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浅谈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

【作者】 李茹

【机构】 山东省青岛市胶州初级实验中学



【正文】

摘要: 新课标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获得必需的数学,新的课程理念下学生学习数学的背景应是生活化的,因为学生最终要走进生活、走向社会。因此在新课改的条件下,数学教师要让生活走进数学课堂,引导学生去领略生活中的数学之美,实践数学之利,开放学生的空间,开拓学生的视野,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有开拓、创新精神的新人。   数学广泛存在生活中,生活离不开数学,从生活中去感悟数学,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审视生活,最终达到研究数学的目的,这是我们研究数学问题常采用的手段.

 

关键词:初中,数学知识,生活情境,生活化

 

数学教育的目的不单单是要去传授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要通过数学的学习和时间,让更多的学生能够更好的掌握行为方式,并且能让这样的行为方式成为他们在生活当中的一种良好的行为方式,并让他们终身能够受用。 如何使数学呈现方式生活化,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成为数学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数学来自生活又运用于生活,数学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存在着密切的联系.数学教学生活化,把学生的生活经验课堂化,化抽象的数学为有趣、生动、易于理解的事物.
一、初中数学教学生活化的意义
1.
通过生活化的数学教学,利用生活实例构建数学,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数学历来给人的感觉就是枯燥、乏味,不是计算就是证明,这些都成了学生学习数学的拦路虎.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摆脱枯燥与乏味就需要数学与生活相结合,以学生身边的事和物来引入新知,然后在生活问题中体现数学知识的重要性.学生对在生活情境中接受知识更感兴趣,数学知识用于生活,能让学生清楚数学的实际用途,这样,他们才能有动力去学习数学,才能知道数学在生活中的用处很大.
2.
通过将教材教学内容生活化,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从小学到初中感到最头疼的可能就是数学的应用题了,我想这和我们平时的数学教学有关.如果你平时不把数学知识结合生活实际来教学的话,学生对数学知识只能停留在表层,不能达到应用的层次,所以学生一遇到应用的问题就没有解决的策略.而如果我们实行生活化的数学教学,这个问题自然就可以解决了.让数学从生活中来再到生活中去,教育学生留心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注意把生活和数学紧密联系,逐步提高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
3.
通过生活情境数学化,使学生感到学的是有用的数学,增强所学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学好数学知识,是为了更好地为生活服务.把知识应用于生活,感受到数学与经济的密切关系,使学生体验到数学的魅力,使数学更贴近生活,走向市场.而单一、机械的知识训练限制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发展.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自觉地把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作为重要的教学目标,提供给学生大量实践的机会,鼓励学生大胆地实践,培养学生科学探索的精神和乐于参与的习惯,重视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动手操作的能力、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以及团结协作等实践能力.自觉思考现代社会问题,积极参与实践活动,使学生综合地学习知识和运用知识,从而提高实践能力,并逐步养成现实社会和未来社会所需要的态度、精神、价值观.
二、初中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具体实施渠道
1.
课堂教学内容生活化
社会生活纷繁复杂、包罗万象,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有着丰富的数学教学资源.我们打破数学教材的狭隘框框,从发生在周围的工厂、商店、社会,感兴趣的故事、实例、新闻等着手,贴近学生生活,并以这些生活为背景,提出一些具体的数学问题.显然这些问题看得见、摸得着,更有亲切感、共鸣感,更易于让学生接受.
2.
学生课堂练习生活化
数学概念的形成是一个由个别到一般的过程,而数学概念的运用则是一个由一般到个别的过程,是学生掌握概念的两个阶段.通过运用概念解决实际问题,可以加深、丰富和巩固学生对数学概念的掌握.因此,在教学中让学生运用学到的数学概念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是概念教学的一种有效手段.
3.
课外作业生活化
课外作业是数学课程教学的有机延伸.对此,我设计了一种新颖的数学课外作业——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这种数学作业,是针对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引导学生用数学的观点态度去观察事物,解释事物,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再由数学问题转化为数学计算.解决实际问题,可培养学生强烈的应用数学的意识,而数学与现实的联系,又可大大减轻学生的恐数症”,既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又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4.
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数学知识
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数学知识生活化是数学学习的一种方式.让数学知识走进学生生活,让学生感悟到数学是现实的、有用的.要培养学生一双数学的眼睛,教师首先应该运用课堂教学引导学生学会思考,梳理知识形成过程的脉络,然后让学生写下这一共同发现过程,包括对课堂知识学习的回忆、归纳、总结、提高、反思、创新等,逐步让学生写一些日常生活中的数学记录,写下他们的想法,如规律的运用、归纳方法的过程、实践中的发现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等,让他们更多地从数学思考、数学发现方面写出日常生活中的数学记录,记录他们心灵闪动的美丽火花,在心灵深处留下更多的数学烙印,学会生活中的数学思考.
总之,生活化的数学教学,学生在接受新知识时,是把新知识根据自己以往的经验,纳入到他们原有的知识结构中;生活化数学教学,可以使学生了解数学知识与生活经验、现实世界及其他学科的联系,体会学习数学的价值。 
  参考文献
  [1]王攀峰.走向生活世界的课堂教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6. 
  [2][].A.D.亚历山大洛夫等著.数学——它的内容,方法和意义[M].孙小礼,赵孟养,裘光明,严士健译.北京:科学教育出版社,2001. 
  [3]范良火.华人如何学习数学(中文版)[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如何使数学呈现方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