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践行自主探究,聚焦智慧课堂

【作者】 魏远芳

【机构】 云南省文山州西畴县法斗乡董有小学



【正文】  【摘 要】 现代小学数学教学要与时俱进,追求教育的智慧,智慧的教育,追求充满智慧灵动的课堂,努力从塑造“知识人”,走向培养“智慧人”。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激励学生独立、自主地学习。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和引导者,更是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的培养者。灵动的、活跃的、充满智慧的、真正有效的课堂不是为了“教”而“教”,目的在于通过教师智慧的“教”实现学生快乐的“学”。
  【关键词】 小学数学;和谐课堂;以趣促学;激思启智

  “灵活才能兴趣,巧妙才能高效,快乐才能极致。”小学数学是一门趣味性较强的学科,教师要不断更新教学理念,改革教学方法,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善于聚焦智慧课堂,张扬学生个性,彰显数学学科魅力;将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权归还给学生,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利用旧的知识和已有的实践经验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主动探索,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从而实现学有所获。
  一、构建和谐,快乐学习
  演员,靠演技征服观众;球员,靠球技留住球迷;教师,靠综合素质引领学生奔向美好的未来。小学数学是个魅力无限的学科,蕴含着无尽的美妙和奇趣,需要教师“传道有术、授业有方、解惑有法”,充分利用教学资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不断增强学生的数学素养,积极培养学生的好奇心。
  课堂是学生形成习惯、有效思考、激发智慧、完善人格的地方,因此我们的课堂必须努力满足学生“好奇”“好学”“好动”“娱乐”“好胜”“成功”“依恋”“被爱”的心理需求,努力诱发学生产生快乐情绪,将对学生的关怀、人格的尊重、学习的严格要求融入爱的行为之中,孕育出师生间良好的情感状态,并把这种感情推移到整个学习活动中。
  教以生为本,学以悟为根。现代教学要讲究与时俱进,灵动高效,课堂教学需要搭建生命活力的舞台。因此,只有智慧与智慧的碰撞,心灵与心灵的交融;让学生都能感受到自己的存在,自己的尊严,自己生命的成长,才能学有所得。
  新课程理念下,人为本,和为贵,谐为美。和谐社会呼唤和谐课堂,和谐课堂离不开爱心教育。教师职业是良心职业,我们只有把“爱心”、“耐心”、“细心”献给学生,用赏识的眼光去发现和挖掘学生的闪光点,去肯定、鼓励和帮助学生找回自己期望的角色,用心激发学生的“信心”,才能赢得学生的“芳心”。
  新型的师生关系是民主、平等、温馨的,教师要善于蹲下身来,与学生同甘苦、共命运。深刻认识课堂是师生共同学习和生活的场所,也是智慧生长、“生命栖息的家园”。善于更新教育观念,注重寓教于乐,才能:
  带上微笑:让学生感到课堂时间短暂而愉快,课堂心理空间广阔而丰富;带上激情: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学得有滋有味、有声有色;带上幽默: 让教师诙谐幽默的评价语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出轻松愉快、和谐融洽的教学氛围;带上夸奖:有人说,好学生都是夸出来的,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带上学识:“知识是水,魅力是舟”,教师的魅力需要我们用渊博的知识才能显示出迷人的风采。
  陶行知说:“先生的责任不在于教,而在教学生学”。所以教师要改变以往那种让学生跟在自己后面亦步亦趋的习惯,注重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课堂教学中尽可能多地创设各种有效的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让学生在亲自探索、发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享受学习的乐趣,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学生的自主学习,重在教师有效的点拨、引导。追求高效课堂,实施减负增效,关键是让课堂教学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让效率高起来,“活”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精髓,是打开教学大门的金钥匙,教师一定要引领学生学活数学知识。
  二、以趣促学,艺术授课
  教未见趣,必不乐学。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兴趣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求知探索的内驱力。
  快乐是一根神奇的魔棒,如果把它用在数学课堂教学上,就会让枯燥无味的数学变得生动有趣。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应在“新”“奇”“趣”“乐”上下功夫,采用直观生动,富有趣味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有位哲人曾经说过,没有兴趣,就没有记忆。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向导,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影响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的直接因素。凡富有兴趣的东西,学生都学得好、记得牢。
  长期的数学教学使我深深认识到:实施趣味教学,有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探究学习。数学是一门充满枯燥理论、公式、定理的重要的基础性学科,该学科主要是研究数量和空间关系的一门较为抽象的学科,是一门系统性、逻辑性较强的学科。而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较为感性的阶段,学生活泼童趣,如果能充分利用小学生的成长特点挖掘其学习兴趣,教学效果定会事半功倍。
  开展小学数学趣味教学的方法很多,根据学校及学生实际,我们可以采用游戏教学,创设情境教学,利用顺口溜、儿歌教学,巧用多媒体教学,实践操作教学,利用图示法教学,设疑问难等等,让多姿多彩、形式多样的数学趣味教学,丰富学生的学习。
  趣味教学是教活数学教材的活的灵魂。吕叔湘说:“如果说一种教学方法是一把钥匙,那么,在各种教学方法上,还有一把总钥匙,它的名字叫做‘活’。成功的教师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们把课讲活了。”“活”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成功的精髓。
  例如:我在组织学习“长方体的认识”时,上课伊始,我拿一个梨子和一把水果刀放在讲台上,学生感到很惊奇,目光都注视着我。我用水果刀将梨子切了一下,让学生到前面摸摸切开的梨子,并说出摸后的感受。学生说:“切开的地方平平的、滑滑的。”我顺势引导说:这是梨子的一个面。接着,我再将切开后的半个梨子又切了一刀,又让学生摸一摸两个面相交的地方,一个个学生兴奋不已,都争着去摸,我启发道:“这个地方,可以给它取个什么名字呢?”师生经过讨论,最后确定为棱。我趁势将梨再横切一刀,并把学生的目光吸引到3条棱相交的地方,很快有学生说出那是顶点。这时,我将切好的梨子高高举起,让学生观察切好的“作品”,并告知学生这就是今天我们要研究的“长方体”。那么长方体有多少个面,多少条棱,几个顶点呢?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入探究。
  如此这般,我通过情境导入,注重了学生的生活经验,通过我的“切一切”、学生的“摸一摸”活动,既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又使学生对新知学习充满期待,最后让学生在头脑中建立起面、棱、顶点的概念,有效导出长方体的基本观念,效果显而易见。
  在小学生的世界里,故事、儿歌是吸引度较高也容易让学生迅速参与课堂学习的形式,我们可以将数学概念、计算方法等枯燥的学习内容融入其中,使数学知识更容易理解、易学易记。例如,我组织学习“元、角、分”时,学生对人民币单位概念和单位换算掌握较难,我自编儿歌来帮助学生理解道:“人民币,三兄弟;元、角、分,齐相聚;认识它们并不难,十十换算记心间。”让通俗易懂的儿歌,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寓教于乐,妙趣横生。
  时代在发展,教育在前进。改革教学方法,开展趣味性和灵活性的数学课堂教学,是大势所趋,时代所迫。
  三、设疑问难,激思启智
  施教之功,贵在引导,重在转化,妙在开窍。第斯多慧说:“一个坏教师教学生奉送真理,一个好教师教学生发现真理。”卢梭说:“对学生,不要教他这样或那样的学问,而要由他们自己去发现那些学问。”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则认为:“教育者的艺术表现在使学生能够透彻地、迅速地、愉快地学习知识技能。”教学的技巧和艺术要使学生渴望获得知识并不断追求真理,并带着强烈的渴望去探索、认识世界,所以教学过程必须遵循这一真理,要精心设计教学,以启迪学生的心灵,点燃学生的智慧火花,使学生认识到学习是一种乐趣,更是一种需要。
  苏霍姆林斯基说:“真正的学校乃是一个积极思考的王国。”如果说教育的最重要任务之一是开发学生的智力,让他们越来越聪明,越来越充满智慧,那么,启发学生的思维则是高效数学课堂教学艺术的核心。提倡启发诱导的教学方式,几乎是古今中外教育家们共同的教学主张,而善于启发诱导、激思启智,则是他们教学艺术实践的闪光之处。
  数学课堂作为激思启智的重要阵地,更要通过优秀的现代课堂教学设计和高效的课堂教学活动,使每个学生的各种潜能都得到有效地开发,让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最有效的发展,实现教学与学生发展的整合。关注学生课堂学习心理状态与活动细节,适时进行引导,让学生的学习始终处于一种“欲说还休,意犹未尽”的认知冲动中,是每一位数学教师课堂关注的重点。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课堂提问既是一门学问,也是一门艺术。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师生互动时使用最多的手段。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遵循一定的提问原则,力求做到会问、巧问,才能达到会答、善答。
  善教者善导,善导者高效。提问在课堂教学中起着情趣、导思等重要作用。善教者,必善问。如我组织学习《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后,继续启发学生思考两个问题:①为什么沿着平行四边形的高剪呢?②所有的平行四边形都能剪拼成长方形吗?问题一提出,学生有的在比划,有的在思考,有的在交流。这两问促使学生将外在操作与抽象思维结合起来,更为关注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和方法,使其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大大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
  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是一项设疑、激趣、引思的综合性教学艺术。它既是教师素质的体现,也是教师教学观念的体现。我们要注意提问的目的性、启发性、开放性,并注意找准问题的切入点,使问题循序渐进,层层深入,进而达到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积极思考的目的。
  总之,小学数学是一门趣味性很强的艺术学科,要实现教学的灵动智慧高效,我们只有不断探究教法,善于创设和谐的教学情境,努力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欲望,有效激励学生合作互动,倾情呵护学生,构建生动课堂,才能让教学精彩不断。
  参考文献:
  [1]孙勇.培养数学兴趣 提高教学效率[J].成功(教育),2015(02);
  [2]田金婵.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J].才智,2016;
  [3]朱桂春.小学数学教学艺术之我见[J].学周刊,2017(24);
  [4]黄梅.小学数学智慧课堂教学策略浅析[J].当代教研论丛,20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