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新课程条件下教师听课策略初探

【作者】 古吉平

【机构】 重庆市黔江区教育科研所



【正文】  【摘 要】 课堂教学观察与诊断,听课是重要环节。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探索、思考,是找到现代教育的钥匙的关键。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促进教育的发展需要每一位教师的努力。
  【关键词】 新课程;听课;策略

  最近参加了当地的骨干教师培训,我听了北京市特级教师陶昌宏、王运淼专家的讲座,又看了王运淼教师的视频公开课,深感教育教学实践中教师听课对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性。王运淼老师的物理视频课,讲惯性与什么因素有关。课堂上,王老师不是先滔滔不绝的讲抽象的概念,而是师生互动做一个实验:他变戏法似的从兜里掏出两个彩色球,让一位同学吹动小球,其中一个球很轻松的就吹动了,另一个球同样大小却吹不动。全班同学都睁大眼睛看实验,都在思考原因。这时,学生的兴趣被老师第一时间调动起来,课堂有了兴趣,又有了思考。然后,为了探究原因,王老师继续试验,让学生把彩球剥开,发现原来一个里面是乒乓球,一个里面是铁球。学生释然,但老师却要学生分析背后的理论。由深入浅,再由浅入深。我深深地折服于老师的教学艺术。不同的课堂是相通的,我相信,凡是听了这堂课的老师都会有感悟、有启发、有借鉴。多听课,对于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是非常有益的。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教学无无止境,平常我们所说的教学模式其实都是囿于当时的条件和范畴,教育教学其本身是没有固定的格式的,模式不如说是一种此时此地的教学风格更合适一些。
  在新课程条件下,教学目标和学科核心素养都是在动态中实现的。注重过程体验,注重思维培养,注重价值选择,而非就教材而教材,就知识而知识。作为新时代教师,磨课、听课、评课是教学实践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只有不断的学,不断的思,才能真正上好一堂课。专家引领,同伴互助,自我提高,三结合,才能取得教育教学的成功!当一个教师在为自己的教学模式沾沾自喜时,其时已经开始落后了。
  不追求固定的教育教学模式,一切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学”为中心,立德树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以此理念出发进行我们的教育教学,就不会迷失方向,应能找到新课程条件下教育教学的好方法,实现高效课堂的教学目标。可是课堂又是丰富多彩的,作为教师,只有多听别人的课才有比较、有选择,只有请别人听自己的课,听别人评自己的课才知得失。久而久之,听课会成为一种习惯。那么听课环节应注意些什么呢?
  一是要带着问题听:为什么听这堂课?授课者是谁?为什么听这位教师的课?听这堂课要达到目标?要解决什么问题?这样让听课有的放矢,不能漫无目的。
  二是要对这堂课的课型和内容作一定的了解:这是一堂什么课?是新授课、复习课还是讲评课?是优质课还是探究课?课堂内容是什么?是自己熟悉的还是不熟悉的?如果不熟悉(例如跨学科听课),最好先备下课,不然听课就会云里雾里的,上课时跟不上老师的节奏,对老师的提问及为什么这样提问会感到茫然。
  三是了解授课对象:现在很多学校在分班时对生源进行过调整,便于确定教学基点,学生分类就意味着教学分层次,因此提前了解学生状态对授课者和听课者都非常重要。例如:提前知道学生的基础比较差,那么就知道课堂教学的难度、基点就不能太高,容量就不能太大。
  做好了上述准备,我们可以走进教室了。融入学生、融入课堂去聆听、去感受教师的课堂和他的教育教学艺术。
  在课堂上,听课者应怎样做呢?
  一是尊重。尊重授课教师的选择,尊重教师的劳动,以欣赏和学习的心态去听课,发现课堂的亮点和特色。
  二是做好笔记。把教学的环节、案例、记下来,要把每一个环节教师所花的时间进行标注。越详细越好,记笔记的过程也是可以修炼我们自身的教学基本功的,同时也为后一步评课提供依据。
  三是多看。一看教师:观察教师的教学仪态、板书设计、多媒体的运用,对课堂的控制以及对偶发事件的处理从而发现教师专业素养和对课堂教学规律的把握。二看学生:观察学生的听课状态、是否真的动脑筋、有没有相互交流和探究问题。
  四是聆听。教学的提问有无针对性、听语言和科学性和严谨性,在评课的过程中更是要善听。听教学的依据、听授课教师的说课和自我评价、听其它老师的观点和感受。教师要学会在听中成长。
  五是课后及时与学生互动。一堂好课,你会感觉到时间是过得非常快的,下课后要主动和学生互动,了解学生的所感所获也有利于对此堂课进行科学的评价。
  总之,听课是我们教育教学中教师成长的重要环节。当然,光是做好听课是不够的,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要在每一个教学环节上下功夫,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会遇到很多问题,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的探索和思考,才能适应现代教育的发展,成长为一名时代需要的优秀的教育工作者。
  参考文献:
  [1]重庆市2017年中小学市级骨干教师提高培训北京市特级教师陶昌宏、王运淼专题讲座《新课程条件下听评课的理论基础与实践》
  作者简介:古吉平,中学政治高级教师,从事高中教育20年,担任高三毕业班教学10届。先后荣获黔江中学优秀教师、黔江中学优秀班主任、黔江区优秀德育工作者光荣称号。现系黔江区教育科研所政治教研员,重庆市骨干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