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浅谈高中生物教学激趣方法

【作者】 董姗姗

【机构】 陕西省韩城市象山中学

【摘要】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由此可见兴趣是学习和求知最大的动力。浓厚的学习兴趣能加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培养其钻研精神,开发其创造能力。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开发学生非智力因素、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之一。
【关键词】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激发兴趣;教学策略;方法;措施
【正文】高中生物课内容比较抽象,有些内容很难,而学生的初中生物知识又极度欠缺,这给教学带来很大难度。如何让这样的高中生物课变得生动有趣,是高中生物教师必须钻研的问题。下面笔者简要谈几点体会和认识:
  一、培养融洽的师生关系,促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学的保障。现在有一些学生是因为喜欢这名老师,而爱学这门课程,所以,教师不仅要具备深厚的专业知识基础,做到学高为师,让学生钦佩教师的学识而喜欢这门学科,而且要带着情感走近学生,架起老师与学生心与心沟通的桥梁,使学生从内心接受教师,而喜欢学习这个科目。课堂上,教师要带着激情走进教室,要语言幽默,表情丰富,声调富有起伏,带动学生学习,令他们情绪高涨;在讲一些枯燥难懂内容的时候,通过形象的比喻或恰当的肢体语言表现出来,让学生跟着老师的思路走,轻松地掌握知识。例如在每一节课开始的时候,老师很有激情的大声喊“起立”,会使学生精神一振,快速进入课堂的学习。在讲述染色体组的时候,把一只手的五根手指头比喻为五条大小不同的染色体,组成一个染色体组,两只手就为两个染色体组,让学生们从直观的“教具”中理解知识。课下,老师可以以朋友的身份走进他们,与他们谈心,共同运动,让学生们从教师那里获得信任、理解、尊重。这样融洽的师生关系,不仅使课堂气氛活跃,而且使学生从心理上产生欢愉的情感,对所学的知识产生兴趣。
  二、利用多种教学资源,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生物学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社会性都很强的学科,所包含的知识内容非常广泛,有些知识是微观的、感知不到的,有些是宏观的,但触摸不到的,学生学起来就有很多的困难,时间长了,不会的知识积累多了,慢慢地就产生了厌学的情绪,不喜欢学习生物了。因此,在教学中可以利用多种教学资源,将这些很难感知的知识内容呈现出来,使学生学起来轻松,增加其学习的兴趣,更重要的是学生理解了知识,学习成绩就会有很大的提高。例如,讲到生态系统时,可以将影片中出现的海洋、森林、草原等场景编辑成小短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生态系统类型;又如,在讲授神经调节的时候,关于神经细胞的结构、反射弧的组成、反射活动的完成、兴奋的传导等知识,用图片、动画等多媒体课件演示出来,使学生在感叹生命微妙组成的同时激发其学习生物的兴趣,从而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
  三、使用幽默的教学语言感染吸引学生,增强教学效果
  在生物教学中,教师富有哲理和情趣的幽默,能深深地感染和吸引学生,使自己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如教育家斯维特洛夫所说:“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许多教师感到概念和理论的教学枯燥、抽象。其实,只要具有幽默感,做到“雅俗结合”,用风趣的语言、材料和与众不同的思维,就能将繁重沉闷化为轻松活跃,将繁杂化为简洁,将单薄变为丰富。笔者了解到有少数男生常怀着好奇心偷偷地去学抽烟,怎么去教育学生呢?在介绍细胞癌变时,笔者一本正经地对同学们说:“抽烟有两大好处:一是烟草的营养丰富。燃烧的烟草中含有4000余种物质,其中有一氧化碳、砒霜、焦油和尼古丁等。二是抽烟可成为医学专家。实践出真知嘛!抽烟可亲身体会气管炎和肺气肿,还可以与癌症交朋友,因为烟草所含物质中,至少已有43种被确认为致癌物了!”这样,将急切之意化为蕴藉之语。试想,如果只是声色俱厉地训斥或和颜悦色地去开导,有幽默的教育效果好吗!
  四、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一成不变的教学方法只会让学生厌倦,最终失去听众。以下是笔者的几点体会:
  1、巧用比喻化疑难。细胞膜的结构像花生糕:花生米像蛋白质分子,爆米花像磷脂分子,花生米以不同的深度覆盖、镶嵌或贯穿于其中。糖类和ATP比喻成家里的粮食和口袋里的现金。高温和低温对酶的影响比喻成人死了和睡着了。
  2、妙用诗词添兴趣。例如,物质出入细胞膜有两种方式:自由扩散,可形象地表述为“飞流直下三千尺”,“飞流”表明不需要能量,“直下”表明从高浓度到低浓度,且不需要载体;主动运输:可形象地表述为“逆水行舟用力撑”,“逆水”表示从低浓度到高浓度,“行舟”表示需要载体,“用力撑”表示需要能量。再如讲到生物的保护色时,引用杨万里的诗句:“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3、口诀谐音助记忆。如人体必需的八种氨基酸记成“携一两本淡色书来”。植物必需的七种微量元素记成“铜棚新炉贴馍馍”(铜硼锌氯铁钼猛)。有丝分裂时期特点记成“间期复制、前期三体、中期排队、后期分家”。原核生物:一(衣原体)支(支原体)细(细菌)线(放线菌)蓝(蓝藻)子。
  4、用科幻法展开联想的翅膀。如:光反应式ADP+PI→ATP若能科学利用意义更大。如果我们能制造模拟绿叶的绿色衣服穿在我们身上,通过特殊的导管把绿叶光合作用制造的ATP运到我们的体内,那么,我们一个月只需要吃几顿饭就足以维持我们身体生长的需要,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就让绿色衣服来尽情制造吧!非洲难民再也不必为粮食太少而发愁,人类从此再也没有粮食危机了!
  5、用比较法综合复习。课本中有2个“基本”、3个“基础”、4种能源极易混淆,如何区分它们呢?我把它们找出来,排在一起,加以比较,学生一目了然。2个基本是:新陈代谢是生命的最基本特征,光合作用是生物界最基本的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3个基础是:新陈代谢是生物体进行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构成细胞的元素和化合物是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细胞分裂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的基础;4种能源是:主要能源-糖类,储备能源-脂肪,直接能源-ATP,最终能源-光能。
  总之,教学的艺术性,就表现在要善于引导、培养学生在认识知识的过程中,求得发现,求得探索,善于把知识加以运用,使他们的知识得到不断地巩固并实现自己成为发现者的愿望,让他们从中享受到无比的乐趣。这样,我们的教学,就可在不断地寻求发现中,在始终热忱的兴趣探索中推进,达到发展学生智力的良好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