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认识容量和升》教学设计与评析
【作者】 张丽华
【机构】 江苏省滨海县第二实验小学
【正文】 教学目标
1.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并认识容量,体会计量容量需要有统一的容量单位,联系实际初步形成1升的容量观念,通过实验操作体会1升有多少。
2.学生学会估计一些容器的容量,能用“升”这个单位估计一些常见容器的容量,感受“升”在生活中的运用。培养估计意识和初步的估计能力。
3.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在实验操作的过程中,感受数学问题的探索性、挑战性,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并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过程
一、认识“容量”
1.谈话:同学们,动物园里正在举行一场别开生面的争夺冠军比赛,那就是老虎和狮子正在进行的“喝酒决赛”。老虎一连喝了5杯,还没有醉,狮子刚喝了2杯就摇摇晃晃了,老虎得意地说:“我是森林中的酒仙,森林中的冠军!”狮子不服气地嚷道:“你的杯子小,我的杯子大。所以我是冠军!”老虎和狮子谁也不肯让步,争得面红耳赤。
师:同学们,杯数多一定就喝得多吗?你们认为他们谁说的有道理呢?
同桌展开讨论。
明确:判断谁喝的酒多,不能光看杯数的多少,还有考虑杯子的容量。(引出容量概念)
【设计意图:容量和升这一教学内容,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说,可能比较枯燥和抽象,所以课的一开始通过一个有趣的动物喝酒比赛,激发起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学生想帮助老虎和狮子确定谁是森林中喝酒的冠军,就要考虑杯子的容量这个因素,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心理需求。】
2.教师出示(两个大小有明显区别的空杯):今天老师带来两个杯子,这两个杯子哪一个能盛比较多的水?
学生讨论并汇报结果。
在学生回答的时候,指导学生用“容量”来说一说。
指出:这个容器所能装的液体的多少,可称之为“容量”。左边这个杯子能盛的水多,也就说明这个茶杯的容量比较大。
3. 出示甲、乙两个容量差不多的水壶(如下图)
师:观察这两个水壶,哪个水壶的容量大一些?。
学生猜测,猜测的结果不同。
师:怎样才能知道到底哪个杯子的容量大呢?你有什么方法?
教师引导学生比较选择较好的方法,并根据学生汇报演示实验,把甲杯倒满水,再把甲杯的水倒入乙杯比较两个容器容量的大小。
想象一下,如果反过来倒水,会出现什么情况?说明了什么?
教师小结:我们可以用倒水实验操作的方法推测比较容量的大小。
【设计意图:让学生联系实际情景,在具体的比较中体验、感受容量的含义。先通过比较两个茶杯哪个盛水多一些,向学生说明盛水多的容量比较大,体会杯子能盛水的多少就是它的容量大小。再让学生通过操作比较出容量的大小,进一步体会容量的含义。然后引导学生进一步操作,体会容器的容量大小,了解容量可以用数量来表达它的多少,感受计量容量也要用统一的容量单位。】
二、联系生活,认识容量单位升
1.交流课前收集的各种容器。
谈话:请同学们拿出从家中带来的各种容器,分别在小组里交流一下带来的容器上标明的容量是多少,用的是什么单位。
小组交流。
谈话:生活中有很多的容器上都标有容量单位升或者毫升,亳升这个容量单位,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本节课先认识升,升可以用大写的英文字母“L”表示。(板书:升→L)
2.观察体会常见容量单位是升的容器。
生活中还有很多的容器上都标有容量单位升,(出示图片)你知道图中的这些容器盛的水、油、饮料各是多少?
明确:计量这些容器盛了多少水、油、饮料通常用升作单位。
3.实验感知1升有多少。
(1)出示量杯。
介绍:量杯是用来测量液体的容量的工具,在量杯上有一些刻度,标着1的地方就表示容量是1升。
(2)拿出该正方体,从里面量它的棱长。问:为什么量里面而不是外面?
实验:现在量杯里导入1升水,再全部导入棱长1分米的正方体容器,你有什么发现?
明确:棱长为1分米的正方体容器正好可以装1升水
4.寻找生活中常见容量大约是1升的容器。
请学生把从家里带来的1升大的容器放在一起比一比。
分别指名问一问:你是怎么知道它的容量是1升?
指导学生估算或实验说明哪些容器是1升。
指出:这些容器各不相同,但大致大小接近,容量都是1升。
【设计意图:结合常见的容器,让学生体会升是容量的单位,提出1升有多少的问题,引导学生关注“1升”具体容量的大小;然后用量杯进行实验,认识棱长1分米的容器的容量就是1升,建立升的概念,了解升的实际意义。同时联系常见的容器进一步体验1升具体是多少,强化1升的认识。】
三、巩固运用
1.倒一倒。
我们的身体每天需要两升水,其中的1升可以从食物中获取,剩下的1升需要喝水补充。1升水可以倒在不同的水杯中,桌上有好多杯子,先估一估,1升水可以到在多少个可乐杯中?想想看要验证你估计的结果,在实验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什么?
请各小组拿出一些可乐杯试验一下,看1升水可以倒几杯。
2.说一说。
下面的容器各可以盛水多少升?
3.估一估。
师:举起较大的可乐瓶,让学生估一估其容量大约是几升?
学生估计并说明估计结果的合理性。
师:结合2升多的可乐瓶,请学生想象一下,家里什么容器的容量和它比较接近,大约是几升?
以这一个可乐瓶为参照,估计一下,旁边上的这桶水大约有多少升?
再看一看,教室里的这桶纯净水有多少升呢?这桶水你拎得动么?
【设计意图:除了加强1升的空间知觉外,还多次通过观察进行估计、比较,帮助学生把容量进行量化,形成空间大小的空间知觉。以此分别估计出这些常见容器的大小,用量化的方法感受空间大小;再以此为基础让学生估计、比较,感受不同容器的容量多少,促进空间知觉的形成。】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了容量和容量单位升,容量是容器里最多能容纳多少液体的量,升是容量的一个计量单位,可以表示容量的大小。生活中有许多用升表示容量大小的容器,我们通过看一看、猜一猜、倒一倒、估一估等活动,了解了棱长1分米的正方体容器的容量是1升、常见的矿泉水瓶容大约半升、较大的可乐瓶容量大约2升、班级里的纯净水桶容量大约20升等等。当然,除了升这个容量单位,我们在生活中还见到其他的容量单位,下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容量单位毫升,请同学们课后收集这方面的资料。
1.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并认识容量,体会计量容量需要有统一的容量单位,联系实际初步形成1升的容量观念,通过实验操作体会1升有多少。
2.学生学会估计一些容器的容量,能用“升”这个单位估计一些常见容器的容量,感受“升”在生活中的运用。培养估计意识和初步的估计能力。
3.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在实验操作的过程中,感受数学问题的探索性、挑战性,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并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过程
一、认识“容量”
1.谈话:同学们,动物园里正在举行一场别开生面的争夺冠军比赛,那就是老虎和狮子正在进行的“喝酒决赛”。老虎一连喝了5杯,还没有醉,狮子刚喝了2杯就摇摇晃晃了,老虎得意地说:“我是森林中的酒仙,森林中的冠军!”狮子不服气地嚷道:“你的杯子小,我的杯子大。所以我是冠军!”老虎和狮子谁也不肯让步,争得面红耳赤。
师:同学们,杯数多一定就喝得多吗?你们认为他们谁说的有道理呢?
同桌展开讨论。
明确:判断谁喝的酒多,不能光看杯数的多少,还有考虑杯子的容量。(引出容量概念)
【设计意图:容量和升这一教学内容,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说,可能比较枯燥和抽象,所以课的一开始通过一个有趣的动物喝酒比赛,激发起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学生想帮助老虎和狮子确定谁是森林中喝酒的冠军,就要考虑杯子的容量这个因素,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心理需求。】
2.教师出示(两个大小有明显区别的空杯):今天老师带来两个杯子,这两个杯子哪一个能盛比较多的水?
学生讨论并汇报结果。
在学生回答的时候,指导学生用“容量”来说一说。
指出:这个容器所能装的液体的多少,可称之为“容量”。左边这个杯子能盛的水多,也就说明这个茶杯的容量比较大。
3. 出示甲、乙两个容量差不多的水壶(如下图)
师:观察这两个水壶,哪个水壶的容量大一些?。
学生猜测,猜测的结果不同。
师:怎样才能知道到底哪个杯子的容量大呢?你有什么方法?
教师引导学生比较选择较好的方法,并根据学生汇报演示实验,把甲杯倒满水,再把甲杯的水倒入乙杯比较两个容器容量的大小。
想象一下,如果反过来倒水,会出现什么情况?说明了什么?
教师小结:我们可以用倒水实验操作的方法推测比较容量的大小。
【设计意图:让学生联系实际情景,在具体的比较中体验、感受容量的含义。先通过比较两个茶杯哪个盛水多一些,向学生说明盛水多的容量比较大,体会杯子能盛水的多少就是它的容量大小。再让学生通过操作比较出容量的大小,进一步体会容量的含义。然后引导学生进一步操作,体会容器的容量大小,了解容量可以用数量来表达它的多少,感受计量容量也要用统一的容量单位。】
二、联系生活,认识容量单位升
1.交流课前收集的各种容器。
谈话:请同学们拿出从家中带来的各种容器,分别在小组里交流一下带来的容器上标明的容量是多少,用的是什么单位。
小组交流。
谈话:生活中有很多的容器上都标有容量单位升或者毫升,亳升这个容量单位,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本节课先认识升,升可以用大写的英文字母“L”表示。(板书:升→L)
2.观察体会常见容量单位是升的容器。
生活中还有很多的容器上都标有容量单位升,(出示图片)你知道图中的这些容器盛的水、油、饮料各是多少?
明确:计量这些容器盛了多少水、油、饮料通常用升作单位。
3.实验感知1升有多少。
(1)出示量杯。
介绍:量杯是用来测量液体的容量的工具,在量杯上有一些刻度,标着1的地方就表示容量是1升。
(2)拿出该正方体,从里面量它的棱长。问:为什么量里面而不是外面?
实验:现在量杯里导入1升水,再全部导入棱长1分米的正方体容器,你有什么发现?
明确:棱长为1分米的正方体容器正好可以装1升水
4.寻找生活中常见容量大约是1升的容器。
请学生把从家里带来的1升大的容器放在一起比一比。
分别指名问一问:你是怎么知道它的容量是1升?
指导学生估算或实验说明哪些容器是1升。
指出:这些容器各不相同,但大致大小接近,容量都是1升。
【设计意图:结合常见的容器,让学生体会升是容量的单位,提出1升有多少的问题,引导学生关注“1升”具体容量的大小;然后用量杯进行实验,认识棱长1分米的容器的容量就是1升,建立升的概念,了解升的实际意义。同时联系常见的容器进一步体验1升具体是多少,强化1升的认识。】
三、巩固运用
1.倒一倒。
我们的身体每天需要两升水,其中的1升可以从食物中获取,剩下的1升需要喝水补充。1升水可以倒在不同的水杯中,桌上有好多杯子,先估一估,1升水可以到在多少个可乐杯中?想想看要验证你估计的结果,在实验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什么?
请各小组拿出一些可乐杯试验一下,看1升水可以倒几杯。
2.说一说。
下面的容器各可以盛水多少升?
3.估一估。
师:举起较大的可乐瓶,让学生估一估其容量大约是几升?
学生估计并说明估计结果的合理性。
师:结合2升多的可乐瓶,请学生想象一下,家里什么容器的容量和它比较接近,大约是几升?
以这一个可乐瓶为参照,估计一下,旁边上的这桶水大约有多少升?
再看一看,教室里的这桶纯净水有多少升呢?这桶水你拎得动么?
【设计意图:除了加强1升的空间知觉外,还多次通过观察进行估计、比较,帮助学生把容量进行量化,形成空间大小的空间知觉。以此分别估计出这些常见容器的大小,用量化的方法感受空间大小;再以此为基础让学生估计、比较,感受不同容器的容量多少,促进空间知觉的形成。】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了容量和容量单位升,容量是容器里最多能容纳多少液体的量,升是容量的一个计量单位,可以表示容量的大小。生活中有许多用升表示容量大小的容器,我们通过看一看、猜一猜、倒一倒、估一估等活动,了解了棱长1分米的正方体容器的容量是1升、常见的矿泉水瓶容大约半升、较大的可乐瓶容量大约2升、班级里的纯净水桶容量大约20升等等。当然,除了升这个容量单位,我们在生活中还见到其他的容量单位,下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容量单位毫升,请同学们课后收集这方面的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