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早恋现象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
【作者】 张淑敏
【机构】 陕西省白水县教师进修学校
【正文】 【摘 要】 早恋是青少年生理、心理发育的结果,随着年龄的增长,当到了青春期,青少年容易产生朦胧的早恋意识。本文阐述了青少年早恋的原因及特点,早恋现象对青少年心理健康存在一定的影响,如何正确处理青少年早恋问题是当前老师及家长的所面临的难题。
【关键词】 青少年;早恋;心理健康;教育
早恋指的是未成年或者生理、心智未成熟的男女建立恋爱关系或对异性感兴趣、痴情或暗恋,一般指18岁以下的青少年之间发生的爱情,特别是在校的中小学生为多。
经过二十年在中国的调查表明,在中学阶段没有发生过感情的人很少。而大多数都是暗恋、单恋(单思)。只有相互有好感,才能发展成为早恋。
一、青少年早恋的促成因素
1、青春期性生理和性心理发育的自然本能作用。进人青春期的青少年随着生理的发展开始产生性意识。他们开始敏感地看待男女同学间的交往,他们注视着异性同学有关自己的一举一动。逐渐地,在众多的男女共同交往中逐渐由对群体异性的好感转向对个别异性的依恋,形成一对一交往的行动,即进行早恋。
2、青春期教育的缺乏。青春期如何进行健康的异性交往,如何正确区分友情与爱情,与异性交往的行为规范如何……青少年缺乏这些知识,又无行为规范训练,客观条件往往也造成与异性交往的阻力,缺乏与异性朋友建立纯真友谊的条件。
3、青少年独立意识的作用。他们对成人世界盲目向往和追求,以为能恋爱就代表自己的成熟,而忽视了自身心理素质的培养、锻炼和提高,是缺乏理智的表现。
4、学校中一些因素的影响。例如:班干部因工作上接触的机会多,被双方的工作能力和性格所吸引;有些同学的学习压力大,为了寻求刺激;有些同学对学习失去兴趣,把精力转移到对异性的追求上,以填补精神上的空虚;校园里一些同学公开早恋的诱惑等,都是促成中学生早恋的因素。
5、家庭因素。中学生早恋与家庭有着密切的关系。比如父母离异,孩子缺乏家庭的温暖;父母缺乏对孩子进行性知识教育,使孩子不能正确处理异性之间的关系;父母在孩子面前过分亲昵;对孩子所看的书籍、影视录像等不加限制;有的家长对孩子的异**往不加以指导等,都是促成中学生早恋的因素。
6、社会因素。中学生接触的一些不健康的影视书刊、淫秽录像以及黄色网站的影响。
二、青少年早恋的特点
1、朦胧性。早恋的青少年对于早恋关系的发展结局并不明确。他们主要是渴想与异性单独接触,但是对未来组建家庭、如何处理恋爱关系和学业关系、如何区别情谊和爱情都缺乏明确的熟悉。
2、矛盾性。有早恋关系的青少年内心也布满了矛盾,既想接触又怕被人发现,早恋的过程中痛快和痛苦并存。
3、变异性。早恋关系是一种布满变化、极不不乱的感情关系。青少年之间一对一的早恋关系缺乏持久性,一般不会持续很长时间。
4、差异性。青少年的早恋行为具有显著的差异性。在行为方式上,有的青少年的早恋行为十分隐蔽,通过书信、电话等方式来传递感情,但也有的青少年报公然,在很多场合出 双人对,俨然像一对情侣。在关系程度上,大多数有早恋关系的青少年的主要流动是在一起聊天,交流隐秘的感情,从人际关系来看,还没有超出正常的关系。有的 则关系发展的很深,除了谈论感情以外,甚至发生性关系。
三、早恋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
处在青春期的青少年,其生理逐渐走向成熟,但毕竟还未完全成熟,如果过早地把精力放在谈情说爱上,不仅影响学习,而且还会因各方面的阻力造成性格上的缺陷和情绪上的扰乱。
1、由于学校、家庭、社会对青少年早恋大多持否定态度,发生早恋的学生总是东躲西藏,长期处于“地下工作”的状态,精神高度紧张。
2、早恋影响思想品德的发展。青少年学生在思想上,道德上对爱情的理解和认识还很不成熟。而高中阶段正是学生社会化的过渡时期,学生社会责任感,道德感和法律意识都很淡薄,不能正确理解真正的爱情,青少年学生在经济上尚未能独立,事业尚未确定,使爱情失去了牢固的基础,学生根本没有能力承担社会责任,更不可能承担爱情的社会责任。青少年学生也不能很好地控制调节自己的感情,最终只能歪曲甚至玷污了纯真而美好的感情,给双方带来痛苦。
3,早恋对少女的影响尤为重要。一是 少女由于涉世不深,生活经验欠缺,对社会了解不足,感情胜过理智,往往凭一时冲动与异性建立恋爱关系。随着心理的成熟,生活阅历的增加,可能对对方产生不满,进而冷却或中断恋爱关系。这样会引起少女的失望情绪,使之消沉,甚至产生心理障碍,从而影响少女精神世界的健康发展,更会轻浮、草率对待恋爱。 二是出现性行为,引发犯罪。 青少年早恋,多因感情冲动和对异性的神秘感,理智防线十分脆弱,往往容易出现过早性行为和性过错。甚至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带来心灵的创伤。
四、如何正确处理青少年早恋现象
早恋不仅会影响正常求学、生活,有时容易诱发心理疾病,导致不健康心理,严重的导致犯罪,其危害已不容忽视。如何正确对待青少年早恋问题,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引导和教育:
(一)、家长处理学生早恋现象:
良好的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和谐的家庭教育应该是民主型的,孩子有充分的发言权,家长平等地与孩子沟通,共同探讨成长中的问题。溺爱型和放任型的家庭,孩子出现“早恋”的现象比较多。我校心理专家建议家长在处理“早恋”问题上要把握三原则:
1、摸清底细,心中有数。
家长要清楚地知道孩子在班里与哪些孩子关系比较好,他们在一起活动的时候都在做些什么,多发动一些与孩子关系较为密切,行为良好的同学与他们多接触、交往,大家一同参加有益活动。
2、分析情况,区别对待。
要界定孩子是“早恋”,还是属于正常的男女生之间的交往状态。
3、讲究方法,正确引导。
如果恋情已经发生了,没有必要去谴责他们不理智,要分析原因,对症解决。首先,要努力营造温馨的家庭氛围,给孩子提供一个民主的家庭环境,不要一味阻止,否则有可能激起他们的逆反心理;其次,积极与孩子进行情感交流,在沟通中培养对孩子的信任,在信任的基础上协商订立一些规则和界限,使早恋成为孩子的学习动力;再次,要与学校老师保持联系,及时掌握孩子在学校的动态,帮他们从思想上提高认识,初三阶段以学习为重;最后,对孩子沉迷“恋情”而影响学习,家长又无力解决的“早恋”问题,家长可向专业的心理辅导机构寻求帮助。
(二)、教师处理青少年早恋现象:
1、帮助早恋的中学生正确看待早恋。。引导孩子明白早恋的危害性。青春期学生早恋的最大影响就是耽误他们的学业,不可避免地分散了他们的意志和精力,致使学业成绩下降。其次,早恋必然会影响人生的奋斗目标。
2、帮助学生学会正常的异性交往。我们应该鼓励孩子交往广泛、自然,要孩子和异性公开交往、群体交往,他就不会对个别的异性产生过分的好感。其次,在交往过程中注意掌握一个“度”,既不必过分拘谨,也不可过分随便;不可过分冷淡,也不可过分亲昵;不可过分严肃,也不可过分卖弄。
3、帮助早恋的孩子走出困境。在处理这些事情的时候遵循了以下几点:一是要充分理解,二是保密不加渲染;三是方式可灵活多样;四是不可捕风捉影,上纲上线,不注意方式方法。五是幽默的语言幽默的语言妙趣横生,令人回味,可以缩短师生间的心理距离,令人发笑又促人深思
青少年时期是身心健康和各项素质发展的关键时期,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确处理青少年早恋问题是所以教师及家长所要重视问题,有针对的加强青少年心理教育,使青少年远离早恋,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青少年心理健康手册
[2]心理健康教育C证教程
【关键词】 青少年;早恋;心理健康;教育
早恋指的是未成年或者生理、心智未成熟的男女建立恋爱关系或对异性感兴趣、痴情或暗恋,一般指18岁以下的青少年之间发生的爱情,特别是在校的中小学生为多。
经过二十年在中国的调查表明,在中学阶段没有发生过感情的人很少。而大多数都是暗恋、单恋(单思)。只有相互有好感,才能发展成为早恋。
一、青少年早恋的促成因素
1、青春期性生理和性心理发育的自然本能作用。进人青春期的青少年随着生理的发展开始产生性意识。他们开始敏感地看待男女同学间的交往,他们注视着异性同学有关自己的一举一动。逐渐地,在众多的男女共同交往中逐渐由对群体异性的好感转向对个别异性的依恋,形成一对一交往的行动,即进行早恋。
2、青春期教育的缺乏。青春期如何进行健康的异性交往,如何正确区分友情与爱情,与异性交往的行为规范如何……青少年缺乏这些知识,又无行为规范训练,客观条件往往也造成与异性交往的阻力,缺乏与异性朋友建立纯真友谊的条件。
3、青少年独立意识的作用。他们对成人世界盲目向往和追求,以为能恋爱就代表自己的成熟,而忽视了自身心理素质的培养、锻炼和提高,是缺乏理智的表现。
4、学校中一些因素的影响。例如:班干部因工作上接触的机会多,被双方的工作能力和性格所吸引;有些同学的学习压力大,为了寻求刺激;有些同学对学习失去兴趣,把精力转移到对异性的追求上,以填补精神上的空虚;校园里一些同学公开早恋的诱惑等,都是促成中学生早恋的因素。
5、家庭因素。中学生早恋与家庭有着密切的关系。比如父母离异,孩子缺乏家庭的温暖;父母缺乏对孩子进行性知识教育,使孩子不能正确处理异性之间的关系;父母在孩子面前过分亲昵;对孩子所看的书籍、影视录像等不加限制;有的家长对孩子的异**往不加以指导等,都是促成中学生早恋的因素。
6、社会因素。中学生接触的一些不健康的影视书刊、淫秽录像以及黄色网站的影响。
二、青少年早恋的特点
1、朦胧性。早恋的青少年对于早恋关系的发展结局并不明确。他们主要是渴想与异性单独接触,但是对未来组建家庭、如何处理恋爱关系和学业关系、如何区别情谊和爱情都缺乏明确的熟悉。
2、矛盾性。有早恋关系的青少年内心也布满了矛盾,既想接触又怕被人发现,早恋的过程中痛快和痛苦并存。
3、变异性。早恋关系是一种布满变化、极不不乱的感情关系。青少年之间一对一的早恋关系缺乏持久性,一般不会持续很长时间。
4、差异性。青少年的早恋行为具有显著的差异性。在行为方式上,有的青少年的早恋行为十分隐蔽,通过书信、电话等方式来传递感情,但也有的青少年报公然,在很多场合出 双人对,俨然像一对情侣。在关系程度上,大多数有早恋关系的青少年的主要流动是在一起聊天,交流隐秘的感情,从人际关系来看,还没有超出正常的关系。有的 则关系发展的很深,除了谈论感情以外,甚至发生性关系。
三、早恋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
处在青春期的青少年,其生理逐渐走向成熟,但毕竟还未完全成熟,如果过早地把精力放在谈情说爱上,不仅影响学习,而且还会因各方面的阻力造成性格上的缺陷和情绪上的扰乱。
1、由于学校、家庭、社会对青少年早恋大多持否定态度,发生早恋的学生总是东躲西藏,长期处于“地下工作”的状态,精神高度紧张。
2、早恋影响思想品德的发展。青少年学生在思想上,道德上对爱情的理解和认识还很不成熟。而高中阶段正是学生社会化的过渡时期,学生社会责任感,道德感和法律意识都很淡薄,不能正确理解真正的爱情,青少年学生在经济上尚未能独立,事业尚未确定,使爱情失去了牢固的基础,学生根本没有能力承担社会责任,更不可能承担爱情的社会责任。青少年学生也不能很好地控制调节自己的感情,最终只能歪曲甚至玷污了纯真而美好的感情,给双方带来痛苦。
3,早恋对少女的影响尤为重要。一是 少女由于涉世不深,生活经验欠缺,对社会了解不足,感情胜过理智,往往凭一时冲动与异性建立恋爱关系。随着心理的成熟,生活阅历的增加,可能对对方产生不满,进而冷却或中断恋爱关系。这样会引起少女的失望情绪,使之消沉,甚至产生心理障碍,从而影响少女精神世界的健康发展,更会轻浮、草率对待恋爱。 二是出现性行为,引发犯罪。 青少年早恋,多因感情冲动和对异性的神秘感,理智防线十分脆弱,往往容易出现过早性行为和性过错。甚至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带来心灵的创伤。
四、如何正确处理青少年早恋现象
早恋不仅会影响正常求学、生活,有时容易诱发心理疾病,导致不健康心理,严重的导致犯罪,其危害已不容忽视。如何正确对待青少年早恋问题,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引导和教育:
(一)、家长处理学生早恋现象:
良好的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和谐的家庭教育应该是民主型的,孩子有充分的发言权,家长平等地与孩子沟通,共同探讨成长中的问题。溺爱型和放任型的家庭,孩子出现“早恋”的现象比较多。我校心理专家建议家长在处理“早恋”问题上要把握三原则:
1、摸清底细,心中有数。
家长要清楚地知道孩子在班里与哪些孩子关系比较好,他们在一起活动的时候都在做些什么,多发动一些与孩子关系较为密切,行为良好的同学与他们多接触、交往,大家一同参加有益活动。
2、分析情况,区别对待。
要界定孩子是“早恋”,还是属于正常的男女生之间的交往状态。
3、讲究方法,正确引导。
如果恋情已经发生了,没有必要去谴责他们不理智,要分析原因,对症解决。首先,要努力营造温馨的家庭氛围,给孩子提供一个民主的家庭环境,不要一味阻止,否则有可能激起他们的逆反心理;其次,积极与孩子进行情感交流,在沟通中培养对孩子的信任,在信任的基础上协商订立一些规则和界限,使早恋成为孩子的学习动力;再次,要与学校老师保持联系,及时掌握孩子在学校的动态,帮他们从思想上提高认识,初三阶段以学习为重;最后,对孩子沉迷“恋情”而影响学习,家长又无力解决的“早恋”问题,家长可向专业的心理辅导机构寻求帮助。
(二)、教师处理青少年早恋现象:
1、帮助早恋的中学生正确看待早恋。。引导孩子明白早恋的危害性。青春期学生早恋的最大影响就是耽误他们的学业,不可避免地分散了他们的意志和精力,致使学业成绩下降。其次,早恋必然会影响人生的奋斗目标。
2、帮助学生学会正常的异性交往。我们应该鼓励孩子交往广泛、自然,要孩子和异性公开交往、群体交往,他就不会对个别的异性产生过分的好感。其次,在交往过程中注意掌握一个“度”,既不必过分拘谨,也不可过分随便;不可过分冷淡,也不可过分亲昵;不可过分严肃,也不可过分卖弄。
3、帮助早恋的孩子走出困境。在处理这些事情的时候遵循了以下几点:一是要充分理解,二是保密不加渲染;三是方式可灵活多样;四是不可捕风捉影,上纲上线,不注意方式方法。五是幽默的语言幽默的语言妙趣横生,令人回味,可以缩短师生间的心理距离,令人发笑又促人深思
青少年时期是身心健康和各项素质发展的关键时期,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确处理青少年早恋问题是所以教师及家长所要重视问题,有针对的加强青少年心理教育,使青少年远离早恋,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青少年心理健康手册
[2]心理健康教育C证教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