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诗意的语文,灵动的课堂

【作者】 卢嘉香

【机构】 云南省文山州西畴县西洒镇上果民族小学



【正文】  【摘 要】 语文是一门充满诗意的学科,语文的本性、本体和本色是诗意,语文的活力、灵魂和生命是诗意,语文的希望、出路和最高境界还是诗意。语文课堂教学的智慧、活跃、灵动,需要我们教师结合文本和学生的心理特点,适时、适量地为学生创造各种适宜的情境,使教学活动变得有声有色,情感涌动,让学生真正乐在其中,才能学有所获。
  【关键词】 小学语文;艺术导入;巧设情境;激思启智

  富有诗意的语文课堂,能使课堂充满灵动、充满趣味、充满个性。诗意的世界是美的世界,是洋溢着情感、想像、幻想和爱的世界。印度诗人泰戈尔说:“教育的目的应当是向人类传递生命的气息。”如何让语文课堂教学的水“活”起来?教师要注重从多种角度出发,关注动态生成,注重课堂教学中学生情感的激发,适时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倾情导入,引发兴趣
  常言说得好:响鼓还需重槌敲。如果说一节课是响鼓,那么导语则是重槌的第一槌,一定要浑厚激越,声声击到学生的心扉上,让学生的思维在碰撞中产生智慧的火花,消除其它课程的干扰,把学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起来,饶有兴趣地投入到新的学习情境中去。
  艺术导入对于课堂教学而言既是新课的开始,又是课堂主体与教师密切配合的起点,是整堂课的关键所在,影响着所有学生的学习。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所教学生的实际,我们可以“情”入境,以“疑”入境,以“趣”入境,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保持对课文主题的高度注意,吸引学生积极有效地进行学习。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于漪老师说:“情是教育的根,教师的语言要能拨动学生的心弦,在学生心中弹奏,就要善于传情,善于注情。”
  小学语文新课标强调了文学作品的审美意识、审美情趣,审美感受和审美创造等等。许多诗词名句是浓缩的精华,它们内在的美是令人叫绝的。设计导语时,恰到好处地运用一些诗词名句引入,不仅能够迅速渲染一种诗情画意的典雅气氛,而且能够创设“先声夺人”的审美情境,让课堂教学生机勃勃,体现出鲜明的抒情格调,让学生接受美的熏陶,这种熏陶不仅有利于语文学习的本身,而且有利于陶冶学生情操,塑造学生人格,有效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小学语文新课的导入方法很多,出了诗词名言的导入外,我们还可音乐导入、情境导入、故事导入、背景导入、悬念导入、比较导入、释题导入、谜语导入、问题导入、多媒体导入等。它没有固定的格式和方法,但不管采用哪种方法,都应力求省时;讲究知识性、趣味性和启发性,才能彰显教学的艺术。
  善教者善导,善导者高效。施教之攻,贵在引导,重在转化,妙在开窍。“灵活才能兴趣,巧妙才能高效,快乐才能极致”。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需要艺术,导入新课是艺术中的艺术。上一节“自然和谐,饱含智慧的课;充满激情,不失高效的课。”要努力做到:“课伊始,趣亦生;课进行,趣正浓;课结束,趣犹存。”诗意灵动的课堂导入要求注重“新”、“奇”、“趣”、“活”,才能引人入胜,扣人心弦,令人陶醉。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灵活运用多种导入方法,择其善者而从之是导入的法宝。如我组织学习五年级下册《景阳岗》时,采用同学们喜欢的音乐导入,播放《水浒传》的主题曲《好汉歌》。让激昂奋进、豪情满怀且直抒胸臆的歌曲,在一瞬间点燃学生的学习激情;组织学习《将相和》时,用“和氏璧”的故事导入,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课文;学习《桂林山水》时,我又激情导入道:同学们,在祖国众多的秀丽山川中,桂林的山、水极为巧妙地融合在一起,那“真静、真清、真绿的漓江水,好奇、好秀、好险的桂林山”令无数中外游客留连往返。早在宋朝李曾伯就以“桂林山水甲天下”来讴歌她,赞美她。现在,让我们跟随作者荡舟漓江,去尽情地享受天下第一的桂林山水吧!……
  课堂导入在教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一堂好的语文课必须有一个良好的导入作为前奏,方能行之有效。
  二、创设情境,享受魅力
  教育就是启发,就是感动。情境教学是“立教材之基,举学生之力,激学生之情,求互动之效。”铸就小学语文教学高效课堂的奠基石。
  于漪老师还说:“语文课要上得美。优美的语言伴随着丰富的感情,精湛的思想流入学生的心田,带学生在美的世界里徜徉,让学生学得愉快,学得兴味盎然,获得艺术享受。”
  情境教学从教学需要出发,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场景或氛围,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迅速而正确理解教材内容,促使他们的心理机能全面和谐发展。
  境为情设,情因境生。赞科夫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感和意志领域,触及到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会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情境教学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一块绿洲,是构建诗意灵动的语文课堂的一扇窗户。有效的教学情境,既是语文课堂教学的催化剂,又是师生课堂互动的桥梁,既可以沟通教师与学生的心灵,又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课堂生机勃勃,气味盎然,精彩纷呈。
  语文学科区别于其它学科的最大特点就是它更注重形象性、欣赏性和感悟性。强调使学生在接受多种刺激和信息的同时,更全面地发展其思维能力,加深其对事物的理解。因此教学中更需要以形象生动的画面,栩栩如生的情境,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并给学生以新颖感、惊奇感,从而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兴趣,唤醒学生思辨和感悟的能力。
  巧妙的情境创设不仅能够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而且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教学内容,同时也为诗意课堂创造了更好的条件。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情境教学能让学生在语文课上学习着、感动着、快乐着、收获着;能让学生在语文课上建立自信,放飞思想、张扬个性、形成能力;能让学生在语文课上融入智慧、生成智慧、彰显技能。
  有人说,儿童是感性的“王子”、理性的“睡眠期”。作为小学语文教师,面对着一双双富有灵气的眼睛,我们既要尊崇儿童的感性,又要唤醒儿童的理性。创设情境教学,恰好满足了儿童发展的需要,给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带来了生机,也尽显了语文学科的魅力。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小学语文教学要求在教学中不仅要发挥传统教学优势,还需要利用创新教育,采用多种教学方式,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创设情境是提高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例如:我在组织学习五年级上册《“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时,想到现在的孩子多为独生子女,和母亲的关系很好,却对父亲颇多怨言,难以理解课文中的父亲对孩子的一片苦心。于是,在课堂上,我先让学生由衷说出自己对父亲的不满,然后和学生分享了自己父亲的一个疼爱我的小故事,通过老师的故事,他们很快明白,父亲的爱是深沉的,在表面上往往看不出来。在我的引导下,学生纷纷述说起自己的父亲,对文中父亲对孩子的爱有了深刻的理解。因此只有多创设这种与生活相结合的教学情境,才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情感是语文课堂的灵魂,也是语文课堂的魅力所在。教师要扣住教材中的情感因素,准确把握学生的内心世界和情感轨迹,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情感,引导学生将自己的人生体验、情感与文本交融在一起,就会实现教师情、学生情、作者情的情感交融、和谐共振。
  三、激思启智,学活课文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是启迪学生智慧、促进师生、生生信息交流的有效载体。灵动、开放的小学语文生态课堂的构建,是开创小学实效性语文课堂的必经之路。
  夸美纽斯说:“教育者的艺术表现在使学生能够透彻地、迅速地、愉快地学习知识技能。”孔子说:“夫子循循然善诱人。”语文教学需要从学生发展的高度立意,既要给学生一座“田园”,让他们育智增才;又要给学生一座“花园”,让他们怡情养性。我们只有相机诱导,善于启迪学生心灵,激发学生睿智,才能提高教学效率。
  《语文新课程标准》有:“阅读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方位去思考。
  吕叔湘说:“如果说一种教学方法是一把钥匙,那么,在各种教学方法上,还有一把总钥匙,它的名字叫做‘活’。成功的教师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们把课讲活了。”“活”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成功的精髓。
  只有教活,才能学活。学活语文知识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课堂是师生共同成长的乐土,搭建人人参与的平台,促使学生学有所获,是构建教学成功的关键。例如:我教学《乌鸦喝水》时,先引导学生理解文章大意,再组织学生把课文内容编成课本剧来表演,为鼓励学生积极动脑,有自己的个性思维和想象,在改编前我特意指出:“乌鸦如何想办法能让自己喝到瓶子里的水?待会儿老师要请这些聪明的小乌鸦上来表演。”结果,一个个富有创意的想法产生了:一同学戴着乌鸦头饰,嘴里衔着一根空心的草杆,他把草杆插入瓶子中,美美地吸了一口,还幽默地拍着肚皮说:好爽啊,真是晶晶亮,透心凉。富有创意的表演一下子激起了其他同学的创造欲望,有同学找来塑料袋,把瓶子里的水倒入袋子中,一下喝到了水;有的同学把瓶子斜放着,也喝到了水……整个环节,无不洋溢着同学们的学习热情,无不释放出他们的智慧。
  语文课堂是一个大熔炉,它能炼出学生的潜在能力,能炼出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能炼出学生自理与做人的能力。在实施愉快教学,创新教学的今天,我们应该顺应学生好动的天性,想方设法让学生动起来,使学生兴趣盎然,主动学,乐于学。也只有这样,语文课堂才能活起来,达到它应有的教学效果。
  总之,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教学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课改为我们教师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舞台,课改使我们满怀激情的弹奏出课堂教学的华美乐章,同时,也对我们提出了新的要求,赋予我们新的历史重任。我们只有不断探索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方法,才能使新课程倡导的新理念得到真正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韩文学.创设情境打造有效课堂:浅谈小学语文教学情境的有效创设,才智[J],2015(5)。
  [2]马叶慧.“激趣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作文成功之路(上),2016(3);
  [3]王晓霞.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策略的研究[J].读天下,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