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谈小学语文学习兴趣的激发

【作者】 郑 易

【机构】 四川省凉山州盐源县干海乡小学



【正文】  【摘 要】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自主学习情境。”
  【关键词】 小学语文;学习兴趣;激发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也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这些新的理念为我们语文教学提供了正确导向,要求我们语文教师必须改变过去“满堂灌”的形式,取而代之是以激发学生求知欲、充分调动学生兴趣的形式进行教学。语文课堂要焕发生命活力,就要积极调动学习兴趣,为每位学生创造良好的环境,让他们在课堂上充分彰显自己的个性。
  一、建立良好师生关系,使学生在“爱”中学
  经过多年的教学,我认为要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应该建立民主、平等的关系。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始终保持轻松愉快的心情、朝气蓬勃的精神、平静幽默的情绪、宽容大度的胸怀;始终微笑着面对学生。这种状态会去感染学生,在学生面前始终充满自信和朝气,与充满潮气的学生形成共振,构建自身独特的魅力。让学生乐于学语文 其实小学生的思想是很简单的,可能他们喜欢一个老师就会喜欢他上的课,因此培养良好的师生情感显的尤为重要。所以老师要加强对学生的关心,这样会赢得学生的尊重;其次,教师要善于和学生交往,重视师生之间的交往会形成情感融洽、气氛良好的学习环境。作为教师要全身心地爱自己的每一位学生,就像呵护自己的孩子一样去关爱他们,努力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建立民主、平等的朋友式的师生关系。要一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设计教学,相信他们、尊重他们、欣赏他们,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课堂教学中,要满腔热忱地鼓励学生发言,多进行激励性评价,多为孩子们提供展示自己的机会,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二、创设生动有趣情境,让学生在“乐”中学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在学生的学习中,兴趣有着定向和动力作用,学习兴趣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基础。激发起了兴趣,学生学习就会积极主动,学得轻松而有成效。小学生好奇心理特别强,他们对任何新鲜事物都比较感兴趣,但持续的时间却并不长,注意力容易转移。在对待学习上,他们只会对学习过程感兴趣,对学习结果并不太关心。从因此,教学需要出发,引入制造或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这样能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教师在设计教学程序时,要以“游戏、儿歌、画一画、演一演、做一做”等形式为载体,精心设计,把所要掌握的知识点巧妙的溶入其中,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启发诱导,让学生积极思维,最大限度的挖掘学生的潜能。如在识字教学中,为加深学生对形声字特点的理解,可采用让学生“做一做”、“画一画”的教学形式。如让他们找出“请、情、清、青、睛”等字在形和读音上的联系,在学生找出这些字的部首都是“青”,再让学生动手做生字卡片,一张是“青”,另外几张上分别是不同的偏旁,小组合作用不同的偏旁与“青”组成不同的字,在学生合作接着和试读的过程,加深了对生字的认识和对形声字特点的理解。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做知识的迁移和拓展练习,引导学生将这些字分别组一个词语,并把所组的词语串起来写一段话,最后,按这段话的内容画出一幅图来。教学过程学生积极性很高,不仅落实了知识点,培养了学生动手能力,而且,启发了学生思维。 又如在拼音教学中,可将声母编成儿歌,帮助学生记忆,做出拼音声、韵母卡片,以“开火车”,“找朋友”的形式,让每个学生都主动参与到学习的活动中来,让学生体会到学习是一件愉快的事情,使学生“愿学、乐学”。
  三、放飞学生思维,让学生在“动”中学
  教师不仅要为学生提供独立思考的时间,还要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时间、空间,让他们合作学习、各抒已见、共同探讨,实现信息在群体间的多向交流,集思广议,解决问题。这样,学生尝试到合作创新的乐趣,激起了高涨的学习热情。在语文教学中,构建语义的理解、体会,要引导学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大胆的各抒己见。教师应因势利导,让学生对问题充分思考后,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知识的积累等发表不同的见解,对有分歧的问题进行辩论。通过辩论,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感悟,懂得了知识是无穷的,再博学的人也会有所不知,体会学习是无止境的道理。这样的课,课堂气氛很活跃,其间,开放的课堂教学给了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空间,教师也毫不吝惜地让学生去思考,争辩,真正让学生的思维在无拘无束的讨论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给课堂教学注入生机。如在教学《鸟儿的侦察报告》一文时,我问学生:“学了这个故事你们明白了什么道理?”大部分学生都回答了只有耐心、虚心、认真地学习,才能学到真本领。可有一个学生却回答的不同,他说是凤凰老师教搭窝的方法不好,才使有的鸟没有学会搭窝。他的回答激起千层浪,学生们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并列举了一些好的教学方法。最后,我在学生们讨论的基础上作了全面的总结,使他们对课文的寓意有了比较正确的理解。这样做,保护了学生独立思考的积极性,让他们的个性在课堂里得到了充分的张扬。
  四、优化课堂结构,让学生在“趣”中学
  1、精心设计导入。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好的开端往往能为一堂课打下成功的基础,一堂课有了一个好的开头,那么这堂课就成功了一半。小学生的注意力是最容易被其他事物给分散的,所以上小学语文课,最好就是一开始就抓住学生的心弦,激发学生的听课热情。熟悉学生的认知结构,帮助教师确定新课教学的切入点。
  2、做游戏,讲故事。低年级儿童好动好玩,持久力差,有意注意时间短,容易疲劳,因此,教师应根据低年级儿童的心理特点,努力创设语文知识的故事性和游戏性情境,使他们变“无意注意”为“有意注意”。我在识字教学中经常用“一字开花”,“开火车”、“找朋友”等游戏进行扩词比赛、从而丰富学生词汇,巩固字词。“一字开花”就是老师在黑板上先画一朵花,再在花心里写上某一个生字,而后让小朋友口头扩词或板演。如果这个字的朋友多,就在花瓣外再画上一层花瓣,花儿越开越大,学生就越有兴趣,注意力非常集中。如我教“花”这一字时,用“花”字就扩词二十多个,为了进一步巩固词、“一字开花后就进行”开火车游戏。这样学生在欢乐的游戏中掌握了知识,特别对那些后进生帮助很大,教师就能达到较好地传授知识的目的。语文知识的故事性,我在看图说话教学中常以故事进行教学,如教第二册基础训练与看图说话教学中《迷路和小白兔》,我先让学生看三幅图,看后让学生说说,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第一幅图画的是:早晨,小白兔走出家门,擒着篮子去森林采蘑菇,找不到家了,第三幅图画的是:乌鸦与小白兔说话,乌鸦给小白兔指路。为了使学生能围绕故事中心有目的进行说话训练,我引导学生根据故事的主要内容起个名字,有的学生起出了如《勤劳的小白兔》、《采蘑菇的小白兔》、《找不到家的小白兔》等题目,最后我板书《迷路的小白兔》,当学生对故事有一个深入的理解后,我让学生扮演其中的角色,在音乐声中进行完整的表演。有的学生扮演小白兔,有的扮演乌鸦,学生们声情并茂,兴趣盎然,这样教可使学生实践与表演相结合,以趣引思,知趣结合,掌握了辩别方向的知识,学生愉快地受到了观察,思维和语言训练。
  3、借助现代教学媒体,直观激趣。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合理使用现代多媒体,结合课文教学内容,让学生听听美妙的音乐,看看生动逼真的画面,欣赏品味形象化的词句,可以使学生的精神处于轻松的状态,让学生迅速进入状态,走上一条到处充满轻松,愉快的学习道路。如教苏轼的诗《饮湖上初晴后雨》时,我先让学生边听古筝乐曲,边观赏西湖的美丽风光(视频),激发学生兴奋愉快的学习情绪,进入诗歌所描写的情境,享受作者所描写的自然界的美。这样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为学好古诗打下基础。充分利用多媒体呈现画面,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对于学习课文也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由此喜欢上语文老师,也喜欢上语文课。
  总之,兴趣能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养成丰富的想象力、敏锐的思维力和坚韧的意志力。有了兴趣才会全神贯注、专心致志。激发兴趣的方法有很多,只要我们语文老师全身心投入到语文教学中,精心钻研,就能让语文课更会引人入胜,达到理想效果。
  参考文献:
  [1]曾惠宗;“多媒体对小学语文教学的影响”[J];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2014、3
  [2]刘红梅;:“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兴趣培养”[J];新课程(小学);2015年10期
  [3]薛丽云;“话说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兴趣激发”[J];小学教学参考;2014年3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