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如何提高初中生作文写作水平
【作者】 穆 莉
【机构】 新疆乌鲁木齐市第十中学
【摘要】在初中教学中,作文愈来愈显示其突出性和重要性。本文通尝试从兴趣入手,从生活入手,勤写片段,多记日记激励评价,触发写作欲望,传授一些写作的方法技巧,及让学生认识到文章自我修改的重要性等方法,来培养学生对作文的浓厚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关键词】初中写作;兴趣;技巧;自我修改
对作文的重要性,我们都有比较清醒的认识,随着新课程教育改革的推进,作文愈来愈显示其突出性和重要性,但反观现实,初中学生的作文,却一直是困扰教师的一个老大难的问题。教师如何抓好作文教学,学生如何写出富有创意的作文,成为了我们共同探讨的话题。在作文教学实践中,我进行了以下尝试:
一、从兴趣入手。
要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写作能力,首先,必须让学生多阅读。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语文教材中,有许多优美的文章和片段,这是写作教学的好材料。但是局限于课本又容易令学生感到枯燥。这就需要大量的优秀的课外阅读教材来保证学生的阅读量。一些适合中学生阅读的课外读本,中外名著,以及一些优秀的期刊杂志都可以成为学生阅读的对象。课文中也有大部分是名家名篇,语言生动形象,易感易学,很适合学生阅读。对于这些素材,我们应该培养学生多读多记的习惯.鼓励学生背下来。朗朗上口的名言警句,会使学生们感到很有成就感。只有做到读书破万卷,才能达到下笔如有神。
二、勤写片段,多记日记 。
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我常要求学生留心观察,勤写片段,多记日记,以及写心得体会之类的小练笔。如在人物描写方面,采取动景、静景等多角度描写训练,并要求学生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平时勤写片段,多记日记,把自己所见、所闻、所感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这不仅可以得到一种精神享受和乐趣,而且对提高写作水平大有益处。这样,学生不但养成了爱写日记的好习惯,而且经过一段时间的练笔后,素材积累丰富了,写作水平也得到了较大的提高。
三、从生活入手。
叶老说过:“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写作的过程是一个积累的过程。不仅仅是在阅读中获得写作灵感,更多的素材来源于生活。在初中学习压力还不是很大的前提下,可以多带学生走出课堂,去感受大自然的美,感受生活的乐趣,不仅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要增强交流,更要让学生与社会,与自然之间有更多的互动。 我们有的老师会带学生去公园,郊外,去感受自然的美。这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手段。另外我们也可以带学生走进集市,走进社区,开拓他们的视野,丰富他们的生活知识。每一次新奇的体验都会成为写作良好的素材。有了切实的体会,写出来的文章才不会空洞,不会变成文字的堆砌,使文章内容真正的充实起来。其次,加强同学之间的交流。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都已证明,从说到写是行之有效的训练途径。文字是表达思想的符号.“说”是内部语言转化为书面语言的桥梁,想得清楚,说得就清楚,写出来就明白。作文指导中,安排课堂交流这一环节,让学生把生活中的人和事搬到课堂里,组织学生分析讨论。这样做,不仅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开拓了视野,帮助学生克服了没有材料可写的困难.而且有利于提高他们分析事物的能力和表达能力,为写好作文打下良好的基础,每次课外组织一些参观访问及观察活动后,我都让学生在课堂交流,就是平常的一般作文,我也让学生先说后写。国庆节期间,大多数学生家长都领学生去外面参观、游乐。回来后,他们争着诉说自己的昕见所闻所感。他们一一个个讲得绘声绘色,其他同学听得津津有味。后来,我索性在语文课上隔周开设一节“交流课”,布置学生把观察材料以及日常生活中的见闻、感受都整理记录下来,还经常向学生介绍一些适合他们阅读的科技书刊,指导学生认真阅读,要求阅读后,选择一则内容新颖有趣的科技珍闻,做好介绍的准备。另外,在组织学生交流信息、口述作文时,教师要注意抓住典型事例,组织学生进行分析评论,遇到不同的看法,不统一的意见,老师不急于纠正下结论,而是让学生再去搜集资料,进行学习、观察和研究,自己得出正确的答案。
四、激励评价,触发写作欲望。
激励评价就是对学生的写作以口头或书面的方式给予积极的、向上的、富有鼓励评价的方法。学生的作文,口头表达的也好,书面表达的也好,教师当面评改或书面批改,都要找到它的长处,从中发现闪光点,加以肯定,给予鼓励,进行激发。要使学生通过教师的一个微笑,一句温馨话语,一段鼓励评语,看到自己写作的曙光、前景与希望。切莫以自己的眼光、以文学家的标准来要求学生,对学生作文动辄横加指责。事实上,每个学生都具备一定的写作能力。所以,教师新接触一个班级,就要诱导学生树立写作的信心。写作课上,教师要充分肯定学生的写作能力,消除学生惧怕写作的心理。首先,教师要亲近学生,让学生尽量放松,如可给学生编些有趣的故事,让学生产生听故事的兴趣,然后,有意识地找些有惧怕写作心理的学生编故事,并充分肯定学生所编的故事就是一篇好作文,激发写作兴趣。批改作文时,所给评语不要挫伤学生的积极性。讲评作文时,不妨用简洁而生动的语言适时评点班上本次作文优秀者的风格与特色,例如陈子凡的内容详实质朴、秦重佳的语言优美流丽、王中宇的论述严谨缜密……等等,让学生明白,榜样就在自己身边,只要认真去写,没有写不好的。这样的激励引导,会在轻松愉快中触发学生的写作欲望,迈出成功作文的第一步。
五、要传授一些写作的方法技巧给学生。
如写景的作文,那就要讲一讲描写方法;写记叙文的时候就要注意材料的选择、文章的详略安排、文章的立意、文章的开头结尾;还有对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材料作文如何审题;如何立意选材等。现在的话题作文是一个热点,那么就要让学生明白什么是话题,什么是话题作文,写话题作文应当注意什么,怎么才能把话题作文写好等。这样学生明白了,写作就会有目的,不会把作文写成“流水帐”、“四不象”。
六、让学生认识到文章自我修改的重要性。
我们要让学生认识到好的作品是写出来的,更是改出来的,正所谓“文章不厌百回改”。古今中外的文学大家的优秀作品都是经过反复修改才完成的。如四大名著中的《红楼梦》是作者曹雪芹“披阅十载,增删五次”才完成的;被称为具有“最清醒的现实主义”的“天才艺术家”的托尔斯泰的作品《安娜·卡列尼娜》用了五年时间,修改了十二次,最终成为世界的经典著作。从这些实例中让学生认识到自我修改的重要性,从而激起自我修改的兴趣与自信心,培养学生良好的自我修改作文的习惯。学生有了改的兴趣,还要教给学生修改的方法,使学生修改时不至于无从下手,以加强操作的针对性。从小的方面来说要修改标点、错误字、语句,从大的方面来说要看文章的开头、正文与结尾。文章开头要点题,要简明扼要;正文部分的立意、选材、结构、内容的详略等方面;结尾要深化主题,这三部分要相到呼应。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通过这样长期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努力,一定能培养出学生对作文的浓厚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