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新课标下任务型教学 在高中英语听力教学中的应用
【作者】 周亚玲
【机构】 新疆巴州和静县高级中学
【摘要】本文回顾了任务型教学法的基本理念和原则以及新课标的要求,分析了高中英语听力教学中的存在问题,,探索从学生兴趣、认知水平设计任务,调动学生内在动机,关注学习过程的听力教学,研究任务型教学法的在高中英语听力中的作用,提高学生听力水平的策略。【关键词】新课标;任务型教学;听力
【正文】
1.背景介绍
《英语新课程标准》提出要改变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协作与交流的学习方法和任务型教学途径,培养他们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即由学生通过学习和分析来认识、掌握、应用语言,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自己的努力,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感受成功。听力是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类交际活动中“听”占45 %,“说”占30%,“读”占16%,“写”仅占9 %。从英语综合能力的五个方而—听、说、读、写、译来看,听力也位居首位。大多数英语学习者的薄弱环节也是听力,可以说听力教学是英语教学中最基础也最需要加强的环节。
《英语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进行课程教育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生活经验,以促进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为主要目标,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因此,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已有知识和能力水平,合理设计教学活动,尽可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任务型教学指的就是要教师根据学生的性格、年龄、心理等特征进行任务设计以达到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目标。
2.文献综述
2.1 任务在教学活动中的基本定义
Richards(1983)从教学任务的角度,给出了他的定义,他认为任务是指学习者在教室中进行的活动,而不是在外部世界的活动。Nunan(1989)指出,任务是一种涉及到学习者理解及运用所学语言进行交流的课堂活动。在这种活动中注意力主要集中在语言的意义上,而不是语言的形式上。所谓任务,就是用语言来完成事情,可理解为一系列以促进语言学习为目的的活动计划,形式多变。学习者在完成事情的过程中,学习者处于一种积极的、主动的学习心理状态。尤其是用交际完成的语言任务,更体现了语言习得是经历型的,不是教育传授型的。这正符合《新课标》对于学生能够用英语主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目标。二语习得理论认为真正的掌握一门语言是依靠“习得”(acquisition),。而“习得”的实现又是依靠可理解性输入(i+ 1)来实现,其中1代表学习者还未知的,需要习得的知识。
任务型教学在具体应用的过程中主要分为三个步骤,即任务前、任务中和任务后。其中任务前指的是由教师布置教学任务,向学生介绍将要进行的活动;任务中指的是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学生在完成教师所布置的任务的前提下,向教师进行汇报,并以小组或个人的形式完成任务报告。任务后是教师在听取完各个小组的任务回报以后对于各个小组的执行情况进行分析,找出任务学习过程中的难点进行突破,增加了学习的灵活性和语言的应用。
2.2任务型教学的原则
Willis (1996)提出了五种任务型课堂教学的原则;第一,必须要置于真实的有意义的语境之中;第二,必须有语言的使用;第三,任务必须能够让学生把自己投入到语言的使用中去;第四,在任务的完成过程中要强调语言的作用;最后,在不同的任务环境下,语言的强调点也不同。在魏永红的《任务型外语教学研究》中,她也对任务型教学的原则做了更加详尽的说明,分别为互动性原则、语言材料真实性原则、过程性原则、重视学习者个人经验对学习的促进作用以及课堂语言学习与课外语言运用的相关性原则。
从原则中发现其体现了任务型教学中的语言材料真实性的特点、重视学习者个人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与《新课标》中的要求符合。由此,作者提出以下任务型教学法在听力教学的应用原则:(1)目的性原则:为了充分的保障任务型教学的顺利实施,在设置教学任务的时候要具有明确的目标,通过有效的任务型教学提高高中英语教学的教学质量。(2)趣味性原则: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来是学生充分的参与到学习中来,更加有效的在高中英语教学过程中应用任务型教学。(3)合作性原则:同一个小组的成员在学习和相互合作的时候应该相互的借鉴各自的优点。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进行适当的分组,使学生在合作中完成学习任务。
3、目前高中英语听力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新课标》自从实施以来,各个中学都有更新观念的愿望。但由于传统教学模式的根深蒂固以及种种现实原因,高中英语听力教学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
(1)听前引导不够
《新课标》在听力教学活动举例中,把听力教学分为听前活动、听时活动和听后活动。在听前,教师应该让学生“明确听的目的;激发兴趣和欲望;熟悉话题;预测大意;处理关键词及布置任务。”部分教师己经做到了让学生熟悉话题及带领学生处理生词,为学生扫清听力过程中的障碍。但是大部分教师做的还不到位,如教师把听力环节当成测试训练,缺乏激发学生兴趣的话题。这样,学生在听前不能做好充分的准备,在听时便会产生挫折感,这与《新课标》提出的让学生体验学习的成就感的理念是相违背的。
(2)对听的过程和策略重视不够
在《新课标》的语言技能教学建议中,听力教学目的明确规定“培养听的策略;特别强调培养在听的过程中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但是,在目前大多数听力教学的课堂中,部分教师和学生都是为了追求结果,做对练习,把听力课上成了听力测试课,缺乏听力活动的设计和策略的点拨。
(3)听后的扩展练习不够
《新课标》的听后活动范例中,把听力活动很好地与口语、写作联系到一起,使得语言的四项技能融为一体。但是在目前的听力教学中,由于课时的限制,很少有教师真正地在学生听完录音后再安排出课时进行相关话题的口语或写作练习,使听力练习与其他语言技能孤立起来,没有达到提高学生语言综合运用的整体目标。
4、任务型听力教学对策
针对目前高中英语听力教学中存在普遍问题,在教学中作者探索实践任务型听力教学,然学生在任务中体验快乐,在分享中享受成功,在成功中习得语言,提高听力水平。
(1)听前明确目的,布置任务
听前活动是整个听力活动的基础,主要任务是帮助学生明确目的,使学生迅速进入到听力语境中去,激活学生的背景知识。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首先,在学生听文章之前,可以摘取文章中关键两句话语,让学生预测文章内容,然后通过听来检测自己是否预测准确。而且,在听的过程中,学生会有意识地避开那些不在自己预测范围内的细节干扰,集中精力在重点问题上,使得听力的效果更好,顺利地完成《新课标》中预测大意的要求。其次,可以提供给学生一些阅读的相关材料,让学生尽快熟悉相关话题,做到了《新课标》中熟悉话题的要求。最后,通过一些和主题相关的小游戏,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想要听的兴趣,同时在游戏中消除学生因准备听力而存在的紧张焦虑的情绪。
(2)听时丰富活动任务
听时设计理解性任务,包括理解文章主旨大意、细节、把握作者的意图和情感倾向等。具体来说,可以利用画路线图、根据故事时间顺序排序、根据指示完成任务等。这些活动不仅可以指导学生有效的听力策略如:说话者的语气和态度,关键词、场景词、简笔画等,使学生成为学习的积极参与者,在听力过程中提高听力技巧和水平,使听力活动摆脱单向的、单一的活动。需要注意的是,任务设计要充分考虑到学生实际水平,做到难易适中。
(3)听后分析和输出任务
虽然听力活动中倡导的是听力的过程,但也不能忽视对结果的分析,以便教师对学生听力水平进行评估,从学生的错误中分析原因,找出并且让学生意识到存在问题的症结,共同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正如《新课标》所倡导的,要把四项语言技能结合到一起,听后可以设计活动让学生加深听力材料的理解,如让学生分组讨论、辩论本主题,把所听内容用自己的话向小组成员讲出来,小组成员互相评论,将所听内容以角色扮演等方式输出。这些输出方式也将加深学生对所听内容的理解,提高语言习得效率。
5、总结
任务型教学引导学生参与到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使学生充分的参与和交流,使学生能够深入的了解所学语言的含义,通过任务型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在高中英语听力中实施任务型教学方法对于提高学生英语听力水平是极其有益的。同时,在实施的过程中也应意识到它对教师的挑战,教师不能停留于单一的任务类型活动,重复使用,这样会使学生产生倦怠。这就要求教师要变化教学任务形式,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摸索更有效的途径和方法。因此,加深教师的理论学习及提高实践能力同样至关重要。相信在今后随着教师水平的进一步提高,环境的成熟,任务型教学在英语听力教学中的积极作用会更加突显出来。
参考文献:
[1]教育部.2003.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教育部.2006.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英语教学大纲(实验修订版).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3]魏永红.2004.任务型外语教学研究.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4]吴春华.2008.高中英语听力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阴.南方论刊,(3).
[5]张惠玲.2014.任务型语言教学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中学生英语,(8).
[6]朱效芬.2014.浅析任务型教学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新课程,(6).
1.背景介绍
《英语新课程标准》提出要改变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协作与交流的学习方法和任务型教学途径,培养他们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即由学生通过学习和分析来认识、掌握、应用语言,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自己的努力,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感受成功。听力是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类交际活动中“听”占45 %,“说”占30%,“读”占16%,“写”仅占9 %。从英语综合能力的五个方而—听、说、读、写、译来看,听力也位居首位。大多数英语学习者的薄弱环节也是听力,可以说听力教学是英语教学中最基础也最需要加强的环节。
《英语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进行课程教育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生活经验,以促进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为主要目标,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因此,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已有知识和能力水平,合理设计教学活动,尽可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任务型教学指的就是要教师根据学生的性格、年龄、心理等特征进行任务设计以达到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目标。
2.文献综述
2.1 任务在教学活动中的基本定义
Richards(1983)从教学任务的角度,给出了他的定义,他认为任务是指学习者在教室中进行的活动,而不是在外部世界的活动。Nunan(1989)指出,任务是一种涉及到学习者理解及运用所学语言进行交流的课堂活动。在这种活动中注意力主要集中在语言的意义上,而不是语言的形式上。所谓任务,就是用语言来完成事情,可理解为一系列以促进语言学习为目的的活动计划,形式多变。学习者在完成事情的过程中,学习者处于一种积极的、主动的学习心理状态。尤其是用交际完成的语言任务,更体现了语言习得是经历型的,不是教育传授型的。这正符合《新课标》对于学生能够用英语主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目标。二语习得理论认为真正的掌握一门语言是依靠“习得”(acquisition),。而“习得”的实现又是依靠可理解性输入(i+ 1)来实现,其中1代表学习者还未知的,需要习得的知识。
任务型教学在具体应用的过程中主要分为三个步骤,即任务前、任务中和任务后。其中任务前指的是由教师布置教学任务,向学生介绍将要进行的活动;任务中指的是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学生在完成教师所布置的任务的前提下,向教师进行汇报,并以小组或个人的形式完成任务报告。任务后是教师在听取完各个小组的任务回报以后对于各个小组的执行情况进行分析,找出任务学习过程中的难点进行突破,增加了学习的灵活性和语言的应用。
2.2任务型教学的原则
Willis (1996)提出了五种任务型课堂教学的原则;第一,必须要置于真实的有意义的语境之中;第二,必须有语言的使用;第三,任务必须能够让学生把自己投入到语言的使用中去;第四,在任务的完成过程中要强调语言的作用;最后,在不同的任务环境下,语言的强调点也不同。在魏永红的《任务型外语教学研究》中,她也对任务型教学的原则做了更加详尽的说明,分别为互动性原则、语言材料真实性原则、过程性原则、重视学习者个人经验对学习的促进作用以及课堂语言学习与课外语言运用的相关性原则。
从原则中发现其体现了任务型教学中的语言材料真实性的特点、重视学习者个人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与《新课标》中的要求符合。由此,作者提出以下任务型教学法在听力教学的应用原则:(1)目的性原则:为了充分的保障任务型教学的顺利实施,在设置教学任务的时候要具有明确的目标,通过有效的任务型教学提高高中英语教学的教学质量。(2)趣味性原则: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来是学生充分的参与到学习中来,更加有效的在高中英语教学过程中应用任务型教学。(3)合作性原则:同一个小组的成员在学习和相互合作的时候应该相互的借鉴各自的优点。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进行适当的分组,使学生在合作中完成学习任务。
3、目前高中英语听力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新课标》自从实施以来,各个中学都有更新观念的愿望。但由于传统教学模式的根深蒂固以及种种现实原因,高中英语听力教学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
(1)听前引导不够
《新课标》在听力教学活动举例中,把听力教学分为听前活动、听时活动和听后活动。在听前,教师应该让学生“明确听的目的;激发兴趣和欲望;熟悉话题;预测大意;处理关键词及布置任务。”部分教师己经做到了让学生熟悉话题及带领学生处理生词,为学生扫清听力过程中的障碍。但是大部分教师做的还不到位,如教师把听力环节当成测试训练,缺乏激发学生兴趣的话题。这样,学生在听前不能做好充分的准备,在听时便会产生挫折感,这与《新课标》提出的让学生体验学习的成就感的理念是相违背的。
(2)对听的过程和策略重视不够
在《新课标》的语言技能教学建议中,听力教学目的明确规定“培养听的策略;特别强调培养在听的过程中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但是,在目前大多数听力教学的课堂中,部分教师和学生都是为了追求结果,做对练习,把听力课上成了听力测试课,缺乏听力活动的设计和策略的点拨。
(3)听后的扩展练习不够
《新课标》的听后活动范例中,把听力活动很好地与口语、写作联系到一起,使得语言的四项技能融为一体。但是在目前的听力教学中,由于课时的限制,很少有教师真正地在学生听完录音后再安排出课时进行相关话题的口语或写作练习,使听力练习与其他语言技能孤立起来,没有达到提高学生语言综合运用的整体目标。
4、任务型听力教学对策
针对目前高中英语听力教学中存在普遍问题,在教学中作者探索实践任务型听力教学,然学生在任务中体验快乐,在分享中享受成功,在成功中习得语言,提高听力水平。
(1)听前明确目的,布置任务
听前活动是整个听力活动的基础,主要任务是帮助学生明确目的,使学生迅速进入到听力语境中去,激活学生的背景知识。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首先,在学生听文章之前,可以摘取文章中关键两句话语,让学生预测文章内容,然后通过听来检测自己是否预测准确。而且,在听的过程中,学生会有意识地避开那些不在自己预测范围内的细节干扰,集中精力在重点问题上,使得听力的效果更好,顺利地完成《新课标》中预测大意的要求。其次,可以提供给学生一些阅读的相关材料,让学生尽快熟悉相关话题,做到了《新课标》中熟悉话题的要求。最后,通过一些和主题相关的小游戏,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想要听的兴趣,同时在游戏中消除学生因准备听力而存在的紧张焦虑的情绪。
(2)听时丰富活动任务
听时设计理解性任务,包括理解文章主旨大意、细节、把握作者的意图和情感倾向等。具体来说,可以利用画路线图、根据故事时间顺序排序、根据指示完成任务等。这些活动不仅可以指导学生有效的听力策略如:说话者的语气和态度,关键词、场景词、简笔画等,使学生成为学习的积极参与者,在听力过程中提高听力技巧和水平,使听力活动摆脱单向的、单一的活动。需要注意的是,任务设计要充分考虑到学生实际水平,做到难易适中。
(3)听后分析和输出任务
虽然听力活动中倡导的是听力的过程,但也不能忽视对结果的分析,以便教师对学生听力水平进行评估,从学生的错误中分析原因,找出并且让学生意识到存在问题的症结,共同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正如《新课标》所倡导的,要把四项语言技能结合到一起,听后可以设计活动让学生加深听力材料的理解,如让学生分组讨论、辩论本主题,把所听内容用自己的话向小组成员讲出来,小组成员互相评论,将所听内容以角色扮演等方式输出。这些输出方式也将加深学生对所听内容的理解,提高语言习得效率。
5、总结
任务型教学引导学生参与到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使学生充分的参与和交流,使学生能够深入的了解所学语言的含义,通过任务型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在高中英语听力中实施任务型教学方法对于提高学生英语听力水平是极其有益的。同时,在实施的过程中也应意识到它对教师的挑战,教师不能停留于单一的任务类型活动,重复使用,这样会使学生产生倦怠。这就要求教师要变化教学任务形式,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摸索更有效的途径和方法。因此,加深教师的理论学习及提高实践能力同样至关重要。相信在今后随着教师水平的进一步提高,环境的成熟,任务型教学在英语听力教学中的积极作用会更加突显出来。
参考文献:
[1]教育部.2003.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教育部.2006.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英语教学大纲(实验修订版).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3]魏永红.2004.任务型外语教学研究.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4]吴春华.2008.高中英语听力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阴.南方论刊,(3).
[5]张惠玲.2014.任务型语言教学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中学生英语,(8).
[6]朱效芬.2014.浅析任务型教学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新课程,(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