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提高历史教学效率的几点方法

【作者】 王国江

【机构】 黑龙江省依安县依龙中学



【正文】  一、通过质疑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教师利用具有启发性的问题来吸引学生。教师除了自己精心设置问题外,还应该鼓励学生提出质疑。因为教学的重点就是培养学生准确提出问题和回答问题的能力,所以在任何时候都应该鼓励学生提问。在课堂教学中,要经常鼓励学生勇敢的提出问题,先提出一个问题,组织学生对其进行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采用竞赛的方式鼓励学生提出更多的问题。长此以往,学生对于提问就不会再胆怯,而且提出问题的质量也会越来越高,这样一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就会大大提升。
  二、为学生创设自主学习的氛围
  教师作为课堂教学活动中的组织者和指导者,应采用灵活多变的组织方式,给教学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当学生对一个问题的认识比较模糊或者需要多角度、多层次的阐明一个问题时,可以把问题交给学生,让他们自由讨论、畅所欲言、深入讨论、彼此交流,共同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这样活跃的课堂气氛下,学生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不仅锻炼了口才,更突出了主体地位,其思维能力也会得以提高。
  三、开发学生创造性学习能力
  创造力的开发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关键。要开发创造力,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鼓励学生对知识进行运用和创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创造力:1.让学生自己设计一些课堂训练题。要从过去的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这其中转换思维方式是很重要的。让学生变换角色,站在教师的角度上,自己动手设计一些练习题,既有助于学生创造力的开发,同时也对教师加深了理解,对学生以后的学习可以起到帮助作用。2.对历史实物发表自己的看法并提出自己的假设。通过对历史的学习,学生肯定已经形成了自己一定的认识,接着就是要把这种认识转化为自己的理论观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教材中没有下定论的问题大胆的进行假设,并说成自己的理论依据。学生如果可以提出假设,则说明他们已经形成了自己的思维方式。课堂就是学堂,学生在课堂上不仅要学习知识,还要学会做人、学会生存。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给学生提供广阔的空间,来解放学生的思想,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为学生创造轻松、和谐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主动参与、积极探索,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提高自身的能力。
  四、树立有效教学理念
  历史课程应使学生获得基本的历史知识和能力,培养良好的品德和健全的人格。历史课程应避免专业化、成人化倾向,克服重知识、轻能力的弊端,不刻意追求历史学科体系的完整性。课程内容的选择应体现时代性,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减少艰深的历史理论和概念,增加贴近学生生活、贴近社会的内容,以有助于学生的终身学习。社会学发展表明:一个人不懂历史,表明这个人无知;若是一个民族不懂历史,那么等待这个民族的将是被灭亡。历史学科的价值不仅在于其传授历史知识的功能,更重要的是其巨大的育人价值。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有效教学理念,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始终体现“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这一观念,更新教育理念,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确立与新课程标准相适应的教学观念。
  五、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对时间如何分配,直接反映了他的教学观和教育理念。自主学习的问题性、实践性、参与性和开放性决定了自主学习必须有充足的学习时间。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自由支配学习时间是学生个性发展的条件。其所指当是留给学生足够多的自主学习时间。学生的自主探究活动既需要独立思考,也需要交流合作。合作交流可以共享资源、求同存异,拓展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尝试了利用一个切入点为学生创造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空间的做法,从而更好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给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力的足够的空间,给学生更多的机会展示自己,挖掘潜力,从成功中获得成就感,从而体会到学习的轻松与愉悦,并以更加投入的身心状态去迎接新的学习生活。
  六、运用个案导入,提高课堂实效性。
  课堂导入的实效性就是要求教师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引导学生亲身体验过去的历史,主动建构历史知识。通过以小见大的个案导入和运用,可以加强学生进一步提高阅读和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培养历史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切实能够提高初中历史课堂的教学实效性,这正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核心。好的导入语是一堂课良好的开端。在导入语的选择上,我们都应当遵循一个原则,即学生听得懂,感兴趣。同一教材内容的导入设计应紧扣主题,立足于“了解”这个层次要求,着眼于“理解”“运用”这两个层次,由浅入深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切实提高初中历史课堂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