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唯有爱的星空永恒
【作者】 马海艳
【机构】 青海省西宁市城中区保育院
【正文】 冰心老人说,“世界上没有一朵鲜花不美丽,没有一个孩子不可爱。因为每一个孩子都有一个丰富美好的内心世界,这是学生的潜能。”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当你把所有的真诚都投入到与孩子们的交往中,关心珍爱每一个孩子,发掘孩子内在的潜能,教师的价值和教师的职业幸福才会体现出来。只有真切地经历了与孩子们的种种,才能深切体会到这其中的感动。
2018年4月14日,我意外地收到了已毕业的一名学生家长发来的信息,是孩子中学月考写我的一篇作文,题目叫《我生命中的一位良师》。文中写到了孩子们与我的点点滴滴,也写到了毕业前最后一课的难舍难分。她在文中最后说“在这个世界上,总会遇到一位良师,只是快慢问题而已,他或许没有那么耀眼,或许也像我心目中的良师一样的辛苦,开会那么迟,但他一定会在你心目中留下巨大的位置。她教会了我讲诚信,不要欺负、嘲笑他人,是她教会了我人生的道理,谢谢您!马老师,我会永远记着您”。其实,看到孩子们在作文中写我已不是第一次,早些时候在《我最喜欢的一位老师》这篇习作中,全班55名学生,就有30多名孩子写到了我。孩子们上学时、毕业后,都能记得我、记得我的教诲,真的是做教师的一种莫大的幸福。
这篇作文让我眼前浮现出曾经的一幕幕,一群可爱而又顽皮的孩子,6年的陪伴,为他们喜过、忧过,甚至也怒过,但更多的是舐犊情深。
因为我时常因出差、开会而缺课,我就按魏书生的方法,教会学生自主和责任,孩子们就自己给自己布置作业,并自发给我反馈班里的学习情况,催我快点回来上课;每当我出差回到校园,孩子们就会如同一群欢乐的鸟儿将我团团围住,抱住我,问长问短;因为要出差一个月,家长和孩子们以为我不再担任这个班的教师纷纷挽留我;每当节日,孩子们总会记得送我一份小礼物,有的会送一个苹果,祝我平平安安;有的会送一张贺卡,祝我越来越美;有的会送我一条毛巾,让我累了擦擦汗;还有的送我自制的工艺挂坠,说这样的礼物才有创意······每一个场景、每一份礼物的背后都是孩子们对我浓浓的尊师情。
孩子们毕业后,仍然没有忘记我。逢年过节就给我发信息送祝福,也常常抽空来学校看望我,但遗憾的是相见的次数寥寥无几,因为恰巧我不是出差就是开会。印象最深的是一个深秋,孩子们来看我,但因为开会、准备资料等事务,我一直忙到晚上大约8点才下班,保安跑过来递给我两件小礼物,并着急的说“你可算出来了,这么冷的天,孩子们等你等了俩小时,我让他们先走了”!顿时,我的鼻子酸酸的,泪水噙满了眼眶。
这样令我感动又温暖的事情还有很多。那么,我做了什么?为什么孩子和家长们都比较认可我。我想,大概是自己做到了以下几点:一是爱班里的每一个孩子,这是一切的前提;二是带给孩子求知的渴望,这是教师应尽的职责;三是教会孩子做人,这是人生最重要的道理。
这六年,我一直很注重教育孩子们一件事,那就是阅读。每天清晨,我都会以金子美玲的《向着明亮那方》开启美好的一天,带领孩子们朗诵古诗或散文;常常带领孩子们拓展阅读,开展好玩的课程;给孩子们读书,推荐经典好书、分享阅读感受,如《石头汤》、《失落的一角》、《花婆婆》、《水浒传》、《草房子》、《不老泉》等都是孩子们最喜欢的书目,我和孩子们在阅读中收获快乐,在阅读中收获成长。
当然,我也会不放过任何一个教育契机引导孩子们、鼓励孩子们。我始终认为,一日为师当日日恪尽职守。虽然我只陪伴孩子们6年,但我要尽力为他们的一生铺垫。比如为了鼓励孩子们的写作兴趣,我向西海都市报“校园作家”栏目推荐了孩子们的作品,先后有3名孩子的作文荣登报纸,家长和孩子激动地热泪盈眶;一名女孩课下拿着创编的小诗让我看,我就专门给她一整个晨诵的时间在全班展示,结果她创作的灵感源源不断,其他孩子也纷纷效仿,一时间竟都成了小诗人;班里有一个孩子,学习特别差,老师们都觉得他智力有问题,但我在课堂上把最简单的问题留给他,大声表扬他,鼓励他“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结果这孩子感动的又是积极回答问题,又是好好完成作业,还给我送贺卡,写信表达对我的感激;毕业考试的前一天,最后一节语文课,我没有准备大量的复习资料给孩子们,而是把他们这六年的校园生活制成相册播放,并写了一封祝福的信念给他们,孩子们惊奇的看着自己小时候的样子,不时窃窃私语,捧腹大笑,但随着照片的播放,看着自己一点点成长,渐渐地,我听到了抽泣声,那一天,全班的孩子泪如雨下。孩子们在泪水中懂得“时光一去不返,人无再少年”。
其实,因为还有行政工作,确实没有多余的时间给孩子们,我就挤时间跟孩子们阅读、谈心,每天处理完学校的事情还要在群内与家长互动、沟通,确实花费了我不少时间和精力,但现在想想,这一切都是值得的。“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我没有想过孩子们能对我这么牵肠挂肚,但仔细想想,如果没有之前我对孩子们的爱心、耐心与用心,何来孩子们的尊敬。如今,随着我的工作变动(调到幼儿园),这批学生或许会成为我最后的一批学生,这一切也将成为我永久的回忆。但这份师生情勉励着我、鞭策着我一如既往的用爱编织新的教育生活。
其实,谈起师德,未必高谈阔论师道尊严,也不必放言高论教师当一廉如水。今天,我以自己的故事为例不是说自己做的有多么的好,而是借自己的故事证明一个道理,那就是“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苏霍姆林斯基)”。孩子的心灵至真至纯至朴,他不是我们求取功利的垫脚石,要多问问自己“孩子,我能为你做什么”,成为他生命中在路边鼓掌加油的人。
让我们把心灵献给孩子,回到孩子身边,那是教师力量的源泉,这是一种坚定的信念,就像头顶的星空一样永恒的照耀着前方的路。因为,唯有爱的星空永恒!
2018年4月14日,我意外地收到了已毕业的一名学生家长发来的信息,是孩子中学月考写我的一篇作文,题目叫《我生命中的一位良师》。文中写到了孩子们与我的点点滴滴,也写到了毕业前最后一课的难舍难分。她在文中最后说“在这个世界上,总会遇到一位良师,只是快慢问题而已,他或许没有那么耀眼,或许也像我心目中的良师一样的辛苦,开会那么迟,但他一定会在你心目中留下巨大的位置。她教会了我讲诚信,不要欺负、嘲笑他人,是她教会了我人生的道理,谢谢您!马老师,我会永远记着您”。其实,看到孩子们在作文中写我已不是第一次,早些时候在《我最喜欢的一位老师》这篇习作中,全班55名学生,就有30多名孩子写到了我。孩子们上学时、毕业后,都能记得我、记得我的教诲,真的是做教师的一种莫大的幸福。
这篇作文让我眼前浮现出曾经的一幕幕,一群可爱而又顽皮的孩子,6年的陪伴,为他们喜过、忧过,甚至也怒过,但更多的是舐犊情深。
因为我时常因出差、开会而缺课,我就按魏书生的方法,教会学生自主和责任,孩子们就自己给自己布置作业,并自发给我反馈班里的学习情况,催我快点回来上课;每当我出差回到校园,孩子们就会如同一群欢乐的鸟儿将我团团围住,抱住我,问长问短;因为要出差一个月,家长和孩子们以为我不再担任这个班的教师纷纷挽留我;每当节日,孩子们总会记得送我一份小礼物,有的会送一个苹果,祝我平平安安;有的会送一张贺卡,祝我越来越美;有的会送我一条毛巾,让我累了擦擦汗;还有的送我自制的工艺挂坠,说这样的礼物才有创意······每一个场景、每一份礼物的背后都是孩子们对我浓浓的尊师情。
孩子们毕业后,仍然没有忘记我。逢年过节就给我发信息送祝福,也常常抽空来学校看望我,但遗憾的是相见的次数寥寥无几,因为恰巧我不是出差就是开会。印象最深的是一个深秋,孩子们来看我,但因为开会、准备资料等事务,我一直忙到晚上大约8点才下班,保安跑过来递给我两件小礼物,并着急的说“你可算出来了,这么冷的天,孩子们等你等了俩小时,我让他们先走了”!顿时,我的鼻子酸酸的,泪水噙满了眼眶。
这样令我感动又温暖的事情还有很多。那么,我做了什么?为什么孩子和家长们都比较认可我。我想,大概是自己做到了以下几点:一是爱班里的每一个孩子,这是一切的前提;二是带给孩子求知的渴望,这是教师应尽的职责;三是教会孩子做人,这是人生最重要的道理。
这六年,我一直很注重教育孩子们一件事,那就是阅读。每天清晨,我都会以金子美玲的《向着明亮那方》开启美好的一天,带领孩子们朗诵古诗或散文;常常带领孩子们拓展阅读,开展好玩的课程;给孩子们读书,推荐经典好书、分享阅读感受,如《石头汤》、《失落的一角》、《花婆婆》、《水浒传》、《草房子》、《不老泉》等都是孩子们最喜欢的书目,我和孩子们在阅读中收获快乐,在阅读中收获成长。
当然,我也会不放过任何一个教育契机引导孩子们、鼓励孩子们。我始终认为,一日为师当日日恪尽职守。虽然我只陪伴孩子们6年,但我要尽力为他们的一生铺垫。比如为了鼓励孩子们的写作兴趣,我向西海都市报“校园作家”栏目推荐了孩子们的作品,先后有3名孩子的作文荣登报纸,家长和孩子激动地热泪盈眶;一名女孩课下拿着创编的小诗让我看,我就专门给她一整个晨诵的时间在全班展示,结果她创作的灵感源源不断,其他孩子也纷纷效仿,一时间竟都成了小诗人;班里有一个孩子,学习特别差,老师们都觉得他智力有问题,但我在课堂上把最简单的问题留给他,大声表扬他,鼓励他“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结果这孩子感动的又是积极回答问题,又是好好完成作业,还给我送贺卡,写信表达对我的感激;毕业考试的前一天,最后一节语文课,我没有准备大量的复习资料给孩子们,而是把他们这六年的校园生活制成相册播放,并写了一封祝福的信念给他们,孩子们惊奇的看着自己小时候的样子,不时窃窃私语,捧腹大笑,但随着照片的播放,看着自己一点点成长,渐渐地,我听到了抽泣声,那一天,全班的孩子泪如雨下。孩子们在泪水中懂得“时光一去不返,人无再少年”。
其实,因为还有行政工作,确实没有多余的时间给孩子们,我就挤时间跟孩子们阅读、谈心,每天处理完学校的事情还要在群内与家长互动、沟通,确实花费了我不少时间和精力,但现在想想,这一切都是值得的。“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我没有想过孩子们能对我这么牵肠挂肚,但仔细想想,如果没有之前我对孩子们的爱心、耐心与用心,何来孩子们的尊敬。如今,随着我的工作变动(调到幼儿园),这批学生或许会成为我最后的一批学生,这一切也将成为我永久的回忆。但这份师生情勉励着我、鞭策着我一如既往的用爱编织新的教育生活。
其实,谈起师德,未必高谈阔论师道尊严,也不必放言高论教师当一廉如水。今天,我以自己的故事为例不是说自己做的有多么的好,而是借自己的故事证明一个道理,那就是“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苏霍姆林斯基)”。孩子的心灵至真至纯至朴,他不是我们求取功利的垫脚石,要多问问自己“孩子,我能为你做什么”,成为他生命中在路边鼓掌加油的人。
让我们把心灵献给孩子,回到孩子身边,那是教师力量的源泉,这是一种坚定的信念,就像头顶的星空一样永恒的照耀着前方的路。因为,唯有爱的星空永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