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浅谈如何提高基层学校学生写作训练的有效性
【作者】 夏玉军
【机构】 新疆伊犁州伊宁县喀拉亚尕奇乡中学
【正文】 在基层学校中,少数民族学生在整个班级中占多数,但由于受传统教学方式及周边语言环境不足的影响,少数民族学生平时对作文不感兴趣,老师布置写作任务时常常感到头疼。学生觉得写作很难,总感觉到无话可说,无话可写,不知从何练起,往往提笔似有千斤重,这也是他们写作水平难以提高的重要原因。作为一名基层教师怎样才能真正提高少数民族学生写作水平呢?下面我就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要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兴趣是我们每个人做事的最大动力。要想做好一件事就必须对它产生浓厚的兴趣,只有这样才能事倍功半。因此,教师要想使学生不惧写作,并且喜欢写作,就得从学生的心理入手。把写作看成是一件很简单,很平常的是,就像是写日记一样,或者是书法自己的内心情感,把高兴或不高兴的是表达出来,或者是一中记载而已,让学生深刻体会到写作是一种释放。因此,我们从简单的题材入手,可以根据学生的喜好选择不同的题材让他们自由地创作,能写多少写多少,让他们在自我的写作中体验快乐,享受这种无拘无束的文字游戏。当孩子变得对写作慢慢产生了兴趣,教师可以一步一步加要求,是这种文字游戏成为正规的作文。教师对那些刚入手和写作的学生要给予更多的鼓励,及时写的很糟糕,也要想办法找出亮点并表扬,这样他们会有更多的信心和勇气去写作。
二、启发学生真正的写作来源于生活
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要解决学生“没有材料可写”,这一作文中最大的困难,教师就必须帮助学生从广阔的生活中获取作文材料。尤其在口语交际课上,教师要引导学生互相交流,交流现实生活中的点滴事情,使学生善于观察,善于发现把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情拿到课堂上,这就是最好的文章的素材。生活在农村的学生,虽然见闻不是很多,更不是很新奇的事情,但是只要细心观察周围的事物总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三、写作训练应遵循几个原则
1、教师要特别注重学生书面语言表达方式的训练。在写作时,要把汉字、词语、语法练习作为训练内容,要训练学生掌握书面篇章结构的连接方式、表达格式,标点符号用法等。
2、读写结合,以读带写。每次进行写作训练之前,教师都要给学生一两篇范文,并带着学生分析范文,让学生根据范文提供的表达形式和突出亮点进行撰写。
3、写作内容要具体。学生开始动笔写作之前,教师应当给学生以明确的提示,使学生知道写什么,怎么写,要注意什么要素等。
4、要有真情实感。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国语写作能力以后,教师可以出一些比较醒目的题目,出题目时要考虑学生的基础,题目内容要让学生有感而发,循序渐进。
四、在写作训练中要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训练
1、听写词语、词组、句型
词是句子的基本单位。在所学的课文、自读课文小练习册、一课三练中,都有很多词语、词组。对于课文中的重要句型,我先让学生画出来读熟,然后正确分析句子的结构,下一节上课时用几分钟时间默写。默写后有时全部交上来批改,有时同桌之间互相批改,或学生打开书在教师的指导下对照课文自己批改。
2、用学过的词语、词组和句型造句
教学中,我一般要求学生用我给的词语、词组及句型造句,课堂上我多布置一些指定的词语、词组及句型造句,课堂上我多布置一些指定的词语、词组让学生造句,或模仿句型造句,起到同步巩固词语、词组及句型的作用。
3.结合课本,进行各种体裁的书面表达练习
在我们所学的课文、自读课文及阅读理解训练中有一些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还有一些科普文章、广告和介绍名人轶事的文章等,有些文章可以找些相关的图片,让、”学生进行看图片说话写作。
4.抄写、背诵课文和默写范文
要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也可以课文为中心进行,因为课文中的句子就是规范、地道的范文。因此,每次学课文或阅读材料,我都让学生画出一些重要句型,并抄写、背诵,然后默写出来。此外,还让学生多读童话故事和一些简易的课外读物。
5、进行口头表达训练
语言是思维的外衣,口头语言的表达训练也是形成作文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口头和书面语有密切的联系,它们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只有口语和书面语能力综合发展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指导学生进行口头表达,叙述见闻,表明见解,不仅训练了他们的说,而且也促进了写。为此,我经常进行课前五分钟说话练习,让学生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东西,用准确生动的语言表达出来,并加以评价,鼓励学生让他们敢说、能说、会说,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一、要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兴趣是我们每个人做事的最大动力。要想做好一件事就必须对它产生浓厚的兴趣,只有这样才能事倍功半。因此,教师要想使学生不惧写作,并且喜欢写作,就得从学生的心理入手。把写作看成是一件很简单,很平常的是,就像是写日记一样,或者是书法自己的内心情感,把高兴或不高兴的是表达出来,或者是一中记载而已,让学生深刻体会到写作是一种释放。因此,我们从简单的题材入手,可以根据学生的喜好选择不同的题材让他们自由地创作,能写多少写多少,让他们在自我的写作中体验快乐,享受这种无拘无束的文字游戏。当孩子变得对写作慢慢产生了兴趣,教师可以一步一步加要求,是这种文字游戏成为正规的作文。教师对那些刚入手和写作的学生要给予更多的鼓励,及时写的很糟糕,也要想办法找出亮点并表扬,这样他们会有更多的信心和勇气去写作。
二、启发学生真正的写作来源于生活
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要解决学生“没有材料可写”,这一作文中最大的困难,教师就必须帮助学生从广阔的生活中获取作文材料。尤其在口语交际课上,教师要引导学生互相交流,交流现实生活中的点滴事情,使学生善于观察,善于发现把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情拿到课堂上,这就是最好的文章的素材。生活在农村的学生,虽然见闻不是很多,更不是很新奇的事情,但是只要细心观察周围的事物总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三、写作训练应遵循几个原则
1、教师要特别注重学生书面语言表达方式的训练。在写作时,要把汉字、词语、语法练习作为训练内容,要训练学生掌握书面篇章结构的连接方式、表达格式,标点符号用法等。
2、读写结合,以读带写。每次进行写作训练之前,教师都要给学生一两篇范文,并带着学生分析范文,让学生根据范文提供的表达形式和突出亮点进行撰写。
3、写作内容要具体。学生开始动笔写作之前,教师应当给学生以明确的提示,使学生知道写什么,怎么写,要注意什么要素等。
4、要有真情实感。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国语写作能力以后,教师可以出一些比较醒目的题目,出题目时要考虑学生的基础,题目内容要让学生有感而发,循序渐进。
四、在写作训练中要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训练
1、听写词语、词组、句型
词是句子的基本单位。在所学的课文、自读课文小练习册、一课三练中,都有很多词语、词组。对于课文中的重要句型,我先让学生画出来读熟,然后正确分析句子的结构,下一节上课时用几分钟时间默写。默写后有时全部交上来批改,有时同桌之间互相批改,或学生打开书在教师的指导下对照课文自己批改。
2、用学过的词语、词组和句型造句
教学中,我一般要求学生用我给的词语、词组及句型造句,课堂上我多布置一些指定的词语、词组及句型造句,课堂上我多布置一些指定的词语、词组让学生造句,或模仿句型造句,起到同步巩固词语、词组及句型的作用。
3.结合课本,进行各种体裁的书面表达练习
在我们所学的课文、自读课文及阅读理解训练中有一些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还有一些科普文章、广告和介绍名人轶事的文章等,有些文章可以找些相关的图片,让、”学生进行看图片说话写作。
4.抄写、背诵课文和默写范文
要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也可以课文为中心进行,因为课文中的句子就是规范、地道的范文。因此,每次学课文或阅读材料,我都让学生画出一些重要句型,并抄写、背诵,然后默写出来。此外,还让学生多读童话故事和一些简易的课外读物。
5、进行口头表达训练
语言是思维的外衣,口头语言的表达训练也是形成作文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口头和书面语有密切的联系,它们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只有口语和书面语能力综合发展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指导学生进行口头表达,叙述见闻,表明见解,不仅训练了他们的说,而且也促进了写。为此,我经常进行课前五分钟说话练习,让学生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东西,用准确生动的语言表达出来,并加以评价,鼓励学生让他们敢说、能说、会说,收到了很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