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浅谈初中化学实验教学

【作者】 吕春松

【机构】 山东省莱西市院上镇中心中学



【正文】  【摘 要】 实验是化学学习的中心环节,也是化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验教学对启迪学生思维、培养科学方法和创新精神均能产生积极有效的作用。化学新课程中有富含科学教育价值的实验内容,但是细观当前化学教育现状,实验教学不能令人乐观。充分认识实验教学在化学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切实采取措施加强实验教学,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强化演示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实验能力、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是化学教学的根本。
  【关键词】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学习兴趣;观察能力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有助于学生形成一定的化学概念,能激发学生对学习化学的浓厚兴趣,并能很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进一步理解和巩固化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掌握一些相关实验现象,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的科学态度和认真的科学方法。可见,化学实验在化学教学实践过程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一、充分利用实验,诱发学生探究意识
  初中学生第一次接触到化学实验,好奇心大,而好奇是创造行为的开始,是学生探索心理的推动力,在创造性思维中具有触发催化的作用,从而成为学生行为的内在动力之一。学生对事物感到好奇的时候,往往是创造性思维迸发的时候。化学教师要善于利用实验,精心创设化学情景,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究兴趣,那么探究意识的培养也就水到渠成了。如在讲第一章时,我先避开书本,做了几个趣味实验“空杯生牛奶”、“水变葡萄酒”、“小纸花变色”、“魔棒点灯”,学生一个个睁大了好奇的双眼。然后我才引出新课内容。这样紧紧地扣住了学生的心弦,效果当然要比平铺直叙好得多。再如讲了酸性、碱性之后,指导学生去测定本地土壤、水样、洗发水的酸碱性,讲了有机物的知识后,指导学生去学会鉴别羊毛衫的真与假等等。兴趣盎然的观察能活跃学生的思想,形成积极思考的氛围,从而使学生学到化学知识。兴趣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倾向,是动机产生的重要主观原因,良好的学习兴趣,是求知欲的源泉,是思维的动力。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初中学生年龄小、好奇心强,他们学习化学的动机往往是以满足好奇心和感兴趣为主的。化学实验教学的首要任务是通过激发学生对学习化学的兴趣,提高他们学习化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它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奇妙的化学现象,生活中的美丽化学,又可以激发学生新的学习兴趣。
  二、改进实验方案,丰富学生情感
  我国著名无机化学家戴安邦说过,实验室是培养全面化学人才的最好场所。由此,化学实验在化学探究和学习中所起的作用非同一般。挖掘和开发化学实验在化学探究性学习中的功能,对于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一步转变学生学习方式意义极大。新课程新理念也认为,要重视知识与能力的协调发展。让学生亲历实验过程,不管实验成功与否,目的在于让学生体悟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例如,“用5%的过氧化氢溶液加热分解放出氧气”实验中,可用带火星的小木条检验,会观察到小木条复燃的现象。然而我们的实验却不能观察到这样的现象,看不到火星变旺,而发现会熄灭。是什么原因呢?它是由过氧化氢溶液浓度引起的,还是由于分解产物中有大量水蒸气造成的呢?让学生分组去探究。一组可试验10%、15%、20%等多种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一组可加长导管,待生成的水蒸气冷却后,再用带火星的小木条去测试。结果发现原因均存在。于是引导学生去改进这一方案。方案一:使用20%的过氧化氢溶液,加热温度不要太高,尽量减少水分蒸发,有大量气泡冒出时,把带火星的小木条伸入即可;方案二:生成的气体通过盛有生石灰(或碱石灰)的干燥管,再用带火星的小木条去检验。
  三、小组交流实验,形成良好习惯
  每个人的学习方式都是其独特个性的表现。在实验探究活动中,每个学生都是以自己的方式,基于已有的知识经验来做实验。他们对同一个问题的探究就存在着差异,及时通过交流实验,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完善教师的教学讨论时,教师要启发学生层层深人地分析问题,疏导思维障碍,纠正思维偏差等。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不同感受,引导学生主动地有个性地进行实验,尊重学生从实验中获得的独特体验,引导学生反思,评价实验。同时要引导学生正确面对实验中的困难和失败,向学生说明不是所有的实验都能获得成功,所有实验现象都会明显的,从而引导学生反思实验,寻找实验失败的原因,这比实验本身更重要。这样会使实验教学效果最大化。不少教师往往会忽略家庭小实验的交流,常以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学生,其实,如果教师能注意到学生之间的交流,常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四、开展课外实验,提高学生实验素养
  课外实验是科学实验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由于课外实验任务比较开放,需要较多的时间,基本上是利用学生的课外时间和来完成。实验设计是容易做的,但要将设计付诸实际,确实需要一定的热情与耐力。组织科学兴趣小组是开展课外活动的很好方式。我们在进行课外兴趣小组活动时,就开设了一些与生活相关的小科研实验,譬如利用废电池的锌皮制取硫酸锌、从柑橘中提取果汁、利用西瓜皮制取果胶、果冻等,让学生懂得一些利用化学知识进行生产实践的道理,从而培养学生变废为宝的思维意识。例如,在“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与实践”教学时,首先引导学生对比分析氧气和氢气的制取装置,得出设计气体制取装置的一般思路,然后根据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由学生自主设计并动手装配一套最满意的装置,组装完毕后召开“设计装置展示会”,再由各组骨干同学作为推介员介绍其装置的优点,最后由全班学生作出评价。这种教学方式,有利于调动学生创造性思维和积极性。在学生这些自主探究过程中,要经常提出一些能激发学生创造欲望和创造兴趣的问题,尽量给学生多一些动手的机会,让学生在手脑并用的活动中迸发出创造的火花来。化学实验中各种生动、鲜明的变化现象,可以引起学生对化学直接兴趣,使他们积极主动地观察实验,获得丰富的感性知识。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操作,使化学变化重现出来,这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实验操作兴趣,进而对化学实验现象产生原因的探究,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稳定性兴趣和概括性兴趣,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总之,化学实验能让每一个学生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去认识多姿多彩、与人类息息相关的化学,积极探究化学的奥秘,形成持续的学习兴趣,增强学好化学的自信心;也能让每一个学生得到平等的学习动手的机会,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化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更能让每一个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主动地去体验探究性学习的过程,在知识的形成、联系、应用过程中养成科学的学习态度。诚然,基础教育改革和新课程标准的落实不是一蹴而就的,其任重而道远,作为初中化学教师理应进一步更新教育、教学的理念,以创新的勇气和饱满的精神投入到实验教学改革的洪流中,为初中化学基础教育做出自己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郑长龙;《化学实验教学新视野》;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3]吴俊明编著;中学化学实验研究导论; 江苏教育出版社;19971.
  [4]陈容坚;中学化学中应用CAI的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1年
  [5]何彩霞;《对化学教师学科知识结构的测评和思考》;化学教育;200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