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培养小学生写作能力的策略探寻

【作者】 吴 婧

【机构】 青海省西宁市澄川小学



【正文】  【摘 要】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写作能力是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内容。这项不可一蹴而就就能实现的能力,需要我们根据作文教学规律创新策略,运用多种方法施教。
  【关键词】 小学语文;写作能力;培养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实践平台。多年实践表明,能否激发学生写作兴趣,让他们喜欢写作,将直接影响他们作文能力的形成。因此,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喜欢写作,我们就要引导学生走进他们最熟悉的生活,积累他们感兴趣的写作题材,通过实践训练,抒发真情,在多种激励评价方式中体会成功的乐趣,享受到写作的快乐。下面,我结合多年实践的小学语文作文教学,谈谈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
  一、引领走进生活,在观察中获得写话素材
  生活是学生们写话的重要源泉。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这就告诉我们生活在写作中的重要性。低年级的学生要想让他们开口说话或写文章,必须得让他们先有话可说,有事可写,那样他们才会对写话有兴趣。因此,只有引领他们走进生活,寻找写话题材,丰富写话素材,才能让他们享受轻松写话、快乐写话的体验,从而爱上写话,为以后的习作夯实基础。为此,我们要引领学生走进自然。新课标中这样说到:“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己的认识和感想”。大自然是学生获取素材,充实写作内容的课堂,我们要让学生有选择性的、有目的性寻找自我需要的材料。春天来了,我给学生出了一个题目,在大自然找春天。经过周末的观察,我上了一节以大自然的春天为话题的说写课,有的学生说到天气的变化,有的学生说到小草、鲜花、柳树,有的学生说到人们的穿着、活动等等,然后把它写下来,成了一段段精美的文字。还用上了许多关于春天的好词句呢!如有学生写道:看到鸭子在水里游,便想起“春江水暖鸭先知”这一句诗来;看到柳条低垂,便想起“万条垂下绿丝绦”;看到农民伯伯在春耕便想起“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在此过程中他们是把生活场景与学过的知识联系了起来,尽情表达对春天的喜爱之情,好词佳句就信手拈来了。
  二、强化语言积累,在阅读中储备写作语言
  语言是写作表达的介质,任何素材成为写作内容的一部分时,都需要以语言为载体。因此,心中有一定语言储备是相当重要的。而小学生不仅不知道怎么表达,即写作方法,还有语言的组织能力。为此,我们要发挥课堂语文阅读教学的平台作用,引导学生积累语言,以此来丰富学生语言储备量,教会学生积累词语。在阅读教学中,我常常坚持读写结合的方式,做好这几件事:①坚持让学生摘抄课本、课外的古诗、儿歌、精彩片段、名人名言等,要求学生熟读成诵,长期积累,从而为写作建起一座资料库。②互相交流:利用队活动课开展朗诵会、故事会等,并开展经验交流会,让做得好的学生把他们的好经验、好方法向大家介绍。③坚持让学生写好日记,让学生在日记中把自己的感受写下来,使学生在头脑中积累了丰富的想象,写起作文就不觉得难了。
  三、教师下水范文,在模仿中感受写作方法
  要说作文方法,可以说很多,但对于小学生,离开了具体事例去谈作文的方法技巧,反而枯燥,乏味,让人不可理会。多年的实践告诉我,小学生的作文,最好让他们去模仿,在模仿中去感悟写作方法。特别是自身有体验,又有范例可仿,那写出来的作文就更有份量。因此,我倡导老师和学生一起写,教师先“下水”,写出范例,让学生在模仿中感受写作方法。这样教学,比我们空口说教、空谈理论,效果好得多。而且,教师以身作则,亲自“下水”,还能知深浅、体冷热,更明确作文难点。没有任何力量能比的上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榜样力量,此时的教化效果是最好的,它比任何优秀作文学选更有说服力和召感力。 
  四、捕捉身边事件,在体验中进行写作实践
  小学生写什么,就是写他们亲身经历的,包括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做过的的事件。由于有这种亲历经历和体验,他们写出的文章就具有真情实感。但遗憾的是,我们很多小学生看不到身边发生的偶发事件,即使是亲眼目睹,亲耳聆听,也会在不经意间流淌了,写起来仍然很难。为此,我们要引导学生细心观察,做生活的有心人,这样写起来才最有感受,也最能写出自己的见解,写出的话也最有自己的个性体会。比如有一次,我正准备给学生布置一篇日记,突然有个学生说没吃午饭感到很饿。正当我拿钱让他去买面包时,突然,班级里有两个学生,一个拿出一个面包,一个拿出一盒牛奶给那个同学。顿时,大家都被这一幕感动了。结果日记交上来之后发现,大部分学生都写了这件事情,而且写起来轻松,自然,有效果。引导学生捕捉发生在身边的事件,实际上就是一种素材积累,这是写作最主要,也是最基本的准备方式。一个人从懂事开始,所见、所闻、所感、所思,五彩纷呈,只要培养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去感受生活的点点滴滴,发掘生活中的真善美,积累情愫,建立起一个丰富的信息资料库,那么学生再张口说话、举笔行文时就不用发愁“无米下锅”了。
  总之,语文教学应高度重视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要知道,写作能力的提升非一日之功,必须反复加以训练。特别是引导学生积累,做个善于观察的人。因为学生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他们的想象是大胆的,天真烂漫的,让他们从自己的生活出发,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我们要鼓励学生快乐地写作,给他们信心,给他们希望,他们就能越写越有兴趣,越写越好,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写作能力就会越来越好。
  参考文献:
  [1]贾宽,小学语文写作能力提高探索[J].科学中国人,2015年。
  [2]冯霞,小学生作文能力培养的策略探寻[J].课程教育研究,2017年。
  [3]陈红霞,新时期小学语文写作能力的培养与提升研究[J].语文天地,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