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我的大语文观
【作者】 陈玉霞
【机构】 湖北省十堰市白浪经济开发区东风50学校
【正文】 【摘 要】 大语文观的核心就是以语文课堂教学为轴心,向学生生活的各个领域开拓、延展,全方位地把学生的语文学习同他们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有机结合起来,把教语文同教做人有机结合起来,把发展语文能力同发展智力素质和非智力素质有机结合起来,把读、写、听、说四方面的训练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接受全面的、整体的、能动的、网络式的和强有力的培养和训练。
【关键词】 轴心;拓展;结合
传统的语文教学观把语文教学截然分为课内的和课外的两大块,或按第一或第二的顺序排队,似乎是课内为主,课外为辅;课内要绝对保证,课外则可有可无。事实上包括课外阅读在内的语文课外活动对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是有实实在在的好处的,有时甚至能起到比语文课堂教学更大的作用。鉴于此,只有树立大语文教学观,拓宽语文学习视野,研究学生学习语文的规律,加强联系,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
首先,从学生学习母语的特点来看。汉语是我们的母语,小学生学习母语,和学习第二语言不同,母语的学习不是以一无所知开始的。事实上儿童从出生开始就接受着周围的文化(含语言)的影响,在入学前已有一定的语言和思维的基础,这就为今后的语文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入学后,他们一方面凭已有的语言基础学习语文,另一方面又在学习语文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自己的语言。
其次,从学生周围的生活环境来看。周围的生活环境对学生语言能力和思维的发展起着很大的作用。这种环境包括学校的、党旗的和社会的环境。另外大众公共传媒对学生语文水平和思维水平的发展也起阒不可低估的作用。具体地说,这些环境包括学校外部环境,班级布置,社会性上的广告牌,商店招牌,标语,家庭的文化氛围,传媒的广播、电影、电视、电话、网络等。这些语言环境的潜移默化作用和语文课堂教学一起,共同促进学生个体言语能力的发展。
再次,从学生生活的时间和空间来看,学生一天在校学习的时间不多,课堂学习的时间则更少,而语文课程的学习一天才一至二节。学生在家庭、社会上生活的时间则多得多。空间亦是如此。可以这么说,学生生活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家庭和社会环境中度过的。
因此,我们只有树立大语文教学观,拓宽语文学习视野,才能使语文教学改革向整体化、综合化方向发展,才能有力地促进学生语文素质的全面提高。
拓宽语文学习视野,其内涵就是要拓展学生学习语文的时间和空间,根据儿童学习语文的规律,充分利用语文学习的各种环境,加强儿童语文学习的横向和纵向的联系。下面就语文文学习的几个联系谈点个人浅见。
联系之一:加强语文课堂学习和课外阅读的联系
实践证明,多读好的作品是提高语文能力的好办法。“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就指出了多读对提高语文能力的重要性。就凭每周课程表上排出的几节语文课,就靠语文教科书上的文章对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的要求是远远不够的。“一个空洞的头脑是无法进行思维的”。所以必须扩大阅读量,加强积累。山东烟台的小学语文“双轨”教改实验成果就证明了这点。当然也应处理好课堂学习和课外阅读的关系。课堂学习要授之以法,课外阅读则应学以致用。这样相互补充,则相得益彰,才能使语文课堂学习和谒外阅读成为一个整体。
联系之二:加强语文学习和不同学科的联系
在我国小学里,任何学科教学内容,都有赖于汉语作为信息载体。语文教学任务完成得好,对其他学科教学大有促进。如小学数学的应用题教学,学生没有一定的语文基础那是不行的。相反,其他科教学中,教师也有责任“补课”,扫清理解和表达的障碍,营造学习语文的良好氛围。这样,其他科学好了,增长了知识,提高理解能力对学习语文也是大有好处的。语文和其他学科学习是相互促进的,因此,全体教师均要负起语文教学的责任。
联系之三:加强语文学习和生活的联系
儿童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学校里的各种兴趣小组活动、讲座、报告、文艺演出、运动会、野炊春游等;家庭中的亲人间的交往、各种琐事竺;社会生活中的人际交往、旅游观光,参观访问等都为儿童学习语文提供了广阔的天地。这里着重谈谈儿童从生活中学习语文的几种主要方式。
首先是交往活动,特别是儿童间的人际交往。儿童学习语言(含各种知识)具有可传递性。他们从各种渠道(含交往)学到的知识,通过交往相互“传递”。如一首歌、一曲舞蹈、一个故事,语言亦是如此。现在,从小学生吕中每每可听到些时髦词,如“好酷”、“真靓”、“我晕倒了”等,看那表情和具体运用的语言环境不能不说他们对这些新潮词语是理解的,这些都是通过同学间交往互相传递的。现在家庭大多是独生子女,父母溺爱,成天到晚叫他学这学那,关在家里,怕他出去学坏。其实这不仅对他们的语文学习不利,同时对性格等的形成都是不利的。当然,这需要教师、家长负起责任,加强引导,创造条件,让儿童在健康有益的交往中学习语文,在交往中健康地成长起来。其次是儿童间的游戏活动。小学生们最喜欢游戏活动了,这是他们童年乃至少年时代的最大乐趣之一。游戏前要讲明游戏规则,角色的分工,游戏过程中对出现问题的争执,游戏结束后你一言我一语的评价。这些均对学生口头语言的发展十分有利,讲游戏规则由罗哩罗嗦,词不过意,到要言不繁,清楚明白,这就是口头语言表达的进步。互相争执评论既发展了口头语言表达能力,又锻炼了学生胆量。同时在这一过程中,你讲我听,则学生听的能力也得到发展。这些都是在无意之间进行的,学生学得轻松,很有兴趣。可以这么说一次有意义的游戏活动是一堂轻松活泼的语言文字活动课。所以,由学生自愿结合的游戏活动可以做为由教师组织下进行的语文活动课的有益补充。
当然,从生活中学习语文的方式是很多的,这里就不一一赘述了。
我们要从大语文的角度拓宽语文教学的视野,既抓好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又从语文学习的其他渠道和环境来研究提高语文学习质量的新路子,这样对于治愈语文教学高耗低效这一顽症就大有希望了。
【关键词】 轴心;拓展;结合
传统的语文教学观把语文教学截然分为课内的和课外的两大块,或按第一或第二的顺序排队,似乎是课内为主,课外为辅;课内要绝对保证,课外则可有可无。事实上包括课外阅读在内的语文课外活动对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是有实实在在的好处的,有时甚至能起到比语文课堂教学更大的作用。鉴于此,只有树立大语文教学观,拓宽语文学习视野,研究学生学习语文的规律,加强联系,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
首先,从学生学习母语的特点来看。汉语是我们的母语,小学生学习母语,和学习第二语言不同,母语的学习不是以一无所知开始的。事实上儿童从出生开始就接受着周围的文化(含语言)的影响,在入学前已有一定的语言和思维的基础,这就为今后的语文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入学后,他们一方面凭已有的语言基础学习语文,另一方面又在学习语文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自己的语言。
其次,从学生周围的生活环境来看。周围的生活环境对学生语言能力和思维的发展起着很大的作用。这种环境包括学校的、党旗的和社会的环境。另外大众公共传媒对学生语文水平和思维水平的发展也起阒不可低估的作用。具体地说,这些环境包括学校外部环境,班级布置,社会性上的广告牌,商店招牌,标语,家庭的文化氛围,传媒的广播、电影、电视、电话、网络等。这些语言环境的潜移默化作用和语文课堂教学一起,共同促进学生个体言语能力的发展。
再次,从学生生活的时间和空间来看,学生一天在校学习的时间不多,课堂学习的时间则更少,而语文课程的学习一天才一至二节。学生在家庭、社会上生活的时间则多得多。空间亦是如此。可以这么说,学生生活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家庭和社会环境中度过的。
因此,我们只有树立大语文教学观,拓宽语文学习视野,才能使语文教学改革向整体化、综合化方向发展,才能有力地促进学生语文素质的全面提高。
拓宽语文学习视野,其内涵就是要拓展学生学习语文的时间和空间,根据儿童学习语文的规律,充分利用语文学习的各种环境,加强儿童语文学习的横向和纵向的联系。下面就语文文学习的几个联系谈点个人浅见。
联系之一:加强语文课堂学习和课外阅读的联系
实践证明,多读好的作品是提高语文能力的好办法。“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就指出了多读对提高语文能力的重要性。就凭每周课程表上排出的几节语文课,就靠语文教科书上的文章对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的要求是远远不够的。“一个空洞的头脑是无法进行思维的”。所以必须扩大阅读量,加强积累。山东烟台的小学语文“双轨”教改实验成果就证明了这点。当然也应处理好课堂学习和课外阅读的关系。课堂学习要授之以法,课外阅读则应学以致用。这样相互补充,则相得益彰,才能使语文课堂学习和谒外阅读成为一个整体。
联系之二:加强语文学习和不同学科的联系
在我国小学里,任何学科教学内容,都有赖于汉语作为信息载体。语文教学任务完成得好,对其他学科教学大有促进。如小学数学的应用题教学,学生没有一定的语文基础那是不行的。相反,其他科教学中,教师也有责任“补课”,扫清理解和表达的障碍,营造学习语文的良好氛围。这样,其他科学好了,增长了知识,提高理解能力对学习语文也是大有好处的。语文和其他学科学习是相互促进的,因此,全体教师均要负起语文教学的责任。
联系之三:加强语文学习和生活的联系
儿童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学校里的各种兴趣小组活动、讲座、报告、文艺演出、运动会、野炊春游等;家庭中的亲人间的交往、各种琐事竺;社会生活中的人际交往、旅游观光,参观访问等都为儿童学习语文提供了广阔的天地。这里着重谈谈儿童从生活中学习语文的几种主要方式。
首先是交往活动,特别是儿童间的人际交往。儿童学习语言(含各种知识)具有可传递性。他们从各种渠道(含交往)学到的知识,通过交往相互“传递”。如一首歌、一曲舞蹈、一个故事,语言亦是如此。现在,从小学生吕中每每可听到些时髦词,如“好酷”、“真靓”、“我晕倒了”等,看那表情和具体运用的语言环境不能不说他们对这些新潮词语是理解的,这些都是通过同学间交往互相传递的。现在家庭大多是独生子女,父母溺爱,成天到晚叫他学这学那,关在家里,怕他出去学坏。其实这不仅对他们的语文学习不利,同时对性格等的形成都是不利的。当然,这需要教师、家长负起责任,加强引导,创造条件,让儿童在健康有益的交往中学习语文,在交往中健康地成长起来。其次是儿童间的游戏活动。小学生们最喜欢游戏活动了,这是他们童年乃至少年时代的最大乐趣之一。游戏前要讲明游戏规则,角色的分工,游戏过程中对出现问题的争执,游戏结束后你一言我一语的评价。这些均对学生口头语言的发展十分有利,讲游戏规则由罗哩罗嗦,词不过意,到要言不繁,清楚明白,这就是口头语言表达的进步。互相争执评论既发展了口头语言表达能力,又锻炼了学生胆量。同时在这一过程中,你讲我听,则学生听的能力也得到发展。这些都是在无意之间进行的,学生学得轻松,很有兴趣。可以这么说一次有意义的游戏活动是一堂轻松活泼的语言文字活动课。所以,由学生自愿结合的游戏活动可以做为由教师组织下进行的语文活动课的有益补充。
当然,从生活中学习语文的方式是很多的,这里就不一一赘述了。
我们要从大语文的角度拓宽语文教学的视野,既抓好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又从语文学习的其他渠道和环境来研究提高语文学习质量的新路子,这样对于治愈语文教学高耗低效这一顽症就大有希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