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浅谈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艺术
【作者】 张玉林
【机构】 云南省文山州西畴县莲花塘中学
【摘要】教学需要艺术。成功的教学,无疑是一种艺术的体现。课堂是师生互动的平台,是知识与灵魂传送的纽带,也是师生相互交流、共同发展的游乐园。新课程理念下的物理教学要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知识的获取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发展能力,提高智力,增强素养。【关键词】初中物理;艺术导入;激思启智;优化教学
【正文】
教学是有艺术性的。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认为:“教育者的艺术表现在于使学生能够透彻地、迅速地、愉快地学习知识技能。”“掌握一种科学方法,胜过做十个题目。”物理教学的艺术在于“相信学生、解放学生、利用学生和发展学生”;在于从“教中心”走向“学中心”。
一、艺术导入,激情激趣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物理新课导入是艺术中的艺术。夸美纽斯说:“教学是把一切教给人类的艺术,是一种教来使人感到愉快的艺术。”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程颐说:“教未见其趣,必不乐学。”魏书生说:“好的导语像吸铁石,一下子把学生的注意力聚拢起来,好的导语又是思想的电光石火,能给学生以启迪,催人奋进”。由此可见,讲究导入艺术,激发学生兴趣非常重要,不可小视。
众所周知,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新课的导入犹如“龙头”,只有舞好“龙头”,才能摆正“龙身”,摇好“龙尾”。
艺术导入对于课堂教学而言既是新课的开始,又是课堂主体与教师密切配合的起点,是整堂课的关键所在,影响着所有学生的学习。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所教学生的实际,我们可以以“情”入境,以“疑”入境,以“趣”入境,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保持对物理学科的高度关注,吸引学生积极有效地进行学习。
“万事贵乎始。”成功的课堂导入,既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一个好的开头是师生间建立感情的第一座桥梁,可为整堂课的讲解定下基调,使整个课堂教学进行得和谐、自然。因此,教师要尽量采用各种导入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认为,新课导入的艺术非常重要,要认真围绕“趣”、“新”、“奇”、“巧”、“活”等元素,才能吸引学生,激发学生。
初中物理艺术导入与其它学科基本相同。比如故事导入、时事热点导入、多媒体导入、实验导入、类比导入、复习导入、实物导入、游戏导入、对话导入、悬念导入、情景导入等等。总而言之,适合的才是最好的。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只有追求新颖,讲究灵活,注重科学的导入才是艺术的,深受学生青睐的。
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在物理学的发展过程中,充满着许许多多妙趣横生的故事和传说,如果我们能巧妙利用,效果会更佳。例如:我在组织学习九年级“电与磁”时,饶有兴趣地说:1820年4月的一天,奥斯特像往常一样平静地走上讲台,可他在演示物理实验时,无意中把指南针放在一根导线的下方,就在接通电流的一瞬间,细心观察的学生突然喊道:“磁针动了!”奥斯特急忙切断电流,结果连他自己也看到了磁针自动回到了正常的位置。这个现象使他惊讶得目瞪口呆,几乎连课都上不下去。学生也在窃窃私语,谁也不知道为什么教授看到了这个现象后竟然六神无主。原来教授曾经猜测过电流与磁场可能会发生密切关系,但是找不到实验事实依据,不能信口雌黄,他绝望了。没想到上课时无意中竟然解决了这个问题。后来,他欣喜若狂,认认真真实验了三个月,终于证实了通电导体周围确实存在磁场的道理。1820年7月奥斯特教授将实验结果写成报告,才第一次有效证实了磁和电的联系。
物理讲究科学实验,许多的物理现象,不是教师三言两语能够说清楚的,我们不仅要在导入上注重艺术,还要在具体的知识传授中,引领学生进行艺术研究。
二、设疑问难,激思启智
物理教学重要的一点是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敢问、会问、爱问。因为,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存疑设问,是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思维动机、增强学生求知欲望的重要措施,也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重要捷径。
疑是思维的起点,有疑才有问、有思、有究,才有所得。苏霍姆林斯基说:“真正的学校乃是一个积极思考的王国。”如果说教育的最重要的任务之一是开发学生智力,让学生越来越聪明,越来越充满智慧,那么,启发学生的思维则是高效物理课堂教学艺术的核心。提倡启发诱导的教学方式,几乎是古今中外的教育家们共同的教学主张,而善于启发诱导、激思启智,则是他们教学艺术实践的闪光之处。
恰到好处的课堂提问是一种教学艺术。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爱德华·德·波诺认为: “教育就是教人思维”。陶行知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课堂提问是物理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是教师开启学生心智、促进学生思维、增强学生主动参与意识的前提。准确、恰当、有效的课堂提问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又可以促使学生顺理成章地掌握物理知识的形成过程。
高效的课堂,离不开巧妙的提问。巧妙的提问遵循有效的提问原则。只有注重“化繁为简,提高学生兴趣度;层次分明,提高学生参与度;触类旁通,引导学生联系实际;由易到难,促使学生深入学习;拓展思维,增强学生创新意识;把握时机,提升课堂教学效果”的妙问,才是艺术有效的提问。例如:我在组织学习《机械能》这一课时,对“能量”下了定义:能量是对物体做功本领的反映,且各类物体做功的本领不同,而做功的多少就是物体能量的体现。揭示其概念后,我巧问道:“物体有能量就说明它在做功吗?”“正在做功的物体是不是就有能量呢?”“物体做功的多少与它的能量有何关系?”这样巧问,既有效把握了提问的时机,也为学生理解、掌握概念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
物理学科具有很强的应用性、科学性,课本中所涉及的物理现象在生活中也较常见。为提升教学效率,我们应善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问题的有效性。
三、优化教学,构建高效
加里宁说:“教育事业不仅是科学事业,而且是艺术事业。”成功的教学是高度的科学性和精湛的艺术性的有机结合的结果,给学生以激情和美的享受,从而激起学生高涨的学习情绪。所以坚持教学原则,采用艺术手法,浇灌学生心田,努力使教学过程情趣化,是我们每一位一线教师孜孜不倦的追求。课堂教学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它要求辩证地处理知识与能力,教学与教育,教学与发展的关系,使学生在智力、能力、思想等方面都得到发展。教师是课堂教学的设计者、组织者、实施者,教学效果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手段和教学艺术。
善教者善导,善导者高效。教师的真正本领,不在于讲授知识,而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唤起学生的求知欲,让他们兴味盎然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经过自己的思维活动和动手操作获得知识。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优化教学要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要时而是一个组织者,时而是一个参与者,时而是一个引导者。善于引领学生去操作、去实践、去探索、去追求、去创新,努力探索、实践,再探索、再实践,才能水到渠成,实现高效,增强学生的物理素养。
最有效的教是不教,最大的学是自学。为了学生事半功倍的自学,我们需要竭尽全力,想方设法,多措并举,开展多元化的教学活动。如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多媒体教学,实验教学,开展竞赛等等。
自主学习是现代教学过程中,最主要也是最有效的学习方式。它与传统的接受学习相对应,是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学生独立地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来实现自我修改、自我思考、自我认识、自我发展的学习。高效课堂主要是促进学生独立学习。
合作学习是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形成团体力量的共同学习。它需要小组与小组之间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共同完成。
探究学习。科学的重要特点是探究,教育基本功能是“提高人的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新的物理课程标准从以人为本,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促进学生发展的角度提出知识、方法和能力、情感、意志、态度、价值观等多维教学目标,探究式学习是让学生以自主的方式在学习科学的进程中掌握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养成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优化物理教学方法,就是教学时,教师要根据教材、教师、学生、学校实际,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例如,我在组织教学“力学”相关知识时,先引导学生思考:三脚架为什么是世界上最稳定的结构?学生根据问题积极思考,主动探索,知道三脚架的稳定性后,再让学生根据课本的步骤探究知识,最后从力学角度解释三脚架稳定的具体原因。如此探究,促使学生积极动脑,不仅让学生产生兴趣,而且对力学的理解也明白晓畅。
说一千道一万,不如摸一摸,看一看。加强实践操作比什么都重要。物理是以实验为主的学科,善于引导学生做好实验,有利于高效课堂的构建,增强学生的物理素质。例如,我在组织学习《电路的串并联》时,先将学生进行分组,当且仅当学生完全懂得串并联电路的特点以及连接方法后,我再要求每个小组的学生进行具体的实验操作,适时进行指导,尽可能地让每个小组成员都了解串并联电路的基本结构和连接方法。这样,既加深学生对于课本知识的了解,又激发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多媒体具有丰富的课程资源,有时巧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可以突出学习重点,突破教学难点,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这是与传统的教学方法不能相提并论的。我们需要减负增效,实现资源共享。例如:我在组织电压、电流时,学生对于电流、电压看不清,摸不着,理解起来比较困难,于是我制作了相应的Flash课件,把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的过程,电流强度的大小用不同的情景展现在学生面前,运用类比法将电流和水流,电压和水压进行类比,使学生对这一知识点的理解变得容易起来,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择优运用多种教学方法,目的是要调动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
总之,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成功的教学,是各种艺术因素综合作用的体现。真正的课堂教学艺术,是师生双方协调配合,共同努力的结果。
参考文献:
[1]毕玉琴.提高物理课堂效率之我见。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15(09);
[2]王乐磊.初中物理教学策略探究[J].学周刊,2016(5);
[3]刘海明.目标互动教学模式下强化训练教学技艺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运用.新课程学习·下旬,2014(4);
[4]艾力·艾散.初中物理课堂互动讨论教学模式的构建.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5(9)。
教学是有艺术性的。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认为:“教育者的艺术表现在于使学生能够透彻地、迅速地、愉快地学习知识技能。”“掌握一种科学方法,胜过做十个题目。”物理教学的艺术在于“相信学生、解放学生、利用学生和发展学生”;在于从“教中心”走向“学中心”。
一、艺术导入,激情激趣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物理新课导入是艺术中的艺术。夸美纽斯说:“教学是把一切教给人类的艺术,是一种教来使人感到愉快的艺术。”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程颐说:“教未见其趣,必不乐学。”魏书生说:“好的导语像吸铁石,一下子把学生的注意力聚拢起来,好的导语又是思想的电光石火,能给学生以启迪,催人奋进”。由此可见,讲究导入艺术,激发学生兴趣非常重要,不可小视。
众所周知,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新课的导入犹如“龙头”,只有舞好“龙头”,才能摆正“龙身”,摇好“龙尾”。
艺术导入对于课堂教学而言既是新课的开始,又是课堂主体与教师密切配合的起点,是整堂课的关键所在,影响着所有学生的学习。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所教学生的实际,我们可以以“情”入境,以“疑”入境,以“趣”入境,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保持对物理学科的高度关注,吸引学生积极有效地进行学习。
“万事贵乎始。”成功的课堂导入,既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一个好的开头是师生间建立感情的第一座桥梁,可为整堂课的讲解定下基调,使整个课堂教学进行得和谐、自然。因此,教师要尽量采用各种导入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认为,新课导入的艺术非常重要,要认真围绕“趣”、“新”、“奇”、“巧”、“活”等元素,才能吸引学生,激发学生。
初中物理艺术导入与其它学科基本相同。比如故事导入、时事热点导入、多媒体导入、实验导入、类比导入、复习导入、实物导入、游戏导入、对话导入、悬念导入、情景导入等等。总而言之,适合的才是最好的。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只有追求新颖,讲究灵活,注重科学的导入才是艺术的,深受学生青睐的。
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在物理学的发展过程中,充满着许许多多妙趣横生的故事和传说,如果我们能巧妙利用,效果会更佳。例如:我在组织学习九年级“电与磁”时,饶有兴趣地说:1820年4月的一天,奥斯特像往常一样平静地走上讲台,可他在演示物理实验时,无意中把指南针放在一根导线的下方,就在接通电流的一瞬间,细心观察的学生突然喊道:“磁针动了!”奥斯特急忙切断电流,结果连他自己也看到了磁针自动回到了正常的位置。这个现象使他惊讶得目瞪口呆,几乎连课都上不下去。学生也在窃窃私语,谁也不知道为什么教授看到了这个现象后竟然六神无主。原来教授曾经猜测过电流与磁场可能会发生密切关系,但是找不到实验事实依据,不能信口雌黄,他绝望了。没想到上课时无意中竟然解决了这个问题。后来,他欣喜若狂,认认真真实验了三个月,终于证实了通电导体周围确实存在磁场的道理。1820年7月奥斯特教授将实验结果写成报告,才第一次有效证实了磁和电的联系。
物理讲究科学实验,许多的物理现象,不是教师三言两语能够说清楚的,我们不仅要在导入上注重艺术,还要在具体的知识传授中,引领学生进行艺术研究。
二、设疑问难,激思启智
物理教学重要的一点是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敢问、会问、爱问。因为,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存疑设问,是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思维动机、增强学生求知欲望的重要措施,也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重要捷径。
疑是思维的起点,有疑才有问、有思、有究,才有所得。苏霍姆林斯基说:“真正的学校乃是一个积极思考的王国。”如果说教育的最重要的任务之一是开发学生智力,让学生越来越聪明,越来越充满智慧,那么,启发学生的思维则是高效物理课堂教学艺术的核心。提倡启发诱导的教学方式,几乎是古今中外的教育家们共同的教学主张,而善于启发诱导、激思启智,则是他们教学艺术实践的闪光之处。
恰到好处的课堂提问是一种教学艺术。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爱德华·德·波诺认为: “教育就是教人思维”。陶行知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课堂提问是物理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是教师开启学生心智、促进学生思维、增强学生主动参与意识的前提。准确、恰当、有效的课堂提问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又可以促使学生顺理成章地掌握物理知识的形成过程。
高效的课堂,离不开巧妙的提问。巧妙的提问遵循有效的提问原则。只有注重“化繁为简,提高学生兴趣度;层次分明,提高学生参与度;触类旁通,引导学生联系实际;由易到难,促使学生深入学习;拓展思维,增强学生创新意识;把握时机,提升课堂教学效果”的妙问,才是艺术有效的提问。例如:我在组织学习《机械能》这一课时,对“能量”下了定义:能量是对物体做功本领的反映,且各类物体做功的本领不同,而做功的多少就是物体能量的体现。揭示其概念后,我巧问道:“物体有能量就说明它在做功吗?”“正在做功的物体是不是就有能量呢?”“物体做功的多少与它的能量有何关系?”这样巧问,既有效把握了提问的时机,也为学生理解、掌握概念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
物理学科具有很强的应用性、科学性,课本中所涉及的物理现象在生活中也较常见。为提升教学效率,我们应善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问题的有效性。
三、优化教学,构建高效
加里宁说:“教育事业不仅是科学事业,而且是艺术事业。”成功的教学是高度的科学性和精湛的艺术性的有机结合的结果,给学生以激情和美的享受,从而激起学生高涨的学习情绪。所以坚持教学原则,采用艺术手法,浇灌学生心田,努力使教学过程情趣化,是我们每一位一线教师孜孜不倦的追求。课堂教学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它要求辩证地处理知识与能力,教学与教育,教学与发展的关系,使学生在智力、能力、思想等方面都得到发展。教师是课堂教学的设计者、组织者、实施者,教学效果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手段和教学艺术。
善教者善导,善导者高效。教师的真正本领,不在于讲授知识,而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唤起学生的求知欲,让他们兴味盎然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经过自己的思维活动和动手操作获得知识。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优化教学要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要时而是一个组织者,时而是一个参与者,时而是一个引导者。善于引领学生去操作、去实践、去探索、去追求、去创新,努力探索、实践,再探索、再实践,才能水到渠成,实现高效,增强学生的物理素养。
最有效的教是不教,最大的学是自学。为了学生事半功倍的自学,我们需要竭尽全力,想方设法,多措并举,开展多元化的教学活动。如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多媒体教学,实验教学,开展竞赛等等。
自主学习是现代教学过程中,最主要也是最有效的学习方式。它与传统的接受学习相对应,是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学生独立地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来实现自我修改、自我思考、自我认识、自我发展的学习。高效课堂主要是促进学生独立学习。
合作学习是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形成团体力量的共同学习。它需要小组与小组之间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共同完成。
探究学习。科学的重要特点是探究,教育基本功能是“提高人的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新的物理课程标准从以人为本,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促进学生发展的角度提出知识、方法和能力、情感、意志、态度、价值观等多维教学目标,探究式学习是让学生以自主的方式在学习科学的进程中掌握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养成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优化物理教学方法,就是教学时,教师要根据教材、教师、学生、学校实际,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例如,我在组织教学“力学”相关知识时,先引导学生思考:三脚架为什么是世界上最稳定的结构?学生根据问题积极思考,主动探索,知道三脚架的稳定性后,再让学生根据课本的步骤探究知识,最后从力学角度解释三脚架稳定的具体原因。如此探究,促使学生积极动脑,不仅让学生产生兴趣,而且对力学的理解也明白晓畅。
说一千道一万,不如摸一摸,看一看。加强实践操作比什么都重要。物理是以实验为主的学科,善于引导学生做好实验,有利于高效课堂的构建,增强学生的物理素质。例如,我在组织学习《电路的串并联》时,先将学生进行分组,当且仅当学生完全懂得串并联电路的特点以及连接方法后,我再要求每个小组的学生进行具体的实验操作,适时进行指导,尽可能地让每个小组成员都了解串并联电路的基本结构和连接方法。这样,既加深学生对于课本知识的了解,又激发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多媒体具有丰富的课程资源,有时巧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可以突出学习重点,突破教学难点,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这是与传统的教学方法不能相提并论的。我们需要减负增效,实现资源共享。例如:我在组织电压、电流时,学生对于电流、电压看不清,摸不着,理解起来比较困难,于是我制作了相应的Flash课件,把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的过程,电流强度的大小用不同的情景展现在学生面前,运用类比法将电流和水流,电压和水压进行类比,使学生对这一知识点的理解变得容易起来,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择优运用多种教学方法,目的是要调动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
总之,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成功的教学,是各种艺术因素综合作用的体现。真正的课堂教学艺术,是师生双方协调配合,共同努力的结果。
参考文献:
[1]毕玉琴.提高物理课堂效率之我见。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15(09);
[2]王乐磊.初中物理教学策略探究[J].学周刊,2016(5);
[3]刘海明.目标互动教学模式下强化训练教学技艺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运用.新课程学习·下旬,2014(4);
[4]艾力·艾散.初中物理课堂互动讨论教学模式的构建.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