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享受探究过程,构建灵动课堂
【作者】 李联歆
【机构】 云南省文山州西畴县莲花塘中学
【正文】 【摘 要】 成功的课堂教学既是高效课堂,也是灵动课堂。灵动智慧课堂是我们一线教师永远的追求。“灵活才能兴趣,巧妙才能高效,快乐才能极致”。初中生物学的灵动课堂是快乐的、互动的、融洽的、主动的。教学要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生物学课上学习着、感动着、快乐着、收获着;让学生在生物学课上建立自信,放飞思想、张扬个性、形成能力;让学生在生物学课上融入智慧、生成智慧、彰显技能,提高素养。
【关键词】 初中生物;创设情境;注重实验;合作互动
新课程理念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唤起学生的求知欲,让课堂教学得心应手。与时俱进的灵动课堂是师生互动、碰撞、交流、指导、促进的课堂,其活动是积极的、灵动的、有序的、愉悦的、和谐的,教师对课堂的引领是含而不露、彰而不显、有效引领。教师要结合学生实际,注重因势利导,多给学生一些思考的时间,多给学生一些活动的空间,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让学生在赏识、探讨、尝试、参与中理解生物学,享受生物学。
一、情境教学,引人入胜
境为情设,情因境生。改革日新月异,教学突飞猛进。为了学生的有效发展,“我们要当点火者而非灭火人,要使学生积极地学习,愉快活泼地成长,成为真正灵动智巧的学生,就必须为学生创设恰当的教学情境。”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而生物学教学是艺术中的艺术。科德说:“我们把某种特定的实践活动称为艺术,就是因为这种活动无法按照一套从实际经验中得出的法则来顺利进行,我们对它的全部因素还缺乏完备的知识,如何开展工作大都也要依靠实践者本人的知识和经验做出决定。”生物学实验教学较多,因此,实施生动有趣的情境教学十分重要。
开展情境教学,就是“立教材之基,举学生之力,激学生之情,求互动之效。”铸就生物学课堂教学高效课堂的奠基石。
赞科夫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感和意志领域,触及到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会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情境教学是初中生物学课堂教学的一块绿洲,是构建诗意灵动的生物学课堂的一扇窗户。有效的教学情境,既是生物学课堂教学的催化剂,又是师生课堂互动的桥梁,既可以沟通教师与学生的心灵,又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课堂生机勃勃,气味盎然,精彩纷呈。
丁肇中说:“兴趣比天才重要”。达尔文说:“沉溺于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就会主动而深入了解任何复杂的问题。”学生只有对学习材料感兴趣了,才能把学习当成一件既轻松又愉快的事情,才能乐学、趣学。
德国一位学者有过一句精辟的比喻:将15克盐放在你的面前,无论如何你难以下咽。但当将15克盐放入一碗美味可口的汤中,你早就在享用佳肴时,将15克盐全部吸收了。情境之于知识,犹如汤之于盐。盐需溶入汤中,才能被吸收;知识需要溶入情境之中,才能显示出活力和美感。所以,在生物学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多为学生创设多种多样的教学情景,不断变换教学方法和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从而使教学变得生动有趣、丰富多彩。
教学过程中,要善于触动学生的情感区域,学生的情感方能自由流淌,放飞思绪。注重创设以激发兴趣为宗旨,以审美愉悦为突破口,以提高效率为中心,讲究有效教学。如我组织学习“人类遗传病”的预防措施是禁止近亲结婚的知识点时,创设故事情境道:一个发生在达尔文家庭的悲剧,达尔文与其舅舅家的女儿名叫艾玛的姑娘从小在一起,相亲相爱,长大便共结连理。谁料,他们婚后一共生育的10个孩子中,3个出世便夭折,其中七个小孩在成长的过程中总是患有奇怪的疾病,七个中的四个患有精神疾病,剩下的三个虽然没有精神方面的疾病,但却终身不能生育。我通过这一有趣故事的讲解,既使学生明白近亲不能结婚的道理,也能让学生对“人类遗传病”的预防措施有了深刻的理解。如此这般的情境迁移,通俗易懂,效果当然显著。
我们在教学实践中要不断探索教学情境的创设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堂教学高效有序,使学生在创设的教学情境中能建构所学知识的意义并逐步形成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方显灵动课堂。
二、注重实验,敢于创新
在生物学教学中,我们如果能采用各种生动有趣的实验,把“外在”的信息即生物学知识以新奇的方式揭示在学生面前,能使课堂气氛活跃、引人入胜,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在乐趣中获得知识、巩固知识,就是胸有成竹、经验丰富的好老师。
生物学是一门突出实验的自然科学,实验是生物学基本的研究方法。各种生物体的结构必须通过实验才能观察清楚,生物学的理论也是人们通过实验总结出来的。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是生物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达成中学生物学教学目标的基本途径和方法。创新是素质教育的要求,实验教学是生物教学的基础,把实验创新溶入到实验教学中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
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干。经过学生亲自实践的实验,学生才能深刻领会。在实验过程中不仅要求学生亲自动手,而且还要求学生多观察、多思考、多探索。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会发现很多实验现象,而这些现象可能是教材中没有的,教师应多解释,以便更好地指导学生实验。
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科学知识,而且要教给学生科学的研究方法,包括观察的方法、实验的方法、调查的方法等。学生实验操作过程的顺利完成,需要有一定的生物实验相关知识的储备。创新能力的培养也需要对原有知识的整合、分析和提高。而教材中的演示实验、学生动手实验和生物学经典实验为我们提供了很多可供借鉴的实验设计的巧妙之处。从材料的选择、实验方法的设计、步骤的安排到最后实验结果的收集处处体现出了我们教师必须的灵动智慧。
例如:我组织学习《探究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的实验。实验课上我只适当介绍实验内容、目的,实验器材、提出要求,然后让学生根据所给材料自己设计方案,自己开展实验。学生两人一组,在显微镜下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使学生明白流向分支的血管是动脉,由分支流向的血管是静脉,红细胞单行通过的血管是毛细血管。学生通过实验对动脉、静脉、毛细血管有个清晰准确的认识,而这种知识的获得完全是学生动手自主探究的结果,课堂上学生兴趣浓厚,情绪高涨,学习效果极佳。因此在生物课堂教学中充分开展探究实验、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能丰富课堂教学,给学生形象、生动、真实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实验是一种直观的教学手段,通过实验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生物概念和知识,在实验中学生可以轻易地掌握课本上枯燥的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科学思想和探究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积极开展生物实验教学活动,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够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使学生能够主动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并使之实现可持续发展,更好地适应社会和时代的建设需要。
三、师生合作,互动双赢
新课程理念强调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将自主学习放在首位,言下之意就是我们所进行的现代教学,一定要改变陈旧的教学观念,切实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教”必须致力于“导”,服务于“学”。
善教者善导,善导者高效。施教之攻,贵在引导,重在转化,妙在开窍。教是为了不教,教必须授人以渔。只有让学生真正掌握了学习方法,学生才会主动学习。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让学生亲自去探索、发现,自主选择解决问题的方法,是新课程理念的改革精髓。
与时俱进,追求灵动课堂,实现减负增效,是我们一线教师永远的追求。“教”要启发性地教、针对性地教、创造性地教和发展性地教;“学”要在教师的指导下走向深度学习、积极学习、独立学习。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优化教学方法,不断提高教学效益,有效张扬学生个性,才能实现师生教与学的双赢。
高效灵动的课堂不是老师的单向传递与给予的过程,而是师生共同投入、合作互动、教学相长的共同体验。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的关系是平等和谐的,学生可以有自己的探究空间,有个人的独特想法与体验,并在思维的碰撞与交锋中寻找生命的灵感,能各抒己见,使整个课堂焕发生命活力,实现精彩纷呈,勃勃生机。
合作学习中师生互动是教学活动不可或缺的因素,师生间要进行平等对话与交流,这就要求教师的态度、价值观、信念都要围绕着学生的发展为中心,教师要有亲和力,让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成为一种可能,合作成为一种需要。例如:我组织学习《青春期》时,首先,我针对进入青春期的少男少女所遇到的共性问题或生活中的现实问题,像个别初中生谈恋爱、个别少年与父母吵架离家出走等,分组引导学生展开讨论,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然后归纳出青春期遇到问题时,懂得应该采取的正确做法。另外,采用“实话实说”的讨论形式,多用真切期待的语言鼓励学生,解学生之所想,答学生之所问。师生共同探讨如何应对青春期的这些心理变化,及时帮助学生释疑解惑,使学生健康地度过青春期。这样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促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真可谓一箭双雕,其乐融融。
将合作互助学习方法应用于初中生物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能够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生物学知识点的动力,深入挖掘学生学习生物的潜能,全面拓展学生的发散性思维,逐步增强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享受生物学探究乐趣,我们的生物学教学就会喜出望外。
总之,演员,靠演技征服观众;球员,靠球技留住球迷;教师,靠综合素质引领学生奔向美好未来。医生的真功夫是治病救人,教师的真功夫是教书育人。教学是教师思想、底蕴和人格魅力的综合体现,我们要努力通过自己的教学实践和探索,逐渐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要用激情打造生物学课堂,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合作互动,使生物学课堂教学灵动、智慧和高效。
参考文献:
[1]张红娟;运用教学机智,彰显课堂精彩[J];考试周刊;2015年37期;
[2]唐金平:认真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云南教育,2010,7:17-18;
[3]张鸿亮.上好课:问题与对策·初中生物,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4]林海燕.生物课堂教学之初探[N].学知报.2016年。
【关键词】 初中生物;创设情境;注重实验;合作互动
新课程理念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唤起学生的求知欲,让课堂教学得心应手。与时俱进的灵动课堂是师生互动、碰撞、交流、指导、促进的课堂,其活动是积极的、灵动的、有序的、愉悦的、和谐的,教师对课堂的引领是含而不露、彰而不显、有效引领。教师要结合学生实际,注重因势利导,多给学生一些思考的时间,多给学生一些活动的空间,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让学生在赏识、探讨、尝试、参与中理解生物学,享受生物学。
一、情境教学,引人入胜
境为情设,情因境生。改革日新月异,教学突飞猛进。为了学生的有效发展,“我们要当点火者而非灭火人,要使学生积极地学习,愉快活泼地成长,成为真正灵动智巧的学生,就必须为学生创设恰当的教学情境。”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而生物学教学是艺术中的艺术。科德说:“我们把某种特定的实践活动称为艺术,就是因为这种活动无法按照一套从实际经验中得出的法则来顺利进行,我们对它的全部因素还缺乏完备的知识,如何开展工作大都也要依靠实践者本人的知识和经验做出决定。”生物学实验教学较多,因此,实施生动有趣的情境教学十分重要。
开展情境教学,就是“立教材之基,举学生之力,激学生之情,求互动之效。”铸就生物学课堂教学高效课堂的奠基石。
赞科夫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感和意志领域,触及到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会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情境教学是初中生物学课堂教学的一块绿洲,是构建诗意灵动的生物学课堂的一扇窗户。有效的教学情境,既是生物学课堂教学的催化剂,又是师生课堂互动的桥梁,既可以沟通教师与学生的心灵,又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课堂生机勃勃,气味盎然,精彩纷呈。
丁肇中说:“兴趣比天才重要”。达尔文说:“沉溺于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就会主动而深入了解任何复杂的问题。”学生只有对学习材料感兴趣了,才能把学习当成一件既轻松又愉快的事情,才能乐学、趣学。
德国一位学者有过一句精辟的比喻:将15克盐放在你的面前,无论如何你难以下咽。但当将15克盐放入一碗美味可口的汤中,你早就在享用佳肴时,将15克盐全部吸收了。情境之于知识,犹如汤之于盐。盐需溶入汤中,才能被吸收;知识需要溶入情境之中,才能显示出活力和美感。所以,在生物学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多为学生创设多种多样的教学情景,不断变换教学方法和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从而使教学变得生动有趣、丰富多彩。
教学过程中,要善于触动学生的情感区域,学生的情感方能自由流淌,放飞思绪。注重创设以激发兴趣为宗旨,以审美愉悦为突破口,以提高效率为中心,讲究有效教学。如我组织学习“人类遗传病”的预防措施是禁止近亲结婚的知识点时,创设故事情境道:一个发生在达尔文家庭的悲剧,达尔文与其舅舅家的女儿名叫艾玛的姑娘从小在一起,相亲相爱,长大便共结连理。谁料,他们婚后一共生育的10个孩子中,3个出世便夭折,其中七个小孩在成长的过程中总是患有奇怪的疾病,七个中的四个患有精神疾病,剩下的三个虽然没有精神方面的疾病,但却终身不能生育。我通过这一有趣故事的讲解,既使学生明白近亲不能结婚的道理,也能让学生对“人类遗传病”的预防措施有了深刻的理解。如此这般的情境迁移,通俗易懂,效果当然显著。
我们在教学实践中要不断探索教学情境的创设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堂教学高效有序,使学生在创设的教学情境中能建构所学知识的意义并逐步形成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方显灵动课堂。
二、注重实验,敢于创新
在生物学教学中,我们如果能采用各种生动有趣的实验,把“外在”的信息即生物学知识以新奇的方式揭示在学生面前,能使课堂气氛活跃、引人入胜,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在乐趣中获得知识、巩固知识,就是胸有成竹、经验丰富的好老师。
生物学是一门突出实验的自然科学,实验是生物学基本的研究方法。各种生物体的结构必须通过实验才能观察清楚,生物学的理论也是人们通过实验总结出来的。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是生物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达成中学生物学教学目标的基本途径和方法。创新是素质教育的要求,实验教学是生物教学的基础,把实验创新溶入到实验教学中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
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干。经过学生亲自实践的实验,学生才能深刻领会。在实验过程中不仅要求学生亲自动手,而且还要求学生多观察、多思考、多探索。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会发现很多实验现象,而这些现象可能是教材中没有的,教师应多解释,以便更好地指导学生实验。
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科学知识,而且要教给学生科学的研究方法,包括观察的方法、实验的方法、调查的方法等。学生实验操作过程的顺利完成,需要有一定的生物实验相关知识的储备。创新能力的培养也需要对原有知识的整合、分析和提高。而教材中的演示实验、学生动手实验和生物学经典实验为我们提供了很多可供借鉴的实验设计的巧妙之处。从材料的选择、实验方法的设计、步骤的安排到最后实验结果的收集处处体现出了我们教师必须的灵动智慧。
例如:我组织学习《探究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的实验。实验课上我只适当介绍实验内容、目的,实验器材、提出要求,然后让学生根据所给材料自己设计方案,自己开展实验。学生两人一组,在显微镜下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使学生明白流向分支的血管是动脉,由分支流向的血管是静脉,红细胞单行通过的血管是毛细血管。学生通过实验对动脉、静脉、毛细血管有个清晰准确的认识,而这种知识的获得完全是学生动手自主探究的结果,课堂上学生兴趣浓厚,情绪高涨,学习效果极佳。因此在生物课堂教学中充分开展探究实验、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能丰富课堂教学,给学生形象、生动、真实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实验是一种直观的教学手段,通过实验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生物概念和知识,在实验中学生可以轻易地掌握课本上枯燥的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科学思想和探究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积极开展生物实验教学活动,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够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使学生能够主动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并使之实现可持续发展,更好地适应社会和时代的建设需要。
三、师生合作,互动双赢
新课程理念强调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将自主学习放在首位,言下之意就是我们所进行的现代教学,一定要改变陈旧的教学观念,切实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教”必须致力于“导”,服务于“学”。
善教者善导,善导者高效。施教之攻,贵在引导,重在转化,妙在开窍。教是为了不教,教必须授人以渔。只有让学生真正掌握了学习方法,学生才会主动学习。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让学生亲自去探索、发现,自主选择解决问题的方法,是新课程理念的改革精髓。
与时俱进,追求灵动课堂,实现减负增效,是我们一线教师永远的追求。“教”要启发性地教、针对性地教、创造性地教和发展性地教;“学”要在教师的指导下走向深度学习、积极学习、独立学习。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优化教学方法,不断提高教学效益,有效张扬学生个性,才能实现师生教与学的双赢。
高效灵动的课堂不是老师的单向传递与给予的过程,而是师生共同投入、合作互动、教学相长的共同体验。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的关系是平等和谐的,学生可以有自己的探究空间,有个人的独特想法与体验,并在思维的碰撞与交锋中寻找生命的灵感,能各抒己见,使整个课堂焕发生命活力,实现精彩纷呈,勃勃生机。
合作学习中师生互动是教学活动不可或缺的因素,师生间要进行平等对话与交流,这就要求教师的态度、价值观、信念都要围绕着学生的发展为中心,教师要有亲和力,让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成为一种可能,合作成为一种需要。例如:我组织学习《青春期》时,首先,我针对进入青春期的少男少女所遇到的共性问题或生活中的现实问题,像个别初中生谈恋爱、个别少年与父母吵架离家出走等,分组引导学生展开讨论,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然后归纳出青春期遇到问题时,懂得应该采取的正确做法。另外,采用“实话实说”的讨论形式,多用真切期待的语言鼓励学生,解学生之所想,答学生之所问。师生共同探讨如何应对青春期的这些心理变化,及时帮助学生释疑解惑,使学生健康地度过青春期。这样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促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真可谓一箭双雕,其乐融融。
将合作互助学习方法应用于初中生物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能够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生物学知识点的动力,深入挖掘学生学习生物的潜能,全面拓展学生的发散性思维,逐步增强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享受生物学探究乐趣,我们的生物学教学就会喜出望外。
总之,演员,靠演技征服观众;球员,靠球技留住球迷;教师,靠综合素质引领学生奔向美好未来。医生的真功夫是治病救人,教师的真功夫是教书育人。教学是教师思想、底蕴和人格魅力的综合体现,我们要努力通过自己的教学实践和探索,逐渐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要用激情打造生物学课堂,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合作互动,使生物学课堂教学灵动、智慧和高效。
参考文献:
[1]张红娟;运用教学机智,彰显课堂精彩[J];考试周刊;2015年37期;
[2]唐金平:认真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云南教育,2010,7:17-18;
[3]张鸿亮.上好课:问题与对策·初中生物,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4]林海燕.生物课堂教学之初探[N].学知报.201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