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让学生享受语文
【作者】 唐 燕
【机构】 四川省宣汉县西北中心校
【正文】 【摘 要】 本文针对目前小学语文教学现状:学生们普遍对语文学习有畏难情绪,教师如何让语文课堂充满活力,让学生享受语文,提出了相应的策略,主要包括:大力营造语文氛围,组织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形式,让学生触摸语文,感受语文的魅力。
【关键词】 充满活力;消除畏难;享受语文
看到目前小学语文教学现状:学生们普遍对语文学习有畏难情绪,而语文教师们也对如何唤起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颇费心机,然而效果却不明显。毋庸讳言,上好语文课,让语文课堂充满活力,是全体语文教师的共同心愿。那么,教师怎样做才能上好语文课呢?我认为要让学生享受语文的魅力,我们就要大力营造语文氛围,组织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形式,让学生触摸语文,感受语文,从而喜欢上语文。怎么让学生享受语文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开展活动式语文教学,变单调呆板的空洞语言分析为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
1.错别字大通缉逮捕行动。组织学生到街道店前等汉字招牌密集的地方,查证招牌汉书写正确性,发现错别字的通过查字典等方法找出正确的书写方法。
2.组织学生观看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锻炼听力,培养语感,丰富语言素材。
3.开展学生百家论坛,轮番上阵,可讲故事,可以演讲,朗读美文也行,目的是让学生感觉语文就在身边,语文是可以拿出来触摸享受的。
4.利用班刊、墙报定期刊出名言名著名段,让学生感觉生活在语文这个大染缸之中,想不理它都不行,这样日积月累,学生对语文的恐惧、信心不足会逐渐消除。
5.组织指导高年级学生给低年级学生上语文课,目的有两个:让高年级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反过来会促使他们更加努力地学习语文;让低年级学生从感性上产生对高年级学生羡慕,坚定其学好语文的信心。
二、在教学中,选用恰当的课堂用语
当我们走进新课堂,就会不断听到充满人文关怀的新用语“请选择你喜欢的……”、“请说出你自己的……”、“让我们一起来分享你的……”、“试一试,再试一试”、“相信你、你能行”。这些都是新课标下的新课堂中的新用语。在教学《北京亮起来了》一文时,先让学生整体感知,然后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亮点”,细细品读。 “请选择你喜欢的方式学习”,把选择的权力还给了学生,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差异,尊重了学生的心理需求,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新课标要求,培养学生语文学习的自信心。教师要为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让学生不断地体验成功的快乐。“试一试、再试一试”、“相信你、你能行”充盈着老师的信任,这种信任通过教师的言语、态度,表情、行动等微妙地传递给学生,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心理暗示,从而促使学生产生上进的意识,朝着新的目标前进。新课堂上的新用语体现了一种意识和关怀,一种平等和尊重,一种期待和激励。在教学中如果能恰当运用这些教学用语,一定能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营造出一种生动、活泼、和谐的教学环境,让语文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三、指导训练学生形成一项符合自身特长的语文能力,使其受益终生
学生差异缤纷多姿,有的擅长演讲,有的擅长谋文,有的擅长描述事件,还有的擅长朗读,还有背诵、书写、板报设计、为图配文、与人交流、广告设计┄┄不一而足。我们的任务就是发现学生某项语文特长后加以巩固发展,成就它,使其内化成为学生的一种人无我有、人有我精、人精我特的语文能力。如何培养呢?作好以下几方面工作至关重要:
1.调查摸底: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评价自己,找出自身的语文长处,。全班形成一张总单加以分类,形成能力培养互助小组,有道是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2.辅导到组,训练到人:教师要根据学生分组,有计划地对其进行能力辅导,从最原始、最基础的方面抓起,使学生接受起来无畏难情绪,感到触手可及,一开始就高起点、高标准只会把学生从兴趣道路上推回去。抓好单兵训练,依据个人水平高低,区别对待,使其吃得饱,吃得进。
3.定期开好阶段展示会,使学生学有小结,学有榜样,学有显示,形成赶学、超的能力发展良好氛围。有机会还可组织向全校展示成果,辐射全校。
4.积极向家长反馈动态过程,争取家庭教育的支持,使学生的能力训练有物资保障,亲情支持,从而信心倍增,以免半途而废。
四、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积极的情感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己学习的意识和习惯”。课堂上为孩子们提供一个畅所欲言,展现自我的互动空间,让学生主动地学,自信地学,兴趣盎然地学。这样,学生的创新思维火花就会自由地绽放。在教学过程中,应创设一种充满生命活动力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进入一定的情境,产生一定的内心体验,受到情感陶冶。
在教学中,我们要根据学生年龄特点,以童趣为本,凭借教材,采用直观、鼓励等手段,以想象、唱歌、表演为载体,引导学生披文入境,融师情、激生情,以教师之情拨动学生心的情弦、自始至终激发学生的积极情感。在教学《四季的脚步》第一节时,我把自己打扮成一位春姐姐,翩翩起舞,悄悄来到学生的身旁,男同学用打击乐(三角铁)伴奏唱起了歌儿——叮咚、叮咚,女同学蹲下来扮演绿草和鲜花,当她们看到了春姐姐,听到了溪水的歌声,迫不急待地钻出来给春天一份美丽,一个惊喜。我趁机打开音乐,全班学生随音乐有感情地朗诵着,真像一个个小诗人。学生在个体的自我满足与愉悦之余,受到美的熏陶,成为一个个个性飞扬的生命。这种情境创设激发了学生更为积极的情感,促进学生更加投入参与到学习活动中,让自主学习充盈着我们的语文课堂,去引爆学生的情感火花,让课堂教学成为一池活水。
总之,在平时的学生生活中,教师要做个有心人,及时发现和捕捉训练点,抓住时机让学生展开心与心的交流,这样既可让学生得到切实的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又使我们的语文课堂焕发出了生命的活力,呈现出无穷的魅力。
参考文献:
[1]王立根主编,《作文智慧》[M],福州:海峡文艺出版社,2004年9月
[2]山西《中国小学语文教学论坛》
[3]《叶圣陶作文论》(叶圣陶教育文集)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关键词】 充满活力;消除畏难;享受语文
看到目前小学语文教学现状:学生们普遍对语文学习有畏难情绪,而语文教师们也对如何唤起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颇费心机,然而效果却不明显。毋庸讳言,上好语文课,让语文课堂充满活力,是全体语文教师的共同心愿。那么,教师怎样做才能上好语文课呢?我认为要让学生享受语文的魅力,我们就要大力营造语文氛围,组织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形式,让学生触摸语文,感受语文,从而喜欢上语文。怎么让学生享受语文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开展活动式语文教学,变单调呆板的空洞语言分析为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
1.错别字大通缉逮捕行动。组织学生到街道店前等汉字招牌密集的地方,查证招牌汉书写正确性,发现错别字的通过查字典等方法找出正确的书写方法。
2.组织学生观看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锻炼听力,培养语感,丰富语言素材。
3.开展学生百家论坛,轮番上阵,可讲故事,可以演讲,朗读美文也行,目的是让学生感觉语文就在身边,语文是可以拿出来触摸享受的。
4.利用班刊、墙报定期刊出名言名著名段,让学生感觉生活在语文这个大染缸之中,想不理它都不行,这样日积月累,学生对语文的恐惧、信心不足会逐渐消除。
5.组织指导高年级学生给低年级学生上语文课,目的有两个:让高年级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反过来会促使他们更加努力地学习语文;让低年级学生从感性上产生对高年级学生羡慕,坚定其学好语文的信心。
二、在教学中,选用恰当的课堂用语
当我们走进新课堂,就会不断听到充满人文关怀的新用语“请选择你喜欢的……”、“请说出你自己的……”、“让我们一起来分享你的……”、“试一试,再试一试”、“相信你、你能行”。这些都是新课标下的新课堂中的新用语。在教学《北京亮起来了》一文时,先让学生整体感知,然后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亮点”,细细品读。 “请选择你喜欢的方式学习”,把选择的权力还给了学生,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差异,尊重了学生的心理需求,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新课标要求,培养学生语文学习的自信心。教师要为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让学生不断地体验成功的快乐。“试一试、再试一试”、“相信你、你能行”充盈着老师的信任,这种信任通过教师的言语、态度,表情、行动等微妙地传递给学生,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心理暗示,从而促使学生产生上进的意识,朝着新的目标前进。新课堂上的新用语体现了一种意识和关怀,一种平等和尊重,一种期待和激励。在教学中如果能恰当运用这些教学用语,一定能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营造出一种生动、活泼、和谐的教学环境,让语文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三、指导训练学生形成一项符合自身特长的语文能力,使其受益终生
学生差异缤纷多姿,有的擅长演讲,有的擅长谋文,有的擅长描述事件,还有的擅长朗读,还有背诵、书写、板报设计、为图配文、与人交流、广告设计┄┄不一而足。我们的任务就是发现学生某项语文特长后加以巩固发展,成就它,使其内化成为学生的一种人无我有、人有我精、人精我特的语文能力。如何培养呢?作好以下几方面工作至关重要:
1.调查摸底: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评价自己,找出自身的语文长处,。全班形成一张总单加以分类,形成能力培养互助小组,有道是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2.辅导到组,训练到人:教师要根据学生分组,有计划地对其进行能力辅导,从最原始、最基础的方面抓起,使学生接受起来无畏难情绪,感到触手可及,一开始就高起点、高标准只会把学生从兴趣道路上推回去。抓好单兵训练,依据个人水平高低,区别对待,使其吃得饱,吃得进。
3.定期开好阶段展示会,使学生学有小结,学有榜样,学有显示,形成赶学、超的能力发展良好氛围。有机会还可组织向全校展示成果,辐射全校。
4.积极向家长反馈动态过程,争取家庭教育的支持,使学生的能力训练有物资保障,亲情支持,从而信心倍增,以免半途而废。
四、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积极的情感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己学习的意识和习惯”。课堂上为孩子们提供一个畅所欲言,展现自我的互动空间,让学生主动地学,自信地学,兴趣盎然地学。这样,学生的创新思维火花就会自由地绽放。在教学过程中,应创设一种充满生命活动力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进入一定的情境,产生一定的内心体验,受到情感陶冶。
在教学中,我们要根据学生年龄特点,以童趣为本,凭借教材,采用直观、鼓励等手段,以想象、唱歌、表演为载体,引导学生披文入境,融师情、激生情,以教师之情拨动学生心的情弦、自始至终激发学生的积极情感。在教学《四季的脚步》第一节时,我把自己打扮成一位春姐姐,翩翩起舞,悄悄来到学生的身旁,男同学用打击乐(三角铁)伴奏唱起了歌儿——叮咚、叮咚,女同学蹲下来扮演绿草和鲜花,当她们看到了春姐姐,听到了溪水的歌声,迫不急待地钻出来给春天一份美丽,一个惊喜。我趁机打开音乐,全班学生随音乐有感情地朗诵着,真像一个个小诗人。学生在个体的自我满足与愉悦之余,受到美的熏陶,成为一个个个性飞扬的生命。这种情境创设激发了学生更为积极的情感,促进学生更加投入参与到学习活动中,让自主学习充盈着我们的语文课堂,去引爆学生的情感火花,让课堂教学成为一池活水。
总之,在平时的学生生活中,教师要做个有心人,及时发现和捕捉训练点,抓住时机让学生展开心与心的交流,这样既可让学生得到切实的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又使我们的语文课堂焕发出了生命的活力,呈现出无穷的魅力。
参考文献:
[1]王立根主编,《作文智慧》[M],福州:海峡文艺出版社,2004年9月
[2]山西《中国小学语文教学论坛》
[3]《叶圣陶作文论》(叶圣陶教育文集)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