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试论数学课中启发式教学的运用

【作者】 王风茂

【机构】 山东省平度市李园街道唐田小学

【摘要】启发式教学是教学改革的重大成果之一,它经受了我国历代教学实践的检验,今天也正面临着现代化对它的挑战,传统的启发式教学要能适应当前改革开放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就必需更新观念、走革新思维之路。数学课堂教学既是科学又是艺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所进行的劳动是一种创造性和艺术性很强的劳动,作为数学教师,如何优化课堂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的主体性,提高教与学的质量呢?我认为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合理运用启发式教学,是达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新的《数学课程标准》对启发式教学方式的含义和特征有了更进一步的丰富和完善,使之更具时代特色,更加符合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更加注重体现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教师的启发引导作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小学数学;启发式教学;技巧;关系
【正文】
  一、正确处理好启发式教学与讲授式教学的关系
  只有把启发式教学和讲授式教学有机结合起来,才能符合现代教育的需要。例如在教学三角形的面积计算之前,必须让学生了解三角形的图形、分类,三角形的底及对应的高。在教学三角形面积计算时,就要引导以学生自己探索为主,贯彻启发式教学。1、回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怎样推导出的?得出要把三角形面积计算问题转化已学过图形的面积计算问题。2、动手操作,把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饨角三角形)拼成一个已经学过的图形。3、探索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高、底与三角形的高、底有什么关系?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与三角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然后得出:任意三角形面积是相应长方形面积的一半,进而得出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从中可以发现,通过学生动手操作,主动探索,加上教师的有机讲解、辅垫,学生轻松掌握了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二、激发动机,提高兴趣
  这是启发式教学的首要前提。教得有趣,学得就有味。好的情绪使学生精神振奋,不好的情绪则抑制学生的智力活动,课堂气氛也不好。学生高高兴兴地学和愁眉苦脸地学,其效果是不相同的。学生的学习动机,主要在于兴趣。一个教师课堂教学艺术的高超,就在于他能善于采用各种有效的方法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积极参加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愉快的活动中接受新的知识。如学习《搭配中的学问》时,如果直接和同学说搭配的规律然后再让他们做题,即使他们知道的规律会做题,他们学的也无趣,重要的知识点也记得的不牢固,数学的诞生是从生活中来的,我只有把抽象的数学知识还原成具体可感的形象才能让学生学的高兴,记得牢,提高效率,所以我认为在教授这一课时应该运用激疑吸引法和直观图示法,创设情景,提出问题,激发动机,提高兴趣。从同学每天吃的菜这一角度去提出问题,问:同学们每天吃什么?图中哪些属于素菜哪些属于荤菜,同时教者应指出在我们每天的食谱中,只有荤素搭配合理才能有利于我们的健康。一下就把同学的积极性提上来了,每个同学都积极开动脑筋参与进来,先点名让学生搭配,再引导孩子先用素菜中的一样与荤菜一一搭配,然后在用素菜中的另一样与荤菜一一搭配,……,这样做才会不重复不遗漏,进而使同学们掌握本课的重难点就是要有序的搭配,培养孩子的有序思维能力。只有在学生有了兴趣,提高了他们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才能爱学数学。
  三、激疑引思,揭示讲述
  这是启发式教学的重要手段。讲课是为了给学生“解疑”。“疑”是深入研究知识的起点,有“疑”,才有“思”;“思”而不解,才有“问”,有“究”;有“问”有“究”,才有所“得”。有“疑”才意味着有了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在教学中,如果学生“学无所疑”或不敢“疑”又怎么办呢?在此情况下,教师就要教学生有“疑”,善于“激疑”。利用学生新旧知识水平之间的矛盾,同时比较学习材料和学生已有经验之间的关联,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矛盾,认识矛盾,打开思路想问题。要做好这步,需做好课前预习,这只是“激疑”的第一步。主要的还在于讲课时对所教的知识善于问几个“为什么”。在学《可能性》时,运用讲练引导法和提问启发法。书上例题是通过在口袋放入不同颜色的球,让同学蒙着眼睛摸球,通过摸球的结果来理解“一定、可能和不可能”。先在口袋放入红色的球,让同学们猜测一下马上上来的同学摸到的是什么颜色的,然后找同学上来蒙着眼睛摸球,第二次放入黄色和绿色的球,……,摸出的结果可能和他们猜测的一样也可能不一样,问学生: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当放入不同颜色的球,结果是不是不同?需要这样的结果时,应放什么颜色的球呢?这一问,激起了学生的思考,从而深入探讨可能性的知识,达到了深入的理解“一定、可能和不可能”。
  可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善于设疑和激疑,同时善于在关键时候进行画龙点睛的讲析,对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很有帮助。
  四、引导多议,鼓励多问
  这是启发式教学法的有效方式。教师在课堂上引导学生有疑,学生必然会提出许多问题。学生提出问题后怎么办?是由教师一个人忙于回答,还是发动学生一起来议论求得答案呢?我认为老师回答是不必要的,实际上也是不可能的。最好是引导学生多议多问,让学生展开讨论,鼓励学生自己解决问题。议,即是不同观点,不同见解围绕共同的问题各抒已见。这样既相互提高,又相互补充,常常能暴露矛盾,走出的困境,开辟新的天地。在启发学生多议时,难免学生提出这样那样的问题,教师不应压制他们,应鼓励他们多提出问题。如果学生的问题越来越多,有的问题出了“格”,提出些“离题”的或“钻牛角尖”的问题时,只要教师引导学生把问题综合归纳起来,分清主次,就能拔“乱”反“正”,抓“干”带“枝”。当众说纷纭时,教师应当好“引路人”,集思广益,当机立断,作出提纲挈领式的开导,使问题获得解决。
  五、启发诱导,培养思维
  这是启发式教学法的目的。启发式教学的目的,在于努力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教学”是包含着“教”和“学”两个方面的实践活动。在这个实践活动中,“教”起着主导作用,“学”则是中心活动。“教”的效果如何,要从“学”这方面来看。在教的过程中忽视了“学”这个中心的实践活动,也就是忽视了让学生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启发式教学的宗旨,是使学生养成自己学习,自由研究,用自己的头脑来想,用自己的眼睛来看,用自己的手来做的这种精神,从而达到“自得”。
  总而言之,启发式教学的宗旨是启发思维,训练能力。只有正确运用启发式教学,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社会提供大量的有用之才。我坚信,坚持启发式教学,一定会给素质教育的阵地带来勃勃生机!
  参考文献:
  [1]李光明.谈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字化Flash技术的应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6(13):32-33.
  [2]荣艳堂.数字化为农村小学数学教学注入新活力[J].新课程·小学,2016(5):335.
  [3]征汉霞.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如何把握好三个“结合点”[J].科普童话·新课堂(上),2015(6):10-10.
  [4]杨兴燕,梁海亮.浅谈网络数字化小学数学课堂的构建[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6(17):58-59.
  [5]潘宗伟.数字化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践困境与优化策略[J].数码世界,2015(9):8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