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分层教学 因人施教

【作者】 陈生盈

【机构】 青海省互助县职业技术学校



【正文】  教师和学生是作为教学这个整体中具有同等地位的两个部分,若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充分地互相交流,民主地、和谐地、理智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通过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和互相激励,促使学生的学习动机由弱到强,从无所谓到感兴趣,直到内化为一种内在的需要甚至渴望,形成强烈的求知欲望,就为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提供了巨大的内在动力。我认为教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提出不同的教学要求,采取不同教学方法进行情感激励、“双基”导学、方法指导和智能培养,才能真正做到因才施教,塑造出基有共性,又有个性的完整人格。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考虑各层次学生的水平,实施分层教学。
  素质教育的第一要义是“面向全体学生”。它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整体发展,不仅是要使学生德、智、体、美、捞全面发展而且要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 的、自由的、和谐的展示。在课堂教学中,分层教学将因材施教、因人施教落到实处,实现面向全体学生这样目的,有利于每个学生在各自的“最近发展区”都得到充分的发展。分层教学是在数学分层的基础上,有针性的进行性分层备课、分层授课、分层训练和分类指导,做到课堂教学有点放失,区别对待。最大限度的调动分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每个学生的潜能得到尊重和开发。
  那么,怎样才能使全体学生都能在分层教学中得到发展呢?通过一学年的课题实验,结合实际,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目标要分层
  过去我们在教学上一贯采用“一统”到底的格局,而从不顾及学生认知水平的差异,结果造成好学生“吃不饱”,差学生“吃不消”的局面,这样也影响了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所以,在教学中采用“目标分层”教学。所谓“目标分层教学”就是教师依据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分别设计、指定与其相适应的能够完成的教学目标,并采取有针对性的具体步骤,促进不同层次的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教学。即做到“下要保底,上要不封顶”,时其在各自的认知水平下全面、大幅度的提高。
  二、问要分层
  教师在课堂上提问的质量,从一定意义 上说,觉得这学生的求知欲望,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在设计课堂提问时要依据教材,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设计,时不同学习的学生都有解答问题的机会,都有机会尝试提问增强后进生的成功率,切实打破那种同声齐答或疑难问题均由班内“优等生”承包的局面。于是我对那些平时害怕回答问题的学生,进行低难度提问,使其享受到成功的喜悦。而对那些已具有一定思考解答能力的学生,则要设置梯度,知难而问,使他们在自己的“发展区”中有更高的突破,这便让所以学生都问有所得、答有所获。
  三、反馈要分层
  教师的知要注意力不仅在于系统传授知识,还应从各类学生学习中,从他们的语言、文字、表情。神态 中及时地、最大限度地取得反馈信息,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启发、诱导、点拔,从而更好地激发其求知欲和探索精神。如在教学《一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的重要部分
  一次函数图像的特点是,面对同学们表现出疑惑和不解的目光,我首先让后进生观察图像,大胆分析,提出看法,接着让全班同学通过分析,并且我采用边讲解边演示的方法,让学生从整体上认识到图像特点,接着喝学生再吃借助动手重新观察分析这个过程,让学生自己去体、去想象,从而逐渐让全班学生理解了内容,同时也引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了预期的效果。突破了“数形结合”这一瓶颈。
  四、练习要分层
  做练习是巩固知识、运用知识的学习环节,也是学生理解内容,使所学知识进一步升华到世界观、方法论的一个过程。过去做练习题是我们采用的一般都是“一刀切”.“一个模式”的方法,这样对优、良、查学生来说并不均衡。所以做练习也要讲究分层,一般分三个层次即基础题、综合题和创造性体。安排宗旨依然是让各类学生都能热情参与,各取所需、循序渐进。
  五、评价要分层
  评价是极有效的教学手段。分层评价是针对各类学生的学习水平你,作出实事求是的评判,目的依然是鼓励,也就是要树立学生的自信心.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应抓住一切时机激励学生善于运用表扬、鼓励等方式肯定学生,使各个层面的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经常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保持高昂的学习激情。对于成绩好的学生回答出难度较大的问题,教师应给予鼓励,并提出更高的要求;对于中等生要看他们的成绩,如回答不完整,不准确,应及时激励,鼓励,如他们一旦回答出哲理性强的问题时,要加倍鼓励,给他们以学习上的信心;对于学生成绩较差的学生在评价上,要从不挖苦,讽刺,而是热情鼓励,耐心帮助,发现他们积极的因素,给予肯定,从而促进他们树立上进的信心。
  总之,分层是手段,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在“最近发展区”有所收获,便是我们的目的,教师应该灵活使用分层方式,认真钻研教材,潜心研究教法,一定会在三尺讲台上得心应手,游刃有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