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践行生本 师生互利
【作者】 乔 艳
【机构】 湖北省十堰市五堰小学
【正文】 以前的教学,学生太苦,老师太累,教学工作“不是生活着,只是活着”。
接触到了生本教育的理念之后,学校老师们一致认识到,学是内因,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依据;教是外因,必须通过学这个内因才能发挥作用,儿童是天生的学习者,潜能无限,有足够的能力在教师的引导下,高效学习,收到很好的学习效果,我们应该改变观念,把课堂还给学生!
生本教育的践行,培养了学生们积极向上和锲而不舍的学习态度,增强了他们敢于质疑,勇于探索,善于解疑的意识和能力,同时,也把老师们从“只顾低头拉车”的尴尬状态中解放出来,老师教的轻松,学生学得快乐。
践行生本教育,我觉得以下几个方面尤为重要:
一、转变观念,达成共识
以前的教育观念应该改变,教师应是生命的牧者,而不是拉动学生的“纤夫”。教师在教学中要尽可能“不见自我”,要把教学内容从一大堆知识点转变为知识的“灵魂与线索”,来创造最大的空间,迎接学生积极飞扬的学习。这就要求我们要成组学习郭思乐的“生本教育”理论,观看相关课堂实录,组织交流等探讨活动,转变教学观念,把生本教育用在自己的实际教学过程中。
二、教师的用心备课
教师只有更用心的准备好每一堂课,才能在课堂上起好引导作用,把课堂放手交给学生,需要教师重整教学资源,总体设计教学内容,充分预设好四个方面,学生会做的,不会做的,可能提的问题,学生想提却提不出的问题,其次,明确教学目标,尤其要体现学科思想,科学方法和知识达成度,寻找知识根源,关注重点环节。
三、信息技术与生本教学的整合
生本课堂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活动中去。“不可否认,信息技术与生本教学的整合,给课堂带来了新鲜空气,它的优势是有目共睹、不言而喻的。
四、高效的课堂管理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除了“教”的任务外,还有一个“管”的任务,也就是协调、控制课堂中各种教学因素及其关系,使之形成一个有序的整体,以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
所以我们要解决一系列的新问题:学习小组的组建、学生讨论的组织、课堂展示的指导、听课学生的管理、师生互动的情境等。
五、教师如何评价
生本理念下的高效课堂,以学生的自学、讨论、交流为主,我们要研究、改革学生评价标准和方式,用多元的、发展的、过程性评价学生的思想、学习、精神状态、合作探究意识等,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并维持较高的热情,凡是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我们要用自己的智慧创造不同的方式方法。
六、阶段总结,推进生本教育
一切教学改革都在课堂实践中改进,在反思总结中发展,在交流碰撞中完善。所以学校经常性举行课堂观摩和交流研讨活动,来促进和深化生本课堂教学实践。
(1)生本课堂教学研究活动。各教研组组织空课教师听课,课后进行研讨分析。
(2)“我与生本”系列活动。以“交流研讨、对话互动、专家点评”等形式组织全校性的学习生本理论与实践。
(3)高效课堂优秀个案和个人随笔评比。每一个教师在学习、实践、思考的基础上不断总结,提炼出成功的优秀的课堂教学案例,或以随笔、论文形式总结自己成功的经验或改进的措施。学校将定期组织评比。
生本教育让学生从繁重的学习中解放出来,教师也会在学生的解放中得到解放,在自己学生的发展中获得巨大的精神享受和业务激励,。他们在以生为本的课堂上悟到了教育依靠学生和发展学生素质的真谛,感到了儿童生命的灿烂,精神面貌换焕然一新。师生互利,一起成长。
接触到了生本教育的理念之后,学校老师们一致认识到,学是内因,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依据;教是外因,必须通过学这个内因才能发挥作用,儿童是天生的学习者,潜能无限,有足够的能力在教师的引导下,高效学习,收到很好的学习效果,我们应该改变观念,把课堂还给学生!
生本教育的践行,培养了学生们积极向上和锲而不舍的学习态度,增强了他们敢于质疑,勇于探索,善于解疑的意识和能力,同时,也把老师们从“只顾低头拉车”的尴尬状态中解放出来,老师教的轻松,学生学得快乐。
践行生本教育,我觉得以下几个方面尤为重要:
一、转变观念,达成共识
以前的教育观念应该改变,教师应是生命的牧者,而不是拉动学生的“纤夫”。教师在教学中要尽可能“不见自我”,要把教学内容从一大堆知识点转变为知识的“灵魂与线索”,来创造最大的空间,迎接学生积极飞扬的学习。这就要求我们要成组学习郭思乐的“生本教育”理论,观看相关课堂实录,组织交流等探讨活动,转变教学观念,把生本教育用在自己的实际教学过程中。
二、教师的用心备课
教师只有更用心的准备好每一堂课,才能在课堂上起好引导作用,把课堂放手交给学生,需要教师重整教学资源,总体设计教学内容,充分预设好四个方面,学生会做的,不会做的,可能提的问题,学生想提却提不出的问题,其次,明确教学目标,尤其要体现学科思想,科学方法和知识达成度,寻找知识根源,关注重点环节。
三、信息技术与生本教学的整合
生本课堂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活动中去。“不可否认,信息技术与生本教学的整合,给课堂带来了新鲜空气,它的优势是有目共睹、不言而喻的。
四、高效的课堂管理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除了“教”的任务外,还有一个“管”的任务,也就是协调、控制课堂中各种教学因素及其关系,使之形成一个有序的整体,以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
所以我们要解决一系列的新问题:学习小组的组建、学生讨论的组织、课堂展示的指导、听课学生的管理、师生互动的情境等。
五、教师如何评价
生本理念下的高效课堂,以学生的自学、讨论、交流为主,我们要研究、改革学生评价标准和方式,用多元的、发展的、过程性评价学生的思想、学习、精神状态、合作探究意识等,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并维持较高的热情,凡是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我们要用自己的智慧创造不同的方式方法。
六、阶段总结,推进生本教育
一切教学改革都在课堂实践中改进,在反思总结中发展,在交流碰撞中完善。所以学校经常性举行课堂观摩和交流研讨活动,来促进和深化生本课堂教学实践。
(1)生本课堂教学研究活动。各教研组组织空课教师听课,课后进行研讨分析。
(2)“我与生本”系列活动。以“交流研讨、对话互动、专家点评”等形式组织全校性的学习生本理论与实践。
(3)高效课堂优秀个案和个人随笔评比。每一个教师在学习、实践、思考的基础上不断总结,提炼出成功的优秀的课堂教学案例,或以随笔、论文形式总结自己成功的经验或改进的措施。学校将定期组织评比。
生本教育让学生从繁重的学习中解放出来,教师也会在学生的解放中得到解放,在自己学生的发展中获得巨大的精神享受和业务激励,。他们在以生为本的课堂上悟到了教育依靠学生和发展学生素质的真谛,感到了儿童生命的灿烂,精神面貌换焕然一新。师生互利,一起成长。