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语文教学中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作者】 候令华

【机构】 山东省莱西市院上镇中心中学



【正文】  【摘 要】 素质教育越来越成为教育的目标,加强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是当前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鉴于此,本文详细论述了语言能力的内容,并提出了相应的提高措施。
  【关键词】 初中语文;语言;语文教学;教学;能力

  一、初中语文教学中语言能力培养的内涵
  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感悟能力
  所谓感悟,就是指人们对面临的事物所产生的感想和体悟。对于学生而言,它体现着学生语言知识的积累和学生语文素养的沉淀,他要求学生在听某一个人的演讲、阅读某一篇文章或是对日常生活中的其他一些语言所产生的内心的感触和情感上的共鸣。学生感悟能力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语言能力的深浅[1]。为此,在实际的语文教学活动中,我们要努力培养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语言感悟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我们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要注意针对每个人的不同情况不同特点采取不同的措施,在循序渐进中培养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
  2、表现能力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现能力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作为教育工作者,在这方面应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众所周知,在我们日常生活的沟通中,语言是其中主要的工具,在人与人的交往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具体来说,语言的表现能力是指,学生在写作或口头表达的过程中,能够用恰当生动的语言准确的描述或表达自己的内心感情和自己的观点态度。这种语言表现能力在文学语言中更为突出,这是因为文学语言与生活语言存在着一定的差别,文学语言往往缺乏直观的现实目的,他注重学生内在精神的流露[2]。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注重学生这种文学语言能力的培养。只有学生的这种语言表现能力得到真实的提高,他们才有可能感受到优秀文学作品中的语言魅力,才能激发其自身的语言语文学习热情。
  3、审美能力
  语言审美能力又称为语言的艺术鉴赏能力,它是指人们对于语言中认识美和评价美的能力。在初中语文教学活动中,我们应当努力培养学生的语言审美能力,让学生自身能够真切的体会到文学作品中的那些语言之美。语言审美能力是语言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它能够让学生欣赏语言的内在魅力,激发学生的语言研究热情,同时,能够提高学生的语言素养。
  二、培养学生语言能力的策略
  1、文字书写要规范
  文字书写是学生语言能力形成的基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良好的书法艺术能够激发学生的语言创造能力。事实上,我们反观我国古代的文学教育,无一不是从书法开始,在古代,书法是一个人从事文学乃至其他一切的基础。在今天,虽然我们淡化了对学生书法的要求,但我们仍要重视学生这方面的培养。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当注意自己的教学板书规范合理,注意字形的规范、准确,注意书写的流畅、严谨。特别的,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严格杜绝错别字的出现。根据相关学者的研究,教师文字书写的体例、格式等是否准确、严谨以及美观与否,都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影响着学生的语言能力。为此,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注意自己板书的科学性、规范性、准确性,做好学生的榜样。
  2、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文章的朗读
  据相关学者研究,朗读文章对于学生培养其相应的语言感悟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同时朗读文章还能加强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能够体会作品中的言语魅力。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我们要制定科学、合理的读书计划,让每一个学生每天都安排合适的时间去朗读文章。但我们应当注意,朗读文章从表面上看是一个很普通的事情,但其中有着很多细致的要求,例如,在朗读文章的过程中,应注意读准每一个汉字的读音,做到平仄有韵、一字一音。此外,在朗读过程中还要准确把握文章中的断句、停顿等因素,努力保证学生朗读文章的质量。为此,教师在加强文章朗读能力培养的过程中,必须确保自己能够起到模范的作用。对于学生朗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通过口音对比、反复诵读来予以解决,循序渐进,抓好朗读课程的质量。
  3、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文章赏析
  引导学生对文章进行赏析是提高学生语言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我们所用的范文一般都是一些知名作家的代表作,这些作品无论是在表现风格上,还是在其语言特色上都有着明显的区别。例如,有的作品是平常的记叙文文章,有的则是采用了书信形式,有的是魔幻现实注意的风格,有的是意识流类型的小说,有的文章的语言华丽有韵,有的文章语言则是平淡简约,这些不同类型的风格语言充分展现了汉语语言的丰富性、多样性、独特性魅力。如李后主的《泊秦淮》,一句“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就道尽了人事的悲伤,这首诗主要是在国破家亡时歌女巨幅却依然歌舞升平,不管天下安危,同时这首诗词也抒发诗人的忧国忧民之情。若是学生了解了诗词的创作背景,必定对诗人的伤感之情有更深的认识和觉悟。而对于学生,他们并不是对每一篇文章都能分析其中的特色和魅力,并体会作家的匠心独运。为此,教师应当引导学生体会这些文章的魅力所在,同时让学生自己去对比各种不同文章的不同魅力,以此来提高学生的语言审美能力。
  4、注重写作
  从根本上说,语言能力体现在学生的运用过程中。为此,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我们应当注重学生的写作练习,让学生在运用语言过程中亲身去体会语言的锤炼过程,以增强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能力和鉴赏能力。为此,教师在选题方面应注意所选题材贴近学生的生活,让学生有话说,有话写。同时要认真批改学生的作文,科学评定文章的优劣所在。
  总之语言能力的培养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目的。拥有良好的语言交际能力对一个人的工作、学习和生活都非常重要。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处处留心,从各个方面,各个角度开展教学,这样才能有效培养学生语言表达的能力,促进学生综合能力提高。
  参考文献:
  [1]陈锋锋.初中语文教学对学生语言能力培养[J].文学教育(中),2012(6):104-105.
  [2]袁星新.浅谈语文教学语言应用学习与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 2010(07):156-157.
  [3]张玲.浅谈多媒体在当前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10(07):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