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传统剪纸工艺与现代字体设计喜相逢——把传统非遗剪纸工艺融入现代字体设计泛发新彩
【作者】 黄晓华
【机构】 广东省汕头工艺美术学校
【正文】 【摘 要】 非遗传统剪纸工艺并没有作为常规纳入一般的美术专业教学之中,本文是我在规定的现代字体设计教学中灵活而有效地注入非遗传统剪纸工艺教学,把传统非遗剪纸工艺融入现代字体设计泛发新彩的实践经验。这样教学字体设计课等于把非遗剪纸工艺也纳入常规的设计教学之中了,而且有完美的结合新貌。以这种方式助力非遗文化传承与创新,我觉得意义重大,值得欣喜地与大家一起分享,一起努力继续探索实践,做更多更美好的美事生发!
【关键字】 传统非遗剪纸工艺;现代字体设计;契合点;传承和弘扬;发展和创新;完美中西结合;泛发新彩
传统剪纸在民间民俗生活中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随着现代生活的推进,西方文化的传播,在现实生活中已日渐式微,幸得近几年作为非遗文化的剪纸已受到一定的关注和重视,但是要让它长久泛发新彩,重新亲民接地气地热烈发展起来还是不易的,得重新培养起乡土,这乡土文化奇葩才更有健康发展的生态。作为常年进行美术教育和热爱乡土文化的老师都深感痛心和遗憾,我一直在思考、探索、实践着把传统工艺文化结合入现代设计教学中来,这是作为美术教育者该有的文化使命感和责任感。于是抱着传承与弘扬、发展创新传统非遗文化的出发点,我在上字体设计课程中,让传统剪纸工艺与现代字体设计喜相逢,把传统非遗剪纸工艺融入现代字体设计,期望在中西结合中泛发新彩,在下一代中传播并一起实践传统剪纸工艺在字体设计中也可以很现代很新潮。所谓借尸还魂,但实践作业出来的效果大家还是不约而同地发现、也体会、和被感染了传统的剪纸工艺之美,把它运用在现代字体设计中使得其华彩卓然,新姿蓬勃,值得与大家一起分享交流和传播,一起在现代字体设计中传承和弘扬发展创新我们的非遗剪纸文化。
这个字体设计课程中,我前段是严谨地按照现代美术设计教育的字体设计课去上的,讲授字体设计的历史渊源及其发展,字体设计变化的原则、方法、技法、作业练习等等,这样学生已掌握现代字体设计的基本技能,可以自行完成一般字体设计和制作;后面才是我则重点,独特地增加插入了剪纸的知识技法讲解和练习,并详尽教授字体设计与剪纸的契合点等等,这样才能实操中完成两者的完美结合。
课上我还先介绍了本地的潮阳剪纸非遗传承人的成长和鉴赏其作品。旨在吸引学生提起兴趣和重视。同时用非遗传人精美的传统剪纸作品感染他们,让他们先自发观察、感受剪纸的形式美,工艺美和前途美。使其明白:剪纸艺术是多年来民间智慧的结晶,具有很强的装饰性,工艺性,民俗性。各地传统节日会借助剪纸艺术来进行祈福,神祝等活动形式,比如北方贴窗花,而我们潮阳本地农村最隆重地“拜老爷”时也会放在祭祀品上装点、祈福,但是各种剪纸在现代渐渐演化为一般民众生活中的审美或艺术创作形式,面临着失传,和失去欣赏喜爱的受众,这急切需要下一代人把它传承学习爱护发扬起来,故而我用这种方法激发起学生主体学习热情。
在此基础上,我再讲授剪纸的种类,历史,价值,艺术特色,工艺制作等等。这样学生又等于学习了传统剪纸的基本理论知识了,有了一定的工艺剪纸的审美积累和判断,又了解剪纸的基本艺术特征:1.造型简洁夸张,内容丰富广泛,内涵意蕴深厚;2.材料简单效果好,一把剪刀,一张红纸即可;3.包含独特的剪纸工艺,书法,图案,民间民俗艺术等。学生们听了会立即觉得剪纸艺术其实是很方便亲民的,所以才能那么流传久远,魅力不减。学生也就不会望而生畏,变得跃跃欲试了,把学生动手体验的热情成功撩起。后面另外再把剪纸工艺的剪法口诀也教授他们,方便动手实践:1,从细处先;2,从里到外;3,从繁到简(注意点:刀尽量挑起剪)。学生也会觉得很简洁,易懂。
这样有了理论下一步就可以联系实际展开动手设计和制作剪纸字体设计作品了的辅导了。最后动手练习阶段,我再把字体设计与剪纸的契合点隆重提出来:现代字体设计与剪纸的艺术特点有相合可喜相逢:1,可用字体设计的形式美规律创作并用剪纸艺术的美感特征要求相互契合;2,特别处理好线线相连的特殊造型工艺要求,就能保证字体设计最终能在剪纸工艺中实现成功。并且课堂上我亲自示范剪纸传统的“双喜”吉祥字剪纸,让学生现场体会到“圆、尖、方、缺、连”的剪纸工艺特征。这本身就是一个字体设计,同时也是一个传统的吉祥字图案,示范之后,学生更能明了剪纸到字体设计相结合的重要处理契合点:除了其它形式美规律符合之外,必须让字体设计连着,剪纸的造型特点之一就是线线,面面相连,这样才能成其为剪纸。最后再让学生练习画设计图变化“双喜”的细节造型,使每个学生的“双喜”都是有所不同的,同时检查设计图纸时,先把造型不美的修改好,把不相连的错误改掉,接着再开始辅导实际练习剪纸剪的工艺,结合老师亲自示范和兼顾视频资料辅助,学生自己开始练习剪草稿。这样的细致流程辅导之下大部分学生能完整完成整个剪纸字体设计的设计制图和剪出的工艺,然后再做小调整,画剪正稿,最后装裱圆满完成。经历这样一系列学习训练下来,学生对字体设计和剪纸可完美结合的艺术效果都是有目共睹的,师生的欣喜洋溢在这生动有趣的课堂里,特别是学生亲身经历体验了自己创作制作出来的成就美感,感兴趣的同学还自行设计变化剪纸了多几个剪纸字体设计作品,沉浸着沾沾自喜。作品既有现代感,又有传统工艺之美,赏心悦目,我的创新教学实践目的达到了,也喜不胜收。事实说明剪纸与现代字体设计课可以完美结合,学生还多掌握了一门非遗剪纸手工艺,以后他们秉承这个设计理念还能更好地把传统剪纸工艺文化都结合入现代设计中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我把传统非遗剪纸工艺融入现代字体设计课程,泛发新彩,传统剪纸工艺与现代字体设计是能喜相逢得。
非遗传统工艺并没有作为常规纳入一般的美术专业教学之中,我在规定的现代设计教学中灵活而有效地注入非遗传统工艺教学的理想实现了。这样教学字体设计课等于把非遗剪纸工艺也纳入常规的设计教学之中了,而且有完美的结合新貌。以这种方式助力非遗文化传承与创新,我觉得意义重大,值得欣喜地与大家一起分享,一起努力继续探索实践,做更多更美好的美事生发!
以上是我关于把传统非遗剪纸工艺融入现代字体设计课创新教学泛发新彩的一点经验分享,欢迎也期盼与大家一起继续交流,探索,促发美好!
【关键字】 传统非遗剪纸工艺;现代字体设计;契合点;传承和弘扬;发展和创新;完美中西结合;泛发新彩
传统剪纸在民间民俗生活中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随着现代生活的推进,西方文化的传播,在现实生活中已日渐式微,幸得近几年作为非遗文化的剪纸已受到一定的关注和重视,但是要让它长久泛发新彩,重新亲民接地气地热烈发展起来还是不易的,得重新培养起乡土,这乡土文化奇葩才更有健康发展的生态。作为常年进行美术教育和热爱乡土文化的老师都深感痛心和遗憾,我一直在思考、探索、实践着把传统工艺文化结合入现代设计教学中来,这是作为美术教育者该有的文化使命感和责任感。于是抱着传承与弘扬、发展创新传统非遗文化的出发点,我在上字体设计课程中,让传统剪纸工艺与现代字体设计喜相逢,把传统非遗剪纸工艺融入现代字体设计,期望在中西结合中泛发新彩,在下一代中传播并一起实践传统剪纸工艺在字体设计中也可以很现代很新潮。所谓借尸还魂,但实践作业出来的效果大家还是不约而同地发现、也体会、和被感染了传统的剪纸工艺之美,把它运用在现代字体设计中使得其华彩卓然,新姿蓬勃,值得与大家一起分享交流和传播,一起在现代字体设计中传承和弘扬发展创新我们的非遗剪纸文化。
这个字体设计课程中,我前段是严谨地按照现代美术设计教育的字体设计课去上的,讲授字体设计的历史渊源及其发展,字体设计变化的原则、方法、技法、作业练习等等,这样学生已掌握现代字体设计的基本技能,可以自行完成一般字体设计和制作;后面才是我则重点,独特地增加插入了剪纸的知识技法讲解和练习,并详尽教授字体设计与剪纸的契合点等等,这样才能实操中完成两者的完美结合。
课上我还先介绍了本地的潮阳剪纸非遗传承人的成长和鉴赏其作品。旨在吸引学生提起兴趣和重视。同时用非遗传人精美的传统剪纸作品感染他们,让他们先自发观察、感受剪纸的形式美,工艺美和前途美。使其明白:剪纸艺术是多年来民间智慧的结晶,具有很强的装饰性,工艺性,民俗性。各地传统节日会借助剪纸艺术来进行祈福,神祝等活动形式,比如北方贴窗花,而我们潮阳本地农村最隆重地“拜老爷”时也会放在祭祀品上装点、祈福,但是各种剪纸在现代渐渐演化为一般民众生活中的审美或艺术创作形式,面临着失传,和失去欣赏喜爱的受众,这急切需要下一代人把它传承学习爱护发扬起来,故而我用这种方法激发起学生主体学习热情。
在此基础上,我再讲授剪纸的种类,历史,价值,艺术特色,工艺制作等等。这样学生又等于学习了传统剪纸的基本理论知识了,有了一定的工艺剪纸的审美积累和判断,又了解剪纸的基本艺术特征:1.造型简洁夸张,内容丰富广泛,内涵意蕴深厚;2.材料简单效果好,一把剪刀,一张红纸即可;3.包含独特的剪纸工艺,书法,图案,民间民俗艺术等。学生们听了会立即觉得剪纸艺术其实是很方便亲民的,所以才能那么流传久远,魅力不减。学生也就不会望而生畏,变得跃跃欲试了,把学生动手体验的热情成功撩起。后面另外再把剪纸工艺的剪法口诀也教授他们,方便动手实践:1,从细处先;2,从里到外;3,从繁到简(注意点:刀尽量挑起剪)。学生也会觉得很简洁,易懂。
这样有了理论下一步就可以联系实际展开动手设计和制作剪纸字体设计作品了的辅导了。最后动手练习阶段,我再把字体设计与剪纸的契合点隆重提出来:现代字体设计与剪纸的艺术特点有相合可喜相逢:1,可用字体设计的形式美规律创作并用剪纸艺术的美感特征要求相互契合;2,特别处理好线线相连的特殊造型工艺要求,就能保证字体设计最终能在剪纸工艺中实现成功。并且课堂上我亲自示范剪纸传统的“双喜”吉祥字剪纸,让学生现场体会到“圆、尖、方、缺、连”的剪纸工艺特征。这本身就是一个字体设计,同时也是一个传统的吉祥字图案,示范之后,学生更能明了剪纸到字体设计相结合的重要处理契合点:除了其它形式美规律符合之外,必须让字体设计连着,剪纸的造型特点之一就是线线,面面相连,这样才能成其为剪纸。最后再让学生练习画设计图变化“双喜”的细节造型,使每个学生的“双喜”都是有所不同的,同时检查设计图纸时,先把造型不美的修改好,把不相连的错误改掉,接着再开始辅导实际练习剪纸剪的工艺,结合老师亲自示范和兼顾视频资料辅助,学生自己开始练习剪草稿。这样的细致流程辅导之下大部分学生能完整完成整个剪纸字体设计的设计制图和剪出的工艺,然后再做小调整,画剪正稿,最后装裱圆满完成。经历这样一系列学习训练下来,学生对字体设计和剪纸可完美结合的艺术效果都是有目共睹的,师生的欣喜洋溢在这生动有趣的课堂里,特别是学生亲身经历体验了自己创作制作出来的成就美感,感兴趣的同学还自行设计变化剪纸了多几个剪纸字体设计作品,沉浸着沾沾自喜。作品既有现代感,又有传统工艺之美,赏心悦目,我的创新教学实践目的达到了,也喜不胜收。事实说明剪纸与现代字体设计课可以完美结合,学生还多掌握了一门非遗剪纸手工艺,以后他们秉承这个设计理念还能更好地把传统剪纸工艺文化都结合入现代设计中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我把传统非遗剪纸工艺融入现代字体设计课程,泛发新彩,传统剪纸工艺与现代字体设计是能喜相逢得。
非遗传统工艺并没有作为常规纳入一般的美术专业教学之中,我在规定的现代设计教学中灵活而有效地注入非遗传统工艺教学的理想实现了。这样教学字体设计课等于把非遗剪纸工艺也纳入常规的设计教学之中了,而且有完美的结合新貌。以这种方式助力非遗文化传承与创新,我觉得意义重大,值得欣喜地与大家一起分享,一起努力继续探索实践,做更多更美好的美事生发!
以上是我关于把传统非遗剪纸工艺融入现代字体设计课创新教学泛发新彩的一点经验分享,欢迎也期盼与大家一起继续交流,探索,促发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