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试论初中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的构建
【作者】 沈洪冰
【机构】 山东省莱西市沽河街道孙受中学
【正文】 【摘 要】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我国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但与此同时也存在着诸多的问题,课堂教学效率不高是其最主要的问题之一。基于此,就需要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方式,根据教学大纲和初中生的特点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转变其学习态度,构建高效的道德与法治课堂。要让初中生更好地去进行道德与法治的学习,高效课堂的构建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高效课堂
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学重点在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弘扬,以此来让学生的道德品质和法治思维能够得以有效塑造。所以,在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学中教师应注意,要尽可能的按最优的结构来对课堂教学进行组织,以便使教学程序的安排和教材的组织变得更为科学,使得整个课堂教学的过程得到有效地优化,从而令道德与法治的课堂教学变得高效起来。
一、营造轻松、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
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在教学中往往采用“满堂灌”或“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导致课堂气氛沉闷、枯燥,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除此之外,许多道德与法治教师在教学中往往只重视教师的教,而忽视学生的学,导致教学方法只是从教师的角度出发,从而在教学过程中无法使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兴趣。再加上教师在教学中忙于树立自己的权威,导致学生在学习中不敢回答问题,更不敢质疑老师,课堂教学效率差强人意。基于此,就需要道德与法治教师转变观念,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营造轻松、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敢言亦乐言。通过创设一个宽松、民主的课堂学习氛围,让学生敢言和乐言,为构建高效的道德与法治课堂打好地基。
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其主观能动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构建初中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来说亦是如此。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其主观能动性,才能转变他们的学习态度,使其由以往的被动接受转化为主动学习,为构建初中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奠定扎实的基础。例如教学“发现自己”一课时,我先在黑板上写下了“自己”两个字,然后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经历谈一谈自己在看到这两个字时,想到了什么。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其主观能动性我先讲述了我自己的一个故事,通过故事的形式,带动了课堂气氛,学生们纷纷畅所欲言。之后,我让学生谈一谈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以便更加了解自己,为其日后改正缺点奠定扎实的基础。如有的学生说:“我不聪明,但是我爱学习,爱劳动,孝顺父母……”有的学生则说:“我怕吃苦,但我喜欢团结同学……”通过让学生展示自我,让他们知道每个人都不完美,都存在这样或那样的缺点,但这不妨碍学生爱自己,在包容他人的缺点的同时不断向他人学习,以改正自己的缺点。在此基础上,我会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同桌,通过自评和他评,让他们更好地了解自己,为接纳与欣赏自己,做更好地自我奠定扎实的基础。
三、学生探究式学习的顺利开展
随着新课程改革推进的持续,新课程标准也随之提了出来,探究的学习方式已成为了当前教学的主旋律。在初中道德与法治的课堂教学中,学生才是课堂真正的主人,而教师只是在课堂上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有效地引导,使学生能够在学习中变得更为积极主动起来。在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学中,教师通过长时间的教学积累,会逐渐领悟到教学的真正含义:教学的关键不在于教学内容的传授,而在于对学生进行有效地激励,以便唤醒学生心中对学习的热情,让学生能够更为积极主动的去进行学习。从现代心理学的研究成果来看,少年儿童的学习其实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并不只是我们直观看到的单纯知识接受,而是融入了情感的复杂认知形成,学习兴趣是其中的关键因素之一,对学生学习活动的不断推进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因此,进行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教师,需要对整个课堂教学的过程进行有效地把握,尽可能的为学生创造出引起学习兴趣和激起学习高潮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积极的参与到互动中去,并在互动的过程中不断地去进行思考,令学生在课堂教学中通过不断地探究体验到完整的认知过程。也就是说,初中道德与法治的课堂教学高效与否,不光是要看教师是否将知识予以有效地传授,还要看学生是否在积极主动的参与到了课堂教学之中,只有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持续不断的探究,道德与法治的课堂教学才会逐渐变得高效起来。
四、教师通过精讲对学生进行点拨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关键是“以生为本”,即需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这样才能够成功的构建起初中道德与法治的高效课堂。为此,具体的课堂教学目标必须得到有效地落实,使其在过程与方法中得以顺利的实现,让学生把握住课堂教学的主动权,使学生能够在课堂教学中通过不断的怀疑和思考来对知识进行更为深入的认知,最终令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获得创新的相关能力。此时,在教师通过精讲对学生进行有效点拨的过程中,可以让教师的主导作用得发挥,让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凸显,因为教师通过精讲可以让学生心中的疑惑得以解开,让学生的思维得到了有效地拓展。
需要我们特别注意的是,教师在进行精讲的过程中,既要把握好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又要注意把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知识错误、遗漏和容易搞混的知识点,对这些部分进行重点讲解,使学生能够真正的吃透教材内容。同时,教师在进行精讲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把握好对应的时机,然后让学生参与到精讲教学中来,这样才能够让精讲的效果得到最大化的发挥。只有这样,初中道德与法治的高效课堂的构建才能更为顺利。
五、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将其应用到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为传统的课堂教学带来了新的活力,改变了他们在教师组织的道德与法治课堂活动中被动的参与状态,调动了其参与积极性。如在教学“走近老师”内容时,为了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我便利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在上课之初,我下利用PPT播放了一段三分钟的视频,视频内容为感动中国的教师。在这些教师身上,可以看到无私无畏、关爱学生、舍己为人等优秀品质。在组织学生观看完该视频后,我就视频内容向学生提出问题。问题一:从这些教师身上你看到了哪些优秀的品质?问题二:同学们,想一想你们身边有没有这样的教师呢?他/她的美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呢?此时屏幕上就可显示出这两个问题。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通过多媒体形象、直观、生动的特点来展示教学内容,调动其参与积极性,可谓是一举多得。
六、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法,增强学生之间的凝聚力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多种教学方法开始在我国兴起,小组合作教学法以其独有的优势受到众多教师的青睐。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在教学中,通过将学生按照学习基础、学习能力、学习习惯等不同,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然后让他们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合作互助,来共同完成教学任务,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观,还能激发其探究意识和创新精神,更增强了学生之间的凝聚力,可谓是一举多得。例如在教学“网络上交友新时空”一课时,我就采用了小组合作教学法。在利用幻灯片出示:“网络交往与网下交往的不同”后,为了增强学生之间的凝聚力,我将他们分为几个小组。然后让他们以小组为单位,来阐述网络沟通无极限的好处和弊端?中学生在面对网络的负面影响应采取的措施。为了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我让学生进行小组PK,描述最准确的小组将会获得相应的奖励。在激励机制下,学生们在小组中积极交流和讨论,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既增强了学生之间的凝集力,又提高了他们的交际能力。
总之,初中道德与法治的学习是一个学生主动为主导的过程,教师只需要通过多种手段来对课堂教学的结构进行不断的优化即可,随后让学生置身于得到了全面优化的课堂之中,通过教师的合理引导来将学习兴趣唤醒,结合初中生的身心特点和教学内容来进行操作,以增强教学的针对性、计划性、趣味性,通过因材施教,灵动教学,让道德与法治课堂充满活力和生机,最终实现创建初中高效道德与法治课堂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张凤.对初中政治教育教学的思考[J].新课程(中学),2015(06)
[2]余秀琴.由一堂政治课引发的思考[J].考试周刊,2012(41)
[3]幸碧慧.情境教学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的运用[J].读书文摘,2016(20).
【关键词】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高效课堂
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学重点在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弘扬,以此来让学生的道德品质和法治思维能够得以有效塑造。所以,在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学中教师应注意,要尽可能的按最优的结构来对课堂教学进行组织,以便使教学程序的安排和教材的组织变得更为科学,使得整个课堂教学的过程得到有效地优化,从而令道德与法治的课堂教学变得高效起来。
一、营造轻松、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
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在教学中往往采用“满堂灌”或“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导致课堂气氛沉闷、枯燥,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除此之外,许多道德与法治教师在教学中往往只重视教师的教,而忽视学生的学,导致教学方法只是从教师的角度出发,从而在教学过程中无法使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兴趣。再加上教师在教学中忙于树立自己的权威,导致学生在学习中不敢回答问题,更不敢质疑老师,课堂教学效率差强人意。基于此,就需要道德与法治教师转变观念,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营造轻松、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敢言亦乐言。通过创设一个宽松、民主的课堂学习氛围,让学生敢言和乐言,为构建高效的道德与法治课堂打好地基。
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其主观能动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构建初中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来说亦是如此。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其主观能动性,才能转变他们的学习态度,使其由以往的被动接受转化为主动学习,为构建初中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奠定扎实的基础。例如教学“发现自己”一课时,我先在黑板上写下了“自己”两个字,然后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经历谈一谈自己在看到这两个字时,想到了什么。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其主观能动性我先讲述了我自己的一个故事,通过故事的形式,带动了课堂气氛,学生们纷纷畅所欲言。之后,我让学生谈一谈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以便更加了解自己,为其日后改正缺点奠定扎实的基础。如有的学生说:“我不聪明,但是我爱学习,爱劳动,孝顺父母……”有的学生则说:“我怕吃苦,但我喜欢团结同学……”通过让学生展示自我,让他们知道每个人都不完美,都存在这样或那样的缺点,但这不妨碍学生爱自己,在包容他人的缺点的同时不断向他人学习,以改正自己的缺点。在此基础上,我会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同桌,通过自评和他评,让他们更好地了解自己,为接纳与欣赏自己,做更好地自我奠定扎实的基础。
三、学生探究式学习的顺利开展
随着新课程改革推进的持续,新课程标准也随之提了出来,探究的学习方式已成为了当前教学的主旋律。在初中道德与法治的课堂教学中,学生才是课堂真正的主人,而教师只是在课堂上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有效地引导,使学生能够在学习中变得更为积极主动起来。在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学中,教师通过长时间的教学积累,会逐渐领悟到教学的真正含义:教学的关键不在于教学内容的传授,而在于对学生进行有效地激励,以便唤醒学生心中对学习的热情,让学生能够更为积极主动的去进行学习。从现代心理学的研究成果来看,少年儿童的学习其实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并不只是我们直观看到的单纯知识接受,而是融入了情感的复杂认知形成,学习兴趣是其中的关键因素之一,对学生学习活动的不断推进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因此,进行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教师,需要对整个课堂教学的过程进行有效地把握,尽可能的为学生创造出引起学习兴趣和激起学习高潮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积极的参与到互动中去,并在互动的过程中不断地去进行思考,令学生在课堂教学中通过不断地探究体验到完整的认知过程。也就是说,初中道德与法治的课堂教学高效与否,不光是要看教师是否将知识予以有效地传授,还要看学生是否在积极主动的参与到了课堂教学之中,只有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持续不断的探究,道德与法治的课堂教学才会逐渐变得高效起来。
四、教师通过精讲对学生进行点拨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关键是“以生为本”,即需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这样才能够成功的构建起初中道德与法治的高效课堂。为此,具体的课堂教学目标必须得到有效地落实,使其在过程与方法中得以顺利的实现,让学生把握住课堂教学的主动权,使学生能够在课堂教学中通过不断的怀疑和思考来对知识进行更为深入的认知,最终令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获得创新的相关能力。此时,在教师通过精讲对学生进行有效点拨的过程中,可以让教师的主导作用得发挥,让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凸显,因为教师通过精讲可以让学生心中的疑惑得以解开,让学生的思维得到了有效地拓展。
需要我们特别注意的是,教师在进行精讲的过程中,既要把握好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又要注意把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知识错误、遗漏和容易搞混的知识点,对这些部分进行重点讲解,使学生能够真正的吃透教材内容。同时,教师在进行精讲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把握好对应的时机,然后让学生参与到精讲教学中来,这样才能够让精讲的效果得到最大化的发挥。只有这样,初中道德与法治的高效课堂的构建才能更为顺利。
五、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将其应用到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为传统的课堂教学带来了新的活力,改变了他们在教师组织的道德与法治课堂活动中被动的参与状态,调动了其参与积极性。如在教学“走近老师”内容时,为了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我便利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在上课之初,我下利用PPT播放了一段三分钟的视频,视频内容为感动中国的教师。在这些教师身上,可以看到无私无畏、关爱学生、舍己为人等优秀品质。在组织学生观看完该视频后,我就视频内容向学生提出问题。问题一:从这些教师身上你看到了哪些优秀的品质?问题二:同学们,想一想你们身边有没有这样的教师呢?他/她的美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呢?此时屏幕上就可显示出这两个问题。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通过多媒体形象、直观、生动的特点来展示教学内容,调动其参与积极性,可谓是一举多得。
六、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法,增强学生之间的凝聚力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多种教学方法开始在我国兴起,小组合作教学法以其独有的优势受到众多教师的青睐。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在教学中,通过将学生按照学习基础、学习能力、学习习惯等不同,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然后让他们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合作互助,来共同完成教学任务,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观,还能激发其探究意识和创新精神,更增强了学生之间的凝聚力,可谓是一举多得。例如在教学“网络上交友新时空”一课时,我就采用了小组合作教学法。在利用幻灯片出示:“网络交往与网下交往的不同”后,为了增强学生之间的凝聚力,我将他们分为几个小组。然后让他们以小组为单位,来阐述网络沟通无极限的好处和弊端?中学生在面对网络的负面影响应采取的措施。为了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我让学生进行小组PK,描述最准确的小组将会获得相应的奖励。在激励机制下,学生们在小组中积极交流和讨论,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既增强了学生之间的凝集力,又提高了他们的交际能力。
总之,初中道德与法治的学习是一个学生主动为主导的过程,教师只需要通过多种手段来对课堂教学的结构进行不断的优化即可,随后让学生置身于得到了全面优化的课堂之中,通过教师的合理引导来将学习兴趣唤醒,结合初中生的身心特点和教学内容来进行操作,以增强教学的针对性、计划性、趣味性,通过因材施教,灵动教学,让道德与法治课堂充满活力和生机,最终实现创建初中高效道德与法治课堂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张凤.对初中政治教育教学的思考[J].新课程(中学),2015(06)
[2]余秀琴.由一堂政治课引发的思考[J].考试周刊,2012(41)
[3]幸碧慧.情境教学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的运用[J].读书文摘,201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