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追求教学艺术,践行“少教多学”
【作者】 郑自友
【机构】 云南省西畴县蚌谷乡法古小学
【摘要】与时俱进,少教多学。遵循教学规律,讲求教学艺术,践行少教多学,提高教学效率。最大的“教”是“不教”;最重要的“学”是“自学”。要实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促进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少教多学是一个有效途径。少教,要求教师抓住课堂的关键点,指导方法,用巧力;多学,给学生充分的学习空间,开展预习、交流、讨论等活动,提升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能力。【关键词】小学数学;少教多学;策略;方法
【正文】
“少教”即启发性地教、针对性地教、创造性地教和发展性地教;“多学”,指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走向深度学习、积极学习、独立学习。秉持“少教多学”理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这能从根本上减轻教学负担,提高了教学效益。教师“少教”的目的是为了“不教”,最终让学生“多学”。高效课堂要让学生感觉学习时间短暂而愉悦,课堂心理空间广阔而丰富。
一、与时俱进,少教多学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教育要立足现实,脚踏实地,走自己的路。“少教多学”注重的是一种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它意味着更少地依赖于死记硬背的学习、反复的考试和“以不变应万变”的教学方式,更多地关注经验式的发展、自主学习、差异化教学和终身技能的培养。教师多一分智慧,自己就少一分劳累,学生就多一分收获,减一分负担。
真理是发展的,教改是实在的。践行“少教多学”的课程理念,我们一定要立足现实,结合学生实际,考虑学校设施,稳中求变,变种求新。深刻理解教是为了不教,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教育就是启发,就是感动;学习就是培养,就是感悟。”“教是为了不教,学是为了活学。”
“处处是学习之地,时时是学习之机,人人是学习之师。”课堂教学是教育教学的主阵地,但不是唯一阵地。我们要引导学生改变传统教学观念,充分认识随时随地都可以学习数学。生活处处有数学,数学无处不在,无处不有。
教也不是唯一,有时学生也可以教学生,甚至还可以教教师。只有观念被彻底更新,教学才会有新意,学活知识,提高素质。
教师少教,学生多学。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少教多学”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素质教育的具体体现——为什么教、教什么和怎样教。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强化教师的主导作用,实现了教学重心的三大转变,即:“以教师的教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的学为中心”;“以课堂教学为中心”转变为“课堂教学与学生课内外自学相结合”;“以传授知识为中心”转变为“传授知识与培养智能、提高素质并重”。
在教学改革日新月异的今天,小学数学的“少教多学”的课堂教学应当是富于思考的,学生应当有更多思考的余地。教师的责任更多的是为学生提供思考的机会,为学生留有思考的时间与空间。
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少教”的课是学生积极参与的课,学生敢于去探讨问题和解决问题,甚至提出自己的问题。所以,“少教多学”的课也是解决了学生问题的课。问题解决了,就是好课,是有内容的课,有效率的课,也就是充实的课,是关注学生发展的课。
学生参差不齐,差异性较大,教师应有针对性地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不同类型和不同水平的题目,使学生都有机会参与教学活动,都能在学习过程中有所收获。满足教学大纲要求的“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因此,一切教学活动都必须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感动着、快乐着、收获着,不断提高自身的数学素养。
“少教多学”作为一种教学理念,至始至终要坚持以人为本,面向全体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实施“少教多学”,把课堂内外的时空、思维的过程还给学生,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同时又能体现教师的主导地位,符合数学新课程标准的宗旨。
二、追求艺术,夯实潜力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夸美纽斯认为,教学艺术是一种“教来使人感到愉快的艺术”,善于研究“传道有术、授业有方、解惑有法”的教师,一定是讲究艺术教学的老师。敢于实施优化教学的教师,教学效果就会与日俱增,产生事半功倍的效益。
开展高效课堂教学,是我们一线教师永远的追求。一节成功的好课,与教师的教学艺术是密不可分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若能掌握、发挥好课堂教学的各种教学艺术,必然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课堂教学艺术,内容丰富,多姿多彩。如导入艺术,提问艺术,激励艺术,创新艺术,组织艺术,合作艺术,复习艺术,多媒体渗透艺术,快乐学习艺术,反思艺术,情景艺术等等。
实施“少教多学”,需要重视不断提高教师的授课艺术,学生的学习艺术。“灵活才能兴趣,巧妙才能高效,快乐才能极致”。有效教学少不了多种艺术教学方式的综合利用。如:
情境创设艺术。情境教学是数学教学的一块“绿洲”。它给课堂教学带来活力,给学生带来生机,给教师带来希望。
分层教学艺术。练习要有“层”。学生因个体的不同总存在着接受能力、思维空间等方面的差异。因此,练习的设计要依据学生的特点创设一定的“层次”,能够让学困生“吃得了”,中等生“吃得饱”,优秀生“吃得好”。
提问艺术。“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常有疑问,才能创新,才能长进。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激励艺术。好孩子都是夸出来的。激励就是赏识,赏识就是教人成功。
迁移艺术。小学数学需要一题多解,更需要举一反三,才能一通百通。
趣味艺术。教未见趣,必不乐学。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语言动作艺术。抑扬顿挫,教育艺术有跌宕起伏的韵律;举手投足,教育艺术有扣人心弦的律动;心心相印,教育艺术让人如沐春光地成长。
小学数学是小学一门主要的基础课,数学课堂教学既是学校工作的中心,更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掌握数学课堂教学艺术应该成为广大小学数学教师孜孜不倦的追求。成功的教学必然是方法的科学性和形式的艺术性的完美结合。
三、注重策略,讲究方法
施教之攻,贵在引导,重在转化,妙在开窍。小学生具有活泼好动、想象力丰富和注意力不集中等特点。因此,要想提高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效率,一定要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促使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探索数学知识的过程中来。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应积极转变教学方法,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模式,有效改善课堂学习气氛,不断提高教学效率。
布鲁纳说:“学习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当代认知心理学家认为:没有任何教学目标比“使学生成为独立的、自主的、高效的学习者”更重要。课堂是教师引领学生求知创新、展现个性化学习、体验成功的舞台。我们要善于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教学艺术,让自己的“启”达到学生的“发”,让学生在知识的内在联系上,运用已有的知识去分析、去思考、去理解、去掌握。
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不断探索、不断发展的过程,是一个认识自我,发现自我,找到自己想要什么、热爱什么的过程。我们一定要变“学科为本”为“学生为本”,善于因材施教,注重了解学生、力求尊重学生,争取多一些等待和倾听,讲究教学策略,深入学生实际,努力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意识。
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善教者善导,善导者高效。教育就是启发,就是感动;学习就是培养,就是感悟。只有教活,才能学活。如何教活教材,可以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总起来说,要注重根据学生实际,教师实际,学校实际,多方引导,让学生乐在其中,才能学有所得。
灵动的舞台,高效的课堂,需要我们与时俱进,不断推陈出新,能灵活地、合理地、有效地、熟练地组织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才能打造高效而灵动的小学数学课堂。不同的教材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有利于高效课堂的构建。例如:我在组织学习“最大公约数时”,启发学生说,如果要将我们班的教室地面铺上地坂砖,请同学们帮助设计,并计算出要买多少的地坂砖……这样可以将数学知识融入学生的生活,把枯燥的知识变活了,学生就自然爱学了。
夸美纽斯说:“教育者的艺术表现在使学生能够透彻地、迅速地、愉快地学习知识技能。”孔子说:“夫子循循然善诱人。”达尔文说:“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未来学家认为,将来的“文盲”不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一些没有学会学习方法、不会自己钻研问题、没有预见能力的人。因此,引导学生学会探究,寻找学习技巧,走学习捷径,就是少教多学,就是高效课堂,就是优化的教学策略。
小学数学的许多概念,推到过程是关键的关键。引领学生参与知识的研究过程比什么都重要。长期的数学教学,我特别善于授人以渔,帮助学生学会公式、概念的形成。例如:在分数的学习中,我为学生提供正方形的硬纸和一把剪刀,让学生剪出四分之一的面积出来,学生在不断地研究摸索后得出了多种剪法。然后,我再适当增加难度,让学生分别剪出三分之一和六分之二的面积,通过对比,学生就会发现原来三分之一和六分之二的面积是一样的。学生在这样的自主探究中不仅加深了对所学数学知识的理解,而且发散了思维,并且提高了动手实践能力。
总之,教学就是要寻求一种有效的方法,使教师因此而可以少教,学生因此而可以多学,学校因此少一些喧嚣与劳苦,多一些闲暇、快乐与坚实的进步。
参考文献:
[1]周红梅.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浅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4;
[2]石艳平,尚小舟.小学数学少教多学的构建[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年12期;
[3]谢彩云.小学教学中“少教多学”模式分析[J];学周刊;2015年17期;
[4]杨永奎.中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性的现实思考[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2,07。
“少教”即启发性地教、针对性地教、创造性地教和发展性地教;“多学”,指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走向深度学习、积极学习、独立学习。秉持“少教多学”理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这能从根本上减轻教学负担,提高了教学效益。教师“少教”的目的是为了“不教”,最终让学生“多学”。高效课堂要让学生感觉学习时间短暂而愉悦,课堂心理空间广阔而丰富。
一、与时俱进,少教多学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教育要立足现实,脚踏实地,走自己的路。“少教多学”注重的是一种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它意味着更少地依赖于死记硬背的学习、反复的考试和“以不变应万变”的教学方式,更多地关注经验式的发展、自主学习、差异化教学和终身技能的培养。教师多一分智慧,自己就少一分劳累,学生就多一分收获,减一分负担。
真理是发展的,教改是实在的。践行“少教多学”的课程理念,我们一定要立足现实,结合学生实际,考虑学校设施,稳中求变,变种求新。深刻理解教是为了不教,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教育就是启发,就是感动;学习就是培养,就是感悟。”“教是为了不教,学是为了活学。”
“处处是学习之地,时时是学习之机,人人是学习之师。”课堂教学是教育教学的主阵地,但不是唯一阵地。我们要引导学生改变传统教学观念,充分认识随时随地都可以学习数学。生活处处有数学,数学无处不在,无处不有。
教也不是唯一,有时学生也可以教学生,甚至还可以教教师。只有观念被彻底更新,教学才会有新意,学活知识,提高素质。
教师少教,学生多学。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少教多学”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素质教育的具体体现——为什么教、教什么和怎样教。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强化教师的主导作用,实现了教学重心的三大转变,即:“以教师的教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的学为中心”;“以课堂教学为中心”转变为“课堂教学与学生课内外自学相结合”;“以传授知识为中心”转变为“传授知识与培养智能、提高素质并重”。
在教学改革日新月异的今天,小学数学的“少教多学”的课堂教学应当是富于思考的,学生应当有更多思考的余地。教师的责任更多的是为学生提供思考的机会,为学生留有思考的时间与空间。
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少教”的课是学生积极参与的课,学生敢于去探讨问题和解决问题,甚至提出自己的问题。所以,“少教多学”的课也是解决了学生问题的课。问题解决了,就是好课,是有内容的课,有效率的课,也就是充实的课,是关注学生发展的课。
学生参差不齐,差异性较大,教师应有针对性地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不同类型和不同水平的题目,使学生都有机会参与教学活动,都能在学习过程中有所收获。满足教学大纲要求的“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因此,一切教学活动都必须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感动着、快乐着、收获着,不断提高自身的数学素养。
“少教多学”作为一种教学理念,至始至终要坚持以人为本,面向全体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实施“少教多学”,把课堂内外的时空、思维的过程还给学生,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同时又能体现教师的主导地位,符合数学新课程标准的宗旨。
二、追求艺术,夯实潜力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夸美纽斯认为,教学艺术是一种“教来使人感到愉快的艺术”,善于研究“传道有术、授业有方、解惑有法”的教师,一定是讲究艺术教学的老师。敢于实施优化教学的教师,教学效果就会与日俱增,产生事半功倍的效益。
开展高效课堂教学,是我们一线教师永远的追求。一节成功的好课,与教师的教学艺术是密不可分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若能掌握、发挥好课堂教学的各种教学艺术,必然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课堂教学艺术,内容丰富,多姿多彩。如导入艺术,提问艺术,激励艺术,创新艺术,组织艺术,合作艺术,复习艺术,多媒体渗透艺术,快乐学习艺术,反思艺术,情景艺术等等。
实施“少教多学”,需要重视不断提高教师的授课艺术,学生的学习艺术。“灵活才能兴趣,巧妙才能高效,快乐才能极致”。有效教学少不了多种艺术教学方式的综合利用。如:
情境创设艺术。情境教学是数学教学的一块“绿洲”。它给课堂教学带来活力,给学生带来生机,给教师带来希望。
分层教学艺术。练习要有“层”。学生因个体的不同总存在着接受能力、思维空间等方面的差异。因此,练习的设计要依据学生的特点创设一定的“层次”,能够让学困生“吃得了”,中等生“吃得饱”,优秀生“吃得好”。
提问艺术。“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常有疑问,才能创新,才能长进。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激励艺术。好孩子都是夸出来的。激励就是赏识,赏识就是教人成功。
迁移艺术。小学数学需要一题多解,更需要举一反三,才能一通百通。
趣味艺术。教未见趣,必不乐学。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语言动作艺术。抑扬顿挫,教育艺术有跌宕起伏的韵律;举手投足,教育艺术有扣人心弦的律动;心心相印,教育艺术让人如沐春光地成长。
小学数学是小学一门主要的基础课,数学课堂教学既是学校工作的中心,更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掌握数学课堂教学艺术应该成为广大小学数学教师孜孜不倦的追求。成功的教学必然是方法的科学性和形式的艺术性的完美结合。
三、注重策略,讲究方法
施教之攻,贵在引导,重在转化,妙在开窍。小学生具有活泼好动、想象力丰富和注意力不集中等特点。因此,要想提高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效率,一定要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促使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探索数学知识的过程中来。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应积极转变教学方法,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模式,有效改善课堂学习气氛,不断提高教学效率。
布鲁纳说:“学习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当代认知心理学家认为:没有任何教学目标比“使学生成为独立的、自主的、高效的学习者”更重要。课堂是教师引领学生求知创新、展现个性化学习、体验成功的舞台。我们要善于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教学艺术,让自己的“启”达到学生的“发”,让学生在知识的内在联系上,运用已有的知识去分析、去思考、去理解、去掌握。
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不断探索、不断发展的过程,是一个认识自我,发现自我,找到自己想要什么、热爱什么的过程。我们一定要变“学科为本”为“学生为本”,善于因材施教,注重了解学生、力求尊重学生,争取多一些等待和倾听,讲究教学策略,深入学生实际,努力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意识。
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善教者善导,善导者高效。教育就是启发,就是感动;学习就是培养,就是感悟。只有教活,才能学活。如何教活教材,可以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总起来说,要注重根据学生实际,教师实际,学校实际,多方引导,让学生乐在其中,才能学有所得。
灵动的舞台,高效的课堂,需要我们与时俱进,不断推陈出新,能灵活地、合理地、有效地、熟练地组织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才能打造高效而灵动的小学数学课堂。不同的教材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有利于高效课堂的构建。例如:我在组织学习“最大公约数时”,启发学生说,如果要将我们班的教室地面铺上地坂砖,请同学们帮助设计,并计算出要买多少的地坂砖……这样可以将数学知识融入学生的生活,把枯燥的知识变活了,学生就自然爱学了。
夸美纽斯说:“教育者的艺术表现在使学生能够透彻地、迅速地、愉快地学习知识技能。”孔子说:“夫子循循然善诱人。”达尔文说:“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未来学家认为,将来的“文盲”不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一些没有学会学习方法、不会自己钻研问题、没有预见能力的人。因此,引导学生学会探究,寻找学习技巧,走学习捷径,就是少教多学,就是高效课堂,就是优化的教学策略。
小学数学的许多概念,推到过程是关键的关键。引领学生参与知识的研究过程比什么都重要。长期的数学教学,我特别善于授人以渔,帮助学生学会公式、概念的形成。例如:在分数的学习中,我为学生提供正方形的硬纸和一把剪刀,让学生剪出四分之一的面积出来,学生在不断地研究摸索后得出了多种剪法。然后,我再适当增加难度,让学生分别剪出三分之一和六分之二的面积,通过对比,学生就会发现原来三分之一和六分之二的面积是一样的。学生在这样的自主探究中不仅加深了对所学数学知识的理解,而且发散了思维,并且提高了动手实践能力。
总之,教学就是要寻求一种有效的方法,使教师因此而可以少教,学生因此而可以多学,学校因此少一些喧嚣与劳苦,多一些闲暇、快乐与坚实的进步。
参考文献:
[1]周红梅.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浅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4;
[2]石艳平,尚小舟.小学数学少教多学的构建[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年12期;
[3]谢彩云.小学教学中“少教多学”模式分析[J];学周刊;2015年17期;
[4]杨永奎.中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性的现实思考[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