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如何培养幼儿的合作交往能力

【作者】 尚 果

【机构】 青海省贵南县茫曲镇吉嘎幼儿园



【正文】  【摘 要】 心理学研究表明,交往对幼儿的发展有明显的积极作用。在一日活动中,我对幼儿交往能力的培养进行了研究和探讨,并在教育实践中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强化幼儿的合作意识,培养幼儿的合作品质,培养幼儿解决合作问题的能力,让幼儿充分体验合作的乐趣。
  【关键词】 幼儿;交往能力;培养

  一个具有良好的身心发展和较强的合作交往能力的人,往往能较好地适应社会生活,并取得较高的成就。然而,如今的孩子大多数是独生子女,恰恰缺乏与人交往、合作的机会,他们身上或多或少地有不合群、自私等表现。而幼儿阶段的教育比传播知识、训练技能更重要、更根本的任务,就是培养幼儿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活泼开朗的性格和良好的社会品德,增强社会性,从而使幼儿更好的适应社会,有较强的交往能力。因此,我们应加强对幼儿交往能力的培养,使幼儿成为顺应时代发展的人。
  一、榜样引领,强化幼儿的合作意识
  合作是一种具体的社会行为,必须让幼儿在具体可感知的情境中体会、领悟并强化合作的意识。教师在幼儿心目中有很高的威信,教师的言行更是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幼儿。教师之间、教师与保育员之间是否能分工合作、互相配合,会对幼儿产生直接的影响。如,一教师组织幼儿进行操作活动时,另一教师主动帮着摆放、分发材料;保育员搞卫生时,教师帮着擦玻璃、抬桌子,这在无形中都为幼儿提供了积极的行为榜样。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教师更要注意用自己的言行让幼儿体会到合作的快乐。高明的教师会经常请幼儿帮忙来一起合作完成一个小作品、一项小任务。让幼儿在与老师的合作中感悟合作的意义,感受合作的快乐。
  教师要为幼儿建构相互交往的环境,注意引导幼儿感受合作的成果,体验合作的愉快,当幼儿做出合作行为,能较好地与同伴一同合作学习或游戏时,教师要及时地给予肯定、鼓励。我们很多老师就能经常的对幼儿说:“你能商量着、合作着搭,真好!”“你们俩配合得真好!”教师赞许的目光、肯定的语言、微笑的面容,以及轻抚孩子的肩膀、对孩子亲切地点头、翘起大拇指等行为,以鼓励为主的适时的引导与强化,让幼儿逐渐产生了合作的意识,使幼儿初步萌发合作交往的内在动机。同伴也是幼儿观察学习的榜样,教师对有合作行为的幼儿的积极评价和鼓励,会激发其他幼儿向他们学习的动机;同时,在合作游戏时,幼儿经常通过观察,模仿学习其他幼儿的合作行为。因此,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合作意识、合作能力强的幼儿与合作意识、合作能力弱的幼儿一起游戏,也不失为一种树立榜样的好方法。
  二、创设环境,培养幼儿的合作品质
  一方面家长要转变观念,发挥幼儿的小主人公精神,放手孩子,让孩子走出去;或把别家的孩子,社区的人们请进来;在公共场合介绍幼儿,引导幼儿主动与人接触;一方面是教师,威廉姆多尔曾经对教师角色的界定是“平等中的首席”,并认为教师是内在情景的领导者,而不是外在的专制品,教师的作用应从外在于幼儿转向与情景并存。《纲要》指出:“教师应为幼儿学习活动的引导者、支持者、合作者”。只有当教师走下神圣的讲台,来到幼儿中间,与他们融为一体时,幼儿的主体参与才能够发生。特别是教师要尊重幼儿的意见、爱好,保护幼儿的自由权利,才能够使幼儿敢于合作、乐于合作。此时,教师的角色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不再是建立在幼儿无知基础上的权威者,相反成了幼儿知识的启发者、幼儿的引导者。只有在这种教育民主的氛围中,幼儿才能保持愉快和不紧张的状态,才能进行友好的合作。
  三、积极引导,培养幼儿解决合作问题的能力
  现代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孩子是父母的小太阳所以多数孩子就形成了以我为中心、任性、对抗、攻击等性格特征。在游戏活动中幼儿大多遇到纠纷时不会很好的解决,不是告状就是吵闹。这时就需要教师帮助幼儿解决幼儿这间的矛盾问题。教师在解决这样的问题时就需要采取一种幼儿喜欢并乐于接受的方式,不要伤害幼儿的自尊心。如教师可采取加入游戏活动的方式来共同商讨解决办法,采取大家都赞同的方式来解决。或用文学作品中的人物来提醒幼儿该怎样解决。这样,幼儿在协商的过程中学会了谦让、谅解等交往合作技能,懂得与人合作要友善、谦让、团结、互助。使幼儿获得了与人合时与同伴合作时如何解决问题的经验和能力,为以后进一步合作奠定良好的基础。比如,搭积木或玩商店游戏前,应大家一起商量,分工合作;遇到矛盾时,要协商解决问题;当玩具或游戏材料不够用时,可相互谦让、轮流或共同使用;当同伴遇到困难时,要主动用动作、语言去帮助他;当自己遇到困难、一人无法解决时,可以主动找小朋友协助,等等。通过这些具体的合作情景,帮助幼儿逐渐习得合作的方密策略,提高解决合作问题的能力。幼儿要共同商量,相互配合,而且需要根据出现的问题不断调整合作方式,最终达到完成任务的目的,并增进友谊。
  四、积极鼓励,让幼儿充分体验合作的乐趣
  幼儿在与小伙伴交往中逐渐学会合作后,在交往中感受到合作的愉快,会继续产生合作的需要,产生积极与人合作的态度。教师的讲评能够强化他们的合作意识,引发更多的合作行为,对提高幼儿的合作品质非常重要。教师让幼儿体会合作成功的快乐情绪主要运用以下几种方法:成果展示法、表扬法、激励法。教师的评价对幼儿的情绪很重要,这是使幼儿能否体验成功的关键。所以教师要对幼儿合作后的结果给予恰当的肯定和激励。对合作不好的幼儿给予肯定也要和鼓励。以免对合作对方产生抱怨情绪,从而打消继续合作的积极性。
  除此之外,家长和老师还应该密切注意孩子在交往中遇到的问题,和他们谈心,提高他们的认识水平和交往能力。幼儿的可塑性很大,家庭和幼儿园要密切配合,指导幼儿正确认识社会交往和人际关系,从小训练他们的交往技能,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为他们今后具有较强的社交能力、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打下坚实的基础。
  总之,合作是幼儿未来发展、适应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素质。只有能与人合作的人,才能获得生存空间;只有善于合作的人,才能赢得发展。幼儿时期正是人的各种合作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也是对幼儿进行合作训练的最佳时期。要提高幼儿的交往合作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也不是光凭说教就能达到目的。教师要做一个有心人,让幼儿逐步掌握与他人协商合作的技能。
  参考文献:
  [1]《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郑福明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交往与合作》《幼儿教育》盛群力 浙江教育报刊出版社 2003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