生产生弄清未知事物的迫切愿望,要使学生处于积极思维探究的状态之中并把这种状态很快融入到新课的学习中来。导入的方法有很多:?歌曲导课、谜语导课、情境导课、故事导课、广告导课、图片导课、时事新闻导课、从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导课、乡土地理导课、动画、视频导课、诗歌导课等。教师要根据不同的内容采用不同的导课方法,比如在导入“俄罗斯”一课中,我播放了索契冬奥会开幕式的视频,俄罗斯基本地理概况通过LED光影和立体效果等形式生动向学生展现,使学生对俄罗斯基本概况有了感性的认识,引起了探究俄罗斯的强烈兴趣从而为整节课的学习带动了动力。
三、精设课堂活动,调动学生学习热情
新课程改革提出“课堂以活动为中心”,初中阶段的学生活跃、好动,作为地理教师每节地理课应以一个或多个课堂活动贯穿于其中,我们应该根据授课内容和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精心设置课堂活动。初中地理课堂活动类型多样,主要有辩论活动、讨论活动、演示操作活动、游戏竞赛活动、图上作业活动、阅读活动、练习活动等形式。在讲授“中国省级行政区划”的内容时,一节课内要求学生记住34个省级行政区的全称以及相应的位置,难度不少,怎么能让学生攻破课文的重点和难点呢?我的教学设计分三步:第一步,向全班同学介绍易错、难读、难写的省区;第二步,通过“读图活动”分小组讨论,请大家说一下自己认为最有效、最快的记忆方法,并邀请学生上台展示。其实,记忆省区的方法有很多,课堂开始我并没有向学生将34个省区一一灌输,而是让学生创造出适合自己的记忆方法,对于学生来说具有开放性而富有趣味性,学习效果显著;第三步是课堂反馈环节,结合我自己改编过的题为“全世界都笑了”的网帖,请学生上台指图出所提及的省区。网帖用生动诙谐的语言介绍了我国多个省区的地理人文风情,让学生在了解各地地理概况的同时,也体会到国家的地大物博,增强了同学们的爱国主义热情。
四、安排小组合作,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地理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理念,地理课堂应该是多维、互动、活动性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以问题为载体,以“小组合作探究”为主要形式,让学生在“探究中学”,真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自主获得地理知识和掌握地理学习方法。如“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对学生来说是难点,我采用小组合作探究活动,利用橡皮泥模型自制沙盘来认识山顶、山脊、山谷、鞍部、陡崖的地表形态和等高线,使学生在自制沙盘过程中自主学习探究、发现知识。部分的课堂活动安排如下:(1)课前布置各学习小组制作橡皮泥模型。(2)课堂上让学生根据自己小组制作的模型,画出等高线地形图。(3)教师引导同学们对照等高线和模型中山顶、陡坡、缓坡,小组讨论并总结出等高线特点在班内进行展示。(4)教师小结归纳。(5)继续小组讨论如何判别山脊、山谷、鞍部和缓坡的等高线地形图,并全班展示。(6)小组展示期间,可以是各小组互相质疑、提问、回答的过程,通过小组间的互动得出结论。(7)教师总结归纳。
地理课上开展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不但能积极发挥学生主动性,更能促进学生间的情感交流、互帮互学、共同提高。随后的各小组在全班展示合作成果,能让学生经历体验、感知、分析等思维活动,启发诱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索思考,帮助学生吸收和内化新知识,最大限度地发挥学习者的主观能动性和学习积极性,也具有最好的学习效果。小组间的质疑、提问、回答环节,教师不需要过多讲授,只需作出适当的引导,通过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相争论,互相交流想法,互相取长补短,他们的互动能产生不少有价值的知识,使课堂效果得到升华。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不但能使他们掌握知识点,还能从中领悟学习方法,学会怎样去思考问题,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也能让学生学会选择与判断什么是正确的观点与做法。
五、巧妙运用电教媒体,创设高效课堂
随着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电教媒体逐步走入课堂,它弥补了传统教学在情境营造、时空转换、情感渗透、思维创新等方面的不足,以一种鲜明的教学特点,丰富的教学内容,形象生动的教学情境为特征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显示出它得天独厚的优势。教师优化运用电教媒体,对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打造高效课堂,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例如:如教学《欧洲西部》一课,我利用电教媒体,给学生创设一种特定的教学情境,学生一边听着优美的音乐,一边欣赏着欧洲西部几个国家的风光图片,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被带进了美丽富饶的欧洲,并产生了如置身其中的感觉,从而萌发了“我要学”的强烈欲望。
总之初中地理课堂的高效教学,需要地理教师的共同努力。高效的课堂教学,既要注重学生的学,也要注重教师的教。学有学法,教有教法,学无定法,教也无定法,教师要根据知识及学生情况,及时改变教法和学法,这样才能有有的放矢的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达到高效教学的目的。只要心中有学生,一定会找到很多自己做得来,学生又乐于接受的方法,实现课堂的高效教学。
参考文献:
[1]付院莲,初中地理高效课堂构建策略研究,厦门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5)
[2]黄长明,浅谈创建初中地理高效课堂的教学策略,读与写杂志,2012(3)
[3]汤成文,试论初中地理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